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障碍与误解2.2.群体关系视频开始:甄女士:在中国文化里,中国员工不会主动去提什么问题,说什么"不,我认为还是换一种方式为好"。在对老板保持尊重的前提下更好的完成一项工作。在人事管理上,这一点与西方世界截然不同。很小的时候,我就接受了这一套中国式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我们从不鼓励你提问题,而是要求你守纪律。我就从未想到过要与别人不一样,这就是管理中国员工时遇到的最大问题。

  • 标签: 文化碰撞 职场 亚洲 中国文化 人事管理 群体关系
  • 简介:2014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谭凯(NicolasTackeu)的着作TheDestructionoftheMedievalChineseAristocracy,这是继伊沛霞关於博陵崔氏研究之後欧美学界土族研究领域的又一力作。该书利用大量墓志材料,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中古士族的崩溃给予了一个细致入微的历史图景,作者继承了欧美学者的研究传统,为郝若贝、韩明士的唐宋精英理论作了一个出色的注脚。本文借助对该书的介绍与讨论,客观地检视中国史学界在中古士族崩溃这一问题上的利弊得失,并对今後如何重新绘制中古士族崩溃与衰亡的历史图景进行发散式的探讨。

  • 标签: 谭凯 贵族 崩溃 重绘
  • 简介:金代文化虽较辽代有所发展,但比起和其同时的宋朝臻于至盛的文化成就而言,则显得黯淡无光,往往不被学者所重视,尤其金代的文化传承更是少有人注意。李纯甫作为金末西京的著名学者和文坛盟主,所折射出的文化象征意味极为丰富。对他的文化传承的考察无疑可以起到管窥有金一代的文化传承的作用,也有利于发见金代文化发展的"内在理路",从而全面了解和把握金代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促进我们对它进一步的研究,真正做到"了解之同情"。

  • 标签: 金代 李纯甫 文化传承
  • 简介:筹建经过我于1987年8月从中央书记处研究室调任国家计委专职委员,协助常务副主任房维中同志管经济研究工作。因为参加起草党的十三大报告,11月底十三大闭幕后才正式到任。紧接着就参加起草总理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实际上在计委做事不多。直到筹备组建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才忙乎起来。

  • 标签: 经济研究工作 国家计委 创建时期 《政府工作报告》 回忆 中央书记处
  • 简介:遗民是一个时代与政权更替相伴而生的群体。金元都是北方民族统治王朝,金元之际的金遗民处于两个北方民族政权交替之际,而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与其他时代具有不同的特性,北方民族政权治下的汉人士大夫和各北方民族士大夫逐渐统一在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系统下,该时期的遗民具有不同于其他时期的个性,不再束缚于“华夷之防”的藩篱之内,彻底打破以“种族”区别政权的界限,以更加务实的“有道则见”的观点看待异族王朝,金治下的各行政区域内遗民表现不尽相同,具有师承、父子等关系的人选择也迥然各异,此即为文章研究的主线。在此基础上,对比前人对突出人物,如元好问、郝经、耶律楚材等人的研究,尝试得出新见解。

  • 标签: 遗民 地域文化 科举 民族融合
  • 简介:本文尝试从民间舆论的角度,以清末上海的民间团体——尚贤堂演说会作为个案研究,分析演说会的内容、传播者和传播范围,力图多层面地探讨由传教士、绅商等主导的民间舆论在清末新政中所持的立场和扮演的角色,以期为晚清政治及基督教在华传教士参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改造提供新的观察视角。

  • 标签: 清末新政 民间舆论 尚贤堂 李佳白
  • 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唐宋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以本校历史学院和国学院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机构,聘有校外兼职研究员,是一个凝聚了近20名唐宋史研究人员的学术研究基地,现任中心主任为包伟民教授.

