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作者: 乔宇 吴焕淦 黄艳 薛晓红 季亚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200030 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上海 200437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病科,上海 200437,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上海 200030 针灸免疫效应重点研究室,上海 200437,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病科,上海 20
  • 简介:摘要TSC22D1是TSC-22/Dip/Bun家族中的一员,在大鼠、小鼠和人类等不同种属之间具有高度同源性,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其两个转录本TSC22D1.1和TSC22D1.2在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的调控中功能相反,与肿瘤增殖、凋亡等密切相关;不仅仅局限于参与肿瘤进程,且具有协调脂质代谢、诱导细胞衰老、参与细胞外基质重构等生物学功能。本文综述了TSC22D1的相关研究,使其成为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机制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TSC22D1基因 生物学功能 肿瘤
  • 作者: 梅道启 梅世月 王莉 王媛 陈国洪 高超 马婷婷 闫佳勇 董世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郑州 450018,河南省遗传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儿童神经发育工程研究中心,郑州 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康复科,郑州 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彩超室,郑州 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放射科,郑州 45001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特点,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例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患儿,总结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及基因变异特点。结果患儿女性,为17个月幼儿,以“间断性抽搐伴发育落后17个月”为主诉就诊。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发作形式为成串痉挛发作、失神发作、局灶性发作,躯干部及颈部可见色素脱失斑,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双侧大脑半球部分皮质及皮质下多发斑片状信号,双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多发小结节状影,心脏彩色超声提示卵圆孔未闭、心包积液,腹部彩色超声提示多囊肾。眼科彩色超声示左眼视盘周围见局限性团状小隆起病变。家系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示先证者在染色体位置chr16∶2125799-2185690中的TSC2基因存在部分缺失(NM_000548),应用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验证为23~42号外显子缺失,PKD1基因外显子全部缺失(NM_001009944),经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验证为第1~46号外显子缺失,未见下游基因缺失,整体缺失片段大小约为60 kb,患儿父母表型均正常,为野生型。结论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相对罕见,可兼具结节性硬化/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神经系统及肾脏受累程度重,预后不良,TSC2/PKD1基因缺失变异为TSC2/PKD1邻接基因综合征的遗传学病因。

  • 标签: 邻接基因缺失综合征 结节性硬化症 多囊肾 TSC2基因 PKD1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个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家系进行TSC1和TSC2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方法采集患者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靶向二代测序联合Sanger测序进行患者及其父母TSC1和TSC2变异检测。结果基因分析证实患者的TSC2基因存在c.3295_3298delG(p.Val1100CysfsTer3)嵌合杂合变异,父母TSC2基因均未检测出该变异,为新发变异,变异等位基因频率约为13.4%。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c.3295_3298delG变异判读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2)。结论TSC2基因c.3295_3298delG(Val1100CysfsTer3)嵌合杂合变异可能为患者的致病原因。TSCTSC2嵌合致病变异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 标签: 结节性硬化症 TSC2基因 二代测序 嵌合变异
  • 简介:摘要先证者为34岁右眼视力下降2个月男性患者,双眼青光眼2年,双眼眼压在正常范围(使用2种抗青光眼药物),双眼房角关闭范围>300°,双眼视杯视盘直径比明显增大,眼轴长度右眼为17.45 mm,左眼为17.36 mm,基因测序检出TMEM98基因杂合错义突变(c.602G>C,p.R201P),诊断为双眼真性小眼球和双眼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家系中发现先证者父亲携带相同基因纯合错义突变,先证者女儿携带与先证者相同基因杂合错义突变,综合临床表现均诊断为双眼真性小眼球。

