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日本学者汉语上古音研究历史分为四个时期。其中传统、近代时期上古音研究主要借鉴清代学者的成果;以高本汉理论传入为契机,现代上古音研究形成规模;战后,日本汉语上古音研究得以迅速发展,大家辈出,构成了当代上古音研究的兴盛局面。本文关涉到日本学者汉语上古音研究历史以及基本问题的探讨,也叙及日本学者对日语汉字音与汉语上古音关系研究情况。

  • 标签: 日本 上古音历史 基本问题 日语汉字音与上古音关系
  • 简介:从金文看上古邻近韵的分立罗江文自段玉裁、王念孙、夏之后,古韵分部大局基本已定。后续学者只是在他们的基础上分分合合,有共识,也有分歧。分歧主要集中在邻近韵的分合上,概括起来主要是:东冬、冬侵、幽宵、幽侯、侯鱼、支脂之、脂微、阴声部和入声部的分合。前人依...

  • 标签: 《诗经》 独用 入声韵 阴声韵 古韵分部 用例
  • 简介:晋语中有不少活跃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的古语词,这些词语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再使用,或者很少使用,它们的存在对于研究晋语中的特征词有很重要的作用。文章着重分析了晋中方言中几个常用的非常有特点的词语,揭示了这些词语古雅的含义。

  • 标签: 晋中方言 饿 窈窕
  • 简介:<正>本文试图通过汉日语音对比,揭示日本人学习汉语发音的难点、造成发音错误的原因及其规律,从而探索对日汉语语音教学的方法。为了便于进行语音分析和对比,文中采用如下标音办法:汉语音素用汉语拼音符号后加国际音标来表示。日语音素用日语平假名后加国际音标来表示。但因假名为音节符号,所以当国际音标代表的是假名音节中的元音时,假名后直接加国际音标,如:ぅ[(?)];当国际音标代表的是假名音节中的辅音或中元音的时候,在假名与国际音标之间加“·”,如:か·[k]、ゃ·[j]。一、音素对比:1.元音:汉语中共有基本元音十个:a[A]、o[o]、e[(?)]、ê[(?)],i[i]、u[u]、ü[y]、-i[(?)]、-i[(?)]、er[(?)];日语中共有元音五个:ぁ[a]、ぃ[i]、ぅ[(?)]、ぇ[e]、ぉ[o]。从数量上看,二者相差一倍。日语元音中与汉语基本元音完全相同的只有两个,即ぃ[i]和ぉ[o],还有两个分别与汉语元音a[A]的条件音位变体[a]和e[(?)]的条件音位变体[e]相同的元音,即ぁ[a]和ぇ[e];汉语元音中根本没有的只有一个ぅ[(?)]。从这一对比中可以看出,日本人要想掌握汉语十个

  • 标签: 汉日语 辅音 基本元音 汉语音节 语音教学 日汉
  • 简介:从汉语发展的历史来看,动词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是越来越复杂,还是越来越简单,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上古汉语动宾关系的实际情况。有的著作提出上古汉语的宾语有5大类20小类之多,本文再补充几种特殊宾语。由此可见,上古汉语的动宾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发展的趋势不可能越来越复杂。

  • 标签: 上古汉语 宾语 语义关系 语法
  • 简介:上古汉语的习惯用语魏德胜古汉语的特点除了语音、词汇和语法以外,我们还应注意其特有的习惯用语。习惯用语是指从字面上无法理解,而是有其固有的、约定俗成的含义的语句。如: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其及图之乎?图之,此为时矣。”邓侯曰...

  • 标签: 上古汉语 惯用语句 《左传》 习惯用语 书面语 口语
  • 简介:文章从共时的角度对比现代汉语与现代缅语语音的异同,分析元音辅音及声调的异同及相似点,对汉语和缅语在语音方面的特点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同时就汉缅语音存在的异同分析零起点缅甸留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难点问题,以便实现更为有效的汉语语音教学。

  • 标签: 汉语 缅语 语音对比 语音教学
  • 简介:<正>《春秋·僖公16年》:“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公羊传》注:“曷为先言陨在而后言石?陨石,记闻,闻其磌然,视之则石,察之则五。”又云:“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六鹢退飞,记见也。视之则六,察之则鹢,徐而察之,则退飞。”由这一组材料可以看出,上古人造句与理解句子不是按固有的语法形式来进行,而是按人的直观所感知的形象序列来进行的。就是说,上古汉语的语法是一种“隐形语法”,它隐藏在形象

  • 标签: 上古汉语 语句 现代汉语 陨石 汉宁 洪迈
  • 简介:文章分析黄侃先生提出的"无声字多音说",讨论同谐声字声符问题,并由此评论黄侃先生的观点.谐声字的声旁(初文单体、象形、指事字)上古时期受方言和地域的影响,大部分是多音的,可读喉牙唇等,不见得就是复辅音.上古可能存在辅音介音r-,它们属二等,后来演变成独立的来母字.

