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对元和这一概念从历时性的纵向角度作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将历史上对于元和的解说归纳为元稹和白居易、唐李珏和李肇以及唐以后诸家的论述三个阶段,并论述了这三种说法的内在联系,即元和的内在特征--新变.在此基础上,将元和界定为:元和是对唐宪宗元和年间普遍流行的,以新变为主要特征的元白、韩孟等多种诗歌创作倾向的一种概括.

  • 标签: 元和体 元稹 白居易 新变
  • 简介:摘要:中医儿科临床应用现代诊断手段,拓展传统中医四诊,将西医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有助于理解中医证候,全面了解疾病和判断预后,具有优化治疗方案的优势,还可开拓中医科研思维,同时指出对诊断不明确、疗效不确切的疾病适宜中医辨证论治。旨在将中医辨证与西医病相结合,如何取长补短,让患儿获得更好的疗效,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 标签: 儿科 辨病 辨证 中西医结合 探讨
  • 简介:通过对有关材料的细致辨析后发现,杨万里少时所作“江西”诗作的学习对象“江西诸君子”的具体所指,不是学界普遍认为的黄庭坚、陈师道,而很可能是江西诗派后学中除徐俯、二谢、晁冲之、洪朋、洪刍之外的诗人。

  • 标签: 江西诸君子 黄庭坚 陈师道 江西诗派后学
  • 简介:"诗史"作为中国传统文学尤其是诗歌发展长河中颇具渊源的观念,其发端正在于将叙事叙语入诗、以实现诗史互证、文备众体的集大成效果。其概念在古来的创作实践中由来已久,大抵滥觞于《诗三百》中的风雅美刺和《春秋》笔法的推见至隐,而经汉魏六朝诗家诸多诠释,内涵不断衍生;而诗史的理论最终定型化则非推杜甫而不可。然而源流和衍生的"诗史"之间,还有诸多复杂的诗学问题,本文拟对其中几点作一浅论。

  • 标签: 直陈 风雅传统 格体 以意逆志
  • 简介:《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八四年第三期载刘凯鸣先生《敦煌变文校勘补》五十条,其中大多确当可取,对研究变文,颇有裨益;但亦有部分条,论据不足,难以置信.不揣谫陋,愿阵就教.一、《佛报恩经讲经文》:“云腾渌沼,听龙子以呻吟;鹤过深于,觉神仙而引笑.”

  • 标签: 敦煌变文 兰州大学学报 报恩经 社科版 织妇 诗疏
  • 简介:《说文》云:“祏,宗庙主也。《周礼》有郊宗石室。一曰:‘大夫以石为主,从示从石’。”作为原始宗教形式,这里的“祏”如何理解?有人认为,由于“最早祖先信仰的‘先祖之尊貌’”是“标志生殖崇拜的灵石”,所以“宗庙之主为‘祏’”(马晓宏《天·神·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造神运动》)。这是将“祏”同生殖崇拜相联系,值得商榷。

  • 标签: 生殖崇拜 祖先崇拜 中国传统文化 一曰 宗石 早期形式
  • 简介:《西游记》第二十回中讲到,孙悟空与唐僧、猪八戎走到黄风岭时,遇到一股狂风。八戒想躲避一下,悟空却迎风站定,抓过一把风来闻了闻,从“有些腥气”中知道这是股妖风。后来,孙悟空终于战胜了吹邪风的妖怪,团结唐僧、八戒,迈上了新的征途。这个故事读了很有启发,我们要学一点孙悟空的风精神。

  • 标签: “风” 《西游记》 孙悟空 唐僧 故事
  • 简介:一般人观念中的小说,是指一种有虚构的人物和情节,散文体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但以这种通行的小说观念去看中国传统的小说,就会产生一种既相符又不相符的尴尬:一部分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以及唐传奇等相符,另一部分作品如《容斋随笔》、《梦溪笔谈》等则极不相符,这种尴尬的产生,实源于现代文艺学意义上的小说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在内涵和外延上的不完

  • 标签: 小说作品 现代文艺学 唐传奇 小说概念 中国传统 梦溪笔谈
  • 简介:文字作品构成的途径有二:一为先"口出"后"笔书",如古史官所谓"记言"以构成书面文字作品,"口出"有时将经历一个较长间隔才得以"笔书";二为直接构成"笔书",并非对"口出"的记录所成。《尚书》作为记言的古史,多为对"口出"者的记录,但亦有当时就为"笔书"者,此即《尚书》中标明为"书"者,一是先"笔书"后"口出"者,如祝文、命龟之辞、命文(诏命);二是典、占兆书、占兆纪录、簿册文、刑书之类的单纯"笔书"。这些"笔书"即"文笔之"意味的最早的"笔"。这些"笔书"之类文字,具有契约性、公家公用性的特点。对最早一批"笔书"之类书面文字的探索,具有"文笔之"溯源的意义。

  • 标签: 言笔 文笔之辨
  • 简介:1.pause与stoppause多指片刻的“停顿”或“暂停”;stop是普通用词,既可指动作或行为的迅速中断,也可指某种状态的结束。

  • 标签: 词语 选修 STOP 通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