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在秋高气爽的九月北京,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的“福建地方戏经典折子晋京展演”,为首都的戏曲界带来了古典气质浓郁、艺术情趣各异的七台节目,荟萃了福建地方戏曲的10个剧种、19个院团演出的39部经典折子戏。这是今年七月在福州举办的“福建百折传统折子戏展演”中由福建21个戏曲样式、39个剧团演出23场总计128部折子戏中遴选出来的代表作,成为本年度最具引领性的戏曲演出活动。

  • 标签: 中共福建省委 传统经典 折子戏 展演 演出活动 艺术情趣
  • 简介:福建戏曲的发展,几十年来一直处于全国戏曲事业引领者的位置。我深深地感受到,这几十年来,福建戏曲之所以能够相对于其他地区比较健康地发展,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福建戏曲界的同行们一直坚持着可贵的文化自信,对戏曲传统、包括福建本地的戏曲传统的意义和价值有着很深的认同。因为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因此才有文化自觉,有了这样的文化自觉,才能导致多年来在新剧目创作和传统戏剧演出两方面

  • 标签: 传统折子戏 展演观摩 戏曲传统
  • 简介:2016年7月25日上午非常愉快、亢奋地看了几天的戏,也有很多感受和想法。福建省搞传统折子戏的展演,开了一个好头,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对戏曲的传承和弘扬非常有意义,对全国来讲也是有引领作用的。我看到消息,说这几天江西也在搞地方戏曲经典传统小戏、折子戏大赛,从5月至10月,要半年的时间。也是不谋而合。过去我们搞了许多这汇演、那汇演,但是就没有传统折子戏的汇演。傅谨老师也提到了,如果能把它们推

  • 标签: 传承福建 传统传承 传统折子戏
  • 简介:化妆,就是运用外来手段改变原来的面部颜色、形状和感官的一门艺术。演员化妆就是要修饰容貌,使头部的发型头饰、面部的五官特征趋向鲜明、美化,追求艺术性的惊艳唯美、靓丽典型。化妆同时也通过整体的装扮、改扮、假扮,起到"伪装"的作用。综观戏曲传统戏、现代戏、话剧和影视剧的化妆,它们在夸张、装饰、美化的程度上各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但总体的造型美学原理和审美欣赏原则是相通的。

  • 标签: 传统戏曲 美学原理 审美欣赏 绘画基础 红唇 宫乐图
  • 简介:清道光以后,乱弹诸腔如水银泻地,在福建省内形成一个密集的分布网络,它们随地而安,有些与地方音乐、民间小调结合,形成各地不同的复合声腔。

  • 标签: 艺术研究 表演 行当 传统 梅林 地方音乐
  • 简介:传统工艺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艺美术以人为载体,工具在手,技艺在身,其技术本体是与人的生命本体一体化的存在。传统工艺美术是与劳动主体叉融为一体的活态技术本质。在机器工业化的时代,工艺美术的一些优势应该得到保留与发挥,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工艺美术产品的生产实践形式、协作工作模式、产品的实现形态等较为具体的现实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研究,需要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和现代创意理念的完美结合。在如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浪潮中,传统工艺美术势必要与社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相适宜,在不违背工艺生产规律,不扭曲技艺自然衍变趋势的前提下,将传统工艺技术的核心导入当代社会生活及产业实践中,使之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再生与创新,这才是真正实现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代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活化与保护传承。

  • 标签: 现代创意产业 文化 传统工艺美术 活态存续 传承
  • 简介: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以来,浙江省戏曲传统剧目推陈出新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十五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园记》到《西厢记》《荆钗记》《九斤姑娘》《张协状元》《公孙子都》《白蛇前传》等等,为戏曲事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要总结传统剧目推陈出新的经验,认识和掌握其规律,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从今天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出发,选择适当的传统剧目,发现和挖掘其中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内容,使其能够与广大观众在思想感情上发生共鸣,做到古今贯通,古为今用。

  • 标签: 戏曲传统剧目 推陈出新
  • 简介:目前学界对戏曲定义以及分类存在诸多问题。同样名之为戏曲者,存在历史深浅不同、艺术积累不同、演出形式迥异等现象。这些现象,在一个统一的“戏曲”概念下讨论与研究,不但会造成许多麻烦甚至困惑,也与数百种戏剧样式的存续状况不符。所以,本人建议将中国全部戏剧形态称为“传统戏剧”,进而提出传统戏剧的分类以及戏曲剧种层次的设想。

