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学转型时期规模最大的文学社团,南社脱胎于“旧”又企望着“新”,与国粹主义民族主义有着无法割裂的渊源。新旧杂糅的特点使南社始终无法摆脱论争、分歧与内讧,其所导致的自身局限与内因使南社文人以渴慕“新”而登场,以被定义为“旧”而收尾。当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新的阵地和新的英雄时,南社文人便被迫从“自己的时代”退场。

  • 标签: 文学社团 南社 国粹主义 民族主义
  • 简介: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重新反思历史、审视现实、展望未来成为知识界和学术界的一种“时尚”。在世界史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在1990年代和本世纪的头十年里,全球史的思想和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承认”。⑤然而,“何谓全球史”依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 标签: 全球史观 历史叙事 民族主义 全球化时代 90年代 学术界
  • 简介:作者认为用'地方民族主义'取代国内一些学者使用的'部族主义'更为合适。'地方民族主义'的定义如下: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占据(或曾经占据过)某一特定地理疆域的族体为维护和促进本族体的自身利益和提高本族体在权力中心的地位而表达出来的一种心理情感、思想意识和实践活动。本文探讨了前殖民主义时期、奴隶贸易时期非洲人们共同体的变化情况,并着重分析殖民主义促使地方民族主义产生的各种因素,包括殖民地的人为边界划分、分而治之与间接统治、基督教会的教育政策、城市化的影响和殖民经济的区域分工。本文从一个方面揭示了殖民统治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它为各个民族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促成了非洲现代民族主义的产生;另一方面,它通过各种方式扶持和培养诸'部落'在政治和文化上的代理人,从而阻止了各个殖民地民族一体化的进程,并使地方民族主义的势头大大增强。作者认为,非洲地方民族主义的产生既有前殖民主义的基础,也深受殖民统治的影响,而独立后的国内因素和外部干预为地方民族主义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 标签: 人为边界 部族主义 民族一体化 族体 人们共同体 殖民地经济
  • 简介:民族主义对韩朝历史编纂学产生了支配性的影响,脱离民族主义而分析韩国历史学的理路是非常困难的。本文在梳理韩国民族主义历史学演进历程基础上指出,韩国民族主义历史学是一种同质化的、以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国家兴起为中心的宏大叙事,也一直是一种现实的社会思潮,在韩朝民族国家成长曲折道路上扮演重要角色。从中采浩到姜万吉,韩国民族主义史学本身也在不断经历调整,从国粹主义色彩到民主主义色彩,从激昂亢奋到相对温和。西方学者对韩朝民族主义史学的批评虽能指出韩国民族主义史学的缺陷,但因为将现代化价值绝对化,结果是肯定了殖民主义和日本亚洲侵略历史,实质是另一种有高度预设性的宏大叙事。如何在历史学中超越民族主义,是国际史学界共同的课题。

  • 标签: 韩国 历史编纂学 民族主义 现代化
  • 简介: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考察了美国早期民族主义形成过程中所遭遇的张力以及后者对前者的滞缓作用。经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作者认为,摆脱英国民族主义的阴影、确立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建立源于自身历史文化的民族神话是美国早期民族主义生成的三大必备条件。而这三大条件的具备必须以克服以下三大张力为前提:殖民时期的中心与边缘张力、建国后的群体意识与整体意识之间的张力以及象征与神话张力。以此为线索,作者发现,美国早期民族主义的最终生成时间应在19世纪中期,而非史学界所普遍认为的建国之初或18世纪末。

  • 标签: 张力分析 形成张力 民族主义形成
  • 简介:加盟共和国民族意识的增强及民族问题的激化是导致苏联解体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系统分析了苏联语言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思潮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苏联民族语言政策存在如下失误:一是语言政策与宪法原则及苏共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不一致,存在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这使得加盟共和国民族主义情绪具有正当性并对其有很大程度的强化作用:二是过分强调语言政策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的作用;三是双语政策仅针对非俄罗斯民族,不利于俄罗斯民族与非俄罗斯民族之间的交流。这些失误强化了加盟共和国已存在的民族主义思潮,成为苏联解体的文化因素之一。

  • 标签: 语言政策 民族主义 乌克兰 苏联
  • 简介: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在处理国内各民族关系上,承认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二、继承中国酷爱统一的传统,始终将谋求国家的统一作为民族主义的核心内涵。三、在处理与其他民族国家的关系上,反对以强凌弱,提倡“济弱扶倾”,寻求民族主义与世界大同理想的辨证统一。这些特点,最大限度地克服了民族主义思想往往具有的狂热情绪和各种非理性成分,避免了由信仰民族主义而走上大国沙文主义歧途以及民族国家建立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纠纷和冲突,不但有利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团结和统一,亦有助于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不失为一份宝贵的人类其同思想财富。

  • 标签: 孙中山 民族主义 世界主义
  • 简介: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传统中国民族思想的主流是以文化辨民族,并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观。民族主义思想是伴随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建构而出现的,其核心理念是国家由民族决定。鸦片战争后,在列强殖民入侵和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出现分裂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倾向。作为对列强殖民入侵下民族分裂危机的回应,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趋向于通过同化政策进行“国族”建构,但这种国家政治建构的努力难收其效,根本原因还在于它始终未能摆脱“民族——国家”的束缚。

