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Duras,1914-1996)是法国当代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剧作家。1984年,小说《情人》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从此获得世界性声誉。在长达半个世纪创作过程中,她写下了30多部小说,10多部戏剧作品,指导参与了20多部电影拍摄完成。

  • 标签: 当代小说 玛格丽特·杜拉斯 龚古尔文学奖 《情人》 电影剧作 戏剧作品
  • 简介:蔡熙研究《"多彩贵州"文化蕴含研究》一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多彩贵州"文化内涵,内容丰富,论述细致深入,时空跨度大,但结构清晰,古今源流脉络分明,极富地方文化特色,是一部力度与深度兼具学术专著,同时字里行间洋溢着丰富感情色彩,流露出著者对贵州文化深厚感情。

  • 标签: 《“多彩贵州”的文化蕴含研究》 新创获 地方文化
  • 简介:夏目漱石是日本国民性大作家,在中国研究不多。然而,夏目漱石从小喜欢汉学,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他作品中也体现了大量中国元素。本文选取夏目漱石名作之一《门》,从中国元素探究来展现夏目漱石与中国深厚渊源。

  • 标签: 汉学 中国元素 作品意蕴
  • 简介:<正>梁实秋翻译过众多外国文学作品,其中影响最大、贡献最卓绝是他独自一人翻译完成莎士比亚全集。这一翻译工程开始于1930年,当时,任职于翻译委员会胡适,拟定了一个五年译书规划,遍邀各方名士翻译两方哲学、文学名著,莎士比亚全集亦被列入,并拟定由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叶公超、陈西莹五人共同担任翻译。不料闻、徐、叶、陈四人始终没有动手,这一工作就全部落在梁实秋一人身上。他开始了漫长耕耘。抗战开始前,他译完了四部悲剧,四部

  • 标签: 莎士比亚 梁实秋 莎士比亚作品 外国文学作品 西方文学 西方文化知识
  • 简介:<正>近十年来,苏联文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流派,这一流派研究文学过程和文学作品方法,我们可以称作“综合研究法”。该方法于七十年代一经形成,在十年中已相当清晰地确立了它基本原则,并不断积蓄力量,就目前预测,估计它将在未来十五年内得到长足发展。

  • 标签: 综合研究法 艺术形式 文学研究 十八世纪 红楼梦 七十年
  • 简介:<正>一、误区形成原因文学史证明,名人效应、名著影响,往往在人心目中造成心理定势,唯名人名著是从。若名人名著观点有误,势必将错就错,以致谬种流传。对于英明国湖畔派浪漫主义诗歌不公允评价,就是如此,1984年,著名翻译家缪灵珠等人翻译《1789—1832英国文学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前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著。在中国广泛流传,影响很大。该书认为,英国湖畔哌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诗歌是消极、落后、反动浪漫主义,华兹结斯《抒情谣集·序言》是反动浪漫主义宣言。这种观点,长期地禁锢着人们头脑,使英国湖畔派诗人蒙受着不白之冤,使国内广大外语教学工作者深受其害,因而有必要加以澄清!

  • 标签: 湖畔派 华兹华斯 浪漫主义诗歌 外语教学 大自然 湖畔派诗人
  • 简介:与其说《上任》是黑幕小说、官场小说、心理小说,不如说它是社会小说;与其说《上任》对社会黑暗做了有效批判,不如说它“伦理性”更值得我们深究。我们看到,有着社会合法性外衣与庇护“新伦理”,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敌传统“江湖伦理”。尤老二及作品中出现所有黑道人物,就生活在这种江湖伦理中,并自觉加以维护。

  • 标签: 老舍 《上任》 “伦理性”
  • 简介:马来西亚华人约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三十,是国内第二大族。延续和发展完善华文教学与研究体系,正是华人社会重大任务,也是民族文化兴衰测温器。马来亚大学中文系自60年代初期开办以来,一直是全国唯一中文系(近两年该国高等学府另增三所中文系)。该系在马来西亚中华学术传播与研究方面,是最具实力中心基地,因此其学术状况也最具代表性地反映

  • 标签: 马来西亚 中文系 马来亚 学术研究 台湾大学 华人社会
  • 简介:本论文从1947年吴达元发表第一篇文章开始,直到2011年《重读加缪》和《阳光与阴影交织》,评述了60多年我国加缪研究状况,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第一个10年。总体而言,我国加缪研究有逐步深入和扩大趋势。对加缪小说研究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特点,涉及加缪荒诞哲学、他对反抗作为一种斗争方式肯定、他生命激情以及他对幸福赞美。值得注意是学界对其随笔和戏剧关注仍显不足,希望今后能在研究上得到进一步开展。

