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影视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影像的“自由运动”为舞蹈艺术赋予了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无论是舞蹈电影、舞蹈电视艺术片,还是以舞台记录为目的的舞蹈录像或实况转播,影视舞蹈艺术的创作总是在“动与静”间寻找着属于这门新兴交叉学科的“应许之地”。本文从舞蹈语言和影视镜头语言的关系出发,围绕两种艺术所具有的运动特性进行探讨,结合多种形式的舞蹈影像个案,对它们结合后所产生的新的话语方式进行解析,探究影视舞蹈艺术创作的规律所在。

  • 标签: 影视舞蹈 镜头语言 运动
  • 简介:作为人类的共同活动,舞蹈功能的言说性和言说媒介的身体性已被认可。因此,当舞蹈进入艺术领域时,它才能凭其功能与媒介又跃迁到一个层面——审美。今天,当我们醉心于舞蹈审美的层面时,常常会忽视其功能与媒介所构成的本体价值,把自己弄得云山雾罩。本文从发生学的视角探索了舞蹈身体“元”语言的形成与价值,归纳出其三个最主要特点:它是原初的和粗糙的,但却是不竭的和不断地由“自在”走向“自为”的;它是同质性的而非异质性的(即共性的而非个性的),但却是创造性的类本质动作;它不是纯粹的“美感符号”,但却是朴素的舞蹈本体。由此,我们可以历时性地返身回到这位苍老又年轻的“艺术之母”的种种原初,以便在共时状态中思考当下许多迷离的问题。

  • 标签: 元语言 类本质 对象化与同质化 自在与自为
  • 简介:舞剧作为一种戏剧式的舞蹈艺术作品,是舞蹈艺术发展到最高阶段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囊括了舞蹈艺术的一切精髓的戏剧艺术。它不同于一般的舞蹈小品。由于以舞蹈形象手段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与冲突,刻画了主人公和其他各种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其后展示的生活画幅比舞蹈小品既更壮阔雄伟又更深刻隽永。舞剧像歌剧和话剧一样,也有小、中、大型之分。尤其是大型舞剧,其规模、事件、人物及生活画幅之大之巨之多之深广,均足以与大型歌剧和话剧媲美。由于同是舞台艺术,同是综合性的艺术,舞剧与歌剧、话剧和电影等剧种的共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因为它以肢体的运动如动作、造型、律动与姿势为主要的形象塑造手段,是最为明显的行动的艺术,是自始至终以优美的舞蹈勾勒时代的生活画面与人物性格的艺术,其与歌剧、话剧和电影等的不同之处也是众目共睹的。就拿青年男女的爱情场面来说吧,它不是借助言语与歌唱加以暗示与表白,而以双人舞的形式将一对恋人的初恋与热恋表述得淋漓尽致。对情侣的离别的处理也是如此。就像朝鲜族大型舞剧《春香传》所显示的那样,它以其肢体艺术,把春香与李梦龙的依依难舍和山盟海誓之情表述得更加入木三分,足以催人泪下。其艺术魅力,洵是丝...

  • 标签: 形象特征 舞剧形象 说舞剧
  • 简介:本文结合肖苏华舞剧创作思想与创作实践,从选材立意、人物关系、叙事结构三方面来分析其舞剧创作的叙事特征。肖苏华舞剧的叙事性在于其"叙事"不为舞而舞,只为表达服务。这种叙事不仅推动舞剧的戏剧性,也会强化舞剧结构中内在的逻辑关系,使舞剧叙事简练完整,又围绕题材立意,体现出作品鲜明的现代"主体"思维。真正的舞剧叙事,不会妨碍"舞"的华彩,反倒会使那"舞"由于其叙事方式的新颖、丰富而更为绚烂。

  • 标签: 舞剧创作 选材立意 叙事结构 叙事特征
  • 简介:小花戏产生于山西省左权县,也称“辽州社火”。当地还流行“耍龙灯”、“舞狮子”、“跑竹马”等民间艺术形式。飞舞多变的扇花,轻盈活泼的“三颠步”,构成了小花戏的独特韵味,加上易于流传的“小调”和“大腔”的音乐特色,增强了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生命力。特别是山西黄河歌舞艺术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小花戏的繁荣发展。

