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8 个结果
  • 简介:笔者在阅读1987年2月期《∏РИРОДА》(《自然》)杂志时,在第21面遇到句内有缩写词“MKM”的两个句子。现抄录如下:这两句中的“MKM”按文中的意思看来都应该是表示“微米”的,也即应该是俄文中“МИКРО’Н”(微米)的缩写词。“MKM”与МИКРО’Н”之间不符合缩写词的构成规则。因此笔者就查了《俄汉缩略语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编,上海外国语学院《缩略语词典》组修订,商务印书馆出版,1983年·北京),查得如下:

  • 标签: 缩写词 文中 王同亿 编写组 原子能出版社 科技词汇
  • 简介:语文观是目前语文界持有争议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考语文观,应从语文家论断的共识、语文题名的原意、语文名称的演变、语文学科的特点等方面,说明语文是以正确、熟练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为核心内容的一门多元的综合学科。

  • 标签: 语文观 语文教育 小学语文科 中学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 叶圣陶
  • 简介:结合古代文献从音义角度辨析学界考证的几个梅县方言词语的本字,认为:梅县方言中表示田埂的“田sun2”之“sun2”本字应为“唇”;表示霉烂的“mut7”本字应为“殁”;表示刺和讽刺的“tshiuk7”本字应为“[片畐]”;表示裂开的“pit7”本字应为“片昌”;表示用亮光照视或光线刺眼的“tshaη2”本字应为“晟”。另外,也新考证了表示液体太满而往外流的“iok7”、表示定亲的“tsak7定”之“tsak7”以及表示猜测的“thon2”的本字分别是“[氵藥]”、“笮”和“团”。

  • 标签: 梅县方言 本字 考辨
  • 简介:《文心雕龙·通变》一篇所提出的“夸张声貌”之例,各家见解颇为不同。从刘勰作《文心》论“通变”的动机、前人与刘氏对汉赋的评价、《通变》全文逻辑关系等方面来看,应是“沿袭和变革交相为用,才是继承创新的方法”。

  • 标签: 《文心雕龙》 通变 张声 汉赋 司马相如 循环相因
  • 简介:"(干火)"和"燀"均见于《说文解字·火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干火)"字系"(干火)"字的讹误,从火"(干火)"声,属侵部,与属谈部的"惔"旁转。本文从甲骨文字形入手,认为"(干火)"在造字之初其实与"燀"同为一字,从火单声,而"单"与"惔"在上古的读音非常相近,这样就对"(干火)"的字音字形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 标签: “(干火)” “燀” 关系
  • 简介:北魏道武帝天赐元年改定爵制,把先前的五等爵序压缩为王、公、侯、子四等。王爵级别最高,在政坛中也最为耀眼。当时受封王爵者共十人,是为“天赐十王”。十王的身份特点与天赐爵制的封授原则存在一定的距离,统治者尝试各种办法试图予以弥合。十王的人员结构与等级差别是北魏初年政治形势和统治集团内部关系的集中写照,也是当时宗室政策的缩影。随着北魏皇统的形成,道武帝利用王封协调权利配置格局,以顺应构建皇权制度和宗法体系的需要。

  • 标签: 北魏 道武帝 天赐 王爵 宗室
  • 简介:方回诗史叙述与诗史批评论说的一项重要内容,乃厘清诗体演变的脉络并构建其典范谱系.他不仅显现了律诗体制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唐宋律诗各之间的源流正变关系,也大致勾勒出古体诗创作在汉、魏、晋、唐、宋诸诗史演进阶段中的沿革承转之情状,并突出强调了“变”而不失其“正”的《离骚》对于诗史创变的示范意义.从中也可看出,方回标“宗”立“祖”,并非崇尚“江西”,实则是想通过梳理、统合诗史各阶段正脉典范以确立具有深厚传统且又有丰富创作实践依据的诗学规范体系,使诗人作家有足够的诗学资源可供酌取,从而在涵咏、师法各体范型的基础上,开辟诗歌创作的新境界.