  • 标签: 中国人民大学 宋史研究 唐宋史 2010年 研究机构 校外兼职
  • 简介:<正>李芳民先生撰写的《唐五代佛寺辑考》一书(商务印书馆,2006年)是一部高质量的历史佛教地理学著作,对于唐五代文学、历史、佛教史研究有学术参考价值。李氏一书主要依据相关史书、方志、诗文、佛教典籍、唐人小说等文献。但因唐五代时期文献繁多,难免有所遗漏。对此,已有几位学者予以补充~①。事实上,还有一类文献为

  • 标签: 唐五代 唐人小说 学术参考价值 辑补 佛教史 佛教典籍
  • 简介:里耶秦简中大部分是秦代地方的行政文书,为我们考察文书的运作形态提供了根据。从已经公布的简牍来看,秦代文书的运作形态十分规范。撰写公文由专门的书佐承担,并且要在背面左下角以"某手"的形式签署,此人即为始发公文的责任者。在中间每一步处理环节书写完毕都要紧接着处理意见签写其责任者的名,同样是以"某手"的形式。公文在抄写副本时也要将这些署名照录。收到文书后由责任者发阅,根据公文内容判断是否需要回复或转发。如果不需要,就直接在原简背面最左边写下收文记录并署名"某手"。如果需要回复或转发,就要另制作一份抄件副本,将来文内容抄于其上,并且将原文件的责任人署名照录于副本的同一位置,然后在背面左起第一行写下记录,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再把来文的原件交给上级处理。在文书运作中,文书的性质也随着"传""别书"而发生变化。对于"某手"的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书写者的签名,而应是文书的责任人。

  • 标签: 里耶秦简 行政文书 运作形态
  • 简介: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开始对日伪产业进行接收,在山西地区,中央和地方均有接收机构。河北平津区敌伪产业处理局在太原成立了办公处,经济、财政、交通部等部门在晋亦设立了派出机构,但收效甚微。地方接收机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及接收清理委员会成为接收权力的主导,而西北实业公司又成为工业接收的主体。在对付中央问题上,地方各部门互相配合,不遗余力。西北实业公司的接收资源终为当时地方最高统治者阎锡山再“接收”,西北实业公司未能获得正常发展,而沦为地方势力的战争机器。

  • 标签: 山西 工业接收 西北实业公司
  • 简介:该文以中亚回族(东干人)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了其在中亚居住逾百年的历史过程中地域观念与民族认同的变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中亚回族(东干人)民族观的内核是地域观念,在中亚生活的一百三十多年中,其地域观念历经官方民族主义、语言民族主义等语境的塑造,被逐步提升为民族观念。但这并非意味着他们已经成为寻求领土主权的民族共同体,因族群内部迁徙记忆的差异,其地域观念不仅延续下来,且苏联解体后在中亚建构民族国家的语境中反过来被民族观再塑造,衍生出新的地域观。文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亚民族的民族观及其特点。

  • 标签: 中亚回族(东干人) 地域观念 民族认同
  • 简介:晚清时期,由于战乱频发、连年灾荒,广州府官方赈济功能日渐式微。与此同时,该府民间义赈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乡绅、宗族、善堂善会通过设义仓、捐谷、施医赠药、平粜等救助形式,予以自救能力较差的乡民不时之需,构成乡村救济事业中的有力支柱。本文通过考察乡绅、宗族、善堂善会三个主体的赈济活动,对晚清广州府的乡村社会救济进行初探。

  • 标签: 广州府 乡村救济 士绅 宗族善堂善会
  • 简介:客家民系是汉民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客家文化特色鲜明,煜煜生辉,薪火相传,迄今生生不息,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据显要地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自清初以来集聚深圳的客家人创造了丰富、独特的客家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收集整理、保存保护、展览展示、科学研究是文物博物馆界和学术界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圳博物馆成立三十多年来,客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不俗成绩,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今后应该跳出客家看客家、跳出深圳研究客家,开展专题性、多学科、跨地域的合作交流,在广度和深度上更进一步推动客家文物征集和客家文化展示、研究。

  • 标签: 深圳 客家文化 分布区域 展览展示 科学研究
  • 简介:本文以田野调查的方式,通过对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年都乎村"於菟"仪式的现场观察,围绕"於菟"这一民间宗教仪式之起源、传承、开展、变迁,深层次剖析和展现新时期青海部分地区民间宗教的处境及特点,并对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

