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モト”和“ナカ”都是名词,且都是方位性名词。从汉语意思看,两者分别是“~在~下”和“~在~中”,都属于空间名词。例如,“青空のモトで本を読む”和“部屋のナカで本を読む”。前者意思是“屋外で読書すゐ”,后者意思是“室内で読書すゐ”。如果将两句中“モト”和“ナカ”调换的话,就变成“青空のナカで本を読む”和“部屋のモトで本を読む”。这样,前者意思是“空中で読書すゐ”;后者则不能作为句子成立。从中能够发现“モト”和“ナカ”虽然有类似之处,但是也有差异。

  • 标签: モト和ナカ 副词性 异同 支配性上下性
  • 简介:疑问句具有丰富情态色彩,结合上下文语境可派生出不同交际-语用功能。"почему"引导原因疑问句充当态式反应对语,表达受话人对说话人态式反驳。原因疑问句这种反驳功能常处于一种固定对话结构下,对其进行语义描写,可实现对话结构形式化,为态式反应对语模式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态式 态式反应 模式化
  • 简介:本文以中高级中国日语学习者200篇作文为考察文本,以“の”过度使用现象调查结果为依据,在对有关“”母语负迁移问题先行研究中若干观点进行思考基础上,试提出几点探讨意见。①本文调查结果显示,“の”与某些特定词语固定搭配误用率相对较低,而且误用原因各异,不宜统而概之。比如一类误用并不是表面的修饰语与被修饰语关系问题,而是深层次语法约束问题。②通过对汉语“一+量词”构造负迁移与“の”过度使用之关联考察,试得出本文考察范围内相对结论:“一+量词”特指功能为汉语所特有,其负迁移导致学习者对

  • 标签: “的”的母语负迁移 の的过度使用 误用分析
  • 简介:日语有A型、B型和C型3个类型三价动词保留宾语被动句,而汉语只有A型和B型2个类型三价动词保留宾语被动句。日语有生物用作主语时最容易被接受,而汉语无生物用作主语时最容易被接受。从有生物用作主语易于表受影响者,无生物用作主语易于表话题这个角度来看,日语三价动词保留宾语被动句主语主要用来凸显受影响者,而汉语主语主要用来凸显话题。这个特点与二价动词保留宾语被动句一致。

  • 标签: 三价动词保留宾语被动句 有定 无定 受影响者 话题
  • 简介:本文首先从广义"语态"范畴角度分析了日语对偶自他动词中"有对自动词"无标记具有"被动"语义问题(例,「町が空襲で焼けた」)。通过考察"有对自动词"无标记派生"被动"语义过程,说明了日语动词词汇与"语态"范畴语义相关性重要特征。并基于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探讨了日语"语态"现象以因果关系为动因,从原型单一事件向边缘复合事件扩展机制,揭示了日语"语态"是通过动词形态变化,来表述认知突显语法范畴。

  • 标签: 语态 有对自动词 因果关系 事件结构 认知突显
  • 简介:概念整合理论由认知映现理论发展而来,语法整合是通过输入空间选择性投射形成整合结构,整合结构可能具有输入空间中不具备结构。在日语中,认识情态多作为结句出现在句末,但因为其语义强调个体对客观事物主观认识和判断,认识情态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介入名词性从句。在认识情态与名词性从句中整合过程中,有些情态原有语义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这些变化就成为认识情态与名词性从句整合特征。

  • 标签: 概念整合 整合特征 认识情态 名词性从句
  • 简介:对1978—2012年国内期刊上刊载日语测试研究文章进行了检索和统计。从研究结果来看,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数量不足,缺乏实证性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虽已涉及国内各项大规模、标准化考试,但不全面,理论创新不足;从研究对象来看,多关注考试本身,对考试最直接参与者和影响者考生缺乏研究。因此,日语测试在今后应加强实证性研究、扩大研究范围、关注考试主体、积极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从而促进测试及教学发展。

