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正>王卢骆“初唐四杰”,是开拓我国古典诗歌新时代的先驱者.他们的诗作,虽未脱尽齐梁藻绘余习,但为了挣脱浮艳气息的桎梏,都作了很大的努力.他们反对宫廷诗派,鄙视龙朔初年“争扬纤微,竞为雕刻”的形式主义诗风,积极扩大诗歌抒写的领

  • 标签: 杨炯 “四杰” 五言律诗 书生 宫廷诗 初唐四杰
  • 简介:"南阳诸葛庐"中的河南南阳,就是刘天的老家。在刘天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之前,这里已经走出了14位院士。因此,刘天对家乡充满自豪。这几天接到的电话中,最让刘天高兴

  • 标签: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学教授 中国矿业 人生 南阳
  • 简介:鹏亮,男,汉族,1964年9月出生,陕西神木人,中共党员,教授,兼职律师,中国法理学研究会会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P984年毕业于榆林师专中文系,1987年至1989年在陕西省教育学院中文系进修本科,1989年下半年考入陕西省委党校科社研究生班学习两年,1993年调入榆林学院教学至今。2001年被评为本校骨干教师,同年被评为副教授。2002年至200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一年,2006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政经学院在职硕士班脱产学习,

  • 标签: 教育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省 研究生班 中国人 律师
  • 简介:巨源,唐代弘农杨氏家族杰出的诗人代表。与其交往者有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的诗人,也有不问世事的方外之士。其诗歌内容涉及广泛,不惟皇族显达,亦有胡姬妓女,荒山塞漠、荆楚吴越皆能入其诗中。无论是从巨源诗歌内容,还是其诗歌数量、质量来看,巨源在其家族乃至中唐都享誉当时、当世。长期以来,学界对巨源及其诗歌未予以重视。文章通过对巨源诗歌的研究,旨在对其人、其诗有清晰认识,并对其爬梳,进而对其诗歌意蕴、诗歌成就有完整而全面的把握。

  • 标签: 弘农杨氏 杨巨源 文学交往 诗歌意蕴 诗歌成就
  • 简介:时是两宋之际理学的重要传人."正心诚意"是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理学家,时对"正心诚意"做了理学化的注解.在当时异常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他提出"正心诚意"和"格君心之非",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特别是他提出要以正学术为先务,矛头更是直指王安石新学.

  • 标签: 杨时 正心诚意 新学
  • 简介:时认为知仁、知心、知性知天是心性修养的基础;意诚心正是心性修养的关键;“未发体中,已发得和”是心性修养的重要法门;顺应天命,以成己成物是心性修养的目标。时的心性哲学是宋明理学传承与转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标签: 杨时 心性修养 理学思想
  • 简介:37岁的“海归”俊是地道的上海人,也是一名留德硕士、国际商务师、国际物流师。在2008年重庆市的“千名优秀人才引进计划”中,俊被引进到璧山县(2014年7月撤县设区,目前为璧山区),成为西部小城的一名公务员。从大城市、发达地区到小城市、欠发达地区,俊有过徘徊,但最终选择继续留下。

  • 标签: 小城市 杨俊 西部 欠发达地区 国际商务 2008年
  • 简介:沫谢世前十天已经不能说话,她的小儿子马波(老鬼)从美国赶回来,几乎天天守在母亲身边;沫去世时,是马波替母亲穿的衣服,抱着她不再有体温的身体,深情地在母亲脸上吻了一下又一下……

  • 标签: 杨沫 母亲 《青春之歌》 中国作家 知识分子 作品
  • 简介:炳章1945年出生于山东。1978年考上北京大学哲学所硕士研究生,1981年提前毕业赴美国留学,考取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博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研究员,1996年回国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发表中英文著作《从北大到哈佛》《不平则呜》《小平大传》《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等等。

  • 标签: 石新京 《杨炳章:从北大到哈佛》 中国 当代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
  • 简介:素是隋代权倾一时的重臣,也是隋代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主要承袭了北朝文学的贞刚气格,在隋代独具一格。

  • 标签: 隋代 杨素 诗歌
  • 简介:我校中文系烈雄副教授应澳门中国语文学会的邀请,于1992年1月14日赴澳门讲学,他讲学的内容是已出版的专著《文言翻译学》和刚完成的新著《珠江三角洲新兴对外开放城市惠州的言语交际》《文言语法学》等。

  • 标签: 对外开放城市 中国语文 学术交流 杨老师
  • 简介:摘要阅读是关系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加强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重视课外阅读,才能真正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帮助。

  • 标签: 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经过十多年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有所提高,但是高校教育中仍存在着重成才、轻成人,即重功利、轻素质的一些倾向。造成这一倾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解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应从3个层次上理解文化素质教育:其一,文化素质教育的锋芒是针对忽视人文教育,即解决“做人”的问题;其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加强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即解决“做中国人”的问题;其三,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即解决“做现代中国人”的问题。

  • 标签: 高等教育 文化素质 人文文化 科学文化 民族文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