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多发骨髓瘤(MM)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较为少见,医源性转移更为罕见。2020年6月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1例医源性种植转移的MM患者。患者4年前确诊MM,行多重化疗。1年前患者因腰椎增强MRI结果显示骶、尾髓及马尾弥漫多发结节状异常强化灶,考虑"MM CNS转移",行Ommaya置管,后Ommaya管堵塞,头颅MRI结果显示右侧额叶占位,沿引流管走行,包绕引流管生长。探查术中见右侧额叶深部"胶冻样"占位,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右侧额叶浆细胞骨髓瘤。随访3个月时患者因原发病复发死亡。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发骨髓瘤(MM)作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CNS)浸润较为少见,医源性转移更为罕见。2020年6月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诊治1例医源性种植转移的MM患者。患者4年前确诊MM,行多重化疗。1年前患者因腰椎增强MRI结果显示骶、尾髓及马尾弥漫多发结节状异常强化灶,考虑"MM CNS转移",行Ommaya置管,后Ommaya管堵塞,头颅MRI结果显示右侧额叶占位,沿引流管走行,包绕引流管生长。探查术中见右侧额叶深部"胶冻样"占位,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右侧额叶浆细胞骨髓瘤。随访3个月时患者因原发病复发死亡。

  • 标签:
  • 作者: 刘慧婷 曹欣欣 焦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普通内科)100730
  • 简介:摘要多发骨髓瘤是临床中相对常见的一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多有贫血、骨痛、高钙血症、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等表现。起病时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又存在其他易混淆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时,易误诊。报道1例以乏力、肺间质病变及心脏浸润性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发骨髓瘤患者,一度误诊为多发肌炎合并肺间质性病变,最终通过骨髓穿刺确诊。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肌炎 心肌疾病
  • 简介:摘要自发性压可出现静脉窦血栓、硬膜下血肿等并发症。脊柱硬膜外血肿在自发性压患者中较少报道。报告1例确诊自发性压的患者,以直立位头痛起病,并发静脉窦血栓,出现癫痫发作、癫痫持续状态、脑实质出血。检查发现合并腰段脊柱硬膜外血肿,无明显脊髓压迫症状。经卧床、补液、抗凝、抗癫痫治疗后,患者头痛、静脉窦血栓情况好转。出院3周后患者再次出现头痛,平卧时无法完全缓解,头颅影像提示新发双侧硬膜下血肿。停用抗凝治疗,经2次硬膜外血贴治疗后,患者硬膜下血肿吸收,头痛无再发。

  • 标签: 自发性低颅压 颅内静脉窦血栓 血肿,硬膜外,脊髓 硬膜外血贴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一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多发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在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接受一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多发动脉瘤患者的资料。评估出院和随访时临床和血管造影结果。结果共纳入16例接受一期血管内治疗的多发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10例;年龄(49.5±17.2)岁;5例为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3例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分级Ⅰ级,2例Ⅱ级。共35个动脉瘤,13例患者有2个动脉瘤,3例患者有3个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3个,前循环动脉瘤32个;动脉瘤直径为(6.9±3.3)mm。15个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20个动脉瘤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未发生治疗相关并发症。13例患者得到临床随访资料,共随访(17.7±6.4)个月(范围6~28个月),12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1例6分(死于再出血)。10例患者的23个动脉瘤得到影像学随访资料,随访(10.2±3.3)个月(范围6~15个月),20个未复发,3个(3/23,13.0%)复发。结论一期血管内栓塞治疗对于多发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进一步评估其远期转归。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治疗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多发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以脱髓鞘和轴突变性为特征。文中主要从MS的临床诊断、分型及用药的现状和进展做一述评。当前我国对MS认识不足,确诊率低,误诊率高,治疗不规范。为更好地认识和应对MS,文中提出要重视MS的分型分治。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诊断 分型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多发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变为主要特点的免疫介导性疾病,是青壮年人群神经功能残疾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明确MS的诊断和临床分型,对于MS患者的尽早治疗和治疗策略选择至关重要。临床医师可充分收集患者客观的临床证据,排除其他鉴别诊断后,参考目前的诊断标准对MS的时间多发和空间多发进行全面评估,并依据其临床分型标准指导治疗策略选择。目前针对MS诊断的检查技术和评估方式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相信未来MS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诊断 鉴别诊断 指南
