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稳态负荷作为一个反映应激状态下人体各项生理系统累积磨损的综合指标,其水平的异常与抑郁症发病相关。本文系统介绍了稳态负荷的概念和分类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了稳态负荷与不同年龄、不同种族、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发病的关联性,探讨了稳态负荷作为抑郁症患病风险预测因子的可能性,为进一步探索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抑郁症 精神障碍 非稳态
  • 简介:摘要气道表面衬液(ASL)是呼吸系统对吸入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气道微环境稳态主要体现在ASL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ASL的酸碱度、离子强度、渗透压、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含量的正常状态对发挥气道正常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及抗菌效应至关重要。当气道表面微环境稳态被破坏,呼吸道局部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是导致肺部感染发生、慢性感染迁延不愈、反复病情加重的重要机制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泡巨噬细胞是肺脏中非常重要的免疫细胞。肺泡巨噬细胞不同的来源和极化状态使其在不同状态下发挥截然不同的功能作用。在生理状态下,肺泡巨噬细胞维持肺中低炎的环境和稳态,促进最佳气体交换;在感染期间,它们介导对入侵微生物的免疫应答以消除病原体,并在免疫应答后期及时调整免疫状态以减少组织损伤,但同时也可能导致病原体持续存在。本文综述了肺泡巨噬细胞的起源、极化、在肺部稳态及肺部感染中的作用,以期为从肺泡巨噬细胞层面进行治疗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 标签: 巨噬细胞,肺泡 来源 极化 肺部稳态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锌稳态失衡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普遍存在。锌稳态失衡引起免疫紊乱、菌群失调、黏膜屏障破环,参与IBD发病。本文对锌稳态与IBD相关性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锌稳态 锌转运蛋白
  • 作者: 任怡荣 杨晨光 陈浩 戴大鹏 王艳 朱火兰 汪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医院心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100730 ,北京医院心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国际华法林药物基因学联盟(IWPC)模型的准确性,明确基因多态性和临床因素对汉族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华法林稳态剂量的影响,并建立药物基因学指导下的汉族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华法林剂量预测模型。方法将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汉族心房颤动患者分为75岁及以上(164例)和75岁以下(380例)两组,将整体人群和两个年龄组人群数据分别代入IWPC预测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记录164例7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检测并扩增CYP2C9和VKORC1-G1639A基因型,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新的汉族75岁及以上老年人药物遗传学华法林稳态剂量模型,并与IWPC模型进行准确性比较。结果IWPC华法林稳态剂量预测模型在全部人群中验证准确度为35.47%,75岁以下的准确率为33.75%,而75岁及以上的预测准确率仅28.70%。在164例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中,CYP2C9基因多态性共检测到*1/*1、*1/*3、*1/*2这3种基因型,其中CYP2C9*1/*1基因型最常见,基因型频率87.80%(144/164),其次为CYP2C9*1/*3型11.59%(19/164)。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到GG、GA、AA 3种基因型,其中AA基因型最常见占82.32%(135/164),GG基因型仅占1.83%(3/164)。基因型为CYP2C9 *1/*1的患者华法林稳态剂量明显高于突变型*1/*3和*1/*2[(3.18±0.86)mg/d比(2.27±0.51)mg/d],而VKORC1 AA纯合突变基因型患者所需的华法林稳态剂量明显低于基因型GA和GG患者[(2.96±0.66)mg/d比(3.59±1.43)mg/d](t=5.637、-2.092,均P<0.05)。携带CYP2C9(*1*2、*1*3)与VKORC1(GA、GG)基因型组合的患者华法林稳态剂量(2.00±0.63)mg/d,明显低于携带其他基因型组合的患者(P<0.05)。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包含身高、肌酐、联用胺碘酮、CYP2C9及VKORC1基因型的汉族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华法林用药模型,预测准确度为56.0%,该模型可以解释56.0%的个体变异,高于IWPC模型的45.8%准确度(P<0.05)。结论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汉族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华法林稳态剂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将药物基因学和临床因素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指导汉族7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华法林用药。