  • 标签: 山西省 舞蹈 艺术形式 音乐特色 歌舞艺术 左权县
  • 简介:汉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史上“俗乐舞”发展的高峰,舞蹈的形式由于受“百戏”的影响,体现出技艺性、娱乐性、表演性等民俗艺术特征。同时,汉代也出现了作为表演艺术形态的舞蹈形式和专业的舞蹈理论。在这些前提的影响下,汉代出现了独特的“俗乐舞”舞蹈形式及舞蹈审美特征,这些特征集中体现在“翘袖折腰”、“飞”的舞蹈美上。汉代以《百戏》、《女乐》等激动人心的俗乐舞为标志的舞蹈形态,体现了汉代国家的规模和气象,国力的强大和繁荣,对后世舞蹈艺术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不愧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 标签: 礼崩乐坏 俗乐舞 郑卫之声 审美特征
  • 简介:现代舞的“中国语言”意义张小兵现代舞是新时期舞蹈艺术体系中的一个"代言人",它企求以全新的舞蹈语言结构去构建人类文化进程中的新理想,新精神。中国现代舞艺术的创作者如何编排中国舞蹈艺术的发展;能否提出当今舞蹈艺术中的新思想和新问题;将中国现代舞艺术内涵...

  • 标签: 中国现代舞 中国语言 舞蹈艺术 现代主义 艺术观念 西方现代舞
  • 简介:苏州打莲厢舞蹈动作活泼生动,节奏快慢结合,边舞边唱,极具水乡特色风情。通过对打莲厢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舞蹈动作规律的分析,我们可以对苏州打莲厢的舞蹈形态特征窥斑见豹。

  • 标签: 打莲厢 苏南舞蹈 舞蹈形态 敲击法
  • 简介:摆手舞是土家族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民间艺术形态。其舞蹈形态不论是"男女相携"连臂而舞,还是古拙质朴的动作,都体现了土家族悠长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本文从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环境切入,通过舞蹈动作分析法对舞蹈本体进行深入剖析,试图勾勒出土家族摆手舞形态特征的全貌。

  • 标签: 土家族 摆手舞 形态特征
  • 简介:本文就中国当代芭蕾编创的舞蹈语言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和阐述了当代芭蕾语言的匮乏已经成为影响其自身发展的瓶颈,它是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需要去了解和探究问题的核心,并找到恰当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这些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们才可以继续前行。

  • 标签: 当代芭蕾 舞蹈语言 语言特征 编创观念 时代特征 风格
  • 简介:翻开中华民族的相册,回族男青年头戴小白帽、身着坎肩,女青年头披长纱,那朴实但独特的装束一定使人记忆犹新;在五彩缤纷的艺术舞台上,各民族舞蹈争奇斗艳,回族舞蹈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舞蹈那样使人屡见不鲜,这无形中使人们对回族舞蹈的认识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其实回族民间舞蹈和其它民族民间舞蹈一样,也是丰富多彩、历史久远的。

  • 标签: 民间舞蹈 回族 风格特征 训练价值 维吾尔族 宴席曲
  • 简介:西藏藏族歌舞源远流长,是西藏藏族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西藏藏族歌舞艺术之林中,"囊玛"是最为独特的一种,也是西藏藏族歌舞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集藏族音乐与舞蹈发展之大成。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保护和弘扬"囊玛"文化,文章在历史文献资料基础上,总结"囊玛"研究先行者对"囊玛"的研究成果,从舞蹈、音乐、服饰三个方面,对"囊玛"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西藏 藏族歌舞 “囊玛”
  • 简介:"舞"是宗白华阐释中国艺术的关键词。"舞"的观念基础来自于《周易》的宇宙观。宗白华认为宇宙万物由气的节奏性变化构成,并伴随着一定的条理与秩序。而宇宙空间是由时间统率的,也是节奏化的,并呈现为"时空统一体"。在此基础上,宗白华指出"舞"是艺术本体"生生的节奏"最直接的显现,同时也是艺术境界的典型形态。宗白华对"舞"的阐释暗含着中国舞蹈审美特征的线索。他所阐发的《周易》宇宙观是中国舞蹈"圆"审美特征的根本依据;"无往不复"的观念是中国舞蹈"终点回归起点"运动原则的理论原点;"生生的节奏"是中国舞蹈"线"性特征的本源。

