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5 个结果
  • 简介:8月11日,遵照报社编辑部安排,我作为解放军报特派记者,单兵飞赴希腊雅典.参与采访28奥运这场空前激烈的媒体大战。在后方强大火力的支援下。我顺利完成任务,8月31日回到北京。

  • 标签: 第28届奥运会 采访 解放军报 报社 记者 编辑部
  • 简介:尽管已经出国采访过多次大型赛事,但是每次回来都有不同的经历、感受和心得。今年2月,我受工人日报的派遣,前往意大利采访2月10日至26日在都灵举行的20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因为是第一次到欧洲采访,也是第二次采访冬奥,所见、所感与以往颇有不同。日前,在整理我在都灵期间写的一组手记《都灵日记》时,很多采访时的景象和感受又重新浮现眼前。

  • 标签: 冬奥会 采访 日记 奥林匹克运动会 杂感 故事
  • 简介:2005年美国当地时间4月4日,89普利策奖在哥伦比亚大学揭晓.一年一度的普利策新闻奖(以下简称"普利策奖")揭晓仪式虽不事张扬,但还是被全美、甚至全球媒体从业人员誉为新闻界的"奥斯卡"盛典,每当普利策奖揭晓时,全球新闻人的目光和注意力都不约而同聚焦于此,毕竟它代表了"美国最负责任的写作和最优美的文字",获得该奖更是美国新闻记者们梦寐以求的终生奋斗目标.剖析、品评普利策奖年度获奖作品,对美国新闻界推崇的写作特色、新闻价值观念、人文关怀精神以及新闻专业主义追求等方面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和借鉴,对每一个从事新闻事业的人都大有裨益.

  • 标签: 普利策新闻奖 9届 哥伦比亚大学 普利策奖 媒体从业人员 2005年
  • 简介:<正>一九八四年五月春暖花开时节,在夏威夷大学新闻系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的热情安排下,我随在夏威夷大学学习的中国新闻记者班来到景色宜人的美国首都,访问华盛顿外国记者中心(ForeignPressCenteratwashington)。规模和设备:讲究实用方便华盛顿外国记者中心座落在华盛顿东隅的F大道与第十四街交界处的全国新闻大厦

  • 标签: 外国 大学学习 全国委员会 新闻发布会 华盛顿 洛杉矶
  • 简介:7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于5月19日在北京闭幕了。4天里,30多名中国学者、70余名外国学者作了报告,与会者260多人。讨论议题覆盖了传媒经济学所有领域,既有与前6会议相同的主题,也有本届会议独特的主题;无论是在中国传媒经济学史上,还是在世界传媒经济学史上,都留下精彩一笔。

  • 标签: 传媒经济学 学术会议 世界 札记 经济学史 2006年
  • 简介: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14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1050个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效果的现场好新闻。

  • 标签: “中国新闻奖” 第14届 同期声 杨利伟 一等奖 现场
  • 简介:1999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由北京广播学院和人民日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三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讨”在大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心理学、社会学界的教师12人,研究所人员6人,来自新闻院系的高校教师46人,研究所人员10人,此外还有来自各个专业媒体的记者、编导,总人数远远超过了上届。与会者就传播心理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走势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 标签: 传播心理学 新闻 研究所 报社 院系 教师
  • 简介:刊登在《新疆日报》2002年12月24日上的消息《首府“公款圣诞”令人担忧》一稿在13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篇实施舆论监督的好新闻。报道的成功,笔者认为主要得力于抓准了问题。何谓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就得把问题提出来。”可见,这里所指的问题,并不是单纯指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而是主要指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中许许多多需要解决的矛盾。

  • 标签: “中国新闻奖” 消息 新闻写作 新闻主题 报道角度
  • 简介:在往昔的岁月里,人们兜里没有几个钱,可真挚、纯朴的人情却装满一肚子。人与人之间悉心关怀,照顾体贴,人情浓如血,甜如蜜。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袭卷而来,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在一些地方,一些人身上,情淡如水,意薄如纸,所谓人情再不是往昔的那一种味道了。这大潮冲击下的人情,是咸?是酸?是辛辣?是苦涩?想必稍有味觉就可品尝出来。

  • 标签: 韶山 商品经济 女主人 发展现状 男主人 卧铺汽车
  • 简介:中国记协第五理事会理事、特邀理事名单理事(共298人)邵华泽郑梦熊武春河袁志发王庚南卢新宁(女)南振中徐学江梁贵和王启星刘江熊蕾(女)杨继绳刘习良张振东安景林张忠贵王明华杨伟光李东生张振华王冬梅(女)王晨吴雅丽(女)徐心华艾丰于顺昌江永红雷新龙朱英...