  • 标签: 心房颤动 多态性,单核苷酸 华法林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内注射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对中枢神经细胞电活动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雄性昆明小鼠20只,在全麻下进行听皮层电极植入术及侧脑室埋管术。恢复1周后,所有小鼠随机分成IFN-α组(n=10)和生理盐水组(n=10),连续7 d通过侧脑室注射的方法分别给予IFN-α和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后的听皮层区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记录结束后灌流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在给药前,生理盐水组和IFN-α组ASSR的平均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9±0.56)dB,(3.22±0.87)dB;t=0.84,P=0.41]。给药后,IFN-α组ASSR的平均强度显著低于给药前[(3.22±0.87)dB,(1.59±0.44)dB;t=5.27,P<0.01],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前后AS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9±0.56)dB,(3.46±0.61)dB;t=0.12,P=0.90]。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FN-α组海马CA1、CA3和DG区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密度高于生理盐水组,并伴有胶质细胞活化的形态改变。结论IFN-α可以诱发大脑海马区胶质细胞活化,并导致大脑皮层电生理活动的异常。ASSR能反映IFN-α诱导的脑功能异常,有可能是早期诊断的潜在指标。

  • 标签: 干扰素-α 小胶质细胞 听皮层 脑电图 听觉稳态反应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Roux-en-Y胃转流术(RYGB)后长期维持减重效应和血糖稳态的机制。方法选用12周龄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作为动物模型,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n=22)、RYGB组(n=12)和胰腺大部切除术组(n=10),以普通饲料和45%高脂饲料干预8周,检测各组大鼠胰岛素分泌水平、葡萄糖输注率、体重和血糖水平,并通过基因芯片和免疫印迹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脂肪组织代谢通路等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相比,RYGB组大鼠术后空腹及葡萄糖刺激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均显著降低[(1.3±0.2)比(0.6±0.1)ng/ml,t=3.6,P<0.01;(4.1±0.4)比(2.1±0.3)ng/ml,t=4.3,P<0.01],且在45%高脂饲料喂养的情况下可长期维持空腹胰岛素及体重在较低水平[(3.1±0.3)比(0.7±0.1)ng/ml,t=8.1,P<0.01;(453±11)比(349±6)g,t=8.5,P<0.01]。机制研究发现,大鼠RYGB术后脂肪组织胰岛素信号通路受到抑制(1.0±0.1比0.5±0.1,t=6.4,P<0.01),脂肪酸合成减少,脂肪酸分解增加,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表达增强(1.0±0.1比1.4±0.1,t=4.0,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胰腺大部切除术组空腹血浆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分别降低71.7%和68.0%[(1.10±0.10)比(0.30±0.04)ng/ml,t=7.5,P<0.01;(16.2±0.8)比(5.2±0.9)pmol/L,t=9.1,P<0.01],但空腹血糖无明显升高,在普通饲料和45%高脂饲料喂养时体重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434±13)比(389±5)g,t=3.1,P<0.05;(548±16)比(433±11)g,t=6.0,P<0.01]。结论RYGB术后通过减少能量摄入及避免高胰岛素血症可长期维持低体重和血糖稳态,其机制与脂肪合成代谢抑制,而分解代谢增强密切相关。

  • 标签: 肥胖症 胰岛素 代谢手术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
  • 简介:摘要葡萄糖激酶(GK)是维持机体血糖稳态的关键酶,主要在人体胰腺和肝脏中表达。GK作为葡萄糖传感器,感知葡萄糖浓度变化,调节胰岛素/胰高糖素分泌,尤其是改善胰岛素早相分泌,并促进肝糖原合成,有效维持人体血糖动态平衡。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和肝细胞的GK活性降低,控糖激素分泌及肝糖原合成异常,血糖稳态失衡,激活GK的活性可使患者恢复血糖稳态