  • 简介:摘要多发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传统认为主要累及脑白质,对其皮质损伤关注较少。随着对皮质脱髓鞘等更为敏感的免疫组织化学和影像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绝大多数MS均存在皮质损伤。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皮质损伤机制也更多指向与脑膜炎症相关,且皮质病变累及范围随疾病进展而更加广泛,并与患者残疾进展、认知障碍等密切相关。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对100例MS尸检病例进行影像病理研究,在Lancet杂志报道了一种病变仅累及大脑皮质和脊髓的MS新亚型,有别于以脑白质病变为主的经典型MS,丰富了MS皮质损伤的内涵。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皮质损伤 病理机制 疾病进展
  • 简介:摘要2019年美国血液学会年会关于各阶段多发骨髓瘤的临床研究有较全面地报道。文章对高危冒烟型多发骨髓瘤(HR-SMM)、新诊断多发骨髓瘤(NDMM)及复发难治多发骨髓瘤(RRMM)的治疗,特别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的关键研究进行介绍,以指导临床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案,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为Ⅰ~Ⅱ期研究,并且观察时间尚短,需要通过长期随访及扩大样本的Ⅲ期研究结果进一步确定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治疗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颌面多发骨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病例。患者女性,21岁,以面部不对称半年余入院,初步诊断为下颌骨囊肿,进一步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枕骨、蝶骨、颞骨、下颌骨体部和髁状突多发海绵样改变,于全身麻醉下行下颌骨病灶刮治术,术后病理为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术后患者面型较前无明显变化,随访12个月影像学显示下颌骨病灶区较之前有新生骨质形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发早期胃癌(synchronous multiple early gastric cancer,SMEGC)的临床、镜和病理特征,以期减少漏诊率。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或)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早期胃癌的227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其中单发早期胃癌(solitary early gastric cancer,SEGC)200例(SEGC组)、SMEGC 27例(SMEGC组),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镜和病理特征,并对SMEGC主、副病灶镜病理特征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27例SMEGC共58个病灶,其中25例为术前同时发现的病灶,2例为镜黏膜下剥离术后6个月内复查发现的与前一病灶不同部位的病灶。2组对比分析发现,SMEGC组中男性占比[85.2%(23/27)比61.5%(123/200), χ2=5.815,P=0.016]、癌旁组织萎缩伴肠化占比[96.3%(26/27)比81.0%(162/200), χ2=3.912,P=0.048]均高于SEGC组,患者年龄大于SEGC组[(68.7±6.7)岁比(63.8±9.8)岁,t=-2.561,P=0.011]。SMEGC组内关联性分析发现:主、副病灶在癌灶大小(r=0.640,P<0.001)、垂直方向分布(r=0.518,P=0.006)、镜大体形态(r=0.904,P<0.001)和浸润深度(r=0.470,P=0.013)方面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SMEGC好发于有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背景的老年男性患者,当镜检查发现1个早期癌灶时,需警惕多癌灶存在的可能,尤其是垂直方向同一分布范围内在大体形态和浸润深度方面与检出癌灶相同或相近的病灶。

  • 标签: 胃肿瘤 疾病特征 同时性多发性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多发内分泌腺瘤病1型相关胸腺多发非典型类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患者男,53岁,3年前偶然发现纵隔2个结节,未予治疗。1个月前体检发现纵隔结节增大,分别位于前纵隔与中纵隔,密度均匀,边界清,分别呈中度、轻度强化。超声检查发现甲状旁腺肿物。手术病理为胸腺非典型类癌及甲状旁腺腺瘤。后经基因检测确诊为多发内分泌腺瘤病1型。

  • 标签: 胸腺肿瘤 类癌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3DP)在颌面多发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48例颌面多发骨折患者,术前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颌面部三维重建,将数据输入3D打印机,智能化地模拟颌面多发骨折固定手术,并打印3D模型。利用模型设计复位治疗方法:如设计手术切口,置入固定钛板的长度、定位及数目等,完成固定置入手术。术前、术前3D模拟复位模型和术后分别测量:额结节至鼻根部点直线距离(双侧Fr-N),下颌角点至髁突点直线距离(双侧Co-Go),双侧额结节点直线距离(Fr-Fr′),鼻根部点至颏下点直线距离(N-Me),下颌角点至颏下点直线距离(双侧Go-Me),鼻根部点至眶下点直线距离(双侧N-Or)。