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1997年以来,以刘少奇诞辰一百周年、一百一十周年及一百一十二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国内对刘少奇教育思想的研究继续深入发展,推出一大批理论成果。本文通过对1997—2010年刘少奇教育思想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及对八个研究主题的述评,总结刘少奇教育思想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和阶段性研究特点。在已有研究不断丰富和推进的基础上,刘少奇教育思想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领域,构建刘少奇教育思想的体系;拓展研究视野,服务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更新研究方法,加强刘少奇教育思想研究的史料建设。

  • 标签: 刘少奇 教育思想研究 述评
  • 简介:我国妇女教育研究孕育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于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中期再度兴盛,进入二十一世纪其学科雏形与规模初见端倪,正逐步从边缘走向主流。

  • 标签: 妇女教育 教育民普及化 中国 成人教育
  • 简介:义学是中国古代初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清代义学在官方和民间的共同推动下,发展到了历史上的顶峰。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清代义学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清代义学的概述性研究、民族教育视域下的义学、对义学的个案研究、义学的性质、经费与生存状况等几个方面。目前的研究在史料利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 标签: 二十世纪 清代 义学
  • 简介:新世纪以来,无论是教育史学史研究,还是教育史学理论研究,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教育史学史的成果主要聚焦于教育史学科面临的困境、未来发展趋势、学科发展史研究三个方面;教育史学理论方面的成果涉及教育史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教育史学方法、教育史料学与编撰学、教育史学评论、教育史学研究者的素养等。然而,我国教育史学元研究仍面临着研究内容需要不断深入、研究领域需要拓展等问题与困境,这也是今后教育史学元研究努力的方向与着力点所在。

  • 标签: 新世纪 教育史学 元研究
  • 简介: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网络教育.这种应用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作用于教育的过程,更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整个教育.为此,2000年以来,我国学者围绕网络对教育的影响、网络教育、网络教学、网络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等专题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进而对"网络技术正全方位地引发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达成共识.该文在对国内期刊的论文,进行检索和研读的基础上,对上述专题做了回顾分析.

  • 标签: 网络教育 网络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形式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2000年以来的英国教育史学科进展情况。作为学术交流的平台,英国教育史学会通过年会、出版物、资料库和学术奖项等一系列活动推进了学科发展。基于对《教育史》杂志刊登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归纳出英国教育史研究在关注时间段、地域和主题等方面的特点。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是英国教育史研究的重镇,近年来在团队建设、课程和研究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稳固进展。总的来说,近年来英国教育史学科体现出了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研究范围和主题不断扩大;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创新理论和方法;注重学科反思;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 标签: 教育史学科 英国教育史学会 《教育史》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
  • 简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讨论从未停歇,伴随讨论的同时,多层次、多角度与多手段推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也渐进开展,然而结果却不尽人意。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减负'政策进行梳理,分析政策颁布的机构、背景、目的、适用范围、具体举措,并进行相应反思,以期为我国21世纪减负工作的研究理路、可为路径、效果监测提供参考。

  • 标签: 减负”政策 课业负担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逐步建立起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对落实“两基”和“两全”起到巨大作用。但是,这一课程体系与课程现代化的标准和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差距还很大,改革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课程类型等方面作了较大幅度调整和改革,其核心在于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次改革是建国以来理念最新、力度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课程改革。

  • 标签: 基础教育 课程 改革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从表述到内容都经历了逐渐规范、不断完善的发展变化过程。本文回顾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发展历程,并对人才培养目标发展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高职 培养目标 回顾 历史
  • 简介:日本自古以来就有其独特的文化,但它又从属于中国文化圈,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样,日本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多样化文化体系,即便是汉字也有“音读”和“训读”两种读法,这导致了日本文化朝多样化文化发展。明治维新以后,在“和魂洋才”政策下,日本已经能够完全用日语来进行高等教育。然而,国家主义逐渐形成,亚洲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视英语和法语为敌对语言加以排斥。战败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英语热。英语成为义务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大学考试的重要科目。如今,英语事实上已成为国际通用语言,人人都在说“国际化”,可是,日本人的英语运用能力在世界上仍处于低水平。对日本人来说,这也许是英语很难掌握,而且日常生活中也用不上的缘故。但是,对从事经济活动和外交工作的人来说.英语的运用能力却又不可或缺。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本文主张进行彻底的改革,也就是要对那些迫切需要掌握英语的人进行电波辐射式的强化训练。这种训练并非是开展内容贫乏的会话,而是应该在明确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教育,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我们可以通过对日本近代以来的外语教学特点、不足、展望及建议的了解,相信对中国国内学子的外语学习和研究等想必也有所裨益,故针对该文章的内容进行翻译。

