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引言日常生活中的日常性《日常生活批判》和《现代世界中的日常生活》是列斐伏尔的早期代表作,对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中人的异化做了深入的揭露。在这一揭露中,“日常生活”与“日常性”被认为是两个不能等同的概念。前者是现代社会单调乏味的、机器般的、有节奏的日常生活[everydaylife],后者是古代社会的、喷涌的、具体而丰富每日生活[dailylife]中的日常性。

  • 标签: 列斐伏尔 建筑设计 空间理论 城市空间 日常生活批判 眼光
  • 简介:由于《人生拼图版》、《物》等小说作品被广泛阅读,乔治·佩雷克以小说家的身份为人所熟悉。但是在作家本人对多年写作的分类中,第一类是关于“如何看待日常生活”的“社会学”写作。与《物》同被作者归于这一类的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以空间为对象的非虚构写作,是佩雷克对他所倡导的“日常生活社会学”的践行,而亨利·列斐伏尔对于日常生活、城市空间的分析和批判,无疑对这类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写作实践 日常生活社会学 乔治 广泛阅读 小说作品 列斐伏尔
  • 简介:意籍画家乔瓦尼·博尔迪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最出色的肖像画家之一。在成为肖像画家之前,博尔迪尼从意大利移居法国,曾尝试过多种题材的绘画。本文将从博尔迪尼的个人境遇出发,对其生平经历和艺术活动进行梳理,追溯其绘画题材和风格的演变过程。同时,并对这一时期画家、赞助人、市场和大众间的关系进行考量,借此从一个侧面还原世纪之交巴黎画坛纷繁多元的文化面貌。

  • 标签: 博尔迪尼“美好时代” 艺术环境风格探索 自我定位
  • 简介:关于徐庚的字号,书籍记载就不一致,问题主要集中在『袖海(褎海)』到底是其字还是其号,如《再续印人传》《广印人传》《海上墨林》《金罍印摭叙》《明清篆刻流派印谱》《增补徐庚印谱序》作『徐庚,号袖海』,《上虞县志》《上海县续志》《国朝书画家笔录》《印学史》作『徐庚,字袖海』.

  • 标签: 字号 书画家 书籍 印谱 学史
  • 简介:庚早年在浙派广披的氛围中学习篆刻,故对丁敬、黄易、陈鸿寿、赵之琛等取法甚多。尤以黄易、陈鸿寿两家为最,如『松左梅右』印款称『拟黄小松司马法』『谨缄』印款称『此作神似黄秋盒司马』『字光甫行九』印款言『意在钝丁、小松之间』等。

  • 标签: 陈鸿寿 黄易 司马 篆刻 丁敬
  • 简介:庚以纯粹艺术家的成就、修养、信誉、品行赢得当时众多书画名家对其肯定与激赏,主要有张熊、任淇、丁文蔚、任熊、任薰、任颐、蒲华、胡公寿、秦祖永、胡、戴以恒、费以群、葛同、黄山寿等,求他治印并乐于交往。

  • 标签: 渊源 印风 艺术家 秦祖永 治印
  • 简介:在欧洲,风景画经历了漫氏的发展最终成为一门独立且具有深远影响的画科,因此.从来不乏研究者从各种角度来探求欧洲风景画。文艺复兴初期一些画家对风景画的早期探索和尝试也不应该被排除在风景画研究的大门之外,这些早期的风景画往往以故事叙述的方式来呈现作品的宗教性以及神圣性。

  • 标签: 文艺复兴 风景画 欧洲 发明 故事叙述 研究者
  • 简介:琢磨玺印乐无穷,腕底通融代风。时有老妻来细问,今天捉了几条虫?这首七绝是林剑丹先生所刻古玺『捉虫』的边款。五十多岁后,他把书法和篆刻创作兴趣更多倾注于战国晋古玺文字。古玺文字不太多,为创作需要,往往还须参照商周文字,『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如果没有经过严谨的古文字学术砥砺是很难融会贯通的。

  • 标签: 三代 创作兴趣 古文字 融会贯通
  • 简介:徐峰在《图像与空间:良渚玉璧“鸟立阶梯状边框”图像新考》一文中认为,良渚玉璧“鸟立阶梯状边框”图像反映了祭坛、地下水和阳鸟负日这样一个一体化的、相连的宇宙结构。它们处在了神圣中心的位置,代表的是字宙层中的神圣空间。开发创造这种神秘、神圣图像符号的无疑是良渚社会贵族阶层类似于萨满巫师的人。在整个良渚文化的权力结构中,这一图像扮演的是意识形态角色。“鸟立阶梯状边框”图像是宏大的良渚文化神权与王权统一体——神圣空间的一个微观化与符号化的体现。

