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正>法兰西学士院法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1635年在法王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塞留(1585——1642)倡议下建立,黎塞留亲任院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被国民议会取消(1793)。1803年重新建立。1694年编纂法语词典(1931—1935出第8版),1932

  • 标签: 学士院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重新建立 法兰西 学术研究 法语词典
  • 简介:<正>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这位美国浪漫主义诗人、短篇小说家和文艺批评家,不仅是美国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开拓者,而且是世界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心理分析小说的始祖。爱伦·坡在世时,不仅文名不大,而且还受到各种攻击。同时代的爱默生、朗费罗、霍桑、麦尔维尔、惠特曼都贬低坡,讥讽他为“打油诗人”。这是不奇怪的,在新英格兰,坡超然于超验主义和“婆罗门”两大文学集团之外,他独树一帜的、与他人

  • 标签: 埃德加·爱伦·坡 美国短篇小说 浪漫主义诗人 心理分析小说 超验主义 世界文学史
  • 简介:<正>阿根廷现实主义作家罗伯托·阿尔特(RobertoArlt,1900—1942),出生在欧洲移民家庭,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奥地利人。他从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贫民窟和郊区穷苦人民中生活,熟悉下层社会的种种苦难。《疯狂的玩笑》是作者早期创作的小说之一。小说用第一人称“我”展开情节,作品中的“我”,西尔维奥,是一个误入歧途的青年。十四岁时,开始对描写抢劫偷盗的作品感兴趣,大量阅读这类书刊。因此他“经常梦想做一个强盗”,甚至想用“罪犯的名字”使他“永垂不朽”。“不知什么原因”,使他“相

  • 标签: 小说 作品 母亲 名字 现实主义作家 性格
  • 简介:被誉为斯坦培克在艺术上最成功的小说.本文试从A.J.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角度出发分析的叙述结构,分析故事中主要语义素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解密其中蕴涵的多重意义.中伊莉莎的女人性和亨利的反女人性因素之间的二元对立是故事的基本线索,菊花和补锅匠是故事发展中引入的辅助因素,菊花的非女人性是故事发展的支撑点,而补锅匠的非反女人性则是故事发展的催化剂.这四个义素相互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两个义素群之间的对立关系、各义素群内部的统一关系以及义素的动态发展变化使故事产生了丰富的内涵.对故事叙事结构的二元对立分析使人物关系和其背后的深刻含义清晰明了,有助于对小说艺术性和深刻性的理解把握.

  • 标签: 《菊花》 叙事结构 符号矩阵理论 斯坦培克 二元对立 美国
  • 简介:两百年来,·奥斯丁一直拥有众多拥趸,受到狂热崇拜。毛姆、E.M.福斯特、弗吉尼亚·伍尔夫、C.S.刘易斯、莱昂内尔·特里林、A.S.拜厄特、哈罗德·布鲁姆和阿兰·德·波顿等33位作家或评论家将会告诉我们,他们为什么要读·奥斯丁。

  • 标签: 奥斯丁 E.M.福斯特 A.S.拜厄特 弗吉尼亚 伍尔夫 刘易斯
  • 简介:为纪念·奥斯丁逝世两百周年,大英图书馆搜集并展出了作家早年间使用的三本笔记本。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  《秘密特工》是英国军情五处前处长斯特拉·里明顿的又一部力作.有"最爱出风头的谍报女王"之称的斯特拉·里明顿于1965年加入军情五处,1969年随外交官丈夫返回英国,后被推荐到军情五处的人事部门做助理,1973年晋升为军官,而此前的军情五处从未有过女性军官.她的上司对她评价道:"她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同事,工作热心、投入,尽管她是个女权主义者."……