  • 标签: 日本外语教学 特点 不足 展望 建议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成人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其发展速度仍然是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成人教育研究进展进行的回顾表明,介绍了相关领域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同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少数民族 成人教育 扫盲
  • 简介:教育救国是中国近代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该思潮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文化根源及历史背景。重视教育、教化作用的中国文化传统,近代国内外民族矛盾和社会危机刺激下的民族觉醒,西方国家重视教育实现强国的发展经验,以及国人对国内已尝试救国方案失败的深刻反省等共同促成了教育救国思潮的形成和发展。教育救国思潮形成于洋务运动晚期,经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直至二十世纪二十、三十年代进入勃兴和高涨阶段,回落和转型于抗战爆发后,经历了萌发和形成、勃兴和高涨,回落和转型的历史演变过程,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尽管教育救国思潮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其合理性和进步性也是无可争辩的。“教育救国”,与今天我们提倡的“教育兴国”“教育强国”以及“科教兴国”等发展战略,有着天然内在的逻辑关系。全面考察教育救国思潮在近代中国产生与演变的历史轨迹,不仅有学术价值,也不无现实意义。

  • 标签: 教育救国 教育兴国 教育强国 民族复兴
  • 简介:和学新、杨静在《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年第6期撰文指出,新世纪,面临着国际社会的巨大竞争压力、自身复杂的民族问题、学生日益下滑的成绩以及社会环境的大改变等众多问题,加拿大对基础教育进行了改革,各省份颁布了众多权威性的法案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还成立了教育部长协会协调各省的教育思路,使改革朝着有利学生和社会的方向稳步进行。

  • 标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加拿大 国际社会 教育与文化 竞争压力 民族问题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进行了多次有益的改革尝试。实际上,课程改革是对原有课程价值的重新审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职业教育课程价值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一是改革开放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职教课程的核心价值为传承知识,提升文化水平;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职教课程的核心价值转变为训练技能,形成职业意识;三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职教课程的核心价值体现为发展能力,培育职业素养。

  • 标签: 职业教育 课程价值 课程改革 变化
  • 简介:新世纪以来,中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障碍,主要体现在: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尚不完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滞后;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程度有限,教师素质和教学条件尚不能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应从完善国家专业教学标准、推进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机制、为教师提供针对性培训、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 标签: 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 课程开发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师政策经历了三次主要变革:第一次是以民办教师为中心的政策建构,第二次建构是"民转公"教师和师范生毕业分配制度为中心的政策建构,第三次是以城乡统一统筹,向农村倾斜为政策方向和目标的政策建构。从近几年的实际效果分析,此次建构并未改变农村教师补充困难,队伍流失严重的问题。农村教师政策下一步调整应坚持城市农村分别建构的政策取向,以农村现有的基础和条件为依据,从补充、待遇、职称、编制、培训方面着手建构适宜于农村实际和需求的教师政策体系。

  • 标签: 改革开放 农村 教师政策 公开招考 改革路径
  • 简介:1998年以来我国陆续下发了一系列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政策,它们历经发端、具体化、系统化、综合化等阶段,虽然整个发展轨迹蕴含了合理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其演变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但仍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如偏重社会发展维度的价值取向、整个政策体系仍有盲点且建设零散失衡、政策因素挖掘不够精准深入、政策表述不易于操作等。为解决上述问题,今后相关政策发展应坚持:价值取向上兼顾社会与个人、发展策略上兼顾建设与优化、政策要素上兼顾经验与科学、文本表达上兼顾原则与实践。

  • 标签: 本科教育质量政策 回顾 问题 建议
  • 简介:马卡连柯是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他的教育思想在新中国建国初期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在继承50、60年代学习成果的基础上,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又开始对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更为深入、更具理论性的探讨和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研究情况进行介绍和梳理,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理论界对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研究的特点,从而探索在吸取外国优秀教育理论时我们应有哪些可走的道路,为以后我们学习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遗产提供方法论的参考。

  • 标签: 马卡连柯 教育理论 改革开放 评价模式 教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