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艺术家对一个题材的内心体验的深度,决定了画面感染人的程度绘画语言的深度决定绘画精神的深度。精神应该通过整个画面要素的综合产生出来,不是局部,是整个画面在说话,它是一个整体。

  • 标签: 绘画精神 手记 内心体验 绘画语言 艺术家 画面
  • 简介:本文基于南朝佛教造像的样式特征,建立了“建康模式”的基本内容,主要从像容及佛衣样式的变化,“六朝的微笑’,双鬓在菩萨、飞天、世俗人中的应用,菩萨呈现蕨芽形披肩垂发,“南式飞天”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建康在五世纪末至六世纪中期的风格转变过程中,所引发的佛教造像的变化发展模式,并对不同阶段造像风格的创建者予以考证。

  • 标签: 建康模式 佛像样式 南朝
  • 简介:写生对于美术教学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可随着时世的变迁,人们对它的认识从如实地记录再现场景的真实而更多地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认识理解及个人态度,今天的许多写生作品在所见现景的同时更多地加进了作者的所感,它已不是现景下客观真实的再现,至此写生的形式产生了多元的变化,风格形式多种多样而参差迥异。

  • 标签: 写生作品 专业老师 画如其人 一幅画 使人 自我检查
  • 简介: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在西方当代艺术的冲击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和裂变,既存绘画秩序被无情撕破,传统价值观顷刻间失去了尺度的有效性,中国绘画艺术也一度陷入了“失语”的窘境。然而,面对汹涌而入的各种当代艺术思潮,大批青年艺术家们经过冷静的思考后,放下固有的文化定式和文化包袱,以更自觉的方式开始反顾绘画艺术的本质。

  • 标签: 中国绘画艺术 李蕾 当代艺术 文化定式 传统价值观 青年艺术家
  • 简介:对于接受者来说,被一幅优秀的画作打动,往往是凭借对画作产生的第一感觉。而色彩作为最富有表现力和影响力的艺术语言,是构成和支撑艺术个性表现的前提条件之一,画面色彩的构成直接影响画作表现带给人的直觉感受。阿恩海姆曾经写到:“那落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碧蓝的色彩所传达的表现性,

  • 标签: 色彩构成 艺术语言 个性表现 康定斯基 阿恩海姆 新印象派
  • 简介:纵观数千年的中国绘画发展,肖像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在其历史的演变中于中国特有的文化土壤中赋予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自最早中国人物画《人物御龙帛画》到唐朝高峰,再到晚期明清,中国人物绘画不断革新交融于世界,但是中国人物画的特点并没有消退,反而更加体现了中国画的精神与特点。通过解析明清人物绘画反观中国人物绘画发展,体会中国人物绘画之精神。

  • 标签: 中国人物画 观明 波臣派 王时敏像 墨骨 洛神赋图
  • 简介:罗丽教授赋予这部著作的不只是渊博的中国艺术知识,而且有欧洲绘画的风格分析和历史发展的丰富经验。作者不管在何处,只要在可能的情况下,都要在东西方之间作出比较,以阐明意旨,指出中国思想与文化的独特性。这部书的首要目的是向那些在欧洲视觉艺术和美学传统中受过训练的读者介绍中国绘画的基本原理。在这方面,开头必须说这本书是成功的。

  • 标签: 绘画原理 中国思想 艺术知识 中国绘画 美学传统 视觉艺术
  • 简介:2016年冬天,我去北京一知名艺术家工作室,期间我们谈到:在这样一个充斥着感官消费和虚拟话语的平行世界中,看似真实的世界正在被民族运动、地缘政治、宗教博弈所淡化,艺术创作在此情况下路在何方,让人不免有些迷茫。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

  • 标签: 绘画 虚构 虚拟话语 民族运动 地缘政治 艺术创作
  • 简介:在中国绘画实践的发展历程中,“写意”与“工笔”是相对出现的绘画概念。对于“写意”的内涵,大体上有两个层面的认识。一是在绘画理论中“写点构成了“写意”的基本内涵。因此,“写意”在中国画中既是一种绘画风格,同时又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技法。

  • 标签: “写意” 中国绘画 历史流变 精神 绘画实践 绘画理论
  • 简介:什么是文化元素?文化元素并不神秘,每天都可以看到。红绿灯,斑马线,鼠标,键盘,可以视为现代世界性文化元素;筷子,算盘,酒旗,大红灯笼,若是进入画幅,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了。

  • 标签: 文化元素 绘画 东北 解读 中国传统 世界性
  • 简介:艺术的根本归宿是“品味”问题,尤其是水墨画。那些所谓的“当代性”“精神”“个性”“风格”等.都只能算作为整体“品味”某个侧面的表现。艺术家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之中,假如他只是强求地去表达“时代”“地域”等空壳般的感受,且未能将这种人人都可能获得的感受转化为自己艺术的符号,传达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气质的“品味”,那么,这样的“时代精神”“当代性”“民族性”“地域特点”将是大而无当、空洞无物的。

