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农牧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甘肃是欠发达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做的事情很多。从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省民族地方农牧区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工业返哺能力差,因此,建设新农村的任务相当艰巨。甘肃民族地区即存在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又存在牧业,牧民、牧区“三牧”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比其它地区更艰巨,更复杂、更繁重,重点和难点都比其它地区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牧区,为甘肃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 标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甘肃民族地区 农牧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农”问题 生产力发展水平
  • 简介:青藏高原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牧民居住极为分散,生产生活条件差。近年来,青藏高原牧民流动加快,与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流动方式不同,它具有明显的内向型人口集中化特点,这种流动对牧区城镇建设有特定的需求。本文根据青藏高原牧民流动方式,探讨了牧区城镇建设的模式和基本途径.并提出了我国牧区城镇建设的措施。

  • 标签: 青藏高原 城镇建设 牧民流动
  • 简介:<正>我省除海东、西宁市外,其余各州县均为牧业或半牧业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7.17%,海拔均在三千米以上,气候高寒,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广大牧民群众逐水草放牧,随季节迁涉,居无定处,生活条件艰苦,自然条件严酷,给牧区发展教育,兴办学校带来诸多不便。然而,传统的学校教育则要求时,空与师生的高度集中,即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一定的时间,统一的空间,保证一定的人数集中在一起从事教与学的活动。传统的教育要求

  • 标签: 牧区 寄宿学校 教师 共和县 英德 农牧场
  • 简介:青海牧区是我省一个特殊地区,调整结构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而青南牧区结构调整的任务重、难度大,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青南牧区 调整结构 着力点
  • 简介:重视农牧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青海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农牧区社会稳定的客现需要;要对农牧区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对他们思想状况的了解和研究;当前的现实环境,要求青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切实加强艰苦奋精神的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加强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教育.

  • 标签: 青海 农牧区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当前在青南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诸如虫草经济问题、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如何抑制部落势力的消极影响问题等等。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 标签: 青南牧区 经济社会发展 问题
  • 简介:据1998年10月26日《西安日报》报道:在西安举办的第九届全国书市,汇集了全国500余家出版社的14万种图书,然而有关农业方面的书籍只看到30多种,仅占展售书的万分之二。难怪有的渴望买书的农民懊恼地抱怨:“农民兄弟买本书咋就这么难啊!”据我们分析,...

  • 标签: 农村读者 图书 地方出版社 三大革命运动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生产建设兵团
  • 简介:郭沫若在青年时期,由创造社成员周全平陪同,从上海启程赴江苏宜兴和浙江长兴一带,进行平生第一次江南农村社会调查。这是他在日本第一次比较系统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后所付诸的接触生活水平线下民众的行动。调查中,军阀混战的恶果、江浙农村的悲凉、百姓遭殃的苦难使他对中国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现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由于郭沫若生前对此次调查的记录仅留下《到宜兴去》、《尚儒村》两篇散文,且其中一篇《到宜兴去》没有写完也未发表,故这一历史鲜为人知。这次调查,对他能在大革命失败后,不少知识青年彷徨歧途时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地走上革命征程有着重要的影响。从理论上的认识到行动上的落实

  • 标签: 郭沫若 浙江长兴 江南 中国共产党 创造社 江苏宜兴
  • 简介:当前,西藏自治区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概括地讲,一是保持农畜产品产量的稳定增长,力争2000年实现粮油肉基本自给;二是保证农牧民的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本世纪末,使绝大多数农牧民脱贫致富,达到小康,基本完成脱贫任务。

  • 标签: 农牧民 小康 农畜产品 脱贫致富 农牧业 收入
  • 简介:<正>克拉克(G·E·Clarke)现为英国国际发展中心成员,哲学博士,人类学家。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喜马拉雅地区一个佛教民族的寺庙和血亲关系》。1980年,他在《剑桥人类学会会刊》第11卷第2期上发表“研究西藏的三种方法”一文。1986年来华,在西藏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1987年11月,出版《中国西藏的改革及其对畜牧业的影响》一书。作者曾于1986年夏应西藏畜牧兽医研究所的邀请到西藏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重点考察了南木错、定日、南木林和乃囊等地区的一些纯牧业乡和半农半牧

  • 标签: 西藏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西藏 畜牧业 社会变化 克拉克
  • 简介:笔者在广州农村渡过了难忘的垂髫时代,对当地的儿童游戏耳染目濡,也尝躬亲参与,故知之颇祥。综观广州城区和农村儿童游戏的异同,可以看出后者有如下的鲜明特点:

  • 标签: 中国 广州市 农村 儿童游戏 广东
  • 简介:1960年冬,我还是南开大学历史系三年级学生,在教育革命的高潮中被“拔青苗”,安排到本系作助教。为贯彻中共中央1960年11月发出的《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指示信”)的要求,在农村开展“整社”运动,以求迅速扭转严重的困难局面,1960年冬至1961年春,我随历史系部分青年教师和学生干部参加了河北省委组织的工作团,到邯郸地区进行农村“整风”、“整社”。这段经历令我终生难忘。

  • 标签: 农村人民公社 河北 学生干部 南开大学 教育革命 整风运动
  • 简介:内发发展是指社会变迁由该社会内部的发明创造引发,反之,由外部传播引发的社会变迁则属于外发发展。这一概念的理论背景是以帕森斯为代表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的现代化理论。按照这一理论严格来说,只有美、英等少数西方早发现代化国家属于内发发展,非西方社会则是学习西方文明而实现的外发型社会。后发国家的外发发展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社会进化发展阶段的内在成熟程度;

  • 标签: 内发发展 东乡 农村发展 民主村治 市场经济
  • 简介:在研究元代散曲中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时,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元代的农村经济状况及元代的知识分子处境,然后才能理解元代作家笔下反映的农村生活的散曲,实事求是地给予评价。元朝和历史上的其他封建王朝一样,是封建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各族劳动人民的政权。然而,由于元朝是以过游牧生活的蒙古贵族为主统治统一全国而建立的,广大的农村经济必然有个变化过程。蒙古兴起时中国有南宋、金、西夏、西辽、大理、吐蕃等七、八个政权并立,蒙古统治者实行各个击破,不断地从日益广大的被征服地区补充配备力量。蒙古人到中原来的

  • 标签: 农村生活 反映农村 浅说反映
  • 简介: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中国农村的影响.近代中国农民对西学的接收与否是根据自身需求而定,既有满足其解脱苦难的心理一面,又有维护传统文化对西学强烈抵制的一面.在西学深入农村的过程中,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社会生活也逐渐向近代化转变.

  • 标签: 西方文化 近代中国 农村社会
  • 简介: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两思”教育活动,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上探求新途径、新路子的现实选择。

  • 标签: 农村 思想教育活动 工作方法 中国 思想问题 形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