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5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女作家迪丝·华以讥诮隽永的语言和充满象征意义的意象,使《纯真年代》成为表现人生挫折与绝望的成功之作。她借助背景,隐喻男女主人们的命运和性格,并通过物体意象,极有分寸地传达出人物内心的情感与意念。循此,本文探讨了《纯真年代》象征艺术的两个方面:背景象征、物体象征。

  • 标签: 《纯真年代》 意象 背景象征 物体象征
  • 简介:作为晚生代作家群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作家,何几乎从写作的一开始,就把审美目标定位在对当下生活形态的描述上。他的全部小说,似乎都在演绎这样一种艺术理想:跟踪并展示物质时代对人性的褫夺过程,细摹人们的生存理想和诗意情怀在经济利益瓜分中逐渐溃败消解的状态,为知识分子告别既有的人文操守和文化良知而鼓噪,为形而下的实利追逐者寻求某种合理的生存形态,树立务实而全面的价值观念,从而使自己的小说成为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社会转型最为直接也最为可靠的记录。尽管在何的某些

  • 标签: 何顿小说 知识分子 生存逻辑 生存方式 现实主义 中国社会转型
  • 简介:综观历代书法大家,除艺术本身的成就外,无一不是文化底蕴丰厚、具有思想深度且学问有成的饱学之士。仅在表面“形式”上下功夫者,恐怕最终只能绕着书法的圈子转,而难以触及到书法的本质及其内在流程。故当代有此见解的书家,也遵照着前人这一规律,在创作与学术两方面同时并进,认认真真写字,扎扎实实做学问,他们的实力和名声在当代书坛一直在飙升;而大多数仅满足于眼下些微成绩的书家,则一批又一批地被人们淡忘。东北黑龙江,有王氏立民而笔名牧者,当属在创作与学术上一直努力攀登的奋进者。如果说在前几年人们还不太熟悉这位带着眼镜、颇斯文儒雅的省委宣传部文艺处负责人的话,那么近几年这位儒雅中又充满艺术爆发力的东北汉子,则如一匹遏制不住向前飞奔的“黑马”展现在当代书坛;他的书法与篆刻创作,古代碑刻考据与艺术评论,都在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并在当代书坛占据着一席之地。

  • 标签: 篆刻创作 艺术评论 文化底蕴 艺术感染力 思想深度 “形式”
  • 简介:一英国著名批评家特里·伊格尔引人注目的《美学意识形态》(1991),经王杰等译出,已经在去年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这在我国美学界应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尤其是面对文化转型时期竞相出现的种种困顿,我们的美学颇有迷失方向之感的今天。《美学意识形态》很可以...

  • 标签: 伊格尔顿 美学意识形态 弗洛伊德 西方马克思主义 传统美学 资本主义
  • 简介:20世纪的西方文艺理论界百花绽放、异彩纷呈,在种种文艺理论各领风骚的文学批评场域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思想始终是学界关注的焦点。经典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出现,它的分析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因而,它为观察和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宏观政治学奠定了基础,为研究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生产与运作方式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蕴涵了极其丰富又极具研究价值的子视域。可以说,不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形态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都成为了各种理论和实践分析的起点,文学理论研究亦如是。

  • 标签: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伊格尔顿 马克思主义学者 经典马克思主义 科学 文本
  • 简介:在当代英美文学理论界,英国批评家特里·伊格尔毫无疑问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以其《文学原理引论》(1983年)一书而蜚声英美文学理论界,并以其睿智、诙谐的文风赢得了大批专业和非专业的读者,因此该书自面世以来热销不衰,以至于哈佛商学院竟然把此书列为成功营销的一个案例,各大学的英美文学系也将其指定为必读书,

  • 标签: 伊格尔顿 批评观 英美文学 哈佛商学院 文学原理 理论界
  • 简介:母亲去世那年,26岁的莎贝拉主动申请转调到克罗耶镇医院做脑外科主任医师。和莎贝拉一起在克罗耶医院脑外科工作的,还有一位年近五十的萨尔博医生。让莎贝拉头痛的是,这位资深的萨尔博医生,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经常因为酗酒不肯对病患进行治疗。好在克罗耶镇人口稀薄,每天来医院就诊的病人并不多,莎贝拉这才能勉强应付过来。克罗耶镇是个雨城,一年中

