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与甲状腺激素和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Chinese visceral adipose index,CVAI)的关系,分析影响的因素。方法选取700例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升高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再将丙氨酸氨基转移(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AST)、谷氨酰胺转肽酶(GGT)分别进行三等分分组。比较2组间及ALT、AST、GGT三等分分组间甲状腺激素和CVAI的差异,分析ALT、AST、GGT与甲状腺激素和CVAI的相关性。结果升高组较正常组T4、CVAI升高(P<0.05)。随着ALT、AST的升高,FT3、T3、T4逐渐升高(P<0.05);随着ALT、GGT的升高,CVAI也逐渐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LT、AST与FT3、T3、T4呈正相关;ALT、GGT与CVAI呈正相关;CVAI与FT3、T3呈正相关;HbA1C与FT3、T3和T4呈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FT3、CVAI和HbA1C是ALT的影响因素,T4是AST的影响因素,T3和HbA1C是GGT的影响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激素和CVAI与水平均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糖尿病,2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谷氨酰胺转肽酶 甲状腺激素 中国人内脏脂肪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损伤程度与心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5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依照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议定的分级标准,按照患者脾破裂损伤程度分为Ⅰ级16例,Ⅱ级17例,Ⅲ级15例,Ⅳ级17例,比较不同损伤程度患者治疗前后心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CK-MB)水平,分析脾破裂损伤程度与心肌的关系。结果术后3、7 d外伤性脾破裂损伤患者CK、CK-MB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Ⅳ级损伤患者术前、术后2、12 h、术后1、3 d时的CK-MB水平高于Ⅲ级,Ⅲ级高于Ⅱ级,Ⅱ级高于Ⅰ级(P<0.05);外伤性脾破裂损伤程度与CK-MB水平呈正相关(r=0.585,P<0.05);外伤性脾破裂损伤程度与CK水平无相关性(P>0.05);CK-MB鉴别外伤性脾破裂损伤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826、0.820。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CK-MB水平随着损伤程度的升高而升高,CK-MB在脾破裂损伤程度的判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效能。

  • 标签: 脾破裂 心肌酶谱 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损伤程度与心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5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依照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议定的分级标准,按照患者脾破裂损伤程度分为Ⅰ级16例,Ⅱ级17例,Ⅲ级15例,Ⅳ级17例,比较不同损伤程度患者治疗前后心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CK-MB)水平,分析脾破裂损伤程度与心肌的关系。结果术后3、7 d外伤性脾破裂损伤患者CK、CK-MB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Ⅳ级损伤患者术前、术后2、12 h、术后1、3 d时的CK-MB水平高于Ⅲ级,Ⅲ级高于Ⅱ级,Ⅱ级高于Ⅰ级(P<0.05);外伤性脾破裂损伤程度与CK-MB水平呈正相关(r=0.585,P<0.05);外伤性脾破裂损伤程度与CK水平无相关性(P>0.05);CK-MB鉴别外伤性脾破裂损伤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826、0.820。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CK-MB水平随着损伤程度的升高而升高,CK-MB在脾破裂损伤程度的判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效能。

  • 标签: 脾破裂 心肌酶谱 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和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NCP)患者发生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综合分析已报道文献中NCP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变化情况与疾病状态的相关性;基于组织单细胞测序数据(GSE115469)分析新冠病毒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2(ACE2)在组织中的表达;采用RNA-seq方法分析半切除急性损伤小鼠模型切除后不同时间点残组织中Ace2的表达及与其表达相关的转录因子。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发生了ALT、AST异常升高,且NCP重症患者ALT、AST升高的比率及程度均高于非重症患者。组织单细胞测序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ACE2在正常组织中只在胆管上皮细胞表达,而在肝细胞中表达极低。在小鼠半切除急性损伤模型中,Ace2在术后第1天的急性损伤期表达下调,但在术后第3天的肝细胞增殖高峰期表达升高至正常水平的2倍以上,并在肝脏恢复、肝细胞增殖停止的第7天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一现象是否提示ACE2表达阳性的胆管上皮细胞参与了部分切除后的再生过程,值得进一步的研究。RNA-seq数据中有77个转录因子与Ace2表达呈正相关(r > 0.2,FDR < 0.05),主要富集在腺体腔管表皮细胞的发育、分化、形态生成以及细胞增殖等功能。结论除了NCP患者过度激活的炎症反应可导致损伤外,胆管上皮细胞来源实质细胞的代偿性增生所致病毒受体ACE2在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肝细胞造成组织损伤的可能机制。

