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柔官制中俟利发、吐豆发和俟斤三种职官的语源、用例和名号属性的研究,揭示它们与突厥汗国职官体系中同名或相近职官之间的关系。突厥政治制度继承自柔汗国,而柔汗国的政治制度渊源於东胡的古老传统,因此对突厥政治名号的探究,不应当停留在突厥语的范围之内,也不能仅仅在伊朗文化范围内寻求解答。当然,突厥对柔政治文化及制度的继承,也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所扬弃,有所改造。

  • 标签: 柔然 突厥 俟利发 吐豆发 俟斤 东胡
  • 简介:17岁考中秀才,25岁中举人,却没有走上朝廷命官的仕宦之路,而是结交革命党,办学办报,开展反清活动,在革命人群中享有'先生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的美誉;后又追随孙中山,历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靖国军总司令、陕西省政府主席,中华民国成立后,又历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院长、监察院院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委等职,是有名的民国元老;1949年不情愿之中赴台,妻子和长女则长留

  • 标签: 乾坤布衣 优然入 入草圣
  • 简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多边的国家外交关系中,从公元五世纪初至六世纪五十年代,北方草原的柔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方。其重要地位可概括为以下方面,第一,从五世纪初开始,受到北魏崛起的推动,柔部族迅速发育国家并壮大,由拓跋部族的附属而成为北魏自始至终的对手。第二,柔曾长期控制广大西域地区,制约着当地城邦和国家。

  • 标签: 柔然 外交礼仪 北魏 魏晋南北朝时期 外交关系 五十年代
  • 简介:韩乐(1898年-1947年),原名韩光宇,字乐。又名幸之、信之,素功,韩鲜族,生于吉林省延吉县龙井村。自幼酷爱绘画,1920年去上海,考入刘海粟主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在美专学习时,他受党的机关报《向导》影响,开始了解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主张,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春,他被组织派回东北,以绘画为掩护,先后在沈阳、

  • 标签: 朝鲜族 中国共产党 画家 革命 专科学校 《向导》
  • 简介:<正>关于皎早年的事迹,一向被忽略,这里,仅就其出家时间,出家以前在庐山生活的情况略作一番考查,以弥补皎生平研究之不足,并为深入研究其诗学思想及创作提供方便。史乘最早记载皎出家事迹的,是中唐僧人福琳所撰写的《皎传》(见《全唐文》十册第九一九卷)传云:“(皎)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削染,登戒灵隐戒坛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特所留心。”这一记载,对皎何时出家,何故出家均显疏略。按皎《早春书怀寄李少府仲宣》诗云:”早年初问法,因悟目中花。忽值胡雏起,芟荑若乱麻。脱身投彼岸,吊影念生涯。”诗的序文说:”昔岁,属狂寇陷没江左,亲故离散,永望枌梓,不觉伤怀。”知其出家与一场动乱有关。皎一生遭遇的社会动乱,较大的有三次,即安史之乱、江浙刘展之乱、台州袁晁起义。这三次动乱的时间都相隔较近,其中刘展之乱直接导致了皎的出

  • 标签: 皎然 略考 庐山 戒坛 安史之乱 袁晁起义
  • 简介:政治制度因资料稀少而难以深入研究,近年新出土隋代虞弘墓志则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通过对墓志提到的四个柔官名的考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突厥政治制度与柔汗国的紧密联系,并破除掉长期以来认为突厥制度主要源自突厥民族传统、或经由突厥人借自伊朗政治传统的认识,并提示我们要重新评估东胡的历史和东胡的政治文化传统,这对正确理解6世纪以前蒙古高原的政治、部族和语言状况是相当重要的。

  • 标签: 柔然 虞弘墓志 突厥人 官号 莫贺弗 莫何
  • 简介:贵州地处西南边陲,从文化艺术上而言,较中原腹地落后许多,在书画艺术这个范围内,能名声远播、造诣精深者,其数寥寥,而外地杰出的书画家踏上贵州这块土地的也屈指可数.如此情况在贵州社会上流传的优秀书画作品自然是罕见的,同时也是十分珍贵的.在本文中,笔者所谈到的是这类罕见而优秀的作品中的一件,即明末清初画家徐枋的"仿巨笔意山水"立轴.

  • 标签: 徐枋 “仿巨然笔意山水”轴 绘画艺术 艺术风格 构图
  • 简介:提起川藏线,人们脑海中立即就会显现出那一座座连绵不断重叠的山峦,波涛滚滚汹涌澎湃的江河;想起巍巍群山云雾缭绕的横断山脉;想起神秘莫测的川藏北纬三十度;想起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想起康定跑马溜溜的山和红军长征时抢渡的泸定大渡河;想起65年前为西藏和平解放边修路边进军的英勇第十八军将士……

  • 标签: 西藏 印象 连载 红军长征 和平解放 川藏线
  • 简介:清末许印芳《诗法萃编》是一部很有影响的诗论著作,该书诗学知识丰富深邃,博大精深。蓝华增作者此文,是就本书所涉及的诗美学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许印芳的诗学思想遵循儒家“言志”正宗,服膺“诗教”,即诗歌创作服务政教,同时又融入诗美学,尤其是意境理论:许印芳的诗学思想汲取了中唐皎——晚唐司空图——南宋严羽等人的诗美学思想。蓝华增此文。指出了许印芳评论《诗式》、《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的允当之处,同时也独抒己见,指出了对上述三部诗论的“研究未尽和理解欠妥之处”四点。本文篇幅不大,但结构谨严,论述有据,见解独到,研究深入,评述允当。是篇很好的“论‘诗论’”的学术稿。