  • 标签: 复辅音 无声字多音说 谐声
  • 简介:上古汉语后缀L复辅音声母琐议张兴亚7世纪藏文和11世纪缅文碑有不少复辅音,说明藏缅语早期有过发达的复辅音系统。至今羌语支十多种语言都有复辅音。道孚语最多有251个,史兴语最少有6个。①有些语言复辅音已完全消失。演变的总的趋势是单辅音化。单化的主要途径...

  • 标签: 复辅音声母 上古汉语 《同源字典》 《说文》 同源词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简介:研究语言历史的方法主要有历史比较法、内部拟测法和依据文献材料的语文学方法。历史比较法以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为前提,如果缺乏这种可资比较的材料,只能采用内部拟测法。内部拟测法根据一种语言的材料,着眼于语言结构的系统性,从共时分析中得出历时的结论。语文学方法也是只就一种语言的材料探索语言的演变过程,因而有人把它看成内部拟测法的一个变体。汉语上古音的研究,经过清儒的考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考证文献只能得出音类,要揭示音系的面貌,还得拟测出各个音类的音值。拟测上古音的工作开始于二十年代初。由于现代汉语的方言及不到上古,亲属语言没有深入研究,历史比较法用不上,因而需要把传统的语文学方法与内部拟测法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实现这种结合的第一个人是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后来,王力、董同和、李方桂等学者又在高本汉的基础上向前推进,使上古音系的轮廓逐步明朗起来。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上古音研究中谐声原则与声母的拟测,韵尾的拟测,诗韵与主要元音的拟测等主要问题作了比较全面的回顾和评论。

  • 标签: 高本汉 内部拟测法 汉语上古音 上古音系 历史比较法 元音
  • 简介: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中东部,庄浪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陇中片。文章描写了庄浪方言音系,在此基础上考释方言中几个常用的有音义而无字形或有字形但非本字的字,并联系古籍对方言中的几个常用古语词进行了解释,为方言研究提供一些材料。

  • 标签: 庄浪方言 方言音系 本字 古语词 考释
  • 简介:上古汉语声母清浊交替表达的语法意义已有不少学者加以探讨.其中,名词和动词之间的词性转换以及自动词和使动词之间的语态变换和声母交替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讨论.但是,声母清浊交替所表达的语法意义并没有被全部展示出来.文章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上古汉语声母清浊起码还跟动词的体有关:动词未完成体为清辅音声母而动词完成体为浊辅音声母.

  • 标签: 上古声母 清浊 完成体 形态
  • 简介:安远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南部,地处闽、赣、粤三省交汇处,是一个纯客县,其方言属于客家话于信片。本文依据上古音类学对安远话声母系统进行分辨,发现它含有一些明显的上古音特征遗存,如: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日归泥、晓匣归见溪群等。

  • 标签: 安远方言 声母系统 上古音 遗存
  • 简介:语流的语音结构单位哈平安在言语过程中,语音一般是以语流的形式出现的。当我们对语音进行分析时,就要把语流切分成较小的单位。现在通常把语流切分为音素和音节两种单位。对于具体语音结构的切分,则不尽相同。例如,塞擦音算一个音素还是算两个音素,就有不同的看法。...

  • 标签: 语音结构 语音片 音素 北京话 组合方式 音位系统
  • 简介:雅言自非俗语。数十年来,多读“韵”论,不胜其烦,时生杂念,心甚苦之。因时与少年语学者谈论,藉此亦可笑言解怡。或日何不记其新意,既可助学者同笑,扩而大之,同好者亦必笑其所笑也。今略出数则,以求共赏。此亦科学小乘之笑料也。少年多努力,老年更要忙。老科学家正应如此。

  • 标签: 七音略 韵镜 韵图 内外转 唇化 陆法言
  • 简介:通过临县方言和普通话的比较,从音位、声韵调、音节结构三个方面论述临县方言语音系统的特点。

  • 标签: 临县方言 音系的特点 辨义功能
  • 简介:本文以北京口语为语料,用语音实验的方法探讨了易位句中的语音问题,提出前置部分与后移部分之间可以有停顿也可以没有停顿,后移部分是否轻读与两部分间是否停顿有关.

  • 标签: 易位句 语音
  • 简介:语气副词“一(壹)”在上古汉语中可以表示程度超出说话者的预期。文章考察分析后认为,这种功能的“一(壹)”搭配表程度义的谓语,其所在的句子负载感叹语气,不出现于对比语境。这些共时分布特征是反推“一(壹)”的来源和语法化轨迹的重要依据。“一(壹)”的意义经历了“一(个)〉一(类)〉同样〉一概〉完全〉肯定〉竟然”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壹)”的客观数量义淡化,主观性增强。

  • 标签: 语气副词 “一(壹)” 偏离预期 分布特征 语法化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