  • 标签: 葡萄糖激酶 葡萄糖传感器 血糖稳态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群体药代动力学软件JPKD-vancomycin对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的预测能力,并分析影响JPKD-vancomycin软件预测能力的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应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并同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TDM)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参考万古霉素用药指南制定经验性给药方案(初始方案),于首次给药48 h后及下一剂给药前0.5 h测定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稳态谷浓度不达标者按谷浓度值制定个体化调整给药方案(调整方案),调整给药48 h后再次测定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万古霉素的目标浓度为10~20 mg/L。收集患者临床信息,根据经典药代动力学软件Vancomycin Calculator测算结果,应用JPKD-vancomycin软件测算万古霉素初始方案并预测稳态谷浓度;再采用JPKD-vancomycin软件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并预测调整方案后的稳态谷浓度。采用万古霉素预测稳态谷浓度(C预)与实测稳态谷浓度(C实)的权重偏差(WRES)评估JPKD-vancomycin软件对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的预测能力。根据WRES将初始方案TDM数据分为预测准确组(WRES<30%)与预测不准确组(WRES≥30%),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住院时间、合并症、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吸烟史、是否术后、是否产科、是否创伤等指标以及实验室检查、万古霉素用药情况和TDM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JPKD-vancomycin软件预测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的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评价影响因素的评估价值。结果共纳入310例患者,收集万古霉素TDM数据467例次,其中初始方案310例次,调整方案157例次。与初始方案相比,根据初始C实调整方案后的WRES显著减小〔14.84(6.05,22.89)%比20.41(11.06,45.76)%,P<0.01〕,WRES<30%的比例显著升高〔82.80%(130/157)比63.87%(198/310),P<0.01〕,提示JPKD-vancomycin软件预测调整方案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的准确性优于对初始方案稳态谷浓度的预测。预测准确组198例次,预测不准确组112例次;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优势比(OR)=0.466,95%可信区间(95%CI)为0.290~0.746,P=0.002〕、体重轻(OR=0.974,95%CI为0.953~0.996,P=0.022)、身高矮(OR=0.963,95%CI为0.935~0.992,P=0.014)、万古霉素清除率(CLVan)低(OR<0.001,95%CI为0.000~0.231,P=0.023)和术后患者(OR=1.695,95%CI为1.063~2.702,P=0.027)是影响JPKD-vancomycin软件预测能力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449,95%CI为0.205~0.986,P=0.046)、CLVan低(OR<0.001,95%CI为0.000~0.081,P=0.015)和术后患者(OR=2.493,95%CI为1.455~4.272,P=0.001)是JPKD-vancomycin软件预测不准确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CLVan评估JPKD-vancomycin软件预测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准确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71,当CLVan低于0.065 L·h-1·kg-1时,敏感度为56.3%,特异度为57.1%,说明JPKD-vancomycin软件预测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不准确的风险增加。结论JPKD-vancomycin软件对万古霉素调整给药方案后稳态谷浓度的预测能力较初始方案稳态谷浓度更高;JPKD-vancomycin软件对女性、CLVan低和术后患者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的预测能力较差,尤其是CLVan低于0.065 L·h-1·kg-1时,预测不准确的风险增加。

  • 标签: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监测 群体药代动力学 预测能力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作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胃肠道在血糖稳态调控和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肠道产生的胰高糖素原衍生肽(PGDPs),即胰高糖素样肽-1(GLP-1)、GLP-2、胃泌酸调节素、肠高血糖素等,通过调控食物摄入、胃排空速率、胰岛素和胰高糖素释放等多条途径参与机体血糖稳态调节。基于肠道PGDPs的药物能够纠正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多种病理生理缺陷,有效改善血糖,已成为糖尿病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糖尿病 胰高糖素样肽 胃泌酸调节素
  • 简介:摘要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格检查时肝功能异常的首要原因。鉴于大多数NAFLD患者为亚临床的单纯性脂肪肝,且缺乏治疗NAFLD的有效药物,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等药物治疗方法减轻体质量是目前治疗NAFLD及其并发症最重要的措施。现就近年来NAFLD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概述和评价。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饮食 运动 非药物干预
  • 简介:摘要代谢手术是从减重手术逐渐演变而来,其术式历经不断变革,目前已成为治疗病态肥胖及伴肥胖的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其治疗机制涉及食物摄入及消化减少、胃肠道激素分泌模式调整、肠道菌群改变等多种途径。但从宏观层面讲,可以理解为其主要是通过重建能量稳态及人体对食物的行为认知“调定点”来发挥作用,而部分患者复胖或手术效果差可以理解为“调定失败”。

