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乐山市中学学生足球参与度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喜欢足球运动的学生转化为参与足球运动的实践行为的比例很小。通过动力机制的分析,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影响这种转化率,确立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从正激励与负激励两个方面入手,并结合乐山市区域特点提出构建激励机制的理念。

  • 标签: 乐山市中学 校园足球 参与度 激励机制
  • 简介:以2007-2018年间的"中学体育教学"为主题词的期刊论文为依据,运用计量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研究前沿科学知识图谱,剖析该领域研究的热点、现状,分析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文献、机构、作者等情况,指出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存在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建议。研究表明: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研究成果总体呈现出倒"U"型分布趋势,可分为快速上升阶段、持续保持阶段、缓慢下降阶段;中学体育教学研究的关键词以中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师为中心点,衍生出了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中学、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体育教育等核心关键词;沈建华、王家宏、王维群、黄汉升为国内中学体育教学的领军作者;上海体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是中学体育教学研究机构的核心机构,中学层面的研究机构则屈指可数。

  • 标签: 中学体育 教学 知识图谱 可视化计量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初中生主要静态行为现状及其与BMI的关系,为初中生防控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日常体力活动调查问卷(CLASS-C)对广州市铁一中学在校的且参加2016年国家学生体质测试的7、8年级共496名学生(男251名、女24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影响广州市初中生出现超重、肥胖的主要因素是休息日闲暇时的静态行为时间。在休息日闲暇时静态行为时间≥2h的学生中,不同性别的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均高于闲暇时静态行为时间<2h的学生。静态行为活动时间最长的是上网、看电视和玩游戏,最少的是乘车上、下学时间。结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控制广州市城区初中生在休息日闲暇时的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时间总量不超过2h/day,为今后防控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静态行为 健康教育 BMI 初中生 广州市
  • 简介:基于高中下午体育大课间开展缓慢的现状,为烟台开发区高级中学近3000名学生编制了内容丰富的活动内容并规范化实施。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大课间的做广播操、跑操相比,与体育课模块教学相融合的体育大课间模式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在对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发展、体育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丰富的模块选项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增添了校园文化生活,穿插的班级比赛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建议:进一步挖掘体育大课间的资源,学校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加强组织与管理,体育老师积极研究活动内容,争取让学生们将这种锻炼热情利用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终生锻炼习惯。

  • 标签: 高中 体育大课间 模式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