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9 个结果
  • 简介:经过30年扶贫开发,青海省农牧区贫困区域、贫困人口构成、贫困程度等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今后的扶贫开发要突破过去传统的、单纯的经济扶贫模式,做到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挟贫并重,移民性扶贫与生态性扶贫并举,把改造贫困地区的经济落后面貌与改造文化落后面貌结合起来,把发展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与转变思想观念相结合起来,体现以人为本、社会公正、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生态保护、持续发展的新思维。

  • 标签: 青海 农牧区 贫困 扶贫开发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农牧区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甘肃是欠发达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要做的事情很多。从甘肃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省民族地方农牧区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工业返哺能力差,因此,建设新农村的任务相当艰巨。甘肃民族地区即存在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又存在牧业,牧民、牧区“三牧”问题。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比其它地区更艰巨,更复杂、更繁重,重点和难点都比其它地区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牧区,为甘肃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 标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甘肃民族地区 农牧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农”问题 生产力发展水平
  • 简介:青海牧区行政村仅仅是一个行政概念,在生产生活方式、主导产业、自然环境、社会公益设施等诸多方面均异于东部农区,有其自身特殊性。建设青海牧区新村依照农村的一些模式,显然不符合实际,必须尊重差异、因地制宜、正确指导。为此我们作了一些调查和研究,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新村建设 牧区 青海 生产生活方式 社会公益设施 主导产业
  • 简介: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积极组织中国移动西藏公司等通信运营商实施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农牧区"战略,着力提升信息惠农的广度和深度,为推进西藏农牧区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统筹推进积极搭建信息平台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涉农部门的支持配合下,

  • 标签: 农村综合信息 自治区工业 服务站建设 中国移动 农业现代化 城乡信息
  • 简介:青藏高原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牧民居住极为分散,生产生活条件差。近年来,青藏高原牧民流动加快,与我国东部地区人口流动方式不同,它具有明显的内向型人口集中化特点,这种流动对牧区城镇建设有特定的需求。本文根据青藏高原牧民流动方式,探讨了牧区城镇建设的模式和基本途径.并提出了我国牧区城镇建设的措施。

  • 标签: 青藏高原 城镇建设 牧民流动
  • 简介:一、引言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绿色屏障区域,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就在于此,在全国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青海省天然草地资源相当丰富,天然草地总面积约为3637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9%,草地面积在全国各省份中居第4位。凭借有利的草地气候资源,青海省分布有大量从事牧业生产的牧区,包括青海省6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全部区域,共有26个纯牧区县市和4个半牧区县,畜牧业是这些地区的支柱性产业。

  • 标签: 青海牧区 牧业生产 循环经济模式 少数民族自治州 草地面积 草地资源
  • 简介:<正>我省除海东、西宁市外,其余各州县均为牧业或半牧业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7.17%,海拔均在三千米以上,气候高寒,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广大牧民群众逐水草放牧,随季节迁涉,居无定处,生活条件艰苦,自然条件严酷,给牧区发展教育,兴办学校带来诸多不便。然而,传统的学校教育则要求时,空与师生的高度集中,即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一定的时间,统一的空间,保证一定的人数集中在一起从事教与学的活动。传统的教育要求

  • 标签: 牧区 寄宿学校 教师 共和县 英德 农牧场
  • 简介:享受图书馆的服务是全体公民的权利。但目前青海农牧区图书馆建设及其服务工作不能满足青海农牧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图书馆建设,更好地为农牧民提供信息服务。

  • 标签: 图书馆 农牧区 信息服务
  • 简介:青海牧区是我省一个特殊地区,调整结构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而青南牧区结构调整的任务重、难度大,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 标签: 青南牧区 调整结构 着力点
  • 简介:2014年以来,中央已对西藏下达专项资金40.1亿元,其中中央专款21.2亿元,统筹中央其他义务教育阶段资金18.9亿元,将1034所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全面改薄”实施范围,实施校舍改建、设备配置以及信息化建设等,覆盖西藏74个县(区)。目前,规划内45.4%的校舍完成建设,装备类已全部完成采购并配置到校,教育信息化全面铺开。

  • 标签: 中央 学校条件 西藏 农牧区 义务教育阶段 义务教育学校
  • 简介:西藏自治区是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区域分布由大面积、整体性分布向局部性分布转变,藏西北和藏东是脱贫攻坚的重点。文章以那曲地区班戈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的数据资料,从生计资本的视角分析藏北牧区贫困成因,并提出了脱贫攻坚的解决思路。

  • 标签: 西藏 生计资本 班戈县 贫困成因 对策
  • 简介:对青藏高原牧区城镇化特殊性研究的不足导致了政策与实践相脱节,牧区城镇化效果不明显。本文认为青藏高原牧区城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要以政府为主导进行“自上而下”的城镇化,以城镇为依托、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以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为发展目标,对畜牧业进行同心圆扩展布局,加强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区别地进行牧区城镇化建设,才能摆脱不利因素,逐步引导牧民融入牧区城镇化的进程中。

  • 标签: 青藏高原牧区 民族地区 城镇化 特殊性 政策取向
  • 简介:本文对青藏高原藏族游牧区学校实施的"普适化"教育模式与藏族游牧文化背景的文化适应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游牧区的教育模式应在游牧文化的背景下构建,而非套用内地教育模式。以教育人类学的视野研究游牧区藏族学校教育对文化的选择,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将游牧区的学校教育放在整个游牧社会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从文化主位审视游牧区现代学校教育的社会和文化适应性问题。

  • 标签: 教育人类学 游牧文化 教育模式 文化适应
  • 简介:重视农牧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青海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实现农牧区社会稳定的客现需要;要对农牧区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对他们思想状况的了解和研究;当前的现实环境,要求青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切实加强艰苦奋精神的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加强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教育.

  • 标签: 青海 农牧区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对那曲县罗玛镇基础教育的实地田野调查充分证实了,本世纪头十年西藏全面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对于这一偏远牧区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牧区家长无论是在对待子女上学的观念上,还是在送子女上学的行动上,都发生着明显的改变,体现了新形势下西藏牧区基础教育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 标签: 西藏牧区 那曲 基础教育
  • 简介:当前在青南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诸如虫草经济问题、三江源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如何抑制部落势力的消极影响问题等等。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 标签: 青南牧区 经济社会发展 问题
  • 简介:据1998年10月26日《西安日报》报道:在西安举办的第九届全国书市,汇集了全国500余家出版社的14万种图书,然而有关农业方面的书籍只看到30多种,仅占展售书的万分之二。难怪有的渴望买书的农民懊恼地抱怨:“农民兄弟买本书咋就这么难啊!”据我们分析,...

  • 标签: 农村读者 图书 地方出版社 三大革命运动 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生产建设兵团
  • 简介:<正>1975年3月,我结束了为时21个月的知青生活,作为所在区随县环潭区首批两个(另一个是刘春发)"亦工亦农"2人员之一,被任命为随县环潭区河武公社党委副书记。当时按每月37.50元给我们发工资,其中20元交生产队记工分,年底参加生产队分配,17.50元作为生活费。由于我所在的生产队分值不高,年底分配时,扣除粮、棉、油实物折款后,基本上没有什么现金分配。也就是说,当时的"亦工亦农"干部,月工资也就是17.50元,仅够住村下队吃派饭时付给农户的饭钱。这种农不农、干不干的身份一直维持到1977年底才正式转为国家干部,吃上了财政饭,定行政25级,月工资37.50元,其中粮贴2.50元。

  • 标签: 现金分配 国家干部 亦工亦农 知青生活 刘春发 阶级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