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罗中立:对刚毕业的青年艺术家"扶一把、送一程",这一计划的构想已然是许多年前的事情,油画系的前期探索也走过了两三年,到今日,这一计划从学校层面正式实施,满满当当也有一年了。在半年的时候,青年艺术家们举行了"蜕变——方圆可现"展览,首次在重庆集中亮相。本学期,又接连举办了几次个展。一年中,青年艺术家们还参加了众多其他展览,获得了许多荣誉,也有作品被收藏拍卖,也有参加国际交换驻留项目等等,不一而足。今天,驻留计划的全部青年艺术家,带着他们的作

  • 标签: 四川美术学院 罗中立 油画系 艺术作品 学校层面 布面油画
  • 简介:波德莱尔在《现代生活的画家》一文中提出了"现代性的图像"(theimageofmodernity)可以在绘画中并通过绘画得到建构,从而指出了"现代性"与"再现"之间的联系。但是他所说的现代性与现代绘画的相互建构,并非指现代生活与空间可以直接描绘,而是指艺术家对自己头脑中的印象、记忆加以制作,从而形成图像的生产,这些图像的生产并非来自长时间的、信息密集的写生与描摹,而是在一种印象性的速写中获得简洁的基本结构。这一观点指出了现代绘画与古典绘画的基本区别,即现代绘画有对现代性的建构,是一种主观性的改变,

  • 标签: 现代绘画 宝川 现代性 modernity 古典绘画 信息密集
  • 简介:一、西泠印社与国际印学交流作为一个社团,在成立伊始即有来自海外的社员加盟,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还未出现过。西泠印社在创始之初,并没有在跨国发展方面的主动意识,但正是由于创社君子的谦让和邀请吴昌硕任第一任社长,而吴昌硕在上海画坛印坛又是当之无愧的领袖,且上海又是一个万方辐辏之所在,

  • 标签: 西泠印社 导论 中国近现代史 主动意识 跨国发展 吴昌硕
  • 简介:耿菊花(以下简称耿):我看到今年版画系的作品显得比较年轻化比较完整,展览的效果、包括装框、陈列、展签及艺术家个人介绍也颇费了些心思,不知今年为何会有这些不同的改变?杨湧(以下简称杨):今年版画系的毕业创作是由李仲教授带铜版、李老师带石版、付继红老师带木版、我带的丝网版。我们系和英国的威尔斯三一圣大卫大学艺术系做了一个学术交流,去年底他们来版画系做了一个师生作品展,今年1月份我带着我们系的作品去他们学校进行了回访交流,同时在英国我也参观了不少艺术学院以及他们

  • 标签: 李川 版画创作 版画系 三一 毕业创作 威尔斯
  • 简介:序言40多年前,以傅抱石为代表的省国画院的一批画家.曾开展了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两万三千里写生”,由此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新金陵画派。追溯前人的壮举,更是对创作规律的敬重,和对无锡美术事业长远发展的期望,2013年,无锡美术馆(无锡市书画院)启动“无锡画家‘山河颂’万里采风活动”3年规划。画家们心怀对艺术的敬畏和梦想,行万里路、过万座山,

  • 标签: 采风活动 无锡市 画家 万里 写生 作品选
  • 简介:在被冠以"当代"的各种中国艺术门类中,除了水墨,几乎都是"舶来"艺术。然而经过数百年或百余年的熏染,这些艺术形式在中国的文化土壤里生根发芽,甚至枝繁叶茂。从外来画种在中国语境中嬗变的情况看,中国当代美术已显露出"华风"渐盛态势。水彩作为表现技法与中国水墨画最相近的画种,在这场文化融合中本来最具优势和可能性,但却长期游弋在"抒情小品"和基础画科的窠臼里。2014年,深圳画院一如

  • 标签: 文化融合 中国水墨画 中国当代美术 表现技法 艺术形式 画科
  • 简介:我参加了《雕塑》杂志社举办的第届雕塑抽象班,不是作为学员,而是作为比利老师的翻译参与的。我认识比利已有3年,算是朋友,我欣赏他这个人,也喜欢他的作品,因此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学员来自全国各地,有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师,也有小有名气的各地艺术家。他们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在创作上有所提高,并对抽象艺术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 标签: 《雕塑》 抽象艺术 高等艺术院校 杂志社 艺术家 学员
  • 简介:教育应该使学生“站起来环顾周”是怀海特在《教育的目的》中提出的观点。与目前国内大学教育普遍用旧的态度重温旧的功课的观点大相径庭。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艺术类基础教育在提供给学生今后所学专业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兼顾学生日后专业上下文的形成。甚至,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思维模式训练与习惯方式的养成,知识结构积累的多样性会是众多艺术新的可能性的发生器。

  • 标签: 基础教学 学生 设计 《教育的目的》 实践 大学教育
  • 简介:前些年,有个青年批评家跳出来宣布:“绘画死亡了!”这当然是向西方学舌。结果呢?绘画倒是日渐繁荣,这位批评家却从此关门大吉。个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绘画之于中国人,夸张一点说,多少有些像宗教与教徒之间的关系——一旦与绘画结缘,便终生为其所“役”。

  • 标签: 作品展 无界 艺术 批评家 绘画 中国人
  • 简介:作为大陆的策展人,由于展览工作的缘故,近些年多次往来于港、澳、台地区,每次为签注通行证而颇费周折,曾有因为繁杂手续的疏漏,被滞留在港、澳的机场、海关的遭遇。并没有因为都是中国人和地理上的相邻性而自由、顺遂地往来于港、澳、台之间。我想许多大陆人都会有同样被拒签的痛苦经历。当然,这是由于两岸地的历史、社会、现状,以及意识形态所导致的,我们只能在人为界限的境遇里,在"此地是他乡"的无奈中按章行旅。地理概念的空间藩篱可以涉渡,不同的

  • 标签: 艺术交流 策展人 大陆人 地理概念 涉渡 费周折
  • 简介:书法史中有些书家,可以说就是为了书法而生的,如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米芾、赵之谦、吴昌硕等。如果少了他们,某一段时期的书法史将黯然失色。邓石如也是,但有一个很关键的不同点。不要说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等人曾经是高官大僚,即便是米芾、赵之谦和吴昌硕,也曾涉足官场,当过芝麻县令。

  • 标签: 书法史 邓石如 技法 王羲之 颜真卿 吴昌硕
  • 简介: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古琴、昆曲、园林等等堪称国粹,而传统手工艺中称得上国粹的,莫过于漆器、瓷器与丝织工艺了。漆器在古代,为我国赢得了世界性声誉;在现代,为经济困难时期的我国赢来了滚滚外汇。我国大漆髹饰工艺还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等东亚国家,影响东亚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大漆髹饰工艺。说我国大漆髹饰工艺是世界漆艺之母、世界漆艺之根,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此话千真万确。

  • 标签: 传统手工艺 东亚国家 传统文化 规划项目 图书出版 漆艺
  • 简介:奉命为人民美术出版总社审读张燕先生《〈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实感力有未逮。读罢全书,有这样几点感受:一、是书立意甚高以漆艺经典《髹饰录》为轴,上溯下探,意欲穷尽八千年之中华漆艺史及东亚诸国的续创与新创。为此,需对蒹葭堂钞本、朱氏刻本、王世襄和索予明的解说作详细的校勘、注释和今译,需将作者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遍访国内外大漆作坊、遍察古今漆艺代表作之所得融会贯通,相互比较,方能成就这一巨作。

  • 标签: 传统工艺 漆艺 规划项目 图书出版 东亚 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