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占据着非常重要作用,诗歌在教学中既能起到增长知识作用,又能起到美化人品、净化心灵美育作用。本文从诗歌美育必要性入手,分析了诗歌美育策略,即从审美主体出发,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审美主体在诗歌美育中作用;并提出了通过酝酿氛围、营造韵律感受、重视朗读等手段来进一步推动诗歌美育。

  • 标签: 审美主体 诗歌 美育
  • 简介:在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中,灯塔这一核心意象常常被看作一个涵义丰富象征,它象征意义也往往成为评论家纷争焦点,但本文试图切换提问方式,把关注重点从灯塔象征意义转移到灯塔在文本结构中作用中来。在这部意识流作品中,灯塔在时间上为文本划定始终,却又让生活洪流溢出这人造边界;在空间上,灯塔成为小说画面的焦点,却又让这个焦点成为一个缺席中心;就艺术与生活关系而言,灯塔赋予无序生活以秩序和意义,却又暗示意义脆弱与虚幻。伍尔夫对灯塔处理不仅透露出其个人对于小说结构艺术自觉,也体现出现代主义作家试图在无序与混乱中制造意义集体焦虑。

  • 标签: 伍尔夫 《到灯塔去》 灯塔 边界 秩序 意义
  • 简介:当代美国作家约瑟夫·奥尼尔在小说《地之国》中以板球为线索,再现外来移民在后“9·11”社会对抗虚无、重构秩序历程.本文从虚无主义视角出发,借助身份认同理论分析板球运动在解决身份认同危机中作用,反思美国霸权主义文化逻辑下族裔关系以及秩序重构策略.本文认为,奥尼尔试图借助板球这一具有象征意义运动形式对抗后“9·11”时代虚无,重构民主新秩序,虽然这一设想在霸权主义语境下难以实现,但是小说秉承了乌托邦“希望原则”,其倡导新型民族关系和多元文化对于后“9·11”秩序重构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 标签: 约瑟夫·奥尼尔 《地之国》 后“9·11” 虚无主义 秩序重构
  • 简介:本文尝试将豪夫作品置于19世纪初期进化论发展、现代民族主义兴起语境中,着重探讨问题是:通过对空间问题文学演示,特别是异托邦与秩序关系表现,文本如何展现人对待动物态度与人类学话语和教育理念关系。

  • 标签: 空间 异托邦 规训 教育 动物 豪夫
  • 简介:《水泥花园》(TheCementGarden)是麦克尤恩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该作品通过少年杰克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他们兄妹四人在父母双亡后成长悲剧。本文欲从拉康主体和欲望理论人手,通过分析主人公内心世界,发现导向其成长畸变逻辑合理性。水泥花园中孩子们并没有不受约束自由主体和欲望,而是早已被既定社会规范所塑造;他们与世隔绝成长,其实是对未完成教化歪曲模仿。他们试图维持原有的秩序,却成了秩序破坏者,最终无法在被社会抛弃命运中维持这场迷梦,而只能为自己困惑背负违反社会伦理惩罚。因此本文认为,在许多批评中备受责备主人公,在这场乱伦悲剧中既是行为人,也是受害人,是困于主体欲望和社会秩序中无法自拔迷失者。

  • 标签: 《水泥花园》 主体 欲望
  • 简介:译者主体性是指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作用。本文以明代归有光名篇《项脊轩志》及刘士聪先生译文为例,探讨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发挥译者主体性作用,以表达散文韵味。

  • 标签: 主体性 韵味 意境 白描 声响
  • 简介:一声漫长刹车声。铁皮相碰声音伴随着一声汽笛,搅乱了夜晚。火车驶入巴黎一区里昂火车站。步履匆匆旅客们前后相拥,熙熙攘攘,从车站里拥出。他们拖着行李,叼着香烟,在出站的人流中,推着自己小孩朝前走,也推着那些碍脚孩子。他们冲向在出租车或地铁那儿等候自己父母、亲人。此时此刻,他们一分一秒都没拖延。车站很快便如同沙漠一般空无一人,它就像刚刚经历了一场令人眩晕马戏表演观众,等待着新一列火车,新的人流。

  • 标签: 火车站 出租车 地铁
  • 简介:钱理群教授“鲁迅作品解读”课堂,切中了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命脉,提出了“精神底子”教学观念和“立人”思想教育,与当今提倡把语言运用落到实处并无矛盾之处。沈文涛老师撰文批评,本文认为不妥。