  • 标签: 肥胖 糖尿病 减重手术 能量稳态 认知行为
  • 简介:摘要LncRNA是由200多个核苷酸组成的转录产物,缺乏蛋白质编码能力。近年来lncRNAs已成为多种生物过程的重要调控因子,广泛参与了许多生物学过程,包括细胞分化、肿瘤发生、免疫反应、肝脏脂代谢和其他生物学过程。LncRNA可以调控多种基因表达,影响肝细胞内脂代谢,进而参与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包括通过影响肝脏脂质合成、脂肪酸β氧化、通过microRNA调节某些靶点以及对肝脏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来发挥作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长链非编码RNA 甘油三酯脂肪酶 类固醇受体RNA激活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暖风机腹股沟复温法对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复温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暖风机足底复温法,观察组采用暖风机腹股沟复温法。分别于复温后10 min(T10)、30 min(T30)、60 min(T60)、90 min(T90)记录2组患者的膀胱温、腋温、血乳酸含量,比较2组复温时间和复温后90 min引流量。结果T10、T30、T60、T90时观察组膀胱温分别为(34.44 ± 0.98)、(35.44 ± 1.12)、(36.71 ± 1.16)、(37.60 ± 1.45)℃,腋温分别为(34.30 ± 1.85)、(35.31 ± 1.36)、(36.38 ± 1.57)、(37.28 ± 1.72)℃;对照组膀胱温分别为(34.18 ± 1.56)、(36.91 ± 1.61)、(37.70 ± 1.29)、(37.40 ± 1.10)℃,腋温分别为(34.45 ± 1.03)、(36.30 ± 1.25)、(37.70 ± 1.23)、(37.19 ± 1.31)℃;2组T10和T90时膀胱温和腋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0和T60时观察组膀胱温和腋温低于对照组(t值为5.309、4.073,P<0.01),2组膀胱温和腋温存在时间点和组间的交互效应(F值为11.768、6.030,均P<0.01)。T10、T30、T60、T90时观察组乳酸值分别为(0.68 ± 0.13)、(0.88 ± 0.20)、(0.93 ± 0.21)、(1.03 ± 0.39)mmol/L,对照组分别为(0.67 ± 0.11)、(0.92 ± 0.14)、(1.19 ± 0.14)、(1.56 ± 0.19)mmol/L,2组T10、T30时乳酸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60和T90时观察组乳酸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为7.276、8.640,P<0.01),2组乳酸值存在时间点和组间的交互效应(F值为36.034,P<0.01)。观察组复温后90 min引流量为(95.44 ± 15.24)ml,明显低于对照组(106.08 ± 25.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528,P<0.05)。结论暖风机腹股沟复温法可使体外循环术后低体温患者体温有效、匀速上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复温方法。