  • 标签: 中国记协 事名 会理 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回族
  • 简介: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曾撰文讲:“引导包含着指导,引导作用实际上也就是指导作用。指导性是新闻宣传的灵魂。但是发挥这种指导作用,前提是要人家愿意读、愿意听、愿意看,也就是说,大众传媒的指导性是通过可读性、可听性、可视性来发挥作用的。通过读、听、看,受众在不知不觉中自愿地接受了引导、接受了指导,这是最高超的引导艺术。”这段话不仅指出了传媒的指导性要通过艺术来实现,

  • 标签: 指导性 “中国新闻奖” 言论 引导艺术 指导作用 可读性
  • 简介:刊登在《北京日报》2004年8月12日上的消息《小平夹克衫,感动三代人》一稿,在15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二等奖。这是在数十家中央、地方媒体共同报道《世纪伟人邓小平》展览时,记者童曙泉,经过深入扎实的采访后写成的一篇独家新闻。该报道见报后,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网站的专题报道、新浪网等门户网站以及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等转载;北京电视台等做了追踪报道。报道在读者中间产生了良好反响。中宣部新闻局负责人也提出了口头表扬。这篇作品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善用观察,成就佳作的经验。有人问科学家:“您的科学成果哪里来?”英国细菌学家、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的回答是:“我的惟一功劳是没有忽视观察。”英国物理学家法拉说得更明确:“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 标签: “中国新闻奖” 第15届 消息 作品 成就 三代
  • 简介:《深圳商报》4月13日报道,一位知名作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文学作品商品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商品不一定是坏事,鲁迅、茅盾的作品在当时也是商品。这主要还是要看作家个人如何把握。我觉得文学也是可以走向市场的。可是,实际上“不争的事实”却是: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内容本身从来都是精神产品,不是商品,也不可能“商品化”。不能因为传播文学内容需要物质载体(纸张、电子媒介),需要消耗人力物力,这种消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

  • 标签: 媒体 新闻报道 社会效益 舆论导向 “文学商品化”
  • 简介:产品的出口转内销,消费者已多见不怪,而这几年一些我国著名人物的传记由外国人去写,然后又译成中文在国内,便引起国内不少读者的非议。原因很简单,这些人物的一生,中国人理当最清楚,何需去译洋人根据有限资料写出的传记?且称之为文学上的“出口转内销”吧!新闻是否有出口转内销的?答案是肯定的。有些事件国内新闻机构犹豫不决,结果国外或港台新闻媒体先予传播,国内只好转发。近读1992年1月7日的《人民政协报》,3版刊登了邓小平同志为厦门经

  • 标签: 国内新闻 《人民政协报》 《中国时报》
  • 简介:电视调查性报道就其严格的意义来说,是指电视新闻媒体独立开展的针对损害公共利益却又被势力集团极力掩盖的行为所做的调查报道,并通过电视媒体公布于众的新闻类型.毫无疑义,调查性报道是中国社会实施舆论监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社会公共空间和民主程度的标志,而电视调查性报道则是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节目形式.2004年11月18日,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学系在新闻学院新校区报告厅围绕"电视调查性报道与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开展了学术研讨.会议特别邀请来自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传播学、新闻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中央电视台栏目、上海电视台栏目、大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栏目三个代表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和市级媒体的典型案例,在不同视野的交汇和碰撞中探讨电视调查性报道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以及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

  • 标签: 电视报道 调查性报道 中国 社会发展 研讨会 综述
  • 简介:<正>五十年代报纸商品性的论争1956年,当时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的王中教授提出了报纸是商品的见解,使新闻界大为震动。他指出:“报纸要根据读者需要来办,这是办好报纸的根本问题。离开读者的需要,只把报纸当作党的宣传武器,不把它当成读者要花五分钱购买的一种商品,报纸必然不会受读者欢迎的。”又说:“我认为报纸有两重性:一重是宣传工具,一重是商品,而且是在商品性的基础上发挥宣传工具的作用。”这些新闻学的基本原理,道理很明白,今天看来理由也很充足,所以那时许多学生和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很拥护他的见解。可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涉世颇深、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新闻干部则持怀疑、反对态度。因为一提到”商品”,人们马上联想到做生意、追求利润。王中教授提出的报纸是商品的见解,原是从西方新闻学中引进的,以“商品”这一概念来表述报纸的属性,就当时的经济体制而言,使用得并不贴切。在五十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际上只有产品分配没有商品

  • 标签: 不完全商 使用价 文化商品 社会责任 宣传功能 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