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书法本体”这个词的出现,不过是近几年的事。《书法报》讨论“本体”和“本体论”时,为文者大多未读过海德格尔的原著,说的都是一些不关痛痒的外行话。

  • 标签: 书法 原著 本体 海德格尔
  • 简介:行书创作是当代书法创作的重要体现,当代行书创作呈现出了立足传统、挖掘经典、面貌多样、风格垒巧流派纷呈的态势。我认为行书创作,最要在于要有本体、主体与作品意识。一、深入本体。所谓书法本体,就是立足于汉字本体。书法的载体是汉字,那么以汉字为载体的书写才能说是书法的本体。从内涵及外延来说,书法的本体涵盖了书法与文字的起源、书法美的本质、书法的形态及其演变、书法的表现形式及表现手段、书法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环境等等。

  • 标签: 本体 意识 作品 书法创作 美的本质 表现手段
  • 简介:提香是欧洲油画之父,其作品是绘画的圣经,启迪了一代又一代的油画大师,从鲁本斯、凡·代克,经由委拉斯贵支、伦勃朗直到马内、雷诺阿以至于立体主义都受其影响,德拉克洛瓦的一句话高度概括了提香的艺术史意义:"我们都是提香的血"。他的意思是所有伟大的油画家都由提香塑就。全山石艺术中心举办提香和鲁本斯作品展,对中国油画界具有特别的意义。

  • 标签: 提香 油画家 鲁本斯 委拉斯贵支 油画语言 中国油画
  • 简介:新媒体艺术的本体性研究是对新媒体艺术根本问题的探讨,可将其看作新媒体艺术研究萌芽期的成果。本体性研究涉及新媒体艺术的本源、本质、关联和评价的因素,有着质性研究的特征,也为外延性研究提供了基石。新媒体艺术本体性研究包括: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研究、新媒体环境的影响研究、新旧媒体的比较研究、创作与评论的关联研究。

  • 标签: 新媒体艺术 研究范式 本体性研究
  • 简介:一在绘画表现领域中,我国的版画艺术一直显示着总体的语言特色,版画制作对制版印刷媒介的依赖所产生的绘画表现的间接性是这种特色的成因。与其它门类绘画直接的手绘表现相比,版画间接的非手绘表现在作品制作自由和形体刻划具体上有一定程度的限制,但印制的版痕却绝非手绘效果可以类比。版画家对此扬长避短、苦心经营,创造出与视觉自然体系和视觉艺术体系的有距离性相吻合、富于表现意

  • 标签: 版画创作 版画艺术 语言形态 手绘表现 本体意识 视觉艺术
  • 简介: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作为清季碑学理论的集大成,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徐利明先生在《中国书法风格史》中,首次揭示了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富有创见和价值的“盖书,形学也”的新观点。它不仅揭示了古典书法理论从“心学”到“形学”转变的历史必然和理论基础;而且对“书者,心画也”、“书者,如也”、“书也者,心学也”等将书法作为封建士大夫人文修养手段和目的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从书法本体角度出发,突出强调了书法作为艺术的形象性、抒情性的视觉特征,将对书法的形式美和表现技法多样性的探讨、研究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专业高度,成为现代书法艺术继承和创新的第一声呐喊。

  • 标签: 形学 书学观 本体意义
  • 简介:书法艺术以汉字为最直接的表现对象,并可通过书写汉字反映现实,但其反映既不是完全的写实,也不是绝对的写意,而是无意不借象,无象不含意,即通过生动的形式传达丰富而又无穷之意蕴,其形式本身也因此充满表现力。

  • 标签: 书法艺术 形式本体 表现性 表现对象 表现力 汉字
  • 简介:  约翰森在中如此记述:战后欧洲的雕塑,从贾科梅蒂的存在主义空虚与幻想、个人与空间的压迫的形象,到英法艺术家的传承、突破,到对金属,非具像的探索,直至意大利艺术家对传统与现代的方法在具像作品创作中的尝试都透射着现代主义的自觉的吸纳、改造与尽媒介之可能而不断向前推进的努力.……

  • 标签: 媒介探索 探索本体 本体超越
  • 简介:书法这门从汉字书写中孕育出来的艺术,千百年来一直与书写若即若离,难以割舍。书法既讲“法”,可见不是只将字形写出来就算完事,得讲究笔法,“魏晋笔法”就是一种楷模,一个技法方面的高标准。但是古代文人又喜欢说“我书意造本无法”,