  • 标签: 日语测试 研究方法 回顾 现状
  • 简介:本文以“ぽぅがいい”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语料库例句分析,对日语情态形式“ぽぅがいい”意义功能、典型意义、情态类型、意义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ぽぅがいい”是表达道义情态、行为情态和能动情态情态形式,情态所属范畴类型为三类。除“ぽぅがいい”之外,日语评价性情态均有跨越多个情态类型情况,日语情态形式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单义”,有必要从类型学角度对日语评价性情态用法进行分类和研究。

  • 标签: ぽぅがいい 情态 类型学范畴 单义
  • 简介:《日本亚洲学会学刊》是最早专注于日本研究英文刊物,且持续时间最长。早期《学刊》引领了大批基础性经典日文文献翻译工作,进而铺展至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日本研究活动。其全面广阔研究领域与百科全书式研究理路影响了日本研究广度与深度。聚拢在《学刊》周围旅日欧美学者以“他者”眼光将日本置于世界格局下,很好地兼顾了学术价值与趣味性并重。《学刊》撰著者队伍与常规读者群体保证了其专业学术性研究诉求。《学刊》为外部世界更加真切地了解日本贡献了丰富翔实资料,也为日本学界与普通民众反观自身提供了镜鉴,成为东西文化汇通桥梁和纽带。

  • 标签: 《日本亚洲学会学刊》翻译 他者 撰著者 读者群
  • 简介:本论文以主题非省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省方法主要从主题非省略定位及其功能特征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得出具体结论:(1)主题非省略提出虽然来源于主题省略,通过分类过程、与“は”功能关系以及和主题关系确立了其区别于主题省略独立性和特质性。(2)主题非省略功能特征可以从两大方面来探讨。第一为主题凸显性,第二为句子衔接性。具体来讲,主题凸显性包括主题强调和主题补充;而句子衔接性包括新信息再确认、歧义消除、时空间调和和表达视点统一。

  • 标签: 主题非省略 主题省略 主题 定位 功能特征
  • 简介:及物化是日语"(s)aseru"句式多义表达中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及物化研究虽缺乏对及物化类别及及物化特征整体把握。因此本文以及物化句结构及语义上特征为根据,在回顾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将"(s)aseru"句式中及物化在"一般及物化"和"未发生配价增加及物化"框架下,划分了5大类,进而指出,一般认知度较高"无对应他动词自动词"类及物化及物性并非最高,"被使役者不具备行为能力动作动词"类在及物化程度上强度最高。

  • 标签: 及物性 施事 受事 动词语义
  • 简介:日本漫画作为日本大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人们广泛共识。世界范围内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因为热爱日本漫画而关注日本、学习语,中国也不例外。但是,就如何在日语课堂上有效运用日本漫画进行日语教育这个课题,国内日语教育研究界还鲜有系统研究。本文拟从日本漫画及其影响力、漫画与日语教育关系、故事漫画在日语教育中运用案例、今后课题和展望四个方面探讨日本漫画在日语教育中运用问题,以期抛砖引玉,促使更多同行共同来关注这一课题。

  • 标签: 日本漫画 日语教育 会话语境 语用能力
  • 简介:“OPI日语口语教学模式”是我校教学改革项目“基于OPI测评方式日语口语教学法研究”中提出主要教学改革内容。其主要原理是为达到外语口语学习应用性目标,把OPI测评方式方法、手段应用于日语口语教学课堂;同时,利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支架式教学方法中,“协作学习”优势来弥补OPI教学模式在课堂效率方面的不足;最后指出继承现有外语教学方法中重视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基础能力培养等优良传统必要性。在实践中实现了先进教学理论与积极教学改革、优秀传统教学方法结合。

  • 标签: 教学改革 建构主义OPI 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
  • 简介:本文介绍了Chomsky语段理论主要内容,并根据该理论对日语中包含普通和复杂事件结构两类句式进行了尝试性分析。结论是:日语句子能够在CP+TP+v*P/vP+VP大框架内被推导出来。被动语素“(r)are”是表示被动功能范畴,扩展论元结构完整v*P或者论元结构不完整vP。在间接长被动句推导过程中,隐性APPL语素①引导非核心APPL论元进入动词基础论元结构,并使之升格为核心论元。