  • 标签: 体外循环 暖风机复温 膀胱温 腋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放疗联合吉替尼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4例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吉替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抗原242(CA242)、癌抗原125(CA125)及癌胚抗原(CEA)水平,治疗后外周血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黏蛋白-1(Muc1)mRNA的表达,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卡氏评分(KPS)评分,治疗后临床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A242、CA125及CE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unx及Muc1 mRN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8周、治疗后3个月的KPS评分均升高,而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在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KPS评分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吉替尼治疗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有效降低NSCLC患者外周血中Lunx、Muc1的阳性表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放射疗法 吉非替尼 肺特异性X蛋白 黏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大鼠海马GABAA受体(GABAAR)α1/α2亚基稳态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6~18月龄,体重450~550 g,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MCI模型。造模后30 d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造模成功的MCI大鼠。取造模成功的MCI大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ham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丙泊酚麻醉组(P组)和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组(SP组)。 S组吸入3%七氟烷3 h;P组静脉输注丙泊酚40 mg·kg-1·h-13 h;SP组吸入1.7%七氟烷,同时静脉输注丙泊酚20 mg·kg-1·h-13 h。S组、P组和SP组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14 d时行Y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1(NKCC1)、GABAARα1和GABAARα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S组和P组N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KCC2和GABAARα1表达下调,NKCC1和GABAARα2表达上调(P<0.05),SP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或P组比较,SP组N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升高,海马KCC2和GABAARα1表达上调,NKCC1和GABAARα2表达下调(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不加重MCI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与其维持海马GABAARα1/α2亚基稳态有关。

  • 标签: 二异丙酚 麻醉药,吸入 受体,GABA-A 认知功能障碍
  • 作者: 解鸿翔 吴园园 刘翠萍 吕士玉 董秀涛 郭建壮 孙晓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2
  • 出处:《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检验科,济南 250014[现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检验中心 310006],济南市口腔医院舜耕院区牙体牙髓科 25000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消化病学科,济南 250014,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检验科,济南 250014
  • 简介:摘要O1、O139群霍乱弧菌(non-O1 non-O139 Vibrio cholerae,NOVC)感染常与腹泻、肠道外感染有关,如菌血症、中耳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口腔感染NOVC的病例极少被报道。现报道1例食管癌术后化学治疗患者口腔出现NOVC感染。患者以腹泻、腹痛伴发热起病,口唇和脸颊出现血疱,上下唇内侧和上腭黏膜出现广泛糜烂,舌底出现较大溃疡创面,经过抗菌药物治疗后腹泻好转,口腔感染症状消失。

  • 标签: 口腔感染 霍乱弧菌非O1 霍乱弧菌非O13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编码RNA(lncRNA)linc00261在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NSCLC患者,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lncRNA linc0026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设计合成lncRNA linc00261表达质粒,转染A549细胞,采用q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lncRNA linc00261表达水平,使用MTT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情况,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100例NSCLC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261的平均相对表达量(0.15±0.06)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19±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3,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及病理组织类型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26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不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lncRNA linc00261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转染lncRNA linc00261表达质粒的A549细胞中lncRNA linc0026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转染空载体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F=5.196,P<0.001)。MTT检测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3组之间细胞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3,P>0.05);转染48、72、96 h后,转染lncRNA linc00261表达质粒的A549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转染空载体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t=3.187、5.549,P值均<0.05)。流式细胞书检测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转染lncRNA linc00261表达质粒的A549细胞的凋亡比例显著高于转染空载体的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χ2=4.175、6.093,P值均<0.05)。结论lncRNA linc00261在NSCLC患者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并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其在NSCLC中可能发挥抑癌基因作用,过表达lncRNA linc0026可抑制NSCLC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有可能成为NSCLC潜在的治疗靶点。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261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医务工作者对全面系统体格检查的重视以及对住院疑诊患者合并较为少见菌血症的认知。方法分析1例以伤寒沙门菌菌血症首诊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例66岁既往体健的老年男性以伤寒沙门菌菌血症为首诊,通过不断追踪病因,完善检查,最终诊断为霍奇金淋巴瘤,予以综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病原学指标复查均阴性,病情好转后于上级医院进一步化疗,后期规律随访疗效较好。结论及时发现并确诊及规范治疗是控制伤寒沙门菌感染及隐匿的原发病病情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非伤寒沙门菌 非霍奇金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