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钱鼓舞作为广东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现广泛流行于潮汕地区的陆丰、海丰等地。述祖寻源,它是从福建闽南地区流传而来。那么,钱鼓舞在粤、两地民间舞蹈中有何不同,它又源自何处呢?让我们从民间动态的舞姿中对比两地不同风格的表演形式,考探关于钱鼓舞的点点滴滴。

  • 标签: 闽南地区 民间舞蹈 潮汕地区 鼓舞 梨园戏 七子班
  • 简介:最近在编辑一本客家山歌选集,因而对客家山歌多少有一些了解和认识。其中,粤赣地区的客家山歌给我的印象较深,故“打蛇随棍”,将“零零碎碎”的感受付诸文字,并借此就教于各位客家山歌的专家与学者。

  • 标签: 客家山歌 印象 感受
  • 简介:1879年被日本吞并之前,琉球是与中国有着500年宗藩关系的岛国。明初“人三十六姓”入琉,聚居于那霸的久米村,其后代一直是琉球派往中国朝贡或留学的首选人群,琉球史上多数文化精英出自“三十六姓”后代,他们为在琉球传播中华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 标签: 琉球 闽人三十六姓 久米村 中国文化
  • 简介:我试着把具象的事物画的抽象,在画面上营造出一种“像他”的视觉体验,把所有对表达我所认识到的真实所产生影响的一切外在特征隐去,试图暴露出在这之下经过过滤的本质。当然在尝试的过程中也会生发出一些新的体验和认识。

  • 标签: 作品 亚楠 视觉体验 外在特征
  • 简介:近期.几家拍卖公司分别推出了“奇”拍品.由于买家对奇了解甚少.成交状况不甚理想。其实.奇在台湾市场已经火爆了好几年了。“奇”是从梵语翻译的词,唐代的佛经中常写为“多伽罗”.后来又有“伽蓝”“伽南”“棋”等名称。奇是沉香的一种.古名琼脂.是沉香中的极品.极为珍贵难得。有人就说:要积了三辈子的阴德.才能闻得奇香.

  • 标签: 钻石 香料 拍卖公司 台湾省 拍卖市场 沉香
  • 简介:该展是梁明大泼彩山水画的个人作品展,展出其近年来创作的大泼彩山水画作品共60幅。作为福建山水画艺术家.梁明的大泼彩山水画作品既反映了其个人在艺术上的孜孜追求,又带着源自传统.超越于传统的独特视野。展览由“闺壑烟岚、梦里家山、境由心造、自然为师”4个部分构成,“闺壑烟岚”是作者以巨尺幅展现大泼墨写意山水的主题性创作:“梦里家山”是作者以家乡为主题,在笔墨意蕴变幻之中缘物寄情:“境由心造”是作者在大泼墨泼彩的气蕴与律动中写景造境,由此构成意象无尽的心灵空间:“自然为师”是作者长期坚持深入生活,对景写生创作的艺术积累。本次展览在充分展示梁明个人山水面貌的同时,也呈现了中国山水画家在当代语境之下的思考和探索。

  • 标签: 山水画展 泼彩 个人作品展 主题性创作 山水画作品 艺术家
  • 简介:一、台湾原住民与大陆古越族同根同源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民族中,高山族是我们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统称。在台湾地区,排湾、阿美、赛夏、泰雅、布农、鲁凯、达悟、太鲁阁、邵、卑南、邹等少数民族皆称为原住民。在古籍中,关于台湾最早的记载是公元前334年,越王亡国,越国子孙散居在江南海上。这里所说的江南海上,就是指福建沿海、广东东北部的一些小岛屿。

  • 标签: 图腾崇拜 闽越族 台湾原住民 中华民族 少数民族 台湾地区
  • 简介:当代著名书法家陈奋武先生的书法作品再一次结集出版,他的个人书法展也于2012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办,我由衷感到高兴并致以热烈的祝贺!翻开这本书法集,陈奋武先生独特的书法风格和丰富的书写内容犹如海热风,扑面而来。

  • 标签: 书法作品 作品展 前言 儒雅 中国美术馆 书写内容
  • 简介:清初时期的书画界,延续着晚明革新的潮流,并基本上由明降臣和明遗民继续保持和传承。他们以强烈的个性抒发,创造出了大量惊世骇俗的巨制佳作。然而,这种带有自由和叛逆色彩的追求与清初政治的需要显然是很不和谐,因此随着清政权的逐步稳固和思想文化控制的日益加强,尤其到康熙以后,这种狂放不羁的个性书风逐渐趋于泯灭。许友,作为福建地区的明遗民,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被世人所遗忘,但他仅存的作品却留下了时代的印记,为清初书画界的繁荣,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 标签: 许友 明遗民 书画家
  • 简介:梁明祖籍广东梅州,1962年出生于福建龙岩,先后毕业于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中央美术学院,曾在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山水画高研班深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常务副主任、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师、福建省艺术指导委员会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龙岩市文联副主席、福建省龙岩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福建省龙岩市艺术馆馆长兼美术馆馆长。

  • 标签: 山水画 作品选登 美术家协会 专业委员会 泼彩 国画
  • 简介:作为海外闽南移民主要聚居地之一的菲律宾是歌仔戏跨境传播的重要区域。歌仔戏在菲律宾的传播发展大体经历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发轫开端、二战时期的消沉停滞、战后25年间的繁荣高潮以及70年代之后的低谷与转机等阶段。本文在传播五要素的阐释框架中,描述歌仔戏在菲律宾华人华侨社区中的传播景观与演进脉络,呈现闽南语戏曲与现代性历史意识的耦合与错位,显影"闽南海丝文化圈"中的戏曲记忆。

  • 标签: 戏曲现代性 闽南戏曲 菲华戏剧 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