  • 标签: 秘密特工 秘密秘密 秘密简析
  • 简介:群峭会龙场,戟雉四环集。迩觏有遗观,远览颇未给。寻溪涉深林,陟下层隰。东峰丛石秀,独往凌日夕。崖穹洞萝偃,苔骨径路涩。月照石门开,风飘客衣入。仰窥嵌窦玄,俯聆暗泉急。惬意恋清夜,会景忘旅邑。熠熠岩鹘翻,凄凄草虫泣。点咏怀沂朋,孔叹阻陈楫。踌躇且归休,毋使霜露及。笔者最近在查阅嘉靖三年(1524)本王阳明《居夷集》时,发现了这首题为《始得东洞遂改为阳明小洞天》的诗,

  • 标签: 王阳明 佚诗 笺释 咏怀
  • 简介: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孙犁《风云初记》中李佩钟的叙事,凸显了知识女性的教养和文化气质。其女性身份映射了革命的两类主体,即知识分子与职业革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而李佩钟的"革命",其实不过是一种爱情乌托邦的艺术,其人生命运显示着文人知识分子的叙事断裂和历史性吊诡。

  • 标签: 李佩钟 女性气质 革命 知识分子
  • 简介:“珍爱怀疑”的诗人对乌托邦叙事的消解,是20世纪以来人类思想史、哲学史、文学艺术史上的重大事件,其持续性影响至今未曾消歇。就那些有精神敏识力的文学家而言,乌托邦式写作依赖于宏大叙事、“圣词写作”。圣词,指写作中使用那些带有不容分说的本质主义、整体主义、道德优势、绝对知识、

  • 标签: 乌托邦 消解 解读 诗歌 传释 宏大叙事
  • 简介:《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中影响巨大的长篇小说。书中的两个形象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几乎家喻户晓。堂吉诃德作为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主人公形象出场,而桑丘是作为一个反衬人物出场,其具有早期资产者的雏形。朱光潜曾评价:堂吉诃德是一位可笑的理想主义者,而桑丘是一位可笑的实用主义者。

  • 标签: 堂吉诃德 桑丘 对立互补
  • 简介:<正>《·爱》中的罗切斯特无疑是个复杂的艺术形象,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对之进行界定或评判,否则,不同的视角所引出的迥异的结论就会在批评界尖锐地对立起来,1987年在上海召开的“勃朗特姐妹研讨会”上人们对罗切斯特形象曾热烈地讨论了一下,这种讨论是有益的和令人思考的,同时也应该是继续的和深入的。本文将试图从外部、内部和远距离这三个角度来具体地审视罗切斯特这个人物形象。

  • 标签: 再审视 人物形象 简·爱 罗切斯特 作品 性渴求
  • 简介:陶渊明诗歌今存一百多酋,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类。这三类诗歌处处体现了高超的自描艺术,其语言洗练质朴、清新自然,信手拈来,尽显神韵,达到了一种化境,可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陶渊明诗歌的白描艺术深受汉乐府诗的影响。

  • 标签: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陶渊明 诗歌语言 自描艺术
  • 简介:王琰一直在文学中编织自己的“异域梦”,而这个梦始终围绕着新移民的婚恋和情感展开,同时,也将中国作为一种挥抒家国情怀的原始据点。长篇小说《我们不善于告别》讲述了主人公茹小鸥和去去在美国“9·11”恐怖袭击之后的情感生活,伴随着她们的是有关宿命、伦理、奋斗以及成败等一系列与梦相伴的生存课题。

  • 标签: “情感” 长篇小说 告别 危机 女性 家国情怀
  • 简介:道立于一。在《书象文献》每期封面赫然标有“道立于一”的古文图式——一笔挺起《尚书》大义。大音声起,一阳柱其间,上之用,呈大吕方启之象。由此洞见书象之立量宏旨。书象学象理根本是大张指示之用,是东方哲学之用,是圣人薪火之燃。

  • 标签: 东方哲学 抽象主义 艺术 视觉 天文 《尚书》
  • 简介:去年岁暮赴台北政治大学参加第三届辞赋学研讨会,我在桃园机场首次见到前来迎宾的政大文学院长、会议主席宗梧教授。对这位在台湾学界享有较高声誉的赋学先进,我最初的了解只是在研究汉赋过

  • 标签: 汉赋研究 赋学 辨体 司马相如 辞赋 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