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位于河北省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始烧于唐,盛于宋金,衰于元,在中国瓷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定窑瓷器以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通过刻花、划花、印花等表现形式闻名于世。定窑瓷影响深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从器形、装饰与釉色等多方面与南北窑场有着密切联系。德化窑是福建著名窑址,其瓷声名远播,享誉海外,被冠以"中国"的美名。本文通过对几件福建博物院馆藏精品瓷的赏析,发现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德化窑的瓷仍留有定窑瓷的历史印迹。

  • 标签: 定窑 德化窑 白瓷
  • 简介:裤瑶服饰在题材、图案、色彩等元素中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制现代性、外来文化等因素影响,裤瑶青年人审美情趣发生变化,裤瑶服饰文化及其产业面临严重困难,需要在人才培养、政策支持、产业链构建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白裤瑶服饰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 标签: 白裤瑶 服饰文化 文化传承
  • 简介:山东地区的古建筑壁画病害是壁画自身原因与外部环境、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壁画病害形成机理包括壁画结构和材料内部因素的缺陷,外部环境中的自然气候如大气降水、温湿度变化、太阳辐射,以及外部有害因素如灰尘、有害气体、可溶性盐、有害生物的多重影响。人类涉及壁画的各种活动也会给壁画带来程度不同的损害。

  • 标签: 古建筑 壁画病害 病害机理 壁画保护
  • 简介:新会的古典家具生产量大,是广式古典家具的一个重要代表和典范。本文研究它的演变与发展,梳理出其中的成长规律,希望能为研究广作古典家具作参考,填补理论研究的空白。新会古典家具的制造工艺与款式的雏形是在南宋皇家随行宫廷家具的风格影响下演变而来。明代岭南地区社会稳定,新会的当地工匠遂开始利用红木制作古典家具,并用于商业销售。清代新会各地,古典家具的制作生产如火如荼、此起彼伏,发展繁盛。民国时期的新会古典家具的工艺基础是清式古典家具,在式样上和装饰风格上有的是直接模仿西洋古典家具,有的则是吸收性借鉴,丰富了古典家具的品种。

  • 标签: 古典家具 历史演变 新会地区 广东 制造工艺 装饰风格
  • 简介:一、内蒙古地区西洋管乐的传入内蒙古呼伦贝尔区域由于其独特的战略地理位置,一直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也是内蒙古地区最早接触西洋音乐的地区。“最早可追溯到1898年开始修筑中东铁路,因修建中东铁路,

  • 标签: 内蒙古地区 西洋音乐 传播研究 管乐 中东铁路 俄罗斯文化
  • 简介:西北地区流传的回族舞蹈,艺术特征鲜明,文化内涵丰富,集合了历史文化基因和时代创新精神。本文简要介绍了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中的西域舞蹈胡旋舞,认为西北回族舞蹈中的部分动作传承了胡旋舞的基本元素。

  • 标签: 西北地区 回族舞蹈 中亚元素 胡旋舞
  • 简介:当中原地区的民族建立起自己的"声明文物"、"衣冠礼乐"之时,广西地区尚处于蛮野阶段,生死仪节未定,"鸟死鸟吃毛,人死人吃肉"是他们处理死亡事件的做法。秦汉以来,随着中原礼法的南传,受到中原丧葬礼法的影响,广西先民融汉礼于其中,建立起了自己的丧葬仪规。今日的广西地区,汉壮瑶苗各民族间的丧葬仪礼、习俗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 标签: 广西 丧葬习俗 衍变 仪节未定 汉壮同流
  • 简介:作为情感与信仰的物化标志,带有吉祥观念的装饰纹样无声地表达着人类怀抱自然、化解凶险、繁衍发展的生命意识和生活信念。暗八仙装饰纹样是由八仙故事演变而来的道教纹样,暗八仙纹样以神话故事"八仙过海"中八仙的八个法宝造型为基础而形成,始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整个清代,是典型的明清时期民间传统吉祥纹样。文章将针对"暗八仙"纹的来源、寓意、装饰应用进行论述,发掘其在浙北地区古民居中的传承与创新意义。

  • 标签: 暗八仙纹 吉祥 装饰纹样
  • 简介:随着社会转型的纵深发展,散杂居地区的回汉族际交往逐步增强。由于受儒家文化濡染,处在散杂居区的西马垓回民把以宗教信仰和与之相匹配的风俗习惯为核心的伊斯兰文化作为主体,同时吸纳与伊斯兰文化不相违背的具有共通性儒家文化成分,从而构建了伊儒文化有机结合的民族志范例,减弱了民族文化之间的反差,增强了民族文化间的共同性,促进了回汉民族间的和睦相处,推进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 标签: 儒家文化 散杂区 民族关系 和谐
  • 简介:<正>宗教绘画表达的是“所知”而非“所见”。因此,藏传佛教壁画的制像方式也是如此,以象征、暗喻宗教教义为目的,对世间万物的形象进行取舍、概括,进行抽象加工,通过符号化、程式化的手段提炼出绘画语言。纵观佛教绘画的演变,壁画中供养人、医学唐卡的出现,是佛教文化中融入了现实生活场景

  • 标签: 内蒙古西部地区 美岱召 佛教壁画 大雄宝殿 藏传佛教 佛教绘画
  • 简介: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的美术力量在这个特定的时空空前整合于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抗战"始终是大后方美术的主题曲,即以艺术宣传形式鼓动民众抗战;同时,文化保存与文化建设也是大后方美术不可忽视的政治任务。为了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国民政府组织了对西部边疆地区的艺术考察。本文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庞薰琹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为个案,对时代特点总结,探析抗战时期西部艺术考察兴起的背景及成效。

  • 标签: 抗战时期 庞薰琹 西南少数民族 兴起 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