  • 标签: 同仁 年都乎村 於菟 民间宗教 思考
  • 简介:唐代求法僧义净是着名的佛经翻译家,自南海归国後,先後主持四个佛教译场,他的佛经翻译工作被概括为“遍翻三藏,偏功律部”。义净所汉译的律典有些未经过最後的审定,所留存的文本出现文字讹误等问题;有些文本也佚散了。但这些律典汉译本并不存在流传未广的现象,它们或被摘抄,或因其中含有情节曲折动人的故事而以别生经的形式流行。从八世纪到十一世纪初,义净的译本也在敦煌和新疆等地传抄,最远流传到了北高加索地区.义净译经的特色及其所译律典的重要价值有待深入的研究.

  • 标签: 义净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律 汉译本 出土写卷 流传
  • 简介:日本清史学界存在完全依靠汉语史料的"清代史"和主要依托满语史料的"清朝史"两个群体。近年来"清朝史"群体学者在此前扎实的满语史料译注考证和清初政治史、制度史研究的基础上,开始探讨清朝国家特质及其在亚欧大陆历史进程中地位的问题。他们主张将清朝放在世界史发展中加以认知,把清朝定位为亚欧大陆上后蒙古时代的大陆帝国。他们通过对满文、汉文、蒙文及藏文史料的研究,强调清朝国家结构多元复合的特征和统治秩序的多样性,认为大清帝国是以八旗制为中核的刚性原则与统治手段的柔性运用的结合,是一种满洲型柔性专制。本文回顾清朝史的学术脉络,通过其最新代表作《何为清朝》评述其基本学术理念。

  • 标签: 日本 清朝史 多语言史料 多元复合帝国 形成史与展开史
  • 简介:蒋介石的日记表明,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对盟国合作的重视和期望影响了其军事决策。这一点体现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多次变更战略部署,并因为怀疑中国军队为盟国所做牺牲的价值而最终取消了衢州决战计划。蒋介石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十分期待日苏间爆发战争,因此对日苏关系走向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也是导致他取消决战的原因。蒋介石并未意识到其决策影响了之后的中关军事合作。美国政府事后对浙赣战役过程的调查,让美国陆军坚信中国政府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决心保卫美国所需要的军事基地。

  • 标签: 中美合作 个案分析 军事决策
  • 简介:山西是抗战初期八路军出动后的主要作战战场,八路军在此创建了晋察冀、晋冀豫、晋西北等多个根据地,并与日军展开游击战和运动战,多次打击对手,遏制日军的进攻。台北"国史馆"藏阎锡山档案留下了八路军抗战的多项记载,是全面了解八路军对日作战的良好素材。通过阎锡山档案可以看出,随着抗战的进行,八路军的游击战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威力,中日间尤其是中共与日军之间的军事、政治争战,无疑是华北地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

  • 标签: 山西抗战 八路军 阎锡山
  • 简介:禁烟贯穿于中国近代史的始终。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相关政策法令,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厉行禁烟。在南京临时政府禁烟政策的示范和指导下,地方政府纷纷制定禁烟法规,积极禁烟。浙江军政府在这些地方性禁烟法规的颁布及具体实行的过程中比较有代表性,反映了南京临时政府、地方政权与外国列强三者之间的博弈关系,折射了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的内政外交困局,以及新旧制度更替之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势。

  • 标签: 禁烟 南京临时政府 浙江军政府 英国干涉
  • 简介:解放后,上海机械工业同业公会面临强势国家介入下的重组,国家权力由“不在场”而登上前台,公会则由同业组织异化为政策工具。然而,早在解放前,公会曾主动请求政府实施类似加工订货的反市场政策,但旧政权无力施行。因此,解放后以加工订货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实现了公会的期望,符合行业利益。然而,随着国家可以直接与厂商打交道,公会的经济职能逐渐弱化,本身也趋于解体。该案例表明,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可以一致,同业公会的消亡并不一定与产业的衰败相伴随。

  • 标签: 同业公会 机械工业 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