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当前,创建世界一大学业已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成为很多国家的战略需求和目标指向。中国也不例外。在相继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和“协同创新工程”之后,2015年底,我国启动“双一建设计划”。本文选取目前学术界一个比较流行的术语——“制度德性”作为分析概念,探讨世界一大学伦理特征和道德合法性。

  • 标签: 世界一流大学 制度德性 985工程 211工程 道德合法性 创新工程
  • 简介:庄子与卢梭作为中西方哲学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上既有契合之处,也存在着明显分歧。契合之处在于,二者都以追寻"自由"为目标,并且认同"自然",批判"文明";分歧之处在于,二者实现"自由"的途径不同:庄子立足于"个体",认为"自然"即是"自由",卢梭则诉诸"社会",认为人类必将走出"自然","自由"只能依靠社会契约来实现。庄子与卢梭的自由观充满着个体与社会的张力:庄子关注"个体"的同时饱含着对"社会"的隐忧,卢梭诉诸"社会"的同时也倾注了对"个体"的关怀。通过比较庄子与卢梭的自由观,有助于我们加深"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促进个体自由与社会进步。

  • 标签: 庄子 卢梭 自然 文明 自由 个体
  • 简介:胡甲刚在《北京教育》2016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学术自由的权利保障不仅需要消极意义上的不干预和不侵犯,而且需要行政机关履行积极促进义务。行政机关的给付义务是伴随着“行政国家”的到来而产生的,亦与学术活动的发展特点及学术自由的价值彰显密切相关。行政机关对学术自由权利履行的给付义务,主要有积极发展学术活动的公共设施或组织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机构、图书馆等,以及为学术活动提供资金资助、物质帮助和其他服务。

  • 标签: 学术自由 权利保障 行政给付 行政机关 给付义务 学术活动
  • 简介: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创办了其机关报《民报》,大力宣传革命党人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其目的在于实现国家自由、民族自由和个人自由。但是,由于清王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以革命党人的思想极其复杂。这些复杂思想最终归结到一点,那就是革命。

  • 标签: 《民报》 三民主义 自由 革命
  • 简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代政府的一个伟大历史性成就是创建了优秀的公立大学。公立大学的重要性在美国尤为突出。美国优秀公立大学不仅在培养当代大学研究能力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在促进经济增长、创新、公民参与、社会经济流动、民主(尽管民主并不总能发挥作用)、创建广泛参与且更加文明的公民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世界一流大学 研究能力 经济增长 公民参与 社会经济 公民社会
  • 简介:一、我们需要研究世界一大学教育理念建设世界一大学,需要硬件设施投入,需要一的人力资源,但更为重要却又令人难以捉摸的是教育理念。以建设世界一为目标的大学都有自身的教育理念,它们是否能成为世界一大学的教育理念,还需要未来的事实来证明。

  • 标签: 世界一流大学 教育理念 硬件设施 人力资源
  • 简介: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已发布8次《世界一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其评价对象遴选于美国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ESI)数据库中近十年来收录论文总被引次数排名前1%的研究机构。笔者根据最新发布的《世界一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报告(2015--2016)》,对中国学科发展的质量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中国学科发展的现状及其在世界学科排行中所处的位置,为推进世界一学科的建设提供参考意见和决策依据。

  • 标签: 中国 质量 世界一流大学 ESSENTIAL 评价报告 科学评价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重点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战略。从全国重点高校到"211""985"工程建设,再从"211""985"工程建设等转向世界一大学和一学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需要。世界一大学和一学科建设的中国道路,不能沿袭西方的建设标准,而要依据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路。中国特色的世界一大学,既要居于国际学术前沿,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又要立足国情,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双一流”大学建设 重点建设 中国特色
  • 简介:权利和自由的获得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大学的学术自由更是如此。借鉴阿克塞尔·霍耐特从"主体为承认而斗争"的发生过程建构的承认理论,文章分析了美国学者学术自由意识"从认知自我关系到实践自我关系"的转化过程和学者斗争主体从"个体到集体"的扩展过程。以此,文章阐释了美国大学学术自由的发展,并论证了美国学者的学术自由权利经历了个体和集体的不断抗争才在社会发展的某个阶段得到社会共同体的承认。

  • 标签: 承认理论 学术自由 罗斯事件 集体斗争
  • 简介:如何基于时代语境对法治内涵、实质及进路等相关问题进行理论诠释至关重要。法治的本质首先关切到人之自由问题,是促成行为者不仅在思维且在意志层面形成伦理普遍性的内在自觉,是衡量人能否自由的前提与保证。法治的对象是行为任性,任性就是形式自由或抽象意志,凸显的是行为者对伦理普遍性的忽视乃至忽略,是基于情感、偏好以及自然欲望的实践表征,其在实践层面的显现就是"损公肥私"与"假公济私"。法治的最终诉求在于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所依赖的并非契约式的法制之刚性功能,而应诉求于以实体性为标识的伦理教育。