  • 标签: 许印芳 云南 诗学思想 司空图 严羽平 皎然
  • 简介:自2003年9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时提出“要有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

  • 标签: 教育家 教育主张 路径 应然 成长 契合
  • 简介:民国时期古史辨运动与域外汉学存在一定程度的学术关联。古史研究者早年多受过新式西洋史教育,或在欧美大学接受学术训练,不同程度受过近代史学观念的洗礼,与旧式学者文人不同,信仰“三皇五帝”者自然越来越少。国内古史研究是国际汉学界有关中国古史研究学术链条上的一环,欧洲、日本、中国学界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动。中国学者已注意到理雅格、沙畹、夏德、马伯乐、白鸟库吉、内藤湖南诸氏的疑古论。夏德《中国古代史》对胡适、顾颉刚均有所影响,对古史辨运动的兴起有推波助澜之功。白鸟库吉“尧舜禹抹杀论”在民国史坛颇有流传,顾颉刚对其人其事亦有所知,顾氏疑古论与白鸟之间并不存在学缘关系。有论者认为顾氏疑古思想乃“剽窃”日人陈说,此一指控系牵强附会,并无实证。

  • 标签: 汉学 疑古 夏德 顾颉刚 白鸟库吉
  • 简介:读《孟子·尽心下》,有“孟子谓高子日:‘山径之蹊问介用之而成路。为问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一句,关于“山径之蹊问介用之而成路”的断句法,历代以来众说不一,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据《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赵岐断为“山径之蹊间介,用之而成路”,即在“”后点断。第二种,清人孔广森在《经学卮言》中说“愚读《长笛赋》‘间介无蹊’似古读有以‘间介’绝句者……言虽有足迹隔绝之处,人苟由之,皆可以成路云尔”,据其文意,当断为“山径之蹊间介,用之而成路”,即在“介”后点断。俞樾在其所著《古书疑义举例》中,论“双声之字后人误读之例”时涉及此句,认为“‘间介’亦双声字,‘’字当属下

  • 标签: 《孟子·尽心下》 断句法 句读评析 “介然” 句意
  • 简介:写意中国画是中国数千年儒道释哲学文脉发展的深厚积淀和自我显现,然而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思潮的冲击,坚守、消退抑或变异成为当代中国画发展的艰难选择。在民族文化身份日益自觉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画家坚守中国传统艺术,致力探索中国写意文化的深层内涵,体现“意之大者”的人文精神,而非盲目崇媚、取悦或复制所谓的西方与当代。浙派画家冯运榆便是其中的一位。

  • 标签: 美学内涵 艺术人生 民族文化身份 中国传统艺术 文化思潮 全球一体化
  • 简介:上个世纪后期的中国中等师范教育一直活跃着一个人的身影,他就是朱嘉耀。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综合世界师范教育价值观的嬗变,对教师专业化要求的提高和我国素质教育对教师新的期待,时任南通师范校长的朱嘉耀先生明确提出了“人格化师范教育”的主张,

  • 标签: 中等师范教育 人格化 思想述评 朱嘉 教育变革 教师专业化
  • 简介:“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是…种关注,一种体察,一种创意,它充盈着灵动的智慧,洋溢着人性的光辉。教育家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因此,教师要珍视细节,把握细节,让细节绽放光彩,让课堂呈现精彩。

  • 标签: 课堂教学过程 教育实践 教学细节 教育家 灵性 迷茫
  • 简介:德楷是贵州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一生致力贵州的经济发展与文教建设。本文选取其人生中的几件大事,凸显其道德风范,人格魅力。

  • 标签: 于德楷 道德风尚 人格魅力
  • 简介:明亡后,清人首论明“不亡崇祯”而“实亡神宗”。今人具体论证,一说万历十五年为明亡之始,一说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年为明亡的“关键时期”。本文详论神宗“播乱机”,自万历十一年至二十五年陷入全面危机,但未必亡国。神宗之后,又历(泰昌)天启、崇祯二朝,尚有24年补救机会,以举措失当而成溃烂之势。故明之亡,天启、崇祯不能辞其咎

  • 标签: 明朝 灭亡 神宗 崇祯
  • 简介:原来的学术界不知何时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在研究历史及相关的问题时,一般是拒绝或忌讳引用方志中的史料的。究其原因,不外志书是盛世修撰的,其中少不了歌功颂德、隐恶扬善的夸饰文字,所缺的自然就是它的可信真实程度了。最近,我有幸详读了《山西通志》第48卷《人物志》,才意识到以上观点不仅存在着一概而论的绝对化弊病,而且对于后世治学治史贻害无穷。这其中的道理,细思起来并不深奥,历代的当世修撰史志固然存在着夸饰现象,但是也无可否认史志于记载存藏当代史料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它载体无法替代的。更何况

  • 标签: 人物志 史料 史志 当代史 志书 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