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宋元之变”的革命论观点不是历史分析,再现与表现二分也并不适合中国绘画史传统。本文认为,文人画理念才是推动“宋元之变”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分析,正是南宋画院孕育了这种动力。本文提出“文人画传统与匠画传统的互动”概念,以此来理解中国绘画史中的张力。通过分析,发现宋代画院在“宋元之变”中实际上正充当了这一“互动”的“舞台”。马麟可被视为这场互动演变中的一个典型标本。

  • 标签: 文人画 传统 宋元 艺术史 中国绘画史 “互动”
  • 简介:1985年,美国人劳森伯格在中国北京和拉萨举办了两场个展,特别是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给当时正酝酿着革命的中国艺术界带来了巨大冲击,直接推动了“85新潮”的发展。在他之前,国内对于西方当代艺术的认识更多来自于画册,而他那些天马行空的拼贴材料绘画直接影响了一大批中国艺术家。

  • 标签: 综合材料 绘画 共生 演进 传统 中国北京
  • 简介:罗斯金是19世纪英国著名画家与艺术批评家,他主张艺术创作应以"真诚"和自然为目标,反对机械化生产,幻想中世纪及以前的质朴艺术。他的艺术思想通过其文艺批评与社会批评得以体现,有力推动了英国的现代艺术创作。

  • 标签: 罗斯金 艺术批评 艺术思想
  • 简介:一、课题立项的社会背景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巨大的社会转型,这一转型包括了三方面:一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二是某些地区还在经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三是有些地区已经开始经历20世纪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的转型。

  • 标签: 社会转型 项目简介 传统工艺 20世纪80年代 后工业文明 市场经济转型
  • 简介:裕固族服饰是裕固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裕固族民族的象征。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裕固族人思想观念的更新,传统服饰已经基本淡出了裕固族群众的日常生活。裕固族传统服饰的制作工艺技术逐渐失传,越来越多的裕固族群众改穿现代化的时装,传统服饰早已成为仅在节日活动、旅游开发或某种盛大的场合中才被人们穿戴起来。可以说裕固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剧变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 标签: 非物质文化 裕固族 传统服饰 传承
  • 简介:由于日本文化受到中国的深远影响,因此许多人习惯地认为日本艺术就是中国艺术的分支,日本美术也是中国美术的衍生物,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文从传统美术和现当代美术两个层面归纳论述"二战"之后日本美术的发展脉络,展现当代观念和综合媒材对"美术"概念的扩展和转型,这反映了日本美术在走过百余年模仿和追随西方现代主义之后,重新审视自身传统,力图从近代以来所形成的观念中逐渐脱离,开拓具有日本特征的当代美术样式的努力。日本美术战后在样式和理念上的演变,也体现出日本文化基于"兼收并蓄"的本能将外来文化转化为自身基因的特征。

  • 标签: 日本美术 日本画 当代美术 物派 日本文化 中国美术
  • 简介:渊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分黑布白",在观念上是一种营造中国画空间结构形式的艺术手段,也是一种反映辩证思维与自然精神的中国画形式美的方法论。"分黑布白"从山水画的诞生发展至明清,其运用与表现方式一直都在发生着嬗变,呈现出不同的原则和形态,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分黑布白"作为一种有着历史经验的形式语言,对当代山水画的图式表现与风格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山水画 分黑布白 形式语言 当代意义
  • 简介: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的公共文化,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文化象征意义。它是被赋予了特殊文化涵义的日子,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时间记忆。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的缩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家庭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它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和精神、情感世界,激发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 标签: 中国传统节日 全球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新 文化象征意义 民族团结
  • 简介:明清回族经堂歌体现出'伊体中用'的原则,其中国传统文化之'用'主要表现有三:一是采用中国传统文学形式的歌词,二是采用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曲调,三是采用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价值观。回族经堂歌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典范,其本质是用中国传统文化来'成全'伊斯兰文化。

  • 标签: 回族经堂歌 伊斯兰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伊体中用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对产品包装设计的作用与影响以及包装设计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的发展趋势,来研究现代包装设计是如何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进而提出现代包装设计只有有效整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利元素,将民族文化的精粹创造性的融入其中,才能更加立体鲜活、更加长久不衰。

  • 标签: 传统文化 传承 包装设计
  • 简介:"观象制器"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命题,其与中国传统设计的理论关系始终没有得到清晰地阐述。"观象制器"从最基础的层面塑造着中国传统设计的方方面面,是中国传统设计的基本原理。"观""象""制""器"是一个逻辑整体。"观象"是"制器"的准备与前提,而"制器"则是"观象"的目的与结果。在这一逻辑整体中,"观"与"象"、"制"与"器"又分别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其中,"观"又可以分为察看、解读、阅读之观,"象"又可以分为自然、八卦、制作、文字之象与图像,"制"又可以分为材料、形制、质量控制,"器"又可以分军用、民用、礼乐之器。

  • 标签: 观象制器 中国传统设计 设计原理
  • 简介:随着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的UI界面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优秀UI设计中,很多融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传统图案与现代UI的完美结合,赋予了新的时代感和生命力,使UI的表现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同时让古老的艺术得以传承而不断发扬光大。