  • 标签: 克罗 勋章 医生 脑外科 医院 母亲
  • 简介:这寂静,让我想念。就像日记本中的空白页,没有过去,没有将来。纯净得像牛奶。手指动作起来,黑色字母从洁白的空间里跳出。真整齐啊!头几行步伐清晰,每个字母都昂首挺立,各个坚信自己的使命。每一个,相似,又不同——带我回到开始,回到空白页,回到森林的寂静中。

  • 标签: 古道 山林 手指动作 日记本 寂静 字母
  • 简介:1912年.尚处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诞生了第一部故事影片,立即受到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广大观众欢迎。1947年印度独立后,故事片的年产量迅速攀升,五十年代中期即已达到年产300部左右,超过好莱坞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印度影片的数量虽多,质量却不高,总是千篇一律的奇遇加歌舞,与现实生活几乎没有什么联系.真正改变这种局面并使印度电影赢得世界声誉的,是萨特亚吉特·雷(又译拉)。雷1921年出生于西孟加拉的加尔各答,早年曾入国际大学师从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名作家泰戈尔,系统学习了艺术课程。随后,他当了画家和装潢师。1951年,法国著名电影导演雷诺阿(印象派大画家雷诺阿之子)到加尔各答郊外拍

  • 标签: 电影导演 印度政府 泰戈尔 三部曲 加尔各答 孟加拉邦
  • 简介:本文讨论了围绕狄公案故事所发生的中西互动的三个阶段,即最初高罗佩于1949年将一部传统的中国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的前三十章翻译并介绍给了英语文学读者;接着,自1949年到1967年,高罗佩开始利用中国公案故事和相关素材。按照西方侦探小说的结构套路创作狄公案故事系列;最后,中国译者自80年代起模仿宋元白话风格,将高罗佩的狄公案译成中文,以及后世作家继续创作同一题材的作品。这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由“出1:2”、“改装”、“进口”最后再到“本土化”的文化回溯现象。通过对该现象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公案小说和西方侦探小说这两种不同文体如何借助翻译的形式在中西文化之间穿梭“旅行”,并提出了“似曾相识”的概念.来分析中西读者在阅读狄公案中产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心理感受的深层原因。

  • 标签: 《狄公案》 侦探小说 公案小说 荷兰高罗佩
  • 简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伊格尔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他回应各种问题与现象的立场和姿态。无论是1970年代的文本科学建构,还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文学批评的政治功能以及审美意识形态的思考,伊格尔都注重借鉴和吸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资源和研究方法,以解构的思维创立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批评,体现出对文化现实和当前政治处境的关注。

  • 标签: 审美意识形态 伊格尔顿 接受维度 批评理论 解构 西方马克思主义
  • 简介:既是电影《蓝丝绒》(BlueVelvet)中的歌女和麦当娜MV《Erotica》中性感神秘的女模特,也是积极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为保护动物与文只极做贡献的社会慈善家是—代影后英格丽·褒曼之女,也是著名导演马丁·西科塞斯和大卫·林奇的前妻。从模特、演员、制片人,到慈善家、作家、时尚宠儿,莎贝拉·罗西里尼(IsabellaRossellini),这位集合美貌与智慧一身的女神,一直以来都在书写着她精彩和传奇的人生。

  • 标签: 罗西 贝拉 宠儿 上帝 公益慈善事业 《蓝丝绒》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我市城建步伐加快,道路拓宽,旧房改造,使城市焕然一新。因此,通过开展次项活动,让学生了解过去民主路繁荣的市井,进一步加深对自己所生活环境的认识,从此也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

  • 标签: 民俗 活动
  • 简介:自1990年代起,特里·伊格尔的一系列关于爱尔兰文化研究的著作陆续出版,包括“三部曲”《希斯克利夫与大饥荒——爱尔兰文化研究》、《疯狂的约翰与主教以及关于爱尔兰文化研究的其他论文》、《19世纪爱尔兰的学者与反叛者》,同时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亦散见于他的其他著作中。

  • 标签: 文化研究 伊格尔顿 爱尔兰 殖民 希斯克利夫 “三部曲”
  • 简介:生态女性主义是法国女学者奥波尼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女性主义理论与生态运动结合的产物。生态女性主义认为男性压迫女性与人类统治自然之间的双重对位与多元联系,都源于压迫性的父权制。在父权制社会,自然和女性都是被压迫的对象,所以,生态危机和性别压迫可看作是社会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 标签: 女性主义视角 生态女性主义 《他们眼望上苍》 赫斯顿 20世纪70年代 父权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