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尿液中人类泛素偶联酶E2C(UBE2C)、核基质蛋白22(NMP22)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膀胱癌患者78例(训练组),同期选取5例肾结石、4例良性膀胱肿物、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6例血尿症、4例尿路感染患者和16例健康志愿者组成对照A组(41例)。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研究中心收治的膀胱癌患者111例(独立验证组),同期选取7例肾结石、6例良性膀胱肿物、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6例血尿症、8例尿路感染患者和24例健康志愿者组成对照B组(60例)。检测并比较UBE2C、NMP22及两者联合(模型)的诊断准确度,并通过独立验证组对UBE2C、NMP22及模型的诊断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训练组的UBE2C和NMP22浓度均高于对照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两组UBE2C和NMP22浓度均不受性别、年龄及吸烟情况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肌层浸润肿瘤和高级别肿瘤的浓度均分别较非肌层浸润肿瘤及低级别肿瘤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立验证组的UBE2C和NMP22浓度均分别高于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训练组中,UBE2C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79,灵敏度为71%,特异度为85%;NMP22的AUC值为0.793,灵敏度为78%,特异度为80%;模型的AUC值为0.875,灵敏度为87%,特异度为88%;联合检测的模型准确性均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立验证组中,UBE2C的AUC值为0.757,灵敏度为71%,特异度为80%;NMP22的AUC值为0.781,灵敏度为77%,特异度为79%;模型的AUC值为0.872,灵敏度为89%,特异度为85%。联合检测的模型诊断性能均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2C可作为膀胱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联合UBE2C、NMP22检测可提高膀胱癌诊断的准确度。

  • 标签: 膀胱肿瘤 尿 UBE2C NMP2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中心低龄婴儿双供肾移植给成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7月至2017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实施的所有儿童双供肾移植给成人受者共22例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22例供者年龄(2.9 ±1.7)个月,体重(4.9±1.4)kg,其中15例小于3月龄。受者多为低体重女性成人,体重(46.3±5.6)kg。总结早期移植失败及随访期间移植肾失功或受者死亡原因。根据是否发生单侧移植肾血栓,移植肾功能恢复者又进一步分为双肾存活组和单肾存活组,比较移植肾中-长期功能。结果4例受者在术后早期出现移植失败,包括双肾血栓2例、移植肾破裂切除1例和受者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18例受者移植肾功能恢复出院,随访期间因移植肾新生肿瘤切除双肾1例、因复杂全身原因死亡1例、因间质性肺炎死亡1例,余15例受者双肾均存活者10例(中位随访59个月),单肾存活者5例(中位随访48个月)。移植1年时双肾存活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为(95±27)ml/(min·1.73 m2),显著高于单肾存活组(61±24)ml/(min·1.73 m2)(P<0.05),但3年时分别为(95±21)ml/(min·1.73 m2)和(69±31)ml/(min·1.73 m2),差异缩小,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12)。结论低龄婴儿双供肾移植虽然可以扩大供肾来源,但发生早期移植失败和单肾栓塞的风险较高。在单肾存活的情况下,受者仍具有相对满意的中-长期移植效果。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供肾 存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肝脏血管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20年1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2例儿童肝脏血管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标本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2例儿童肝脏血管源性肿瘤,年龄1个月至2.5岁,平均年龄9个月。男10例,女12例。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5例,产前发现肝脏病变3例,伴有皮肤血管瘤1例,伴有贫血6例,均未出现Kasabach-Merritt现象。CT检查肝组织内孤立性病变17例,多灶性5例。病理学检查:肿瘤直径0.6~11.0 cm,切面实性,灰红灰褐色,6例中央见出血坏死。显微镜下,15例孤立性先天性肝血管瘤见特征性的中央坏死区,周围组织疏松,可见毛细血管增生,管腔之间较多残留小胆管,扩张的血管内血栓形成,其中可见髓外造血及钙化。5例多灶性肝婴儿血管瘤见毛细血管分叶状或弥漫排列,管腔大小不等,可见较肥胖的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周细胞。2例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由扩张的分支状薄壁血管组成,内衬扁平的内皮细胞。22例肝脏血管瘤均表达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及CD34,不表达D2-40。5例多灶性肝婴儿血管瘤Glut1阳性,其余Glut1均阴性。结论儿童肝脏血管源性肿瘤罕见,其分型与成人不同,明确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瘤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 IL-22)是IL-10家族中的一种炎症细胞因子,能作用于多种组织器官的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作为炎症细胞因子,IL-22在一些炎症组织持续增强炎症作用,具有潜在致病效应;但与其他炎症细胞因子不同,IL-22可以促进细胞增殖、组织器官再生。因此,在多种组织器官中,IL-22的修复作用广受关注。现对IL-22的结构与细胞来源、受体与信号传导及其在组织器官修复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白细胞介素-22 组织再生 JAK-STAT途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发型帕金森病目前已经鉴定出多种致病基因,但22q11.2缺失相关的早发型帕金森病国内尚未报道。我院收治1例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通过基于全外显子测序的拷贝数变异检测确诊为22q11.2缺失相关的早发型帕金森病。文中就其临床特征进行报道,并从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管理方面进行讨论。