  • 标签: 方回 诗史 诗体源流 诗学宗尚
  • 简介:明人皇甫涍所撰《续高士传》十卷,又名《续高士传编目》,该书在流传过程中衍生出二卷本《逸民传》,其间《逸民传》的作者归属又出现了讹误,导致《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史志著录接连失误。通过对两书文本与版本的分析发现,《逸民传》《续高士传》实为一书,系周履靖、刘凤等人所改头换面而来。

  • 标签: 皇甫涍 《续高士传》 《逸民传》 《夷门广牍》
  • 简介:《左传》中"命子封帅车"之"帅"在率领意义上,与"率"虽有范围大小之别,但仍相近,两者属音近义通,不当通假;"越于车下"中"越"在表示经过一段距离时与"坠"类似,且文献中不表示垂直下落时也用"坠",因此可以"坠"释"越"。至于"自今",则利用文献调查确定《左传》时代的"自今"均是以今为时点看向以后,从而否定了"自今"表今之前。

  • 标签: 《左传》 自今 考辨
  • 简介:自20世纪中叶以来,学术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争论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不管高等教育处在何种环境或阶段,只有准确把握高教质量的本质、属性、特性等一般的共性问题,质量观的争论才有意义,高等教育也才能在自身逻辑与个人、社会需要之矛盾中良性发展:

  • 标签: 质量 高等教育 考辨
  • 简介:后女权主义和哥特式原本是两个颇具争议的概念,但随着当代后女权主义的出现和哥特式的复兴,这两个概念结合成一个新的概念“后女权主义哥特式”.本文追溯了“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根源,考察和辨析了前缀(后-)与女权主义一词、女权主义与后女权主义、后女权主义与哥特式之间的关系和含义,进而指出,正是由于回避二元性逻辑和渴求“释意”,后女权主义和哥特式两者被结合在一起.“后女权主义哥特式”超越了女性哥特式,同过去第二波女权主义和女性遭受压制有着内在联系.它为批评划定了一个新的空间,重新探讨了性别、代理和压抑等概念.通过对“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辨析,实际上追溯和梳理了从哥特式、女权主义、女性哥特式、后女权主义到后女权主义哥特式的发展轨迹.

  • 标签: 女权主义 后女权主义 哥特式 后女权主义哥特式
  • 简介:长期以来,学界关于“哈尼梯田”的内涵、起源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有一些误解甚为流行,以讹传讹。研究基于演化经济学理论,明确了中国田制史上“水田”“山田”“梯田”“哈尼梯田”等概念的内涵,探讨哈尼梯田的演化路径,认为滇南哈尼族地区“森林—水源—村寨—梯田”四位一中的“哈尼梯田”,包含“人”“技术”“生态”三个因素,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周延。发源于江南的稻田“精耕细作”模式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创造,“哈尼梯田”就是这一模式在滇南哀牢山区扩散、传播和演变的结果,而且可以说是山地生态农业模式的极致。

  • 标签: 水田 山田 梯田 哈尼梯田 精耕细作 稻鱼共生系统
  • 简介:《旧唐书》是研究唐代历史的重要材料,然因修书时值战乱之后,许多经籍散乱不存,或流落民间,又仓促上马,一蹴而就,客观上造成了修书质量难以提高。书中不仅存在鲁鱼亥豕之讹,张冠李戴也时或有之。其他年代、地名、史实等也有混淆不确之处。在此就疑义予以一一考。以冀对中华书局组织的正在修订中的“二十四史”之一——《旧唐书》有所裨益。

  • 标签: 点校本 《旧唐书》 疑义 考辨
  • 简介:经过对有关史实的考,文章认为李白曾来歙县访许宣平、游览歙县城郊兴唐寺之说只是一种口耳误传或文学故事,并无确切的史实根据。