  • 标签: 传统戏剧分类 戏曲层次 祭祀仪式剧
  • 简介:2016年7月下旬,福建省百折传统折子戏展演在福州拉开帷幕。长达12天23场演出,来自福建各地19个剧种和两种木偶戏、39个剧团的128个折子戏渐次登上舞台,体现了福建戏曲文脉悠长、积淀深厚的特点,又一次为戏曲界的同行提供了一个思考戏曲传承发展路径的范例。

  • 标签: 传承发展 福建省 戏曲界 折子戏 展演 传统
  • 简介: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借助于传统民俗文化元素或内容进行创作、生产、展示和传播,使日渐脱离大众生活的民间、民俗、民族文化符号被发现、被认知与被消费.流行音乐主要融合了民间音乐、民间曲艺、民间舞蹈、民间文学、民间工艺美术等相关民俗文化,解构了这些传统民俗文化元素的内涵、外延、功能以及空间场景等,而在建构上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情感化、时尚化、符号化等特点,这其中的原因主要表现为艺术思潮与艺术观念变革、传统民俗文化与流行音乐相通性、受众需求与商业价值诉求、技术驱使与大众传播推动等几个方面.

  • 标签: 流行音乐 传统民俗文化 重构 中国风
  • 简介: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承办的'福建百折传统折子戏展演',于7月20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揭开序幕。此次活动为期12天,共演出23场(含开幕式),有19个剧种以及2种木偶戏、39个剧团、128个折子戏参与,集中展示福建省传统戏曲艺术的特点特色。活动期间还举办了2场专题研讨会。展演所挑选出来的绝大部分是各剧种的传统折子戏,代表了该剧种戏曲特色、艺术特点,

  • 标签: 传统折子戏 展演活动 折子戏展演
  • 简介:戏曲表演之精髓多保存于传统折子戏之中。不幸传统折子戏在当代大量流失或濒临失传。有鉴于此,福建戏曲界有识之士建言,举办“福建百折传统折子戏展演”,此言一出,迅即得到了省里宣传文化主管部门的理解和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煞费苦心的准备,128个清一色的传统折子戏终于在省城福州轮番上演,在此基础上的“福建地方戏经典折子晋京展演”活动,又于9月12日在国家大剧院隆重开幕。此次晋京展演汇集梨园戏、莆仙戏、闽剧、高甲戏、歌仔戏以及潮剧、闽西汉剧、北路戏、提线木偶戏、掌中木偶戏等10个福建地方戏剧种,由19个院团上演的39个传统折子戏。这些经过历代艺术家精雕细琢、千锤百炼的传统折子戏,承载着传统表演技艺和戏曲文化内涵,通体闪耀着历代艺术家的智慧和才华。

  • 标签: 地方戏 传统 福建 展演 随感 文化主管部门
  • 简介:2016年7月,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艺术研究院承办的“福建百折传统折子戏展演”在福州市举行,有19个剧种以及两种木偶戏、39个剧团、128个折子戏参与,演出了23场。9月.他们从这些剧目中又精选出39个折子戏(含10个剧种、19个院团)晋京演出。这一展演活动,对于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对于戏曲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共福建省委 传统剧目 展演活动 地方戏 晋京演出 传统戏曲
  • 简介:毋庸讳言,当下文艺界最热的是戏曲,最冷的也是戏曲。“热”是因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弘扬戏曲艺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抓,“冷”是因为无论花费多大努力,戏曲仍处于前所未有的危机当中。许多剧种正在消亡或者走向消亡,即便是勉强支撑的剧种,演出也目渐稀少,观众锐减。

  • 标签: 传统戏曲 黄梅戏 成功 改编 相知 品质
  • 简介:《青铜之恋》是铜陵艺术剧院十几年前的作品,当年这部戏集合了一批有想法的艺术家,在黄梅戏都市化的道路上做了大胆的艺术探索。重新欣赏这部作品,依然激动人心,更多的是赞赏这批艺术家的智慧和勇气。我们追寻这部戏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对当下的戏曲改革创新仍有启示作用。

  • 标签: 《青铜之恋》 艺术探索 黄梅戏 都市化 戏曲 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