  • 标签: 帕金森病 染色体22q11.2缺失综合征 全外显子测序,基因拷贝数变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2q11.2缺失综合征(22q11.2DS)是继唐氏综合征之后引起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第2大常见原因。过去数十年在描述CHD合并22q11.2DS的解剖类型、遗传病理机制及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心脏畸形仍是22q11.2D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需进一步研究来阐明不同心脏表型的遗传机制及探索改进预后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对CHD患者进行22q11.2基因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

  • 标签: 22q11.2缺失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病 圆锥动脉干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2q11.2不同区域拷贝数变异病例的产前超声表型、拷贝数变异的亲代来源及妊娠结局,并分析基因型-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收集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提示为单纯22q11.2区域拷贝数变异的25例产前病例(13例为22q11.2拷贝数缺失,12例为22q11.2拷贝数重复),分析其产前表型,运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对拷贝数变异进行溯源分析,并随访其妊娠结局以及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在25例22q11.2拷贝数变异的病例中,涉及TBX1基因区域拷贝数变异者的超声表型多为心血管系统异常,涉及CRKL基因区域拷贝数变异的表型多为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远端区域拷贝数变异(涉及SMARCB1基因)的超声表型均为神经系统异常。在25例中,12例(48%)为新发突变,5例失访,12例终止妊娠,8例已出生,其中7例生长发育正常,1例A-D区域拷贝数缺失产前超声提示心血管系统异常,新生儿心脏超声与产前一致,并出现吞咽困难、吸奶无力、生长发育迟缓等情况。结论22q11.2区域拷贝数变异的产前表型多样,与区域内基因的功能相关。颈后透明层增厚可作为22q11.2近端拷贝数变异的早期超声表型,仍需更多的研究来了解各区域拷贝数变异的性质及基因功能,从而为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 标签: 22q11.2 拷贝数变异 产前表型
  • 简介:摘要初始CD4+T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为不同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并分泌相应的细胞因子发挥生物学效应。Th22细胞是近年被发现的新型CD4+T淋巴细胞亚群,不同于Th1、Th2和Th17细胞等亚群,Th2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22、IL-1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因子,不分泌IL-17、IL-4、干扰素-γ(IFNγ)等因子,表达CCR4、CCR6和CCR10趋化因子受体,其中IL-22被认为是Th22细胞的主要效应分子。Th22细胞的功能和分化的机制不断被完善,且在人类常见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h22细胞的特征与功能及其分化机制,以及IL-22在人类常见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作一介绍,为人类病毒的防治提供新的免疫策略。

  • 标签: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传染病 病毒 Th22细胞 IL-22
  • 简介:摘要初始CD4+T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分化为不同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并分泌相应的细胞因子发挥生物学效应。Th22细胞是近年被发现的新型CD4+T淋巴细胞亚群,不同于Th1、Th2和Th17细胞等亚群,Th2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IL)-22、IL-1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因子,不分泌IL-17、IL-4、干扰素-γ(IFNγ)等因子,表达CCR4、CCR6和CCR10趋化因子受体,其中IL-22被认为是Th22细胞的主要效应分子。Th22细胞的功能和分化的机制不断被完善,且在人类常见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h22细胞的特征与功能及其分化机制,以及IL-22在人类常见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作一介绍,为人类病毒的防治提供新的免疫策略。

