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与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85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SUDOSCAN仪测得的手和足电化学传导率[双手平均电化学传导率(HESC)、双足平均电化学传导率(FESC)]将患者分为泌功能正常组(262例)和泌功能异常组(123例)。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估基础胰岛素分泌;采用糖负荷30 min净增C肽与葡萄糖比值(ΔC-P30/ΔG30)和净增胰岛素与葡萄糖比值(ΔI30/ΔG30)评估早相胰岛素分泌功能;采用120 min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校正后的C肽和胰岛素AUC(C-PAUC/GAUC、IAUC/GAUC)评估总的β细胞分泌功能。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与泌功能正常组相比,泌功能异常组患者ΔC-P30/ΔG30和ΔI30/ΔG30均更低[分别为0.19(0.08,0.30)比0.30(0.19,0.53)和1.47(0.67,3.28)比2.26(1.28,4.65),Z=-5.495、-3.897;P均<0.05],C-PAUC/GAUC和IAUC/GAUC也更低[分别为0.07(0.04,0.16)比0.12(0.06,0.25)和2.79(0.76,6.35)比3.30(1.35, 8.32),Z=-3.894、-2.092;P均<0.05]。(2)ΔC-P30/ΔG30、ΔI30/ΔG30与HESC(分别为r=0.306、0.272,P均<0.05)、FESC(分别为r=0.304、0.233,P均<0.05)均呈正相关。(3)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ΔC-P30/ΔG30、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血尿酸是泌功能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T2DM患者早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与泌功能障碍独立正相关;对于早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的患者应尽早评估泌功能,以便早期筛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标签: 糖尿病,2型 β细胞功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泌汗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2周阻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骨骼肌功能交感的影响。方法将30例未经治疗的中老年男性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组,同时选取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受试者纳入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进行12周(3次/周)渐进性阻训练。于干预前、后分别利用冷加压实验(CPT)激活受试者交感神经系统,测定其安静及握力运动时前臂血液动力学变化。交感缩血管反应参数用CPT诱导肱动脉电导(FVC)的变化率(%FVC)表示,功能交感参数(即肌肉收缩抑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能力)用握力运动时与安静时交感缩血管反应的差值(△%FVC)表示。结果干预前2组受试者△%FV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为(7.4±8.6)%,对照组为(7.9±11.3)%,P=0.883]。干预后与组内干预前比较,发现2组受试者△%FVC[高血压组为(17.1±5.8)%,对照组为(16.9±9.7)%]均明显升高(P<0.05),此时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周阻训练能明显改善中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功能交感,同时发现血压升高本身并不能破坏机体功能交感。

  • 标签: 高血压 抗阻训练 血液动力学 交感缩血管反应 功能性抗交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防性使用骨质疏松药物对其手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衢州市第三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碳酸钙D3联合骨化三醇预防性骨质疏松治疗,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runnstrom分期评分、上肢Fugl-Meyer(FMA)评分、Wolf运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骨密度(BMD)、骨标志物变化。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观察组Brunnstrom分期评分分别为(2.97±0.90)分、(3.89±1.04)分、(4.68±1.0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46±0.89)分、(3.13±0.97)分、(4.09±0.97)分(t=2.315、3.070、2.383,均P<0.05);FMA评分分别为(34.28±5.17)分、(49.12±6.24)分、(55.73±6.7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0.07±5.05)分、(44.78±6.03)分、(50.10±6.71)分(t=3.346、2.873、3.401,均P<0.05);Wolf运动评分分别为(1.83±0.45)分、(2.91±0.64)分、(3.96±0.9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49±0.49)分、(2.28±0.57)分、(3.42±0.83)分(t=2.936、4.223、2.519,均P<0.05);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59.12±5.73)分、(71.34±6.03)分、(78.98±6.8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14±5.62)分、(65.23±6.19)分、(71.54±6.80)分(t=2.849、4.062、4.415,均P<0.05)。治疗4周、8周、12周,观察组腰椎、髋部BM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8周、12周,观察组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分别为(76.02±7.26)μg/L、(58.34±6.45)μg/L、(49.12±5.12)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79.98±7.13)μg/L、(64.48±6.71)μg/L、(54.29±5.15)μg/L(t=2.236、3.790、4.090,均P<0.05);血清骨钙素分别为(3.41±0.53)ng/L、(4.75±0.49)ng/L、(6.09±0.72)ng/L,均高于对照组的(3.02±0.48)ng/L、(4.16±0.47)ng/L、(5.41±0.67)ng/L(t=3.133、4.992、3.972,均P<0.05);25-二羟维生素D3分别为(34.87±5.41)ng/L、(48.71±5.67)ng/L、(72.67±6.95)ng/L,均高于对照组的(30.22±5.30)ng/L、(42.35±5.12)ng/L、(64.62±6.14)ng/L(t=3.527、4.782、4.987,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预防性使用骨质疏松药物干预有显著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手部及上肢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及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