  • 标签: 图像符号 边框 阶梯 玉璧 神圣空间 良渚文化
  • 简介:庚闲章的内容包罗万象,所刻闲章作品较多,内容大致可分为吉语、箴言述志、诗词、书画论、记实、意趣、自嘲等。现就各类据样说明。吉语类的闲章诸如『长生』『花好月圆人寿』『竹报平安』『吉祥长寿』『花常好月长圆人常寿』『灵寿实花』『如花美眷』等,这类印章除了从篆法、刀法、章法上表现其游于方寸间的美学思考之外,从内容上讲,体现出他对于人生的一种态度。

  • 标签: 艺术 闲情 美学思考 画论 篆法 印章
  • 简介:庚篆刻风格在四十岁之后渐趋成熟,其篆刻作品中所呈现出的流动姿媚与古拙泼辣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而这两种看似矛盾的审美倾向是如何共存于一件作品之中的,徐氏又做了哪些处理,才使这对矛盾成为组成其"残与媚"风格的关键呢?笔者认为这正是徐庚对篆刻之美的追求与探索,也是其篆刻艺术的价值所在。

  • 标签: 篆刻作品 美学 审美风格 审美倾向 篆刻艺术 矛盾
  • 简介:引言列斐伏尔是一位兼收并蓄、不知疲倦、充满激情的思想家:他有着不同寻常的学术生涯,共撰写了60多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发表过数篇评论。他跨越了诸多学科,进行了许多理论和政治斗争。其一生都以深度的政治参与及改变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为特征:从早期接触文艺先锋派,1924年与知识分子皮埃尔·莫朗热[PierreMorange]和诺伯特·古特曼[NorbertGuterman](以及乔治·波利策[G.Politzer].

  • 标签: 列斐伏尔 政治经济学批判 亨利 时间 兼收并蓄 学术生涯
  • 简介:艺术对乡村的介入有效性,取决于其是否在乡村的内部建立起了能够自循环的活力系统。而检验这一系统的存在和运转方式需要学者长时间对地域文化、居民结构、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看似与艺术无关的要素进行记录和考察。日本作为拥有国际性大地艺术节品牌的国家,积累了近20年的乡村艺术实践经验,为学者提供了可量化的方法和支撑材料。本文以研究者的视角,依托于大量的资料对艺术介入乡村之后所出现的改变和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社区活化 文化消费 模式
  • 简介:北欧的设计在世界设计中有其独特的位置,尤其在如何尊重使用主体,如何平衡政策、商业与民众需求,如何融合传统工艺与新技术以及以设计为路径进行社会创新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以北欧设计中的重要设计理念“参与式设计”(ParticipatoryDesign)为考察对象,探讨北欧参与式设计能为中国设计介入乡村建设的实践提供怎样的启示。

  • 标签: 参与式 设计 介入 乡村建设
  • 简介:一、课题设计思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基于此宗旨,从基本艺术素材收集,到写生、创作、纸板雕刻、服装设计、杂志封面设计、生活用品设计等都沿用生活中的基本元素,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创造美。因此,设计了龙凤·素材拓印、龙凤·写生、龙凤·纸板雕刻(素材创作)、龙凤·服装杂志封面设计、龙凤·茶壶设计五类主题关联但是表现形式各异的课题。

  • 标签: 课程设计 基本元素 素材收集 服装设计 封面设计 课题设计
  • 简介:当代建筑学是在多重复杂的外部条件与其自身不断转化的策略的相互作用中存在的。通过解读源计划在珠角城市的建筑实践,本文尝试勾勒出建筑流变性背后的机制及其作用,探讨当代建筑主体性建构的可能性及其转变过程中所蕴含的发展。

  • 标签: 流变 自主性 外部 策略
  • 简介:本文从服务主导逻辑研究出发,通过分析价值演变轨迹,总结出服务主导逻辑对室内设计思维影响的四个创新维度--设计创新、技术创新、过程创新和模式创新,并以此对室内设计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期能对未来室内设计企业提供有益的策略指导。

  • 标签: 服务主导逻辑 室内设计思维 创新 发展
  • 简介:陈之佛先生所创作的图案的精深广厚为我校开展美术拓展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是我校追寻尚美特色教学之路的积极尝试。笔者通过近两年的实践与研究,开发了一系列以陈之佛图案设计为基点的拓展性教学内容,目的是为了让优秀的本土文化资源得以较好地传承与发展,提高学生美术素养,营造精彩的校园艺术氛围。

  • 标签: 陈之佛 图案设计 本土资源 拓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