  • 标签: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传染病 病毒 Th22细胞 IL-2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2q11.2微缺失综合征胎儿的产前诊断、亲代验证及妊娠结局,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对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发现的6例22q11.2微缺失胎儿的产前诊断指征、超声检查情况、亲代验证以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结果6例胎儿均在染色体22q11.2区存在2.54~3.2 Mb的微缺失,其中母源性和父源性各1例,新发4例。2例父母选择继续妊娠,引产4例。对2名亲代以及2名携带22q11.2微缺失者的检查提示,1例新发变异患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其余3人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对于产前诊断发现的22q11.2微缺失胎儿,应结合超声检查以及亲代验证综合考虑,谨慎处理。

  • 标签: 22q11.2微缺失综合征 产前诊断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 染色体微阵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CP2)在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构建的脑出血模型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反应及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T22细胞分为对照组、造模后3 h组、造模后6 h组、造模后12 h组、造模后24 h组,后4组细胞加入终浓度为10 μmol/L的氯化血红素分别处理3 h、6 h、12 h、24 h,对照组加入等量溶剂处理24 h。采用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5组细胞凋亡率。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5组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5组细胞UCP2,凋亡相关蛋白活化的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抗凋亡蛋白β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Fis1、Drp1、Opa1、Mfn2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3 h组、造模后6 h组、造模后12 h组、造模后24 h组细胞凋亡率、ROS水平、UCP2的表达、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及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Fis1的表达均增高,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及线粒体融合蛋白Opa1、Mfn2的表达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造模后3 h组、造模后6 h组、造模后12 h组、造模后24 h组细胞凋亡率、ROS水平、UCP2、cleaved caspase3、Drp1和Fis1的表达均依次增高,bcl2、Opa1和Mfn2的表达均依次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P2在HT22细胞构建的脑出血模型中表达量的增加具有时间依赖性,且与细胞凋亡程度、氧化应激反应水平、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平衡具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脑出血 解偶联蛋白2 小鼠海马神经元 氧化应激反应 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平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国医院针对硅油附着眼科手术器械的清洗现况,为制订硅油附着眼科手术器械的标准清洗流程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采用分层抽样法,选择我国22省(区、市)共61所医院,采用自行研制调查表了解医院针对硅油附着眼科手术器械的现场处理、预处理及常规清洗情况。结果18.033%(11/61)的医院术中将硅油附着眼科手术器械与其他器械混合放置,11.475%(7/61)的医院术毕未擦拭硅油等肉眼可见污染物;18.033%(11/61)的医院未实行预处理,4.000%(2/50)的医院使用0.9%氯化钠作为预处理溶液;54.098%(33/61)的医院涉及超声波清洗,32.787%(20/61)的医院清洗时水温为31~37 ℃,4.918%(3/61)的医院水温>37 ℃;预处理和常规清洗时,分别有38.000%(19/50)和54.902%(28/51)的医院选择酶清洗剂,专科医院在器械与清洗剂的接触时间方面较综合医院更规范(P<0.001);冲洗、漂洗、终末漂洗阶段分别有29.412%(15/51)、11.765%(6/51)和3.922%(2/51)的医院用水不符合要求,分别有17.647%(9/51)、13.725%(7/51)和13.725%(7/51)的医院未记录3个阶段的用水时长。结论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针对硅油附着眼科手术器械的清洗均存在未进行现场处理和预处理、清洗参数控制不当、水质与用水时长难以保证等问题。需尽快制订硅油附着眼科手术器械清洗流程规范,以保证清洗质量,避免术后眼部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医疗器械 眼科学 硅油 清洗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期22q11微缺失综合征(22q11 microdeletion syndrome,22q11DS)病例的产前超声特点和遗传学诊断方法。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产前诊断的4989例胎儿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遗传学病因检测。结果SNP array检测结果,14例胎儿含有致病性22q11区域的拷贝数微缺失,其中11例存在经典3 Mb微缺失,1例存在2.0 Mb的微缺失,另有2例胎儿存在1.0 Mb的微缺失,内含SNAP29和CRKL基因,其缺失可能增加先天性肾发育畸形和心血管畸形的风险。这14例胎儿超声特征表现不一,除1例胎儿超声检查为典型的22q11DS包含有法洛氏畸形和胸腺发育不良外,其余13例胎儿超声检查均不典型,其中2例胎儿超声检查无明显异常。结论22q11DS胎儿的产前超声特征表现不一,SNP array是诊断该类疾病的有力工具,可提供精准的遗传学诊断,提高产前诊断的水平。