  • 标签: 卒中 偏瘫 骨质疏松 康复 药物疗法,联合 碳酸钙D3 骨化三醇 上肢 功能恢复
  • 作者: 姜梦迪 赵久良 周央中 蒋颖 张烜 曾小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06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100730;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 100730
  • 简介:摘要患者女,31岁。因反复呕吐、腹痛2年,加重伴头晕1个月就诊北京协和医院。患者于2年前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消化道、泌尿道平滑肌受累),药物规律治疗。近1个月出现反复呕吐伴恶心,查脑脊液白细胞总数 0,氯化物113 mmol/L,蛋白0.24 g/L,葡萄糖3.4 mmol/L;头颅及脊髓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腹部影像学、胃肠镜大致正常。住院期间先后新发体位性低血压(站立位血压80/50 mmHg, 心率102次/min;卧位血压125/80 mmHg, 心率 97次/min),仰卧位血压夸张性波动。结合其近两年性欲减低,体检发现左侧瞳孔强直,皮肤不对称出汗异常,皮肤交感反射试验异常,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自主神经病变,静脉点滴甲泼尼龙(1 g,3 d)联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20 g,3 d)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通过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自主神经系统受累的认识。

  • 标签: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自主神经系统 低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阻康复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诊治的慢性心衰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干预组各60例,常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运动阻康复干预。观察两组心肺运动功能、心功能、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心肺最大摄氧量、最大运动负荷、储备心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43.08±4.28)mL/min、(160.46±11.30)W、(35.95±5.08)次/min、(46.58±7.10)%,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32.06±4.32)mL/min、(145.74±10.37)W、(29.68±4.52)次/min、(40.15±7.09)%(t=14.037、7.434、7.142、4.964,均P<0.05);干预组射血分数(EF)为(38.73±5.39)%,显著高于常规组的(35.72±5.18)%(t=3.119,P<0.05),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分别为(116.84±20.68)g/m2、(80.04±10.37)mL、(150.46±11.06)mL,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28.10±21.4)g/m2、(88.10±10.63)mL、(162.64±11.36)mL(t=2.927、4.204、5.951,均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量表中心理、躯体、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58.54±4.62)分、(56.95±4.27)分、(55.72±3.84)分、(62.65±3.37)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36.74±4.95)分、(33.85±4.83)分、(30.73±3.17)分、(44.84±3.90)分(t=24.939、27.755、38.874、26.765,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慢性心衰患者运动阻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运动功能,提高康复效果,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

  • 标签: 心力衰竭 运动疗法 康复 心功能 呼吸功能试验 生活质量 护理
  • 简介:摘要肠道神经系统对维持胃肠道功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针对肠神经元的自身抗体可导致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异常,可能是一些肠道动力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本文主要针对抗Hu抗体、钾离子通道抗体、钙离子通道抗体和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等与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抗肠神经元抗体 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室CCP、AKA、APF这3种自身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及评价,为其他自身抗体自制质控品的制备提供参考。方法将阳性血清和体检健康人群的阴性血清按比例进行混合,调制成所需浓度的混合血清,再进行56 ℃加热30 min灭活,离心过滤后分装,置-20 ℃以下冰箱保存。检测20瓶质控品以及连续检测20次同瓶质控品计算变异系数(CV)值来测定混合血清的瓶间差。37 ℃水浴储存条件下每天检测10次求出偏差,来判断37 ℃条件下的稳定性。-20 ℃冷冻储存,每周检测1次,求出每月CV值,来判断长期稳定性。结果37 ℃条件下,在长达8 d的时间中,CCP抗体的偏倚都小于±20%的偏倚要求,AKA、APF的结果都在上下一个滴度的可接受范围内。在瓶间差测试中,CCP抗体的CV瓶间为3.2%,远<20%的瓶间差要求,而AKA、APF的瓶间差可视为0。在-20 ℃长期稳定性实验中,累计9个月的检测结果,CCP抗体总CV为10.6%,<20%的要求,AKA、APF结果都在上下一个滴度的可接受范围内。所有阴性质控品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CCP、AKA、APF这3种抗体自制混合血清质控品的性能良好,且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各级医院和实验室,也为其他自身抗体室内质控品的制备提供参考。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自身抗体 质量控制品
  • 简介:摘要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引起的致死性烈性传染病,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针对病毒本身的抗病毒治疗就成为关注的焦点。现根据埃博拉病毒复制感染过程,简述作用于各环节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相关实(试)验过程及结果,进而评述新型埃博拉病毒药物的疗效,并提出联合治疗方案的方向。