  • 标签: 李白 许宣平 兴唐寺 史实 传说
  • 简介:《文心雕龙·骚》十处引述《诗经》,可分为以别称代《诗》以称述、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两种类型,其中以《风》《雅》等别称代述《诗经》六处,直接引用和化用《诗经》成辞四处,涉及《邶风·柏舟》《大雅·罴民》《大雅·抑》《大雅·域朴》四个篇目。这一方面说明刘勰对《诗经》的熟稔程度,另一方面也是刘勰“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文论思想的具体实践.又是刘勰创作观念与创作实践双向互动的经典范例。

  • 标签: 文心雕龙 辨骚 诗经 考论
  • 简介:王绩的诗歌有疏野高古之气,这是前代很多学者的一个共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称他的诗歌'意境高古''气格遒健'25。因为这种独具一格的诗风,大多数学者认为王诗主要学陶渊明的田园诗以发隐逸之情26,但是笔者认为如果仅仅看到王诗宗陶的一面未免过于简单。虽然王绩歌咏田园生活的诸多作品如《食后》《田家》等确有陶渊明《归园田居》的旨趣和风格,但是其他如吟咏山水的纪游诗《泛船河上》《题黄颊山壁》和游仙题材的作品却很难说接受了陶渊明的艺术风格;即使是王绩的田园诗,其结、章法、遣词、格律等也不尽与陶诗相同,显示出元嘉山水诗和齐梁诗风的影响。学者兼论了嵇、阮和谢灵运等人对于王绩的影响27,还有学者论述了王绩田园诗和庾信诗歌之间的演变关系28。这些论述看到了王绩诗歌受到陶渊明之外诗歌艺术的影响,但是未能从诗歌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上来考察二者的源流演变,论及的诗作也限于田园诗。实际上,王绩诗歌的题材是较为丰富的,大致可以分为田园饮酒、采药游仙和以托物兴寄为主的古意三个方面,其接受前人的诗歌艺术也不是简单的直取某人,所以我们一定要看到王绩诗歌艺术内在的丰富性。本文主要从诗歌艺术审美内在的规律变化的角度来研究王绩诗歌的源流,希望能在一个更开阔的视野中考察其诗歌艺术,也希望抓住诗歌的内在规律,尽量避免因为简化单一的描述而失于浅层的讨论,而不能意识到王绩在文学史中的意义。

  • 标签: 王绩 诗歌艺术 风格
  • 简介:<正>《晋公子重耳之亡》是《左传》中的一篇名作.它完整地记述了晋公子重耳出亡和返国的始末,以简炼的笔触勾画出了重耳及从亡诸臣的形象.这篇历史散文极富文学意味,曾被选入大学和中学教材.但是由于作品时代的古远,社会制度风习的变迁,不少地方歧义迭出,疑难费解.现依原文次第择出六则,试加考,以就正于读者.

  • 标签: 重耳 公子 野人 考辨 疑义 春秋左传
  • 简介:以“味”品诗、论诗形成了我国古代文论中独特的味批评,与以“意”论诗共同构成诗歌评价的主要方式。但“味”不同于“意”,后者着重于对诗的语言文字的辨析,前者着重于把握弥散在文字语言之后的审美想象空间。

  • 标签: 辨味 辨意 审美 评论
  • 简介:《中华教育界》由上海中华书局创办,是我国近代期刊中历时长、影响大的教育类刊物之一,在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教育的近代化、中国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一直以来,在《中华教育界》的创刊时间上,却存在着众多不同的说法。本文对此进行了考证,并认为其创刊时间应为1912年3月25日。

  • 标签: 《中华教育界》 中华书局 创刊日期 教科书
  • 简介:《旧唐书《旧唐书·玄宗本纪下》疑义考玄宗本纪》篇幅较长,分上下两卷.此对下卷中存在的差讹,包括夺字、形误、漏句、衍文等予以考.以求对中华书局组织的正在修订中的两《唐书》有所裨益.

  • 标签: 《旧唐书》 《玄宗本纪下》 疑义 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