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十二音体系的建立,对传统的旋律组织法作了彻底的变革,在音乐中奠定了序列主义的基础。但作曲家们并没有满足于“音高”的序列化,为了创造全新的音乐语言,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彻底改革传统的“节奏”组织法。

  • 标签: 序列主义 音乐语言 二音 序列化 三十二分音符 布列兹
  • 简介:虽然有不少优秀的序列作品仍保留传统的旋律写作原则,但对一个初学者来说,最好是先掌握“非传统”旋律的写作方法。一、“非传统”性质的旋律在传统音乐中,推动音乐向前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调式功能,体现音与音之间、和弦与和弦之间、调性与调性之间的

  • 标签: 序列音乐 旋律线 无调性音乐 写作原则 写作方法 勋伯格
  • 简介:<正>当代作曲大师梅西安预言:“序列主义的原理将在21世纪的音乐中被充分发挥。”英国剑桥大学作曲教授葛尔说:“了解现代音乐,必须从十二音体系入手。”著各理论家彼得·汉森指出:“这一体系不仅不是一种使人受限制的方法,相反,它给作曲家提供了巨大数量的各种可能性。”我院作曲系郑英烈教授深受以上三位名家的名言所启迪,立志为发展具有

  • 标签: 受限制 教授 序列音乐 写作基础 数量 现代音乐
  • 简介:十二音五声调性序列探微——兼析我国当代艺术歌曲主题序列张友刚十二音序列音乐作曲体系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由勋伯格创立,并为后世作曲家推崇和效法。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作曲家从实践和理论上都对序列音乐的写作技法进行了探索。应该说,其探索是有成效的,是值得肯定和重...

  • 标签: 双重调性 三音组 十二音序列 歌曲主题 艺术歌曲 当代艺术
  • 简介:一、其他序列形式的横向运用斯特拉文斯基的序列音乐中其他有特点的横向序进,首先应属循环序列中各循环层的使用手法.在作曲家笔下,使用循环派生序列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结合形式,极大地丰富了序列音乐的横向发展模式.循环序列在作品中常用的几种使用形式如下:

  • 标签: 斯特拉文斯基 作曲家 序列音乐 六音定位循环序列 序列手法 使用形式
  • 简介:<正>近现代和声思维的产生与发展使传统和声思维中的水平移动、垂直结构、整体效果等诸方面都受到了影响。这种崭新的音响技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奇异的和声王国。但这同时也是向人类视听器官及理性辨析力的又一次发难。这场音乐领域中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迫使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点,用全新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这“混乱”的

  • 标签: 音高序列 近现代音乐 和声思维 音响技术 视听器 整体效果
  • 简介:M·巴比特的名字不仅与"整体序列主义"紧密地连在一起,而且与本世纪40年代末建立的"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电子音乐中心"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拟就这位大师及其主要作品进行介绍和评价,主旨在于:对人们更准确地把握巴比特音乐的风格特征,创作技法,提供一些可资参照的信息。

  • 标签: 整体序列主义 巴比特 音高序列 奠基人 电子音响合成器 音乐创作
  • 简介:<正>什么是和声听觉的快速反应和声听觉训练做为视唱练耳教学的三大环节之一,即视唱、听写与和声练耳,是不可缺少的邵分。从五十年代开始,我们大量吸收了苏联视唱练耳教学的先进经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视唱能力和听觉水平,把我国的视唱练耳教学向前推动了一大步。早在三十年前苏联音乐理论家克·尼·德米特莉英斯卡娅来我国讲学时曾谈到听觉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的理论性概念变为实际生动的音乐概念,发展音乐听觉和快速反应。“和声听觉训练内容比较丰富,涉及面广,难度大,要达到快速反应需要一系列的训练,要想掌握好是要付出辛勤劳动的。

  • 标签: 快速反应 和声听觉训练 视唱练耳教学 和弦结构 音乐听觉 学生
  • 简介:视唱练耳是音乐艺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每一位音乐学习者必须经历的。适当的超前学习有很多好处:1.减轻学习者的练习压力;2.为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反之,一定会有所滞后。这一点与基本乐理的作用完全一致。可是,我们面对的现实是——音乐学习大潮中,众多的孩子处于已经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技术学习,而视唱练耳训练的滞后和不系统,已经或多或少的影响和阻碍了他们中的大多数的学习进度。

  • 标签: 视唱练耳 音乐学习 基本乐理 音乐艺术 经历 训练
  • 简介:交响音画取材于攀西地区的地貌与人文特征,运用带有民族特征的三个四音音组构成十二音序列写成.结构上采用拱型结构与变奏相结合的混合曲式原则;数控的节奏思维以及在配器上运用非融合性的原理使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高度统一,实为当代民族序列主义音乐的一部佳作.

  • 标签: 《裂谷风》 民族序列主义 杨新民 交响音画 拱型结构 非精确对称
  • 简介:从总体上看,二胡快速弓法包括快速短分弓(俗称快弓)、快速小跳弓、大跳弓、快速连顿弓、飞顿弓等。这些是二胡运弓中较高难艰深的技法。本文不打算分述各类快速弓法的具体演奏方法,而是综述此类技法训练中所要共同遵循的,些科学动作要点及训练原则,试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根本上掌握这类技法。此类弓法在二胡演奏技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当今重大题材的协奏曲、随想曲等,几乎无一例外地不使用此类弓法,使之造成技法的多变,情绪鲜明的对比,高潮的迭起

  • 标签: 二胡演奏 分弓 运弓 演奏方法 弓杆 技法训练
  • 简介:对《十二音序列的集结态》一文的看法──兼谈两六音组之间的“互补”关系华萃康读1993年第二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陈小兵《十二音序列的集结态》一文(以下简称“陈文”)后,觉得有必要提出一些看法供作者和读者参考。一、“集结态”这一概念虽然在文中是用于十二...

  • 标签: 十二音序列 互补关系 “互补” 音组 六音集合 陈文中
  • 简介:手指的灵活手指灵巧训练是一个独立的阶段,但又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阶段,它渗透在前面论到的基础之中,又需要进入一个升华的阶段。事实上,从学习手指独立挥动开始,手指的敏捷灵活就介入其中了。值得提出的是教学和辅导要注意到这一点,并有意识的把它当作手指灵敏的起点来加以关注。手指灵巧的第一要素是手指触键和起键这一组动作的敏捷与迅速。

  • 标签: 快速跑 手指独立 键盘排列 奏法 清晰度 训练任务
  • 简介:在继往开来的创造中展现的十二音序列技法(上)──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研究杨儒怀引言《小提琴协奏曲》是贝尔格在1935年4月把正在写作并将近完成的歌剧《露露》果断地中止下来的情况下开始写作的。在这以前贝尔格也曾允诺过美国小提琴家L·克拉斯纳尔在5...

  • 标签: 小提琴协奏曲 贝尔格 十二音体系 序列技法 乐章 十二音序列
  • 简介:<正>由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ArnoldSchoenberg)于1911年在他的《和声学》一书中所提出的音色旋律(Klangfarben-melodie)的设想,以及后来由他的学生安东·威伯思(AntonWebern)进一步发展而创立的点描技术(Pointillisme,亦称“点彩法”),把音色的运用提到了突出的地位。这种现代管弦乐作曲技术不但对形成整个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风格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随

  • 标签: 节奏 二十世纪 音色旋律 阿诺德 音色变化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