  • 标签: 肝功能 肝再生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转录因子 丙氨酸转氨酶 天冬氨酸转氨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康复策略对冠心病患者心肌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心脏康复策略护理干预,测定护理前后离子心肌指标及心室重塑指标,观察两组心绞痛、心律失常、ST段改变以及梗死面积扩大等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乳酸脱氢(LDH)、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α-HBDH)、肌酸激酶同工(CK-MB)、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117.53±12.25)IU/L比(134.05±18.91)IU/L、(151.72±15.13)IU/L比(175.23±21.06)IU/L、(155.45±12.68)IU/L比(182.42±22.66)IU/L、(15.13±3.92)IU/L比(35.16±8.91)IU/L、(42.52±5.91)IU/L比(64.26±7.68)IU/L](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脏指数(CI)、心排血量(C0)、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3.81±0.63)L/(m2·min)比(2.94±0.69)L/(m2·min)、(5.61±0.93)L/min比(4.82±0.84)L/min、(63.53±4.15)%比(56.63±4.07)%],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202.62±24.75)ml比(226.02±27.82)ml、(152.24±20.05)ml比(175.06±21.72)ml](均P<0.05);观察组梗死面积扩大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0/49)比2.04%(1/49),P>0.05];观察组心绞痛、心律失常、ST段改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8%(2/49)比16.33%(8/49)、2.04%(1/49)比12.25%(6/49)、2.04%(1/49)比14.29%(7/49),均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开展心脏康复策略可有效改善其心肌及心室重塑状态,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病情控制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康复策略 冠心病 心肌酶谱 心室重塑 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升高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早期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9例合并升高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25例,年龄(57.59±15.30)岁,年龄范围29~84岁;所有患者均予以保和抗生素治疗,共有18例患者接受7 d内早期手术治疗设为手术组,首次入院只接受保、抗生素等治疗的2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两组入院时的总胆红素、白细胞及胰指标;(2)两组入院时和入院3 d后的各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3)两组住院时间、出院后胆结石相关事件(胆结石相关急诊发生率、再住院手术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两组的总胆红素、白细胞及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的各指标(ALT、AST、GGT)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 d治疗后的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手术组患者ALT、AST、GGT分别是161.00(83.75,237.75) U/L、63.50(49.50,257.75) U/L、245.50(66.75,549.75) μmol/L,对照组分别是187.00(64.00,335.50) U/L、104.00(53.50,355.00) U/L、299.00(136.50,455.00) μmol/L,经保和抗生素等治疗3 d后,手术组患者ALT、AST、GGT分别是77.50(52.00,111.00) U/L、41.50(33.00,53.75) U/L、190.50(65.00,372.00) μmol/L,对照组分别为67.00(23.50,129.50) U/L、37.00(26.00,61.50) U/L、187.00(90.50,337.00) μ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住院时间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9±3.41) d比(11.05±4.57) d,P>0.05]。经12个月的随访,出院后胆结石相关事件上,胆结石相关急诊发生率手术组(5.6%)低于对照组(33.3%),再住院手术率手术组(5.6%)显著低于对照组(4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保和抗生素治疗能有效降低该类患者的指标,改善后施行早期手术治疗是彻底且安全的方案。

