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建立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是世界各国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享誉世界,其严谨而系统的质量标准体系以QAA为领导,多元利益相关者共同研制,以学术标准、质量保障标准和质量信息标准为主要内容,通过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提升实施效果。英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主体、框架体系和实施措施对我国建立高等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标签: 高等教育质量 国家标准 英国
  • 简介:以系统发展理论作为其心理学理论基础,阐述家庭建设与家庭教育的概念、内容及两者关系,并分析当前我国家庭建设与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基于此,提出家庭建设与教育的总体目标,即培养与自我和谐、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的人;要发挥传统文化优势,推动中国家庭建设与教育,应以"顶层设计、整体推进;三位一体、三观互动;重在早期、志在一生;以下促上、全面提升"为工作方针,并提出推动我国家庭建设与教育的相关政策建议。

  • 标签: 家庭建设 家庭教育 人格发展
  • 简介:人类与生俱来的自我意识、生与死的知识、乡愁、社会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群体归属意识、民族意识与文化关怀,共同构成了国家意识与国家认同的逻辑起点。个体国家认同的建构,既是个体的主观心理活动,也是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是其对社会生活规则的了解、遵守与内化,对想象的共同体的归属和认可,进而树立起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主体意识。

  • 标签: 国家认同 少数民族学生 文化融合 想象的共同体 社会化过程 自我意识
  • 简介:实施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是当前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试点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职业存在准入标准笼统、准入要求小学化、专业化要求低、资格认定办法不完善和资格终身化等问题。

  • 标签: 准入标准 教师职业 幼儿园 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 制度改革
  • 简介:研究民办学校举办者的办学动机,可以找到发挥其主体性和规范其行为的路径,为国家制订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以人性假设理论为工具,运用质化访谈法研究发现,民办学校举办者具有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多种办学利益诉求。然而,法律赋予举办者的财产与非财产类权利与其诉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此引发了举办者的短期行为和过度控制行为。化解国家需要与举办者利益诉求之间的矛盾,应在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分类管理的框架下,明确举办者的权利内容,建立权利救济制度,健全权力监督制度,完善义务责任制度,从而实现两者利益的最优化。

  • 标签: 民办学校 民办教育 分类管理 办学动机 权利保障
  • 简介:全球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及民族地区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对我国民族地区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能力提出了挑战。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师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并非各种能力的简单相加。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教育研究应探讨教师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所需的教育理念、文化知识素养、实践技能等。依据国内教师能力标准以及国外多元文化教师能力标准,建构了我国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三个维度的教师能力标准:态度与责任、知识与理解、技能与实践。其中“态度与责任”是价值导向,“知识与理解”是基础,“技能与实践”是目标。

  • 标签: 多元文化教育 教师多元文化能力 教师能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