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原名奇峰,曾用名琪峰,别署双槐楼主、求异存同斋主。1920年1月生于山东省招远县。194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科。曾先后师从徐悲鸿、黄宾虹、李苫禅、王友石、汪慎生、寿石工、金禹民等。擅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兼通画史、画论,曾任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绘画系与工艺系主任、

  • 标签: 艺术专科学校 天津美术学院 招远县 山东省 徐悲鸿 黄宾虹
  • 简介:陈沆(1785—1826),原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今浠水)人。清嘉庆、道光年间的著名诗人。陈沆出生于书香门第,曾祖父陈嘉霁生前苦读经书,屡试不得志,后抑郁而死。祖父陈士珂,举于乡,终生未仕,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其父陈光诏,字金门,清乾隆己亥(1779)举人,官授知县。他为官梗正,善政甚多,15碑极好。

  • 标签: 陈沆 道光年间 诗人 授业 嘉庆 金门
  • 简介:加缪的《堕落》是作家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自认为是一个审判者一忏悔者。本文力图从基督教的视点出发分析其内在的心理结构矛盾,从而揭示出主人公精神悲剧的根源。

  • 标签: 加缪 《堕落》 忏悔 负罪感
  • 简介:他是才子,是词人,是帝王。作为词人,他是成功的;作为帝王,却是失败的。然而,正是失败的帝王成全了词人的成就。如果他没有经历从帝王到臣虏的人生巨变,他的词作就不可能有那种深沉的生命体验,他可能只是个普通的才子词人,而难以成为“词中之帝”。

  • 标签: 人生 李煜 生命体验 词人 帝王 才子
  • 简介:自中世纪以来,在欧洲的文化中尤其在德国文化中就充斥着反犹现象,它在基督教、仇外性和生物人种学等多方面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直至纳粹大屠杀的发生。本书再现了各种要素聚合发酵而成的一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并从几个不可或缺的层面构成纳粹大屠杀的历史叙事。因此,它成为叙述德国反犹史及其极端形态的经典之作。

  • 标签: 强迫症 大屠杀 生物人 德国人 历史叙事 德国文化
  • 简介:谢脁的诗歌被沈约誉为"二百年来无此诗也",不仅代表了萧齐诗歌的最高水平,且谢脁继谢灵运、鲍照之后在山水诗歌的发展史上也独树一帜。要论谢脁之诗,须知谢脁之人。谢脁与谢灵运同族,出自陈郡阳夏。高祖据,是晋太

  • 标签: 谢眺 谢灵运 宣城 山水诗歌 士族 沈约
  • 简介:与清教传统有着复杂关系的美国作家霍桑,代表作《红字》向来为国内众多读者及评论者解读为对清教伦理及其所源出的基督教伦理的控诉和鞭挞。笔者对《红字》进行重新解读,认为无论是从主题、人物刻画、叙事声音还是对清教社会的揭露都不能将该作品视为对基督教伦理的抨击,相反,作品中多处折射的恰恰是圣经所体现的基督教伦理核心:人的普遍性以及对这性的悲悯与救赎。

  • 标签: 《红字》 基督教伦理 清教 救赎
  • 简介:《论语·侍坐》章是《论语》中最富于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但多处训读颇有歧义,尤其是"夫子哂之"中"哂"的解读更是霄壤之别。本文首先分析了诸家训读的大致情况,再从语境学角度并结合孔子和弟子的人际关系来解读这个疑难之点。本文认为"哂"在其语境中当训读为揶揄的嘲讽,由此恰可以说明孔子首先是一个有着常人情感的普通人,孔子和诸弟子间是一种坦诚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后人对《论语》的误读、争论,多与神圣化孔子有关。

  • 标签: 《侍坐》 神圣化 语境
  • 简介:“猫!索泰罗先生,您的问题是猫!”侦探埃雷迪亚说。逼人的寒气从窗缝中挤进来,像个大胖女人那样硬把他整个抱住,令他不悦。索泰罗不以为然地盯着他。侦探一边愤怒地咬着嘴里的香烟,一边默默抱怨,为什么非要在这阴雨连绵的冷天气里听别人的故事,自己本该坐在暖暖的火炉边、抱着一本厚厚的柯林斯小说啊。他想起午餐时喝的那杯红葡萄酒,胸中的怨气稍稍平息了,他不由得想道,别人的问题毕竟是别人的事,而索泰罗的问题,是猫。