  • 标签: 埃博拉病毒病 抗病毒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是由自身抗体IgG作用于NMDAR的GluN1亚基引起的弥漫性脑炎,临床多以神经症状如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和癫痫为首发症状,辅助检查可有脑脊液IgG抗体阳性、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慢波和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FDG-PET/CT)代谢改变,但目前临床上对症状不典型和抗体阴性的患儿缺少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标志物。免疫治疗对多数患儿有效而且早期免疫治疗能大幅度改善预后,同时联合精神病类药物和抗癫痫药物可改善患儿精神行为症状和癫痫发作,不过仍有一部分难治性病例即使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仍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亟需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该病的发病机制,为患儿提供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该文从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诊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儿童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葡聚糖联合激发型CD40单克隆抗体(5C11)对树突状细胞(DCs)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人新鲜的浓缩白细胞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使用GM-CSF和IL-4细胞因子法诱导培养未成熟DCs,经不同刺激方式(5C11、β-葡聚糖、5C11+β-葡聚糖)激发后,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3、CD86和MHCⅡ类分子HLA-DR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12、IL-6、TNF-α、IL-10等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结果β-葡聚糖能够显著诱导CD40在DCs表面的表达(P<0.05),联合5C11后,其他表面分子CD80、CD83、CD86的表达进一步显著上调,尤其对DCs成熟的重要标志分子CD83的上调表现出强烈的协同效应(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β-葡聚糖联合5C11可以诱导DCs大量分泌IL-12、IL-6、TNF-α等促炎因子,对发挥DCs功能的关键因子IL-12的分泌表现出协同效应(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38 MAPK、p44/42 MAP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且磷酸化时间提前,维持时间也延长(P<0.01)。结论β-葡聚糖联合5C11可协同促进DCs的成熟并提高DCs的免疫功能,为肿瘤DCs疫苗的制备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β-葡聚糖 树突状细胞 激发型抗CD40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由于缺乏可靠的预测临床结局的标志物,所以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疗程难以确定。全球相关指南多阐明了"治疗终点",但其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停药标准。无肝硬化的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CHB患者达到"治疗终点"后停药,在经过长期严密的随访后发现,不仅安全性良好,无肝功能失代偿病例,再治疗率为40%左右,而且有远超长期巩固治疗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消失率和(或)乙型肝炎表面抗体血清学转换率(20%左右)。笔者从核苷(酸)类似物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停药后的获益、停药相关风险、停药对象的筛选和停药后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等4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讨论,并倡议在我国感染和肝病学界积极开展前瞻性或回顾性+前瞻性、对照、多中心和大样本的停药后临床随访研究,尤其要加强停药后不同临床结局的相关机制以及预测标志物的研究。

  • 标签: 肝炎病毒,乙型 核苷(酸)类似物 停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枸橼酸局部凝(RCA)在肝功能不全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6例行CRRT治疗的患者资料。患者分为肝功能正常组20例、肝功能轻中度异常组20例以及肝功能重度异常组16例,观察3组患者的滤器使用时间,监测各组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酸碱及电解质、钙比值等相关指标。结果3组间患者滤器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肝功能轻中度异常组及肝功能重度异常组患者肌酐(Cr)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Na+、总钙较治疗前的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功能轻中度异常组及肝功能重度异常组患者均出现少量枸橼酸盐蓄积的情况。结论肝功能异常组(中度和重度)相比肝功能正常组滤器使用时间相当,未对酸碱及电解质等内环境指标产生严重影响,脏器功能、凝血状态治疗前后无差别。仅少数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枸橼酸盐蓄积,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考虑安全性尚可。

  • 标签: 肝功能不全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枸橼酸局部抗凝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步法运动康复联合弹力带阻训练对冠心病(CHD)患者功能性体适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CHD患者11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n=58)、对照组(n=58)。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七步法运动康复联合弹力带阻训练。对比两组干预满意度、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干预前后功能性体适能指标、心功能[射血分数(LVEF)、心脏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水平、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有氧耐力、肢体柔韧性、下肢肌力、上肢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CI、SV、日常行为、生理、日常活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度94.83%(55/58)较对照组79.31%(46/58)高(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5.17%(3/58)低于对照组10.34%(6/5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步法运动康复联合弹力带阻训练能有效改善CHD患者功能性体适能、心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干预满意度,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运动疗法 抗阻训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康复
  • 简介:摘要青光眼是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已知眼压升高是导致疾病进展的持续危险因素。目前对于减缓青光眼进展唯一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是降低眼压。一般来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不可再生,所以视神经保护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药物研发水平的提高,新型青光眼药物逐渐问市。本文将对新型青光眼药物的机制、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尚在研究中的新靶点进行综述。