  • 标签: 书法 标准 传统 尊重 本体 汉字书写
  • 简介:中国花鸟画发展史的本体特点是重"情趣"的表达。该特点,受中国文化氛围豢养,受中国绘画史总体影响,"六法"是其发展的立足点,而出自以花、鸟为代表的动植物题材的特性。诗性,是人的感情对于自然花鸟物象审美有意味的转移,唐代以前,花鸟诗与花鸟画同步共振。五代两宋在诗性基础上情感更阐微深细的词性,其表达与精微描写臻于极致境地的工笔花鸟画同步共振。元明清及近现代时期则于画之本体,将材料的笔性墨性色性及水性,交融于表现的随性天性悟性及心性,于是花鸟画"情趣"直向笔墨求。笔墨的形而上"贵古"、书法用笔、水墨"影然"、追求"生意"、"不似之似"等内蕴,总为"悦性弄情";于是"情趣"特点越来越清晰并越加强。

  • 标签: 中国花鸟画 情趣 诗性阶段 词性阶段 画性阶段
  • 简介:一、背景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在西方,它的产生是西方艺术发展的必然。它具体的是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艺术领域(当然这时地理领域主要是指西方世界)所发生的林林种种变化,它是后工业社会文化矛盾;中突中涌现的新思潮,其起源于观念意义的内部,即艺术是信息的,是与后工业化社会的发展相同步的,与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简言之,它是正在进行的关于当代人及其生存状况的艺术。

  • 标签: 当代艺术 中国性 西方世界 后工业化社会 后工业社会 后工业文明
  • 简介:处理藏露关系是中国画构图的一项重要技巧.也是富有中国美学意蕴的艺术辩证法。意境作为中国绘画的最高追求,是通过构图中的藏露、取舍、虚实处理实现的。露是绘画作为造型艺术的必然要求.所以藏露关系说到底是一个藏什么‘、如何藏’、如何在藏中露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在中国哲学的背景中寻找依据、汲取营养。

  • 标签: 中国画 藏露 虚实 中国哲学 本体论
  • 简介:四川美术学院漆艺术专业由漆艺家沈福文创办于1940年,是中国最早将漆艺术拔入高等艺术教育的院校。目前,四川美院发展成为国内艺术高校中较少正式设立两个漆专业方向的院校。从20世纪40-70年代以来,漆艺术立足于四川美院开放的学术氛围,保持着实干精进的学术精神,完成了从工艺本体到艺术自觉的升华;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进了从传统意义的表现到现代意义的艺术本体的重构,提出了“画在漆先”及“跨界融合”等鲜明的学术主张,建立了当代漆艺术表现体系和教学体系。“本体与重构”以四川美院几代漆艺人共60余件(套)作品,呈现了漆艺术在四川美术学院的历史和未来。

  • 标签: 工艺美术 漆艺术 学院教育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中西艺术精神的异同之处,对中西艺术精神本体进行比较研究,在彼此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融合与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取长补短、去伪存真,促进中西艺术精神在更高的层面上,相互借鉴、发展,为我国新时代艺术创作发展方面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可参考的学术资料。

  • 标签: 中西艺术精神 本体比较 天人合一 主客相分 艺术融合
  • 简介:楚默治学,视角素与时人不同。他的书论文章,把书法置于西方美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多重审视中,辅以中国古代诗、书、文、画理论,故常能独抒己见,言人所不能言。这在楚默近日面世的《书法解释学》一书中更是表现无余。该书汇集了楚默多年来在书学理论方面研究、探讨的精华,

  • 标签: 书法 画理 书学理论 书论 表现 文化人类学
  • 简介:本文展示了作者围绕人工智能问题研究所创作的三件作品。这些艺术品不仅探讨了技术问题,更为探讨本体论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使用了多样化的计算机手段,但期间他并未用到任何人工智能技术与工具。本文基于一种从观念艺术、学院研究以及科幻文化中抽取出来的推想方式来展开讨论。

  • 标签: 人工智能技术 本体论问题 艺术品 期待 创作过程 观念艺术
  • 简介:任何艺术品类都会有其特殊的本质与规律.版画也不另外。我国版画强调对版画本体语言精纯化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中晚期。版画家及版画理论家或利用版画创作或利用理论文章对版画的语言本体问题进行探讨。而另一方面版画界则积极尝试突破和探索.寻找新形态的版画表现语言。

  • 标签: 版画创作 本体语言 异化 八十年代 本体问题 理论文章
  • 简介:今天,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对民间美术也有更多关注,美术史的材料大大扩充。美术史家们一直想从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部分,整理出有重点的早期美术史和民间美术史。但是,他们却显得力不从心。一是考古发现和民间美术作品的系统与传统书画的系统有根本不同,二是本体的研究在当前的学术发展趋势中越来越处于边缘地位。如是导致一部美术通史中前后的叙述方式很不统一。把画学的叙述品评方式简单套用于考古发现品和民间美术品也易导致研究中的误区。应该看到,对艺术本体的系统性研究中同样包含很多问题,不应回避,而应视作展开更高层面的分析与研究的基础。美术史需要通过直面本体的研究确立作为独立学科的底线。

  • 标签: 美术本体 考古 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