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V+tɑ+个VP"是个口语性极强的,根据分析和论证,文章认为,其中的"个"是宾语标记,"他"是代词,前指实体成分时为tɑ1,后指"个VP"时为tɑ2,整个是一种特殊的双宾语构造。相对于tɑ1来说,tɑ2是一种虚化的表现形式,但tɑ2的"虚化"既符合其句法位置的要求,也保证了的韵律和谐。"V+tɑ2+个VP"是"V+个VP"和"V+tɑ2+NP"两个表达式类推糅合的结果。

  • 标签: 指示代词 复指 类推 糅合
  • 简介:以认知语法为基础,试图探讨现代反讽威胁语中的“NP+敢+VP,并尝试通过全面分析这一的句法形式.从语义、语用特征探索该义形成机理,认为该义产生基于词汇压制和压制之间的互动。

  • 标签: “NP+敢+VP” 认知构式语法 词汇压制 构式压制
  • 简介:汉语“NP的VP是“NP的NP”的引申,两者都是汉语领属的例示。在整体扫描的认知识解下,VP的认知域发生了凸显调整,由凸显一个“过程”变为凸显一个抽象的“实体”,在语义上实现了压制,成为一个非典型的名词,从而消解了该中的词类相悖。这种解释对汉语其他有标记以及汉语的词类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标签: “NP的VP”构式 构式语法 构式引申 构式压制 整体扫描
  • 简介:“很”不能出现于比较句,而“已经很AP了”却可以出现于比较句,这源于该蕴涵着一个参照点(说话人的心理预设),而实际情况却超出了这个预设.“已经很AP了”蕴涵着程度的变化,同时对“很AP”带有动态的强调意味.否定性的“AP”较少出现于该.

  • 标签: 构式“已经很AP了” “已经” 参照点 强调
  • 简介:本文对'极小量+也/都+VP'否定的语法结构、语义特征、语用倾向进行了描写。'都'和'也'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差异:'虚指'与'实指'、'全质否定'与'全量否定'、'聚合最小量'与'对比最小量'。共时层面的考察显示,随着用频的增加,'也'与'都'已趋于中和,这是义与主要成分相互竞争的结果,同时,也是各组成成分不断主观化、语法化的产物。

  • 标签: “都” “也” 否定 极小量 构式
  • 简介:摘要网络流行语“伤不起”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V不起”的固化程度加强,并表现出一定的能产性,之后的“吻不起”、“病不起”、“活不起”等也是基于“V不起”这个产生。这类动结式与已有的“站不起”、“瞧不起”、“了不起”等相同,但其概念结构和语义结构却不同。

  • 标签: &ldquo V不起&rdquo 构式语法化过程语法化机制
  • 简介:本文用Goldberg"语法"~(1)(constructiongrammar)的理论框架论证"放着N不V"是一个典型的,其特征是意义凝固性、能产性、主观性和熟语化。形式揭示其基本信息,依赖前后语境的制约凸显义。说话人因"事实"与"事理"的对比产生一定的心理级差,基于自己的认知背景对违背其心理预期的"事实"作出主观性的负面评价。

  • 标签: 构式 构式义 基本信息 话语功能
  • 简介:本文归纳总结了“就+VP的18种语义,考察了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中,各语义功能的分布情况,与汉语母语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就+VP”结构的习得顺序应该为:承接〉范围〉时间〉说明〉情态.在每一类别的内部对具体语义的难易程度做了简要的描述、推测和说明.