  • 标签: 胆囊炎,急性 疗效比较研究 胆囊切除术,腹腔镜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肝酶升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年后诊断的17α-羟化缺陷症患者临床特征,提高对17α-羟化缺陷症的认识和合理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至2020年在我院诊治的5例17α-羟化缺陷症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化结果。结果5例17α-羟化缺陷症患者的社会性别均为女性,首次就诊我科并诊断时均已成年。所有5例患者均有高血压,低钾血症,双侧肾上腺增生或腺瘤,合并骨质疏松。均有典型的类固醇合成相关激素的变化。结论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LC-MS/MS)检测类固醇激素可以为17α-羟化缺陷症的早期诊断,缺乏种类、程度的评估以及治疗提供重要帮助。对此类患者,需选用合理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 标签: 17α-羟化酶缺陷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9年1-12月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重两组,其中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 > 256.5 μmol/L的82例为中重度组,TBIL水平221~256.5 μmol/L的68例为轻度组,另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7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间心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CK-MB)、乳酸脱氢(LDH)、α-羟丁酸脱氢(α-HBDH)]、PCT及CRP水平,分析心肌、PCT及CRP表达水平与患儿高胆红素血症病情关联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中重度组新生儿CK、CK-MB、LDH、α-HBDH[(1 130.23±385.42)U/L、(194.82±60.33)U/L、(993.45±271.46)U/L、(493.76±105.65)U/L]均显著高于轻度组[(682.23±258.53)U/L、(82.67±24.43)U/L、(486.38±112.57)U/L、(252.63±38.73)U/L]、对照组[(368.13±104.20)U/L、(27.90±8.29)U/L、(402.13±102.20)U/L、(228.53±34.30)U/L](F=67.12、56.23、66.57、44.34,均P < 0.01);轻度组新生儿CK、CK-MB、LDH、α-HBD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早产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败血症、脐炎、葡萄糖-6-磷酸脱氢(G-6-PD)缺陷、胎便延迟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OR=6.13、5.40、5.29、4.26、7.79、6.99、5.79、5.44,均P < 0.05),母乳喂养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OR=5.87,P < 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活性、PCT、CRP水平变化随病情加重而增加;加强对早产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败血症、脐炎、G-6-PD缺陷、胎便延迟相关高危因素的监测,强化围产期保健与高危妊娠管理工作,可降低病理性黄疸发生率。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心肌酶谱 血清降钙素原 血清总胆红素 影响因素 C-反应蛋白 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凝血Ⅲ活性与慢加急性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生存情况、发生出血和血栓的相关性,探讨抗凝血Ⅲ活性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1日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130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入院时肝功能指标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观察患者90 d生存情况。监测入院时和入院后2、4、8周的抗凝血Ⅲ活性值,记录患者粪便隐血和股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情况的风险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入院后观察90 d,130例患者中死亡56例,20例(15.38%)出现粪便隐血阳性,15例(11.54%)有股静脉血栓。死亡组患者的基线抗凝血Ⅲ活性为(17.89±13.68)%,低于生存组的(36.03±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45,P<0.01)。粪便隐血阳性患者和粪便隐血阴性患者的基线抗凝血Ⅲ活性分别为(18.26±11.52)%和(25.06±10.97)%;有股静脉血栓患者和无血栓形成患者的基线抗凝血Ⅲ活性分别为(17.55±10.33)%和(32.48±11.8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46、8.090,均P<0.01)。动态监测患者抗凝血Ⅲ活性发现,死亡组患者抗凝血Ⅲ活性呈下降趋势,生存组患者呈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82、0.401,均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INR[比值比(odds ratio,OR)=1.364, 95%CI 1.078~1.726,P=0.010]和基线抗凝血Ⅲ活性(OR=0.930, 95%CI 0.906~0.954,P<0.01)是影响ACLF患者90 d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抗凝血Ⅲ活性预测患者90 d生存结局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6(95%CI 0.773~0.952,P<0.01),临界值为25%。抗凝血Ⅲ活性≥25%的患者累积生存率高于抗凝血Ⅲ活性<25%的患者(χ2=58.20,P<0.01)。结论抗凝血Ⅲ活性可能与患者发生粪便隐血阳性和股静脉血栓有关。抗凝血Ⅲ活性是预测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当抗凝血Ⅲ活性<25%时,患者病死率较高。