  • 标签: “品味” 绘画 地域特点 “民族性” 艺术家 “个性”
  • 简介:内容提要:在当代艺术表现形式迅猛发展的时代,绘画这一从古至今为传达人类思想与情感而生生不息的表现形式边缘化了。分析现象,究其原因,除了时代的必然性之外,另一原因便是快节奏的时代信息与人的展示欲望鞭策艺术家创新。人们纷纷追逐当代形式。艺术作为传达人类精神与智慧的媒介,应以它所涉及的当代问题与精神现象作为当代性前提,这包括任何形式。绘画是距离人的精神活动最近的视觉传达形式,自然会随着时代与人的变化与时俱进。

  • 标签: 绘画 当代性 精神性 形式
  • 简介:蜡染在中国传统工艺中被称为“蜡缬”,因用各种蜡材作防染剂而得名。蜡染是在织物上利用蜡质的防染特性,有效地分出防染和染色区域,从而构成虚实相生、图地映衬、阴阳相关、人工与自然兼具的视觉艺术效果。

  • 标签: 蜡染 绘画语言 传统工艺 虚实相生 艺术效果
  • 简介:唐志冈的作品总是带着一种对集体生活的热爱,表现对20世纪的某种充满温情的怀旧色彩,但是他又显得不那么合群,常常以一种孤独的眼光来看待集体生活,仿佛一个局外人,带着一种严肃的幽默感,热爱着,无奈着,思索着,也怀念着。当然,今天的他跟三十年前的他还是不同了,他不断完善自己,广泛地借鉴西方的表达方式,不断体会波普艺术的语境,近些年来也开始尝试综合材料和现代手段,也使其作品更富于当代感和国际性。

  • 标签: 绘画 改写 记忆 集体生活 20世纪
  • 简介:金田的画.简洁、清新、明丽、灵动,新颖别致,似一阵清风,让人顿感神清气爽,眼前一亮。他似乎全然不顾学院式的一套绘画规则,只按自己喜好.用色彩和点线面画出他心中的美景,抒写着他的浪漫情调。瑞士的保罗·克利说自己是“用一根线条去散步”,而金田的绘画却似在云中漫步.轻盈潇洒,逍遥自在。

  • 标签: 绘画 逍遥 赏析 浪漫情调 点线面
  • 简介:透视法则和观念在欧洲文艺复兴的卓越成就推动了整个世界绘画乃至造型艺术的深刻变迁。从透视学发展角度来论述从文艺复兴开始的对透视学的循序渐进的使用,到后印象主义对透视作用的全新认识以及在创作中不断削弱透视的观念争议和转变,看文艺复兴以后的艺术家对透视学使用技巧上加减法的价值与意义,这样的研究和探讨有助于我们厘清透视学在整个绘画艺术历程中丝丝缕缕的蜕变。

  • 标签: 现代绘画 裂变 认知 传统 文艺复兴 后印象主义
  • 简介: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美术史发展中,石鲁以其饱经风霜的人生经历、不断创新的艺术精神、鲜明系统的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个性,展现了一个特殊时代艺术大师的生命气象。作为“长安画派”的精神领袖,石鲁是现代中国画转型过程中一位不折不扣的革新者,他在理智与激情、传统与现代、天才与癫狂的交织碰撞中,不断探索中国画革新与发展的道路。

  • 标签: 石鲁 现代中国画 狂欢 复调 绘画 中国美术史
  • 简介:6月28日,“国艺昌硕——吴昌硕绘画作品展暨中国写意绘画名家邀请展”在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开展。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宣布展览开幕,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郑继伟,浙江省文史馆馆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永昌出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后致辞,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田字原主持开幕仪式。

  • 标签: 吴昌硕 写意精神 绘画作品 中国美术家协会 分党组书记 王永昌
  • 简介:黎冰鸿的早年作品多为战地写生、宣传画、人物素描、漫画等,后多作油画,探索油画民族化之路。他将绘画技巧归纳为“意、章、形、色、笔”五字诀。晚年所作油画风景,尤重意境创造。此次展览共展出黎冰鸿作品300余件,包括油画90余件、水彩50余件、速写170余件,另有大量文献手稿配合展出,细致反映了黎冰鸿始终充满激情、深入时代现场的艺术人生,全面展现了他的艺术成就。

  • 标签: 油画民族化 战地写生
  • 简介:在我的心目中,杜大恺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在这个画者渴望"大师"称号、批评家乐意抛售"大师"帽子的时代里,读者也许觉得我给大恺先生的定位苛刻了。然而,凡谙熟美术史者,皆知"真正的艺术家"称号之崇高,往昔既无伟大的艺术家自称大师,

  • 标签: 绘画艺术 诗性 真诚 艺术家 大师 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