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曾酷爱过绘画,也曾信笔涂鸦,不料最后却操起了文字生涯,回想起来已是二十余年前的事了。然而对绘画的喜爱,无疑增加了我对文学的理解,便也是一种收获。其实,所谓文学与绘画,相通和交叉的点、线与面都是很多的,从某种方面看,甚至有点像一对孪生子。

  • 标签: 绘画 信笔涂鸦 文字生涯 伏尔加河 线与面 屠格涅夫
  • 简介:画了三十多年的,苦趣乐趣实在不少。窗外云淡风轻,自说自,内心并不自足。为什么?因为自己大多时候并不满意自己,我还没有画出自己理想的。所以尽管此刻的内心世界心恬意足,却总有一种满足感在。从天台山甫归,古寺高僧的那句话萦绕在耳:艺术家都是迷惑的人。如果我总怀抱着种种审美的欲望,并为此欲望的不能理想表达而苦恼,则我也算得上一个本质上的艺术家。从艺术的立场看,我还算本色,而从佛家的宗教立场看,我也不过是迷者众生中的一员。

  • 标签: 内心世界 艺术家 宗教立场 满足感 天台山 理想
  • 简介:鬼容易,马难——读电影剧本《生活漫步》□刘一兵我在电影学院搞电影剧作课的教学多年,常常会遇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学生们在创作剧本的时候经常宁可选择自己不熟悉的题材来写(比如说写秦始皇或发生在原始蛮荒时代的故事),却不去写他们熟悉的生活(比如说写都...

  • 标签: 电影剧 画马 贤妻良母 现实题材 恋恋不舍地离开 剧作者
  • 简介:<正>中国历代绘画艺术都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而历代有成就的画家在作品中表现他的审美意识时,也有规律可寻。那就是:力求意与法,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物与我、景与情的交融,通过笔墨的运用,熔合作品的意境与形象;终于产生艺术美。这艺术美包蕴着画家个性和技法的特征,并赋予作品以艺术风格,至于和个性紧密联系的情思意境,则又含有一定的社会的、阶级的内容。因此艺术风格可以多种多样;不仅因时、因人而异,同一家也可有所不

  • 标签: 艺术风格 文人画家 山水画家 审美意识 艺术形象 审美标准
  • 简介:一中国山水与西方风景,作为中、西方两大绘画体系中以描写自然山川景色为主体的艺术样式,虽具有类同性,但在空间语境上,却反映着各自的美学准则。中国山水的空间感型是虚境;西方风景的空间感型为实境。一个朝广延空间展开,一个朝纵深空间拓展。语境不同,正...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空间语 广延空间 《画山水序》 透视法
  • 简介:1997年残雪开始写她的读书随笔,对莎士比亚、卡夫卡和博尔赫斯进行残雪式述评.同时,以为转折,开始与'离外部或世俗较近而显得色彩较浓,‘人间烟火'味也较重'的前期创作告别,'向内开拓',以'新的、更为超凡脱俗的风景覆盖了旧的',向'最后透明物'过渡①.

  • 标签: 残雪 文学创作 艺术风格 人文精神 现代主义
  • 简介:去年春上,进上海城,路过美术馆,并非特意地,看了冯骥才的画展。三进的展厅,挂的都是他的。面对他的,你得诧异一个人的才华可以有这样优越的弹性,从文学跨到美术,况且都达到出名的地步;你还得感叹个体人之间才能的悬殊差异。喜欢他那幅《构恩》。画面是河畔林中,薄烟淡雾,鸟雀临枝,静

  • 标签: 冯骥才 个体人 叶蔚林 叙述方式 艺术才华 静中有动
  • 简介:<正>青年画家孙承民在我省美术界开始崭露头角,话还要从他的插图和连环画说起。自一九七四年以来,他陆续发表插图、连环画作品达千余幅之多。面对这些画作,便有一种勃勃生机迎面扑来,使你看到一个奋斗者的足迹,使你感到他一直在对艺术进行不停

  • 标签: 青年画家 插图 作品 人物画 人物造型 尖角
  • 简介:<正>我省青年画家有和中年画家不同的时代机遇。虽然在他们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心灵也受到过左倾思想的污染,但是正当他们开始迈入艺术园地的时候,他们遇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新的文化氛围。所以,当中年画家决心与旧的思维模式彻底决裂,更

  • 标签: 青年画家 中国艺术 抽象艺术 具象艺术 作品 思维模式
  • 简介:明代宫廷画家孙隆是开一代新风的杰出的花鸟画家,他在继承宋人没骨法的基础上,不断汲取诸多流派传统精华,融会贯通,自立新格,开创了没骨写意花鸟新风格,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深得明宣宗赏识,在明代前期颇具影响。

  • 标签: 写意花鸟画 明代前期 宫廷画家 花鸟画家 融会贯通 艺术成就
  • 简介: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艺术的抽像,是人类对事物认识过程中质的变化,是思维的“飞跃”。抽像,是艺术家智慧、才华的体现。我们把艺术的抽像提高到这一高度,并不意味着否定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存在决定意识。这里应该指出的是,艺术不等于自然科学,它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通过客观事物来抒发艺术家的感情、理想和幻想……。在这一观点上,西方画家似乎要比中国画家表达得更直率些。

  • 标签: 中国画家 中国画发展 中国绘画艺术 认识过程 中质 不等于
  • 简介:事中国画,学法不易,变法难,从有法到无法更难。中国水墨画发展至今,已形成种种定式规范,无数墨客欲从传统中寻出一条自己的“生路”,毕其终生,能自慰者不众。传统博大而深邃,进去了,就不容易出来;一个“六法”,就能穷尽你心血。近年,举国上下感中国画“僵化”而“穷途末路”之危机,举变革之事极烈,沸沸扬扬。然而,画家面对白纸对话,选择的困惑并不是人人都能摆脱的,你的作品无情地表明了其取向的意义及价值,印证着你的位置。要在这千百年历史锻造的艺术熔炉里炼出一个新面目并非轻而易举。

  • 标签: 曾宪高 水墨山水画 艺术语言 中国水墨画 中国画艺术 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