  • 标签: 抗凝血酶Ⅲ,活性 肝功能衰竭,慢加急性 预后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行大范围切除联合外胆管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病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9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连续收治的78例行大范围切除联合外胆管切除的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围手术期病原,并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5(57.7%)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男性(OR=7.765,95% CI=1.895~31.815)为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红细胞计数(RBC)增加(OR=0.151,95% CI=0.038~0.592,最佳截断值3.7×1012/L)和术后第一天总胆固醇升高(OR=0.227,95% CI=0.083~0.626,最佳截断值3.5 mmol/L)为术后感染的保护因素(均P<0.05)。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5(95% CI=0.707~0.902,P<0.05)。286份胆汁样本培养出病原体205株,依次为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假单胞菌属。681份潜在感染部位的样本培养出病原体230株,依次为肠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克雷伯菌属、念珠菌属和黄单胞菌属。61.5%的患者感染部位病原学培养结果与术前或术中胆汁培养结果一致。结论男性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RBC增加和术后第一天总胆固醇升高则是术后感染的保护因素。无阳性胆汁培养结果的患者术前可考虑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性抗生素。积极监测术前、术中和术后病原学培养,对于围术期抗生素选择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胆道肿瘤 肝切除 胆肠吻合 术后并发症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对鳀鱼腐败气体中毒肺损伤CT表现及心肌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荣成市石岛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鳀鱼腐败气体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急诊入院,胸部CT示肺部损伤。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45),2组患者入院同时防治肺水肿、脑水肿并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高压氧(HBO)治疗。所有患者于入院当天、治疗第10天行胸部CT平扫检查。患者入院当天及第3、5、7、10天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CK-MB)水平。结果治疗10 d后,2组患者肺部CT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密度影和/或气腔样实变影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小叶间隔增厚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磨玻璃样密度影和/或气腔样实变影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5、7、10天CK、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入院当天和入院第3天CK和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鳀鱼腐败气体中毒患者易出现肺部损伤及心肌异常,HBO治疗有利于减轻肺水肿及加快受损心肌的修复。

  • 标签: 高压氧 鳀鱼 腐败气体 中毒 肺损伤 CT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SHP2在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纤维化大鼠组织中的动态表达。方法采用腹腔注射CCl4的方法建立大鼠纤维化模型,用HE和Masson三色染色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组织的SHP2蛋白及mRNA表达。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成功构建CCl4诱导的大鼠纤维化模型,随着造模时的延长,大鼠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大鼠组织的SHP2主要表达于细胞质,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SHP2阳性表达的细胞逐渐增多(P < 0.05)。蛋白质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造模第2、4、6周及第8周不同时间大鼠纤维化组织的SHP2蛋白及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并随着纤维化的加重逐渐增高(P < 0.05)。结论CCl4诱导的纤维化大鼠组织中SHP2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逐渐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纤维化程度一致。