  • 标签: 钱理群 沈文涛 语文教育 鲁迅作品 精神的底子
  • 简介:本文探讨了莎剧《一报还一报》中法律希望对身体与欲望进行规范从而产生冲突,而这一冲突最终以欲望——确切地说,是男性欲望作为一种内在、本质生物特性因而不可抑制地胜出而告终。这也宣告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冲破政治力量束缚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然而,在法律与欲望交锋中,男性性欲望被构建为自然、生物、毋庸置疑,而女性身体与欲望却成为了斗争场所、手段与目的而被物化。随着莎翁作品走上神坛,上述性意识形态也在前意识层面成为毋庸置疑生物特性及社会现实,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帮助延续着不平等男女等级社会。只有解构被构建为普世“人文主义精神”其背后性别歧视,才能构建非男权本位知识。

  • 标签: 莎士比亚《一报还一报》 法律女性主义 意识形态
  • 简介:盲从并不是尊敬。对福克斯本人尊敬.并不能令我赞同他全部观点。投资同一家公司在股价为5元时比在20元时风险要大,福克斯认为这是荒谬。看来福克斯先生没有读过《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也没有牢记赫拉克利特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 标签: 货币 黄金 信心 赫拉克利特 福克斯 《论语》
  • 简介:文学创作经历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过程,作者和读者位置与关系也随着文本变化而变化。现实主义作品主“说”(telling),话语权力由作者控制;现代主义作品主“示”(showing),作者隐退到幕后;后现代主义主“思”(反思,self-reflective),作者由突前而隐退而消亡,读者则由受控而介入而积极参与。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读者 文本
  • 简介:<正>在奥尼尔作品中,大海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不仅因为奥尼尔一生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大海给了他难以磨灭苦痛,幸福和慰藉,更因为在他相当一部分作品中,实在大海为故事情节提供了背景,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所,而观念中大海则向我们展示了剧中人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剧作家本人)精神追求。他甚至计划写一系列以“大海母亲之子”为总标题剧本,尽管这一宏愿并未付诸实施,但我们仍然可以说,奥尼尔作品中大海丰富多采形象、作用与内涵在相当程度上反

  • 标签: 剧作家 作品 精神追求 故事情节 长日 奥尼尔
  • 简介:詹姆斯·安格尔(JamesEngell)是美国哈佛大学GurneyProfessorofEnglishandProfessorofComparativeLiterature,英语系兼比较文学系主任。2007年12月16日,他应邀前来中国参加了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语文学学会成立大会,并在会上做主旨演讲。本刊和《外国文学评论》编辑部征得安格尔教授本人同意在两份刊物上同时发表这篇演讲,以飨读者。

  • 标签: 英语文学 人文学科 《外国文学评论》 美国哈佛大学 比较文学 成立大会
  • 简介:“第一财经·绿之恋环境系列”活动日前在上海拉开序幕,活动由环境峰会、环保绿皮书、“绿色勋章奖”评选等板块组成。旨在倡导企业用商业力量保护环境,响应“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50%”承诺。

  • 标签: 保护环境 商业力量 峰会 二氧化碳排放 绿皮书 GDP
  • 简介:中国与东盟旅游业发展迅速。目前,越南、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已位居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前10位。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一直稳居中国入境旅游15大客源国之列。随着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建成,双方人员往来将会更加频繁,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 标签: 中国与东盟 旅游目的地 客源地 马来西亚 旅游业发展 印度尼西亚
  • 简介:《废都》作为出版后饱受争议一部小说,其女性形象却极少有人专门论之。小说中最主要女性人物便是唐宛儿,本文试通过作者理念践行者、庄之蝶之镜像和小说之结构关节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唐宛儿这一重要的人物形象。

  • 标签: 《废都》 唐宛儿 人物形象
  • 简介:《孤独及其所创造》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保罗·奥斯特发轫之作,它在作者所有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位置,不仅反映了他所受历史、文化和哲学影响,也体现了他创作思想和写作习惯。本文从这部回忆录入手,概述奥斯特小说中若干常见主题如父子主题、受难主题和书写主题形成及其所隐含存在主义观念和犹太思想,以及作者常用反体裁叙事模式。

  • 标签: 奥斯特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主题 反体裁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