  • 标签: 传统中国民族国家观 西方民族主义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同化政策
  • 简介:九十年代初期,随着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结束,民族主义异军突起,成为当今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政治和文化现象。并迅速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然而,对民族主义的真正考察离不开对现代化的关注,如同对现代化的研究必须考察民族主义因素一样。因为在历史上,“民族主义”与“现代化”本是一对相伴相生的历史范畴。本文正是从这一基点出发,力图从中国现代化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交互影响,进而冀求有益于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

  • 标签: 民族主义 中国 现代化建设 历史条件 价值取向 战略模式
  • 简介:俄罗斯的奇特文化,让人感受到两个不同的俄罗斯:一个由政治和物质构成,一个由文化和精神构成。中国的知识分子之所以被俄罗斯所吸引和迷住,就是受到了俄罗斯的文学、诗歌、音乐和艺术经久不衰的影Ⅱ向。俄罗斯纪行之二,带我们继续了解俄罗斯文化。

  • 标签: 文学 文学作品 游记 《俄罗斯纪行》
  • 简介:民族万岁”──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中的民族主义李宏图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革命摧毁着旧的封建王朝国家,也引起了欧洲各国封建君主的恐慌,他们联合一致向法国进攻,妄图镇压革命,重新恢复旧的封建王朝。在这场民族危机之中,法兰西民族以英勇的革命精神,...

  • 标签: 罗伯斯比尔 其它民族 民族主义 法国大革命史 自然疆界 国民公会
  • 简介:俄罗斯人有机会全面了解中国文化,始自"尼布楚条约"签定后不久。清雍正五年(1727年),随着两国经贸联系的加强,彼得大帝曾派4名僧侣前来中国学习汉语。清政府专门设立俄罗斯馆予以接纳,拉开了两国文化联系的序幕。19世纪初,有一位东正教的领班比丘林(僧名雅金夫)曾在中国一住就是13年,对中国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翻译了《三字经》、编撰了《中国志》、撰写了《汉语语法》,因而被世界公认为首屈一指的汉学家。他奠定了俄罗斯

  • 标签: 中国形象 形象沙皇 沙皇俄罗斯
  • 简介:印度教民族主义一直是二十世纪印度政治中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该势力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本文采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探寻1992底至1993年初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冲突产生的历史根源与社会基础,并简要分析了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未来前途。

  • 标签: 未来前途 印度人民 印度社会 世界印度教大会 国大党 父母之邦
  • 简介:史学上有句常说的话: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意思是说,所有历史都是站在当代视角并为当代需要而书写的历史.斯大林已进入历史半个多世纪,可以说成了真正的历史人物,为什么俄罗斯当今又出现了"斯大林热"?根据上面这个道理,当代俄罗斯发生"斯大林热",自然"热"在俄罗斯的当代问题上.所以,解读近年俄罗斯"斯大林热"的含义,无疑应从俄罗斯当代最热点的问题,即俄罗斯人最关心的、心灵创痛的问题着眼.只有把握住了这个最最热点的问题,才能把"斯大林热"的所在,把这个"热"的本质揭示出来.

  • 标签: 俄罗斯斯大林热
  • 简介:俄罗斯走向宪政的历史与俄罗斯共产党——苏联共产党的历史,是紧密相联而又"负相关"的,俄罗斯宪政史上两个转折性关头——1918年1月的解散立宪会议和1991年的"8·

  • 标签: 俄罗斯走向 大弯路 宪政大弯
  • 简介:1903年2月至10月,梁启超应美洲保皇会之邀,逛了一趟美国。这一逛不打紧,梁启超的思想发生了大变化。戊戌维新之前,梁启超就暗中向往共和;维新运动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海外,向往共和之情更常常溢于言表。但是,他一到美国这个他不久前歌颂过的“世界共和政体之祖国”,却大大失望了。在美国,梁启超见到了城市的壮丽,工农业的繁盛,见到了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出现的“怪物”

  • 标签: 梁启超 俄罗斯 共和政体 美国 戊戌维新 维新运动
  • 简介: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民族主义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然而,是什么促使人们去想象并成为共同体的呢?格林菲尔德认为民族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精神,舍勒认为怨恨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因此可以说怨恨是民族主义产生的心理根源。民族主义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在早期民族国家的构建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一度走向极端。20世纪后期,民族怨恨与民族主义产生了新特点。要遏制民族主义的消极影响,就要构建多元共存的现代文化,加强民族国家治理,构建稳固的民族国家认同,宽恕历史积怨,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

  • 标签: 现代性 怨恨 想象的共同体 民族主义
  • 简介:现代法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在西方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思想家们探讨的重要领域。本文以托克维尔的民族主义思想为线索,以期从一个层面阐释现代法国民族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法国民族主义的特征及其对当前中国民族主义所具有的启示意义提出初步看法。

  • 标签: 现代法国 民族主义 托克维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