  • 标签: 肝硬化 基因表达 含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very long chain 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se,VLCAD)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对新生儿筛查中十四烯酰基肉碱(C14:1)≥0.4 μmol/L的新生儿召回复查,通过串联质、基因检测确诊4例VLCAD缺乏症患儿,对确诊患儿进行临床和基因变异分析。结果4例患儿血串联质结果中C14:1均特异性升高且首次召回复查值均低于初筛值,2例下降到正常范围,1例下降后仍>1 μmol/L,1例仅轻微下降。4例患儿中共检出8种变异,以错义变异为主(5/8),并发现3种未报道过的新变异(p.Met344Val, p.Ala416Val, c.1077+6T>A)。均无明显异常临床表现。结论本研究结果扩宽了VLCAD缺乏症的基因,为临床VLCAD缺乏症的筛查和诊断提供了经验,为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串联质谱 基因变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戊型肝炎急性衰竭(HEV-ALF)患者血清氨甲酰磷酸合成1(CPS1)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评估血清CPS1水平对HEV-ALF患者30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6家医院的100例HEV-ALF患者、100例急性戊型肝炎(AHE)患者以及100名健康人群3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HEV-ALF患者30 d随访期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n=21)和生存(n=79)亚组;根据HEV-ALF患者血清CPS1的中位数水平,分为高CPS1水平(n=50)和低CPS1水平(n=50)亚组;根据HEV-ALF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分为病情好转(n=55)、病情波动(n=32)和病情恶化(n=13)亚组。收集所有纳入对象的一般资料。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PS1水平。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高CPS1水平和低CPS1水平患者的生存时间。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血清CPS1水平与HEV-ALF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清CPS1水平预测HEV-ALF患者30 d病死率的效能。结果HEV-ALF组血清CPS1水平高于AHE组[958.6(665.5,1 105.8)pg/ml比549.4(495.0,649.1)pg/ml,P<0.001],AHE组血清CPS1水平高于健康人群[549.4(495.0,649.1)pg/ml比469.9(373.3,564.5)pg/ml,P<0.001]。HEV-ALF患者生存亚组的血清CPS1水平低于死亡亚组[922.6(652.7,1 042.3)pg/ml比1 252.8(933.3,1 555.8)pg/ml,P<0.001],且高CPS1水平HEV-ALF患者的生存时间低于低CPS1水平患者[24.59(22.11,27.06)d比28.16(26.25,30.07)d,P=0.045]。与入院时CPS1水平比较,波动和恶化亚组血清CPS1水平升高,而好转亚组降低(P均<0.01)。此外,患者血清CPS1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呈正相关(r=0.339、0.304,P均<0.01)。血清CPS1水平预测HEV-ALF患者30 d病死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 0.666~0.941),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97.47%。结论血清CPS1水平在HEV-ALF患者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戊型肝炎 急性肝衰竭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窦内皮细胞(LSECs)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eNOS)对肝细胞(HC)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细胞并分组为HC组,HC+LSECs组,HC+ 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组,HC+LSECs+L-NAME组,HC+LSECs+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组,HC+LSECs+HGF+L-NAME组。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方法检测HC增殖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各组HC的蛋白激酶B(Akt)、细胞间充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及即时聚合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LSECs、LSECs+L-NAME组中细胞的eNOS、血管生成素2(Ang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HC+LSECs组与HC+LSECs+L-NAME组比较,HC增殖率高[(42.30±4.43)%比(32.80±3.18)%];HC+LSECs+HGF组与HC+LSECs+HGF+L-NAME组比较,HC增殖率高[(96.34±2.48)%比(59.53±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6.325,P<0.01)。Akt、c-Met的表达:HC+LSECs组与HC+LSECs+L-NAME组比较表达升高(4.71±0.02、9.18±0.09比2.66±0.01、6.78±0.08);HC+LSECs+HGF组与HC+LSECs+HGF+L-NAME组比较表达升高(10.55±0.02、17.53±0.16比5.82±0.02、10.72±0.05,F=103 175.549、8 465.544,P<0.01)。Ang2、TGF-β1、eNOS的表达:相对于LSECs细胞组,LSECs+L-NAME组中eNOS的表达下降(0.372 838±0.019 876比0.117 049±0.008 135,t=20.732,P<0.01);(0.027 93±0.000 92比0.010 57±0.000 15,t=32.126,P<0.01),而Ang2、TGF-β1的表达升高(0.216 319±0.018 801比0.557 341±0.034 118,t=-84.663,P<0.01),(0.004 99±0.000 06比0.017 00±0.000 10,t=-181.747,P<0.01);(0.137 316±0.012 621比0.628 727±0.045 014,t=-75.773,P<0.01),(0.010 930±0.000 351比0.034 670±0.000 830,t=-45.488,P<0.01)。结论来源于LSECs的eNOS,可以通过抑制LSECs中Ang2/TGF-β1信号通路表达,达到促进HC增殖作用。

  • 标签: 肝窦内皮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血管生成素2 肝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天冬氨酸氨基转移(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ALT)(AST/ALT)比值对结直肠癌转移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18例结直肠癌合并转移患者,男76例,女42例,年龄(60.71±10.42)岁,年龄范围为27~75岁。将患者按照术前肝功能血清指标AST/ALT比值的中位数(1.15)分为高AST/ALT组和低AST/ALT组,每组59例。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和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一周内AST和ALT水平、术前癌胚抗原水平、原发癌灶是否合并脉管瘤栓、原发癌灶分化程度、原发癌灶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原发癌灶浸润深度、转移癌灶的肿瘤直径、转移灶的癌灶个数、转移灶的癌灶分布,并进行比较。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AST/ALT是否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AST/ALT组和低AST/ALT组间术前癌胚抗原、AST及ALT水平,原发癌灶的浸润深度,转移灶的肿瘤直径、癌灶个数及癌灶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AST/ALT组总生存期显著优于高AST/AL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AST/ALT比值是患者低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AST/ALT比值较高的结直肠癌转移患者预后较差,AST/ALT比值可作为临床预后参考指标之一。