  • 标签: “舞” 宇宙观 艺术境界 美学特征
  • 简介:本文从吴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缘诸因素入手.考察吴越地区民间舞蹈文化的成因。旨在揭示其文化本质的同时,从理论上为完整地认识吴越民间舞蹈阐释一条思路,这对于整理和研究民间舞蹈有帮助。

  • 标签: 吴越地区 民间舞蹈 文化特征 历史渊源 民俗事象 艺术风格
  • 简介:萨满舞蹈中的指示符号通过展示神灵形象、暗示神灵在场,强化了身体语言叙事的效果,增强了仪式的信服力,对于构建萨满教仪式的氛围、强化仪式对族人观念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舞蹈身体语言的分析,试图时其中指示符号的类型进行概括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指示符号的功能进行探讨。

  • 标签: 萨满舞蹈 身体语言 指示 符号
  • 简介:一、舞蹈语言中的明喻和隐喻1.舞蹈语言中的明喻艺术语言对生活实际的反映在吻合程度上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艺术语言因素的抽象性、浓缩性和多义性的不同。在音乐表现中,一段由竖琴弹奏的流畅、清丽的琶音几乎总是立即使人回想起大自然中的潺潺流水;在舞蹈表现中,勇士受伤倒下,动作经

  • 标签: 陌生化 舞蹈语言 电影蒙太奇 舞蹈艺术 蒙太奇手法 舞蹈编导
  • 简介:我们要正确认识一件事物,就要去研究这个事物的基本特征,亦即研究此事物与它事物的根本区别,这样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也是这样,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产业的基本规律,就必须研究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一、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双重性特征

  • 标签: 文化产业 文化产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效益 基本特征 国际竞争力
  • 简介:本文从舞蹈身体语言的角度出发,运用动作分析法,对土家族摆手舞中呈现的舞蹈形态展开深入研究,提炼出了摆手舞四大形态特征,它们是:手脚同边运动的"一顺边"动态、"甩摆、悠摆"的摆手动态、"三步颤"的舞步动态、重心低移的行进动态。以期有助于我们理解认识摆手舞的形态、风格,有助于从身体语言符号中进一步辨识土家人的审美心理以及更多文化信息。

  • 标签: 摆手舞 舞蹈形态 “一顺边” “三步颤”
  • 简介:本文结合台湾刘凤学教授重建唐乐舞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气息运用、基本体态、动态特征、服饰的特殊性等几个层面展开论述,梳理出三种最常见的身体形态和颇具共性的动态特征,阐释了刘凤学唐乐舞训练与表演在姿态和运动轨迹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特色,并总结了刘凤学舞蹈作品的创作风格与内在的审美追求,及其对唐代乐舞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的有益探索。

  • 标签: 刘凤学 唐乐舞 训练与表演 特征
  • 简介:舞蹈以人体为媒质,是身体语言的表述和表达;如何将日常状态的生活表达、形而上的精神追求,抑或是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社会阶层构成的差异以及文化个性之所指,抽象、提纯、升华为艺术化的人体表情、姿势、动作,并生成为一种特殊的肢体动作链——舞蹈语言,形成一个走向舞台的审美客体,向观众传达出某种情感、思想、精神、意境,使观众获得审美体验,产生忘我的联想,从而实现客体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过程,就是舞蹈语言的叙述。

  • 标签: 舞蹈语言 解读 言说 社会阶层构成 精神追求 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