  • 标签: 法治 自由 任性 伦理教育
  • 简介:哈罗德·品特于1963年创作的剧作《情人》是一部关于婚姻伦理反思的作品。理查德和萨拉夫妻间假扮情人的"幽会游戏"是这部作品中的主要戏剧情节,是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殊伦理语境下人们所持有的两性/婚姻观最为生动、客观地写真。通过"幽会游戏"这一"戏中戏"的表现手段,品特极力展示导致"情人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即人的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共存的两面性本质。两人试图逾越婚姻的欲望成为危及他们婚姻关系的闯入者。游戏中,两人完全被兽性因子所主导,意志冲突中自由意志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透过"幽会游戏"的表面,可以看到游戏下面掩藏的本质就是如何进行伦理选择。与此同时,剧作家也指出"婚外情"对于健康家庭和婚姻生活带来的危害性。

  • 标签: 文学伦理学批评 《情人》 幽会游戏 伦理环境 自然意志
  • 简介:学术自由精神一直是大学的灵魂。在当今现状下,我国高校在学位授予过程中存在学位法律不健全过分追求功利的现象,导致学术自由精神失守。为守护高校学术自由精神,对外要建立健全学位法律制度,对内要促进高校学者自由精神自我觉醒,两方面共同作用,才能在高校学位授予过程中实现对学术自由精神的深层守护。

  • 标签: 高校 学术自由 学位授予
  • 简介:认为“双一”建设内涵十分丰富,但从人才培养角度看,关键是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探讨了“双一”的使命引领、战略规划、资源配置、体制保障、环境优化等对创建世界一流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并就推动一研究生教育质量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 标签: 研究生教育 “双一流”建设 政策方略 体制建设
  • 简介:2015年,国家推出《统筹推进世界一大学和一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双一"),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国家高等教育的重大发展战略。要实现"双一"目标,不是仅靠几所重点大学集中突破,而是每所大学都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激发创新活力。在此背景下,北京工商大学根据学校实际,确立了自己的"双一":即"一学科建设、一本科教育"的战略目标。

  • 标签: 一流学科 北京工商大学 本科教育 重大发展战略 战略目标 食品科学技术
  • 简介:存在主义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状态,其首要的原则是肯定人的存在先于本质,表现人在绝望、荒谬的境遇中能够保持精神自由自由选择。《法国中尉的女人》历来被当作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典范进行解读,而且小说中处处渗透着浓郁的存在主义精神、自由自由选择的色彩。存在、仰或自由是个体生命的至高追求,体现出个体存在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章就基于存在主义的角度进行分析,为小说的解读提供一种崭新的途径。

  • 标签: 《法国中尉的女人》 约翰·福尔斯 存在主义 萨特
  • 简介:依据水力学基本理论,介绍了雨水管道系统淹没出状态下水位雍高值的计算公式,结合某港区雨水管道设计方案,提出在淹没出状态下,应采取加大雨水管管径的措施,以达到减少水位雍高对雨水排放的不利影响[1]。

  • 标签: 淹没出流 自由出流 水位雍高值
  • 简介:中国高校在奋起直追世界一的进程中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师生员工艰苦奋斗,勤奋拼搏,厚积薄发的结果。中国高等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速度”“中国震撼“‘中国模式”的一个缩影。中国高等教育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迎接更加艰巨繁重改革发展任务的挑战面前,必须更加自觉地重视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引领世界一大学建设的前进方向。

  • 标签: 中国高校 党的领导 世界 中国高等教育 坚强 高教
  • 简介:本研究从战略人才存量和战略人才发展制度的“双轮驱动”角度构建大学战略人才发展指数,并对该指数进行了对比检验和有效性检验,以期弥补以往研究对大学评价过于全面、缺乏针对性,对大学战略人才培养、储备和高校可持续发展重视不足等问题,实现建设世界一大学的战略目标。一、国内一大学战略人才发展指数界定(一)国内一大学战略人才存量指数构建。(二)国内一大学战略人才发展制度指数构建。

  • 标签: 世界一流大学 有效性检验 人才发展 国内 人才存量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时代的特点使大学产生以下三个重大的变化:一是大学规模急剧膨胀。二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由于公共经费的紧缺,政府开始关注经费使用的效率,纷纷制订政策,监测大学的绩效或者产出,建立绩效报告制度、绩效合同或类似的治理工具,监控大学经费的使用,引入按大学的绩效分配公共经费的原则,使大学更负责任地实现公共目标。三是在新经济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的商业化不断加剧,大学的管理与企业的管理趋同,大学为迅速应对市场的挑战,校长的行为取向不断接近企业的CEO,跨越传统的学术决策程序,垄断学术决策权,加速了大学行政化。

  • 标签: 大学治理 报告制度 共同治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 公共经费
  • 简介:在辨析世界一大学的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世界一大学是在世界各大学排行榜中稳定排名最靠前的七所大学。分析了世界一大学的五大共同特征:师资队伍和科研力量非常强大;研究成果众多且影响巨大;培养了对所在国家和全球产生重大影响的众多毕业生;拥有雄厚的财力;拥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和完善的大学自治制度。认为我国世界一大学建设面临巨大挑战,任重道远,须循序渐进,切不可功利和急躁。

  • 标签: 世界一流大学 界定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