  • 标签: 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氨酸氨基转移酶 结直肠癌 肝转移癌灶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心肌及脂蛋白相关性磷脂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收治的老年AMI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肌酸磷酸激酶(CK)、同工(CK-MB)、Lp-PLA2水平变化,统计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两组胸闷憋气、舌质暗紫、心悸气短等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2.13±0.31)分、(1.98±0.41)分、(1.77±0.29)分]均低于对照组[(2.98±0.37)分、(2.52±0.56)分、(2.13±0.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37、4.920、5.272,均P<0.001);治疗后,两组的LVEDD均降低,且观察组LVEDD[(46.12±4.11)mm]低于对照组[(49.74±4.32)mm],观察组LVEF[(47.02±3.55)%]高于对照组[(43.25±4.10)%],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39、4.396,均P<0.001);治疗后,两组的Lp-PLA2、CK、CK-MB均降低,且观察组[(171.02±12.52)μg/L、(10.52±2.11)U/L、(24.12±3.52)U/L]均低于对照组[(189.63±11.98)μg/L、(14.71±2.62)U/L、(32.79±4.79)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92、7.877、9.224,均P<0.001);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MI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心功能,调节心肌及Lp-PLA2水平,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肌酸激酶 肌酸激酶,MB型 磷脂酶A2 丹红注射液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氨基酸变化在诊断Citrin缺陷致新生儿内胆汁淤积症(NICCD)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住院诊断为婴儿胆汁淤积症,并行血串联质检测的患儿,共入组144例。其中NICCD组(11例),胆道闭锁组40例(BA组),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淤胆型)93例(CMV组)。比较3组患儿血浆氨基酸及生化结果,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对3组所检测项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将经上述统计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项目再行2组间Mann-Whitney检验。结果与BA组及CMV组比较,NICCD组精氨酸(Arg)、甲硫氨酸(Met)、酪氨酸(Tyr)、瓜氨酸(Cit)、转氨酶比(AST/ALT)水平明显升高,同时丙氨酸(Ala)水平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ICCD组Arg、Met、Tyr、Cit、AST/ALT、Ala水平分别为68.518(19.714,108.470) μmol/L、111.724(42.156,214.585) μmol/L、104.394(75.642,146.086) μmol/L、165.664(119.874,291.327) μmol/L、3.17(1.97,3.98)、140.297(112.052,184.015) μmol/L;BA组Arg、Met、Tyr、Cit、AST/ALT、Ala水平分别为29.470(10.739,48.124) μmol/L、32.938(24.918,44.013) μmol/L、78.244(66.814,94.479) μmol/L、23.698(19.450,27.714) μmol/L、1.54(1.23,1.95)、244.246(214.554,295.729) μmol/L,CMV组Arg、Met、Tyr、Cit、AST/ALT、Ala水平分别为16.507(8.220,28.566) μmol/L、30.997(23.739,37.183) μmol/L、76.120(64.004,86.290) μmol/L、21.272(17.040,24.111) μmol/L、1.19(0.96,1.48)、228.468(191.131,260.056) μmol/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Ala、Arg、Met、Tyr、Cit、AST/ALT诊断NICCD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0.770、0.906、0.745、0.999、0.887。结论血浆氨基酸变化为NICCD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其中以Arg、Met、Tyr、Cit升高及Ala降低诊断价值高,结合生化改变程度有助临床诊断该病,减少误诊。

  • 标签: 氨基酸类 Citrin缺陷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熟悉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缺乏症(very long-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VLCADD)的临床表现,加强临床鉴别诊断,增强临床救治能力。方法总结2019年我院遗传中心筛查并于NICU收治的1例VLCADD患儿出生后临床表现、检测结果与随访过程,结合病例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出生后表现为新生儿低血糖症,同时一般实验室检测异常;经串联质及基因检测确诊为VLCADD患者,虽经营养支持与对症治疗,但仍未能扭转患儿状况,于诊断1周后死亡。结论VLCADD作为临床上罕见遗传病,鉴别诊断困难。疑似患者应尽早进行串联质筛查与分子生物学诊断,VLCADD的诊断时间与分型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

  • 标签: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串联质谱 十四烯酰基肉碱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