  • 标签: “就+VP”构式 语义类别 习得顺序
  • 简介:副词"真"的确认义和程度义在使用中形成语义模糊、磨损,为适应语义补偿及适应强化主观性的需要,当代汉语"真心"发生功能扩展,语法化为评注副词,构成"真心+A/V非心理"。"真心+A/V非心理"是"类推糅合"而成的主观性评价,其义为:"A/V非心理"所言情状为"我"内心的真切感受,的话语功能是主观评价并且对"我"作出某种评价的"真切感"进行高度确认。基于"真心"副词功能的规约化,本文认为词典应标注"真心"的副词词性。

  • 标签: 真心 功能扩展 类推糅合 主观化 词性标注
  • 简介:本文运用变换和类比的分析方法,就表现形式为“NS+V+得+NP+VP”的句子进行讨论.指出这些形式相同的句子,句法结构并不相同,因此是同形异构句.具体分析其谓语,可以区分为四类:A.兼语句,B.述·宾·补句,C.连动句,D.述补句.此外,文章还就如何处理句中的“得”这一问题作了粗浅的分析,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 标签: 变换 类比 “得”
  • 简介:"V+N1+于+N2"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具有其独特的句法、语义、语用价值。在表义上,该通过隐喻、转喻等方式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多义性系统。通过对其语法化过程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其形成特点,同时这种具有较强古汉语色彩的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

  • 标签: V+N1+于+N2构式 多义性 互动性 发展历程 存在价值
  • 简介:本文考察了"-V/V"的各个构成成分的句法和语义特点;探讨了该句式在语法分布上的特点,即该句式一般只出现于肯定句和表示肯定的反问句中而不出现于否定句中;研究了该句式在语用表达上的作用,着力解释了动词后成分所具有的超乎寻常性及其形成的原因.

  • 标签: “一V/V”式 不对称性 超常性 句法 语义 语用
  • 简介:语言的观揭示了语言的整体性和体验性。语言是形式与功能或意义的结合体,既包含语义又包含语用信息,其本质是人类对在客观世界反复经验和体验到的事物事件、事件状态、结构、关系、及情景情境的抽象化、概念化的结果,其意义必须参照具有丰富百科知识的背景框架才能得以确切的理解和把握。这就要求语言教学结合学习者对所经历事物、事件的体验与理解,将词汇、句法、语篇及语义和语用教学进行有机整合。

  • 标签: 构式观 语言教学 经验和体验
  • 简介:复制是修辞化的一种具体方式,可复制的在能产性方面会有差异。复制的主要特征是:以子图式为主、语义合成性降低、语义概括化、使用积极修辞、具有变异性。修辞化是一种语用调整的现象,是发生变异的动因。基于使用的语法应重视修辞在演变中的作用。

  • 标签: 修辞化 构式复制 构式变异 子图式构式
  • 简介:摘要:现代汉语中,相当多数量的动词可以进行重叠。不过对于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包括哪些形式这一问题,历来学者们观点不一。本文认为“VV”也是动词重叠的一种,并使用结构主义语法理论对该重叠的内部语法结构和外部的句法功能进行了描写。

  • 标签: 动词重叠 V啊V 语法结构 语法功能
  • 简介:摘要本研究利用语料库以搭配研究所得结果为参数对中国英语学习者V+off使用情况进行聚类,并与本族语者V+off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揭示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V+off理解和使用上的差异。

  • 标签: 构式搭配语料库聚类
  • 简介:摘要:语法认为,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包括语素、词、半固定和固定的习语以及抽象的句型,跨语言的多个层次。但是对于这一界定,语法学派内部仍存在分歧。本文在追溯概念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讨论各学派之间的看法和观点,并且结合具体实例双宾的特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语法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崭新的认识,对先前未能解释的语言结构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然而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 标签: 构式语法 构式 双宾构式
  • 简介:尽管语法是时下很流行的语法理论,被学界称为一场对“生成语言学”的革命,但是经过反思,本文发现,其理论基础并不牢靠。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语法带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涉及到逻辑、哲学乃至神学。其中哲学中又涉及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尤其是方法论。由定义(definition)开始反思是一种有效的论证方法,理论中的所有阐述和样例都应被定义所涵盖。而语法定义的“不可预测”是一种循环论,并且与结论自相矛盾(self-contradictory)。

  • 标签: 构式语法 生成语言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