  • 标签: 中国传统元素 手机UI界面设计 融合
  • 简介:中国戏曲传统程式具有奇特的艺术魅力,它通过舞台表演中的虚拟性、程式性,把生活中的真实艺术化、美化、节奏化,最大限度地诠释着中国戏曲的美学神韵。青年导演何小维在"第五届湖南艺术节新创小戏小品"比赛中,以祁剧小戏《选村长》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在运用戏曲传统程式,创造性地演绎现代人物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并取得了成功。让我们欣喜地看到新一代导演的成长,看到了中国戏曲光明的未来。

  • 标签: 导演艺术 湖南艺术节 传统程式 戏曲
  • 简介:在全球本土化的时代境遇中,关于"陈三五娘"的文化论说体现了知识前提与问题立场、传统性认知与现代性经验,以及"从闽南看周边"与"从周边看闽南"的繁复关联。考辩这一民间传说所映射的闽南族群感性心灵史与日常生活史,及其在跨界流动中的多重文化变奏与意义关系网络,需要通过知识考古的方式开掘不同话语力量之间的协商对话与竞逐博弈。本文试图"以闽南作为方法"来寻绎其在文化环流中"如何闽南"的主体性与"怎样世界"的文化间性,进而建构一个关于地方"非遗"叙事的全新论域。

  • 标签: 闽新闽学 闽南戏曲 闽派美学 族群记忆 海丝文化圈
  • 简介:古代朴素哲学的世界观认为世界是和谐的,是发展的,任何事物只要突出和谐和发展事物的进程总是美好的,因为这一切是和谐的,是唯美的.《考工记》作为我国历代造物思想的主要著作对于“造物和谐”的思想有着独特的思感研究.其著作本身论述的是造物的原理,如何通过造物之术提高人类的生产力,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透过著作本身看到的是造物的美学原则和美学内涵.著作本身的论述也许不被人深刻理解,但是透过言辞语句看到的是对于造物本质的原则展现,换句话说就是造物的和谐之美.无论是器物的制造还是物质材料式样的搭配都需要美学思想的融入和美学规划体系的建立,器物本身的制作就是美学外观的展现,没有相对价值化的美学原则造物之术也不可能体现出最大化的情感色彩,因为物质本身是需要加工的,只有精湛工艺的加工才能够创造出最美的物质外观.

  • 标签: 造物思想 和谐之美 物美原则 工艺传承
  • 简介:20世纪70至80年代,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投资拍摄了以《猩猩王》、《中国超人》、《星际钝胎》为代表的科幻电影。作为香港科幻电影的先声之作,邵氏科幻片在体现出这一电影类型的固有审美特征的同时,不仅通过文本复制、经典戏仿及类型杂糅折射出后现代文化思潮对于科幻电影创作的潜在影响,更体现出劝善惩恶与劝时警世的传统道德旨归。

  • 标签: 科幻片 邵氏电影 后现代主义 道德劝诫
  • 简介:风水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有迷信的成分,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总结和科学性.我们对传统不能全盘否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正确对待风水学,挖掘其合理的科学因素,发扬其在环境和建筑之间的积极意义.本文通过从风水学发生的哲学基础、与现代学科的相关性,以及所展现出的科学思想,简析了风水的现代意义.

  • 标签: 风水学 风水文化 科学性
  • 简介:文章对有关十九世纪德格宗派无偏向思想的研究做了梳理和总结。内容涵盖了国内外学者与此相关的佛教发展史、高僧大德生平、宗教理论、德格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并结合对四篇从整体上评述宗派无偏向思想的论文的阐释,概括和总结了当前学界对十九世纪德格宗派无偏向思想之研究的现状。

  • 标签: 宗教研究 藏传佛教 德格 宗派无偏向 文献综述
  • 简介:明代文徵明曾留下大量关于园林和书斋的绘画,而《拙政园诗画册》则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作品。他以清简萧疏的笔墨,描绘出拙政园的三十一处景致,并各系以诗。画中一汪浅水,数痕远山,一座空亭,几株花木,充满着幽远而隽永的文人意趣。文人在园林中,卸脱人事的烦扰,远离世俗的喧嚣,静对满园风光,仿佛融身于水影山色之中。从艺术性的角度来看,《拙政园诗画册》风格有别于文徵明其他园林斋室图,不是细腻而工致地刻画园林的景物和室内的陈设,如《东园图》《真赏斋图》等。

  • 标签: 文人园林 文徵明 王献臣 真赏斋图 清简 陈从周
  • 简介: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式微已成为一个大众话题。电影《百鸟朝凤》描述了一个民间唢呐匠面对传统在社会变迁中发生变化时对传统唢呐文化的坚守的故事。尽管传统面临危机,但传统尚未完全消亡,就像云南大理洱海边的白族“唢呐匠”们,在自己的土地上为传统音乐找到了出路。如何面对传统,传统如何与现代同构,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理解传统的式微与生机是为当下学理要义。传统不能脱离于生活,对传统的构建或创新都应当以现实的真实生活为前提。同样,传统也不能被工具化,就当下中国现实而言,这需要“还俗于民”。某种意义上,传统文化并不是在现代社会影响下哭泣的怨妇,今天的文化事实应该是包括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同构关系,传统文化并不是僵化的,而是随着现代经济发展而变化的。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生活、现代经济发展等因素都是在不断地调整的。

  • 标签: 《百鸟朝凤》 传统的危机 传统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