  • 标签: 22q11微缺失综合征 超声特点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技术 遗传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SLC25A22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提高SLC25A22突变致婴幼儿癫痫性脑病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1例SLC25A22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外显子测序检测结果,并以"SLC25A22基因"或"SLC25A22 gene"为关键词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3月1日,总结SLC25A22基因变异致婴幼儿癫痫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结果患儿,女,1个月2 d,因"生后喂养困难1个月"就诊,生后第7周表现为肌张力减退、难治性癫痫和生长发育迟缓,外显子测序检测结果提示SLC25A22基因(NM_024698)新发剪接位点纯合突变,变异位点为c.293+1G>A。文献复习共检索到8篇英文文献,合并本例先证者共报道21例SLC25A22基因突变患儿,国内尚未见该病例报道。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生长发育迟缓、肌张力减退和精神运动障碍等,不明原因反复惊厥发作、小头畸形、代谢和脑电图异常也较常见;已报道12个突变位点,错义突变最常见。结论当婴幼儿存在肌张力减退、生长发育迟缓、不明原因反复惊厥发作及代谢和脑电图等异常时需考虑该类疾病的发生,并尽快完善患儿及父母基因检测辅助疾病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为家庭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 标签: 癫痫性脑病 SLC25A22基因 基因突变 外显子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叶青素对缺氧和复氧的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确定其下游靶点。方法将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缺氧和复氧模组(HR)组、HR+5 mg/L组、HR+10 mg/L组、HR+20 mg/L组、HR+NC组、HR+Mimics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实验、流式细胞术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实验检测HK-2细胞增殖和凋亡。通过数据库预测微小RNA(miR)-22-3p转录因子,然后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和qRT-PCR实验分别检测CCCTC结合因子(CTCF)和miR-22-3p水平。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HR组比较,叶青素显著提高缺氧和复氧处理的HK-2细胞的细胞活力(叶青素5 mg/L:61.72±4.93比43.94±4.42,P<0.01;叶青素10 mg/L:76.14±4.48比43.94±4.42,P<0.01;叶青素20 mg/L:85.62±4.97比43.94±4.42,F=53.794,P<0.01)。此外,和HR组比较,叶青素显著抑制缺氧和复氧处理的HK-2细胞的凋亡率(叶青素5 mg/L:30.62±2.41比40.08±4.41,F=63.998,P<0.05;叶青素10 mg/L:22.32±2.85比40.08±4.41,P<0.01;叶青素20 mg/L:13.88±2.09比40.08±4.41,P<0.01)以及TUNEL阳性细胞比(叶青素5 mg/L:21.19±1.86比27.62±3.10,P<0.05;叶青素10 mg/L:14.78±1.89比27.62±3.10,P<0.01;叶青素20 mg/L:10.11±2.19比27.62±3.10,F=53.112,P<0.01)。进一步检测发现叶青素减轻缺氧和复氧导致的miR-22-3p(对照组:1±0.05,H/R组:0.27±0.06,叶青素5 mg/L:0.46±0.05,叶青素10 mg/L:0.63±0.05,叶青素20 mg/L:0.80±0.06,均P<0.01)和CTCF降低(对照组:1.00±0.04,H/R组:0.19±0.05,叶青素5 mg/L:0.39±0.07,叶青素10 mg/L:0.56±0.04,叶青素20 mg/L:0.72±0.06,F=102.400,均P<0.01)。HR+Mimics组HK-2细胞细胞活力显著高于HR组(79±3.85比42.78±4.45,F=117.224,P<0.01),同时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HR组(18.2±2.28比41.26±3.59,F=104.770,P<0.01),TUNEL阳性细胞比显著低于HR组(16.38±2.46比29.28±3.14,F=54.042,P<0.01)。结论叶青素通过CTCF介导的miR-22-3p上调减轻缺氧和复氧诱导的人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 标签: 叶青素 缺氧/复氧 微小RNA-22-3p 凋亡 肾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