  • 标签: 最简方案 语段 推导 功能范畴 隐性APPL语素
  • 简介:本文根据中国朝鲜语研究发展历程,对朝鲜语研究从语法、词汇、语义、语体修辞学、朝鲜语史、社会语言学领域、语言教学领域、普通语言学理论以及语言对比研究等多个方面对中国朝鲜语发展过程做了综述,并对中国朝鲜语发展做了展望,提出中国朝鲜语今后发展重点。即要注重朝鲜语本体研究和语言教育研究;要深入研究朝鲜语同其他语言之间关系;要致力建立旨在国际化语言对比文献资料库等。

  • 标签: 中国的朝鲜语 研究历史 研究及前瞻
  • 简介:韩国"国语醇化运动"对中国语言规范化事业有较高参考价值。本文对韩国语"国语醇化运动"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考察,评价其意义,分析其不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出语言规范化是必要和可能,要搞好语言规范化事业,首先要保证"科学性",要考虑到语言发展"惯性"问题、处理好语言规范学理与语言实际应用状况之间关系问题、要给语言留下可持续发展空间。同时,政府、学界、舆论、民众共同参与也至关重要。

  • 标签: 韩国 语言政策 语言净化 “国语醇化运动”
  • 简介:《水死》是大江健三郎在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水死》既充满虚构想象力,又饱含着对真实性追求。在表达方法上,大江借助神话传说、“附体”概念来展现想象力;通过重读、增设女性视角等方法来追求真实性。步入晚年大江在此作品中将虚构和真实融合,在想象与事实之间,探索历史真相,思考自我身份。通过《水死》,大江在寻找作为一个小说家一生轨迹。

  • 标签: 日本文学 大江健三郎 水死 想象力 真实性
  • 简介:本文以《明六杂志》(1874-75)为切入口,探讨了明治初期中日两国语言交流。采用量化统计和实证研究方法,对文本中汉字词做了穷尽性梳理分析,分析了该杂志在中日词汇交流史上作用和影响。就汉语对日语影响方面,笔者分别从文章题目、文体、语法、词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而日语对汉语影响方面,则体现在《明六杂志》在近代新词创造和传播方面所做出贡献上。

  • 标签: 《明六杂志》 近代新词 日语借词 中日词汇交流
  • 简介:与历来研究中仅以限定提示助词这一单一视点来探讨限定功能方法不同,笔者关注限定提示助词与限定副词同时出现双重限定句式,以双重视点来考察限定功能,明确了限定提示助词与限定副词各自功能分担情况。作为限定功能整体架构研究第一步,本论文以限定提示助词与限定副词中各自使用频率最高"ただ"和"だけ"为中心进行考察,得出结论为:在双重限定句式中,"ただ"与"だけ"进行限定时着眼点不同。"ただ"着重表达句中某一要素与其他同类要素之间paradigmatic关系。而r广二苊j则与前面的否定句或后面的副词相结合,在构成syntagmatic关系同时,限定动词行为方式,排除其他行为方式,表达这两种行为方式间paradigmatic关系。

  • 标签: 双重限定句式 SYNTAGMATIC paratigmatic 限定提示助词 限定副词
  • 简介:日本江户时代著名读本小说《樱姬全传曙草纸》借鉴了中国清代小说《金云翘传》。本文从叙事学角度,运用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将两部作品中对应爱情故事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出《曙草纸》中类型化的人物形象、男女主角初次见面的叙事视角、花园关键作用、叙事结构、命定论等方面都具有浓厚才子佳人小说色彩,得出了《曙草纸》借鉴了《金云翘传》中才子佳人故事叙事方法结论。

  • 标签: 樱姬全传曙草纸 金云翘传 才子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