  • 标签: 青光眼 青光眼,开角型 青光眼,闭角型 高眼压 视神经损伤 药物疗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基础性激素及苗勒管激素(AMH)水平联合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女性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就诊的备孕女性224例,分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组(83例)和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组(141例)。2组均行基础性激素[卵泡刺激素(FSH)、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AMH和经阴道三维超声[卵巢体积、窦卵泡计数(AFC)、卵巢间质血流峰值流速(PSV)]检查。采用t检验比较2组FSH、FSH/LH、雌二醇、AMH、卵巢体积、AFC、PSV的差异,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基础性激素、AMH、三维超声及三者联合在卵巢储备功能中的诊断价值,采用χ2检验比较评价卵巢储备功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差异。结果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组的FSH、FSH/LH、雌二醇水平均高于正常组[(11.65±7.08)U/L vs (7.12±3.44)U/L;(3.47±1.27)vs(1.81±0.68);(92.48±10.67)vs(64.73±7.95)],AMH水平低于正常组[(1.14±1.05)vs(3.36±1.8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424、12.737、22.163、10.156,P均<0.001)。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组的卵巢体积、AFC、PSV均小于正常组[(3.09±2.13)cm3vs (4.25±2.41)cm3;(4.62±3.78)个vs(7.53±2.94)个;(10.27±4.16)cm/s vs (15.61±4.35)cm/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629、6.422、9.017,P均<0.001)。基础性激素、AMH、三维超声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9、0.776、0.793,均低于3种检查联合诊断的AUC(0.875)。三者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敏感度分别为72.66%、72.69%、72.71%,低于3种检查联合诊断的87.93%(χ2=16.348、22.457、16.392,P均<0.001)。三者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特异度分别为67.21%、68.69%、70.14%,低于3种检查联合诊断的73.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5、1.317、0.707,P均>0.05)。结论女性基础性激素、AMH、经阴道三维超声均能够有效评估卵巢储备功能。3种检查联合诊断比单一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 标签: 卵巢储备功能 性激素 抗苗勒管激素 经阴道三维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状腺抗体(ATAbs)阳性和阴性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临床特点的差异,明确ATAbs阳性的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及机制。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确诊为NMDA受体脑炎的53例患者临床资料,按ATAbs阳性和阴性分为2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中,ATAbs阳性患者16例,女性11例(68.8%);ATAbs阴性患者37例,女性11例(29.7%);ATAbs阳性组与ATAbs阴性组间女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Abs阳性组患者意识水平下降、精神行为异常或认知障碍及癫痫的发生率高于ATAbs阴性组患者,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前驱表现、首发症状(精神行为异常或认知障碍、癫痫)、主要临床表现、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TAbs阴性组相比,ATAbs阳性组病程中最大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更高[4(4,5) vs. 3(2,5)],风湿免疫系列抗体异常率更高(50.0% vs. 13.6%),采用2种及2种以上免疫治疗措施比例更高(93.7% vs. 5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Abs阳性的NMDA受体脑炎临床表现与ATAbs阴性相似,但程度更为严重,且ATAbs阳性患者多合并有多种抗体异常,需要更积极的免疫治疗。

  • 标签: 脑炎 抗甲状腺抗体 桥本脑病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不同抗血栓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和万方医学数据库,搜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口服凝药与血小板治疗、维生素K拮抗剂与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凝药的非随机对照实验,并分析其术后出血、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的发生率。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9篇文献纳入此次研究。与血小板治疗比较,凝药的出血发生率增高(26.3%比20.3%;OR=1.20,95%CI:1.04~1.39,P=0.01),然而,脑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凝药组内,维生素K拮抗剂的全因死亡率低于非维生素K拮抗剂(9.8%比12.9%;OR=0.73,95%CI:0.55~0.97,P=0.03),然而脑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比较,凝药患者出血发生率高;在凝药组内,与非维生素K拮抗剂比较,维生素K拮抗剂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动脉瓣狭窄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抗凝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早期胃癌比例增加,局部进展期胃癌预后改善,以及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要求的相应提高,胃功能重建手术和功能保留手术已成为学术界的关注重点。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生理通道、储存食物和初步消化等。不同的手术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保留或重建不同的生理功能功能重建手术生活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功能保留手术肿瘤根治性的验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学者应该未雨绸缪,积极关注与开展胃癌功能重建及功能保留手术方面的相关研究和临床工作,以争取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肿瘤 功能保留 功能重建
  • 简介:摘要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5年生存率极低。尽管在手术、放化疗等治疗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生存率仅略有提高。近年来胃癌血管生成治疗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文章将对近年来胃癌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