对比分析患者术前、术前3D模拟复位模型和术后左右两侧Go-Me/Co-Go、Fr-N/N-Or、Fr-Fr′/N-Me及Or-Or′/N-Me,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各组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结果患者术后面部外观对称,颞颌关节功能得到改善,与术前设计吻合度较高,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咬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患者术前与术后左右侧Go-Me/Co-G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12、0.006,P<0.05),术前3D模拟复位模型与术后左右侧Go-Me/Co-G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1、0.167,P>0.05);患者术前与术后左右两侧Fr-N/N-O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50、0.044,P<0.05),术前左右两侧3D模拟复位模型Fr-N/N-O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5、0.003,P>0.05);患者术前、术后Fr-Fr′/N-M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65,P<0.05),术前3D模拟复位模型与术后Fr-Fr′/N-M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9,P>0.05);术前及术后Or-Or′/N-M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76,P<0.05),术前3D模拟复位模型与术后Or-Or′/N-M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9,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在颌面多发骨折治疗中能够显著提高术中切口定位的精准度、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感染、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并能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3D打印 颅颌面多发性骨折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多发错构瘤综合征又称考登综合征(CS),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累及多个器官,同时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现报告1例因上腹部不适就诊的中年男性CS患者。患者体格检查示面部和四肢皮肤丘疹样改变,口腔黏膜乳头状改变,肢端角化;胃肠镜检查示食管全段弥漫多发白色扁平隆起(食管黏膜角化)、胃肠道多发息肉;基因检测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杂合突变,最终诊断为CS。本文着重分析该患者的诊断过程和经验,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错构瘤综合征,多发性 胃肠多发性息肉 食管糖原棘皮症 PTEN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多发骨髓瘤的要点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金域医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实验诊断室2019年1-6月确诊的多发骨髓瘤患者14例(男性6例,女性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诊断要点,随访14例确诊患者治疗后疾病转归。结果14例患者中,血红蛋白最低为47 g/L,最高105 g/L,平均73 g/L;患者年龄范围54~85岁,平均67岁。根据欧洲血液学会议分型标准确诊为小浆细胞型(Ⅰ型)4例,幼浆细胞型(Ⅱ型)6例,原浆细胞型(Ⅲ型)2例,网状细胞型(Ⅳ型)2例。确诊对症治疗后,14例患者症状、体征、血常规相关检验等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骨髓瘤细胞百分比均下降或明显下降,符合部分或完全缓解的标准。结论多发骨髓瘤患者常伴有贫血,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部分患者起病慢、首发症状不明显、无典型体征,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检出异常浆细胞,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多发骨髓瘤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 白血病,浆细胞 骨髓检查 红细胞 贫血 诊断,鉴别 体征和症状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和新型靶向治疗等生物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开辟了多发骨髓瘤(MM)治疗的新领域。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同种异体CAR-T、抗体偶联药物(ADC)及靶向BCMA的双特异性抗体在多项临床研究中获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及较好的安全性。文章结合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的相关报道对MM免疫治疗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B细胞成熟抗原 抗体偶联药物 双特异性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40岁男性患者,胸部CT检查提示右胸膜腔多发结节。2019年10月在全麻下行右侧胸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右胸腔后、外侧壁层胸膜、右中下肺边缘脏层胸膜、膈肌胸膜表面多发大小不等灰白色结节,部分结节有蒂,切除所有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硬化性孤立性纤维瘤(良性)。术后3个月复查胸部CT未见肿瘤复发,目前继续密切随访中。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