  • 标签: 加缪 荒诞 反抗 激情 幸福
  • 简介:本文主要通过阐述《红楼梦》中审美思想,对《红楼梦》音乐描写审美展开多方面多角度探讨:依托戏曲,映射音乐美学内容;依托仪式音乐,体现礼乐文化;依托音乐美学,刻画人物性格;依托人物音乐选择,彰显市井音乐通俗之美。

  • 标签: 《红楼梦》 音乐 审美
  • 简介:一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建安文学,千载而下,令文人骚客欣羡不已。他们或考订、或整理、或写序题辞、或阐释微言大义,为后人研究留下了珍贵遗产。1949年后,学者们沿着刘师培、鲁迅等先生所开创新路对建安文学进行了深入探索。近年来,随着观念更新、方法优化,建安文学研究呈现出新气

  • 标签: 建安文学 文学研究 建安时代 建安七子 曹操 曹植
  • 简介:音乐和文学都是人类艺术史上奇葩,两者是相辅相成。钢琴作为古典音乐演奏中重要角色,以其广阔音域和极强表现力,成了众多音乐作品中不可或缺存在。与音乐节奏表现不同,文学作品主要通过文字语言来表达情感,本文将通过对二者风格特点分析,试着阐述钢琴对文学创作影响。

  • 标签: 钢琴 文学创作 影响
  • 简介:"巴罗克"是盛行于欧洲17世纪前后一种文艺思潮和美学范式,曾与以法国为中心古典主义共同雄踞了一个时代.它不仅是欧洲文学艺术发展史上一个极其特殊而又非常重要艺术现象,而且对后世如表现主义、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等诸多文学流派及艺术思潮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 标签: “巴罗克” 中国 文学研究 欧洲文学
  • 简介:《比较文化研究数字人文与媒介间性研究》是一部由比较文学和文化专家斯蒂文·托托西主编论文集。该书所收录论文,在比较文化语境中,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探讨媒介间性和数字人文概念,分析了媒介间性和数字人文在不同类别文本中运用,如小说、电影、绘画、漫画、图画小说、电子游戏等等。该书拓宽了比较文学研究领域,为当代新语境下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提供了思路。

  • 标签: 数字人文 媒介间性 比较文化 媒介转向
  • 简介:君子是一个古老而经典名词,它约束着中国古代人们道德,是非常重要的人格品质。不论在古代还是当代社会,对于君子研究从未停止,这些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君子概念,对当代社会价值观也有很大影响。

  • 标签: 君子 人格 心理研究
  • 简介:<正>西方对于《浮士德》“各种研究著作堆积如山,仅仅开列一个书名目录就要超过本书容量”。在德国,《浮士德》研究早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浮学”,较之中国“红学”研究还要广泛、深入和持久。在中国,对于《浮士德》研究,由于种种原因,远不如西方那么热烈。但是,在老一辈专家带领下,几十年来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出现了不少歌德及《浮士德》研究、评论家,发表了一批水平较高研讨文章。本文试

  • 标签: 研究述评 浮士德精神 评论家 文学史 研究著作 评论者
  • 简介:文学研究与理论一文化研究:分裂还是融合?周小仪近些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文化研究都在不断升温,给文学研究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结果。首先是文学批评对象与范围扩大了,文学与非文学界限模糊了。许多过去传统文学批评不屑一顾东西,如侦探小说、科幻作品、...

  • 标签: 文化研究 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 文化批评 杰姆逊 莎士比亚
  • 简介:英国浪漫主义时期重要诗人济慈于20世纪二十年代被引介入中国。民国时期研究者对其诗学和美学思想、诗歌文本阐释和生平等研究都取得了令人称道成就,其中不少观点和结论和当时西方济慈研究最新进展产生了良性共鸣,一些独特视角和方法论对当代中外济慈研究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拟通过共时性和历时性研究相结合方法,将民国时期中国济慈研究与同时期西方济慈研究以及20世纪后半期中外济慈研究分别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展示民国时期济慈研究历史全貌及其对当代中国济慈研究贡献与启迪。

  • 标签: 民国时期 济慈研究 比较 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