  • 标签: 巴尔扎克 朋友 文献 红葡萄酒 泰罗 柯林斯
  • 简介:《曝书亭集》八十卷,是清代著名文人朱彝尊的自选作品集,后主要被收录在清乾隆二十八年至四十七年所编撰的《四库全书》以及中华民国时期编撰的《四部丛刊》中。《四库全书》收录的是当时的通行本,《四部丛刊》收录的是上海涵芬楼藏原刊本。由于收录时间、历史背景等不同,两个版本内容也有出入。

  • 标签: 作品集 曝书 屈大均 《四部丛刊》 《四库全书》 中华民国时期
  • 简介:对福克纳短篇小说中历史意识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福克纳研究中的一个盲点。本文试图在与前人对话的基础上,以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为例,从它五个方面的“缺失”来论证贯穿于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的历史意识。作为一个追求客观真实的作家,小说中心理描写的“缺失”、人物女性特征的“缺失”和妥协的“缺失”都体现了福克纳对美国南方社会的批判性历史意识。但同时,福克纳无法跳出南方历史的影响以及南方历史语境的限制。小说中时间顺序的“缺失”以及小说主象征的“缺失”都体现了福克纳对美国南方过往“纪念碑式的历史意识”。因此,小说“缺失”背后不仅仅是爱米丽悲剧一哇的故事.更是福市纳徘徊于尼采所说的两大历电意识之间困惑的心灵的故事。

  • 标签: 福克纳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 缺失 批判性历史意识 纪念碑式的历史意识
  • 简介: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人性生成图——神化的人性、人化的人性和至美的人性。至美的人性才是沈从文所祈求的理想人性样式,他的短篇小说《丈夫》就为我们展现了这种"神人以和"的至美人性,并且探讨了这种人性的两条回归路径。它体现了沈从文对理想人性的构想,在深层次上潜在地指向了至美人性境界的理想社会模式的建构。

  • 标签: 沈从文 《丈夫》 至美人性 理想社会
  • 简介:格拉斯《母老鼠》问世伊始即遭德国文坛挞伐.本文拟从后现代主义创作特点出发,论此书受责原因.涉及问题有作品复杂的互文性,启蒙辩证法和政论,体裁的交错与叙事方式的混杂,对自然时序的解构和语言的游戏性等.

  • 标签: 格拉斯 后现代主义文学 文坛 互文性 叙事方式 启蒙辩证法
  • 简介: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专门吟咏幼女(含少女)的诗作数量不多,但这类诗作大都写得富有诗趣,颇具特色。西晋著名诗人左思的《娇女诗》可谓中国古代最早写少女情态的妙诗。此诗极尽铺陈之能事,着力描绘诗人的两个

  • 标签: 《幼女词》 施肩吾 毛铉 诗歌 表现手法 童心
  • 简介:一2016年1月23日,傅璇琮先生逝世,学界震惊。打开电脑,国内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学术社团、刊物及出版社都纷纷发文悼念,学界同仁无论老少,乃至海外的不少学者也都发帖深表哀悼。我也发一短文,认为先生与鲁迅那样,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他在学术文化的建设方面有着丰功伟绩,他对年轻学子的关爱培植更是意义深远。

  • 标签: 《李德裕文集校笺》 傅璇琮 哲人 合作 著名高校 科研机构
  • 简介:新新闻主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文学体裁.它在报道真人真事时,融入了小说的写作技巧.它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传统新闻报道所谓的客观性和权威性提出挑战.它的出现与六十年代美国文化息息相关.这一时期进行的越南战争为新新闻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在越战题材的小说中采用新新闻主义手法使作家们得以更深刻地反映一场不同于传统小说描绘的战争,更准确地把握越南战争的本质.

  • 标签: 传统小说 新文学 作家 人物 新新闻主义 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