  • 标签: 小眼 青光眼,闭角型 膜蛋白质类 突变,误义 系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总结我国儿童滑雪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因滑雪运动损伤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的98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63.3%,62/98),女36例(36.7%,36/98);患儿平均年龄为9.8岁,范围在4.4~14.0岁;单板滑雪运动致伤患儿51例(52.0%,51/98),双板滑雪致伤患儿47例(48.0%,47/98)。分析患儿的年龄性别分布、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受伤至就诊时间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总结儿童冰雪运动损伤的临床特点。结果98例患儿中,软组织损伤15例(15.3%,15/98),以膝关节扭伤(33.3%,5/15)及大腿损伤(20.0%,3/15)最为多见;骨折83例(84.7%,83/98),以胫腓骨干骨折(38.6%,32/83)和尺桡骨远端骨折(20.5% ,17/83 )发生率最高。单板滑雪损伤最常见的部位为腕关节周围(27.5%,14/51)及小腿(27.5%,14/51),而双板滑雪以小腿损伤最为常见(40.4%,19/47)。35.7%(35/98)的患儿因不慎摔倒受伤,19.4% (19/98)的患儿因装备型号不匹配受伤,6.1 % (6/98)的患儿因雪板脱离装置失效受伤,其余受伤原因包括操作不熟练、被人撞伤、跨级别滑雪及疲劳。15例软组织损伤患儿中,1例(6.7%,1/15)患儿因大腿软组织裂伤行清创缝合,其余保守治疗。83例骨折患儿中,11例(13.3%,11/83)患儿接受手术治疗;24例(28.9%,24/83 )接受闭合复位石膏固定;47例(56.6%,47/83)接受原位石膏或支具固定;1例(1.2%,1/83)患儿予制动休息观察。结论我国儿童滑雪伤与传统滑雪国家报道的临床特征整体类似,但又具备自身特点:①我国儿童参与单板运动比例较高,上肢伤比例相对较高;②整体运动水平相对较低,体验式滑雪受伤比例较高;③需要手术治疗的严重外伤相对较少。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骨折 急救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UP98-DDX10融合基因阳性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于2020年4月和2021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2例NUP98-DDX10融合基因阳性A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转录组基因测序检测融合基因,并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融合基因片段行Sanger测序明确序列,分析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经临床诊断,例1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5型(AML-M5),例2为急性混合表型白血病无法分类型(ALAL-NOS);例1以严重出凝血异常起病,初诊时达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临床诊断标准。2例患者转录组测序发现NUP98-DDX10融合基因阳性,并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证实。测序识别出两种不同剪接融合模式:一种是NUP98的第14号外显子与DDX10的第7号外显子融合,既往称为Ⅱ型;另一种是未见报道的剪接融合模式,NUP98的第14号外显子与DDX10的第13号外显子融合,将其命名为Ⅳ型。1997至2018年文献共报道16例NUP98-DDX10相关血液肿瘤,与本次报道的2例汇总分析,18例患者中男13例,女5例;中位年龄为31.5岁(0.08~61岁),中位生存期12个月(1~46个月)。结论在ALAL-NOS患者中识别一种NUP98-DDX10新的融合转录本。伴有NUP98-DDX10融合基因的血液肿瘤十分罕见,常规治疗反应差,需要通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改善预后。

  • 标签: 白血病,急性 转录组测序 NUP98-DDX10融合基因
  • 简介:摘要为探讨早期胃癌患者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eCuraC-2级切除后的临床结局并指导其后续管理,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3年5月至2021年3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经ESD eCuraC-2级切除的9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ESD eCuraC-2级切除后是否立即追加手术将患者分为手术组(54例,占55.1%)和观察组(44例,占44.9%)。通过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远期预后发现,神经侵犯为手术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565,95%置信区间1.113~141.850,P=0.041),未分化型癌为观察组胃癌复发的危险因素(P=0.011)。手术组5、3、2、1年的总生存率与观察组比较(均为97.6%比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瘤生存率比较(手术组5、3、2、1年的无瘤生存率均为100.0%;观察组5、3、2年的无瘤生存率均为90.5%,1年的无瘤生存率为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44)。这提示追加手术可降低ESD eCuraC-2级切除后的胃癌复发风险,伴有神经侵犯或组织学为未分化型的早期胃癌患者应在ESD eCuraC-2级切除后追加手术。

  • 标签: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非治愈性 手术 长期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MDA-MB-231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咪达唑仑10、30、50 mg/L浓度组(分别为B组、C组、D组),干扰微RNA-98-5p (microRNA-98-5p, miR-98-5p)表达+50 mg/L咪达唑仑处理组(E组),干扰miR-98-5p表达阴性对照+50 mg/L咪达唑仑处理组(F组),miR-98-5p过表达阴性对照组(G组)及miR-98-5p过表达组(H组),每组设置6个复孔。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 MTT)法检测MDA-MB-231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中miR-98-5p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MDA-MB-23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l)、B淋巴细胞瘤-2 (B cell lymphoma-2, Bcl-2)、半胱氨酸蛋白酶-3 (cysteine protease-3, 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MDA-MB-231细胞存活率、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Cyclin Dl蛋白水平、Bcl-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B组、C组、D组MDA-MB-231细胞miR-98-5p相对表达量、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细胞存活率、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Cyclin Dl蛋白水平、Bcl-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miR-98-5p相对表达量、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D组细胞存活率、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Cyclin Dl蛋白水平、Bcl-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miR-98-5p相对表达量、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D组比较,E组细胞存活率、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Cyclin Dl蛋白水平、Bcl-2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miR-98-5p相对表达量、G0/G1期细胞比例、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F组与D组miR-98-5p相对表达量、G0/G1期和S期细胞比例、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Cyclin Dl蛋白水平、Bcl-2蛋白水平、caspase-3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G2/M期细胞比例低于D组(P<0.05)。A组与G组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分布及Cyclin Dl、Bcl-2、caspase-3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G组比较,H组细胞存活率、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Cyclin Dl蛋白水平、Bcl-2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比例及caspase-3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咪达唑仑通过上调miR-98-5p表达进而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

  • 标签: 咪达唑仑 人乳腺癌细胞 增殖 凋亡 微RNA-98-5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状RNA HECTD1(circ-HECTD1)是否通过调控miR-98-5p/酪氨酸蛋白激酶A4(EPHA4)的表达参与氧糖剥夺(OGD)诱导的神经元损伤。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原代皮层神经元,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检测神经元中circ-HECTD1、miR-98-5p和EPHA4之间的靶向关系,并将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条件下培养24 h)与OGD 6 h、12 h、24 h组(予OGD处理6 h、12 h、24 h)以及OGD+Vector组与OGD+circ-HECTD1组、OGD+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si-NC)组与OGD+siRNA circ-HECTD1(si-circ-HECTD1)组、OGD+微小RNA(miRNA)模拟物阴性对照(miR-NC)组与OGD+miR-98-5p模拟物(miR-98-5p mimic)组、OGD+miRNA抑制物阴性对照(anti-miR-NC)组与OGD+miR-98-5p抑制物(anti-miR-98-5p)组、OGD+miR-98-5p mimic+pcDNA组与OGD+miR-98-5p mimic+EPHA4组、OGD+si-circ-HECTD1+anti-miR-NC组与OGD+si-circ-HECTD1+anti-miR-98-5p组,分别转染pCD5-ciR空载体、pCD5-ciR-circ-HECTD1过表达载体、si-NC、si-circ-HECTD1、miR-NC、miR-98-5p mimic、anti-miR-NC、anti-miR-98-5p至神经元,以及共转染miR-98-5p mimic和pcDNA3.1空载体、miR-98-5p mimic和pcDNA3.1-EPHA4过表达载体、si-circ-HECTD1和anti-miR-NC、si-circ-HECTD1和anti-miR-98-5p至神经元,OGD处理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circ-HECTD1、miR-98-5p和EPHA4 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EPHA4蛋白表达,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采用试剂盒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结果(1)circ-HECTD1能够与miR-98-5p靶向结合,miR-98-5p能够与EPHA4 3'翻译区靶向结合。(2)与对照组比较,OGD 6 h、12 h、24 h组神经元中circ-HECTD1表达均明显升高,miR-98-5p表达均明显降低,EPHA4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OGD+Vector组比较,OGD+circ-HECTD1组神经元中circ-HECTD1的表达明显升高,miR-98-5p的表达明显降低;与OGD+si-NC组比较,OGD+si-circ-HECTD1组神经元中miR-98-5p的表达明显升高,EPHA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与OGD+miR-NC组比较,OGD+miR-98-5p mimic组神经元中miR-98-5p的表达明显升高,EPHA4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与OGD+anti-miR-NC组比较,OGD+anti-miR-98-5p组神经元中miR-98-5p的表达明显降低,EPHA4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与OGD+si-circ-HECTD1+anti-miR-NC组比较,OGD+si-circ-HECTD1+anti-miR-98-5p组神经元中EPHA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对照组比较,OGD组神经元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IL-1β、TNF-α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活性明显升高;与OGD+si-NC组比较,OGD+si-circ-HECTD1组神经元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MDA活性明显降低;与OGD+si-circ-HECTD1+anti-miR-NC组比较,OGD+si-circ-HECTD1+anti-miR-98-5p组神经元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IL-1β、TNF-α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活性明显升高;与OGD+miR-NC组比较,OGD+miR-98-5p mimic组神经元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MDA活性明显降低;与OGD+miR-98-5p mimic+pcDNA组比较,OGD+miR-98-5p mimic+EPHA4组神经元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IL-1β、TNF-α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明显降低,MDA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敲低circ-HECTD1后可通过靶向调控miR-98-5p/EPHA4的表达,从而改善OGD诱导的神经元损伤。

  • 标签: 环状RNA HECTD1 miR-98-5p 酪氨酸蛋白激酶A4 氧糖剥夺 神经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相互作用蛋白(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interacting protein, PTPIP)51对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the mitochondria-associ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s, MAMs)的影响,探讨其在小鼠神经母细胞瘤(mouse neuro-blastoma N2a, N2a)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 OGD/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指数生长的N2a细胞株置于37 ℃、5%CO2、95%空气的细胞培养箱内培养至细胞密度达7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组)、氧糖剥夺/复糖复氧组(OGD/R组)、干扰小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PTPIP51转染组(siRNA组)、siRNA-NC转染组(NC组)。OGD/R模型制备:将N2a细胞高糖培养液换成低糖培养液,置于37 ℃、5%CO2、95% N2缺氧环境中培养3 h后重新置于高糖培养液中正常条件下培养。C组继续在正常条件下培养;OGD/R组仅制备OGD/R模型;siRNA组与NC组在OGD/R模型制备前48 h分别转染siRNA-PTPIP51及siRNA-NC,余同OGD/R组。各组于复糖复氧12 h、24 h后收集细胞检测。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 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RT-qPCR)检测PTPIP5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PTPIP51蛋白水平,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内质网共定位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其他3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线粒体-内质网共定位水平、PTPIP51 mRNA及PTPIP51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与OGD/R组比较,siRNA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线粒体-内质网共定位水平、PTPIP51 mRNA及PTPIP51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PTPIP51表达上调介导的线粒体-内质网共定位水平提高是N2a细胞OGD/R损伤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 氧糖剥夺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相互作用蛋白51 钙超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