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细菌的抗菌素耐药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亟需新策略阻控细菌耐药。群体感应是微生物细胞间交流的一种机制,当环境中群体密度达到阈值后群体感应即被激活,调控下游基因转录。群体感应已被证实可调控生物膜、外排泵、细菌分泌系统等抗菌素耐药机制,有望成为耐药调控靶点。目前已有多种群体感应抑制剂通过降解信号分子、干扰信号分子与受体蛋白的识别和结合、阻断群体感应信号的合成等方式干扰群体感应。群体感应抑制剂有望成为阻控微生物耐药的新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感染早期准确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一直是临床面临的挑战,随着临床各种检验、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长足进步,越来越多的病原学、人体基因学、分子生物学指标用于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未来将有更多的检测指标采用床旁即时检测方式便于临床应用;将有更精准、丰富的生物医学信息平台和更高效的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多指标综合分析,提供更精准的病原诊断,有助于最佳临床实践的实施。

  • 标签: 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 鉴别诊断 床旁即时检测 儿童
  • 简介:摘要随着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应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菌不仅是乳腺炎等常见乳腺疾病的致病因素,还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乳腺内部组织中存在独特的细菌群落,它们的存在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病相关;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也可能通过调节雌激素等途径影响乳腺癌的患病率。进一步探索细菌对乳腺癌的影响,将为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等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细菌 乳腺肿瘤 胃肠道微生物组
  • 简介:摘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指小肠内细菌数量和种类发生改变并引起消化吸收障碍等病理生理异常的综合征。SIBO在胰腺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可影响胰腺疾病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SIBO与AP、CP、胰腺癌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疾病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口腔是人体第二大微生物栖息地。因物理环境、代谢底物和关键酶等因素的影响,口腔细菌根据代谢特征划分为糖类化合物代谢型和氮源化合物代谢型,产物包括有机酸、二氧化碳、氨基酸、蛋白质和氨等,这些代谢产物不仅影响口腔细菌生长繁殖,同时对牙周炎、口腔癌、以及肠道疾病、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全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深入探讨口腔细菌代谢将有助于推进口腔微生物影响口腔乃至全身疾病的研究进展,本文对口腔细菌代谢特征及其与全身疾病的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医学 牙周炎 细菌 口腔细菌 代谢产物 代谢组学 全身疾病
  • 简介:摘要1986年首次报道了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伴肝外迁徙性感染,经系列研究后将此致病菌定义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目前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不能区分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和普通肺炎克雷伯菌,因此给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胆肠吻合、胆道介入治疗和肝移植后胆道疾病已成为急性胆管炎反复发作的常见诱因,细菌性肝脓肿发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多药耐药菌所致感染明显增加。本文就细菌性肝脓肿诊疗难点作一综述。

  • 标签: 肝脓肿,化脓性 肝移植 肺炎克雷伯菌 胆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全面介绍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现状。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共计1 371所医院的监测数据,对纳入统计的3 249 123株细菌的主要分析指标、主要分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临床常见耐药菌的比较、重要耐药菌的检出进行分析。结果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其他临床常见耐药菌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或持平;耐药菌的检出率存在人群及地域性的差异;重要耐药病原菌检出率的地域分布具有一定规律。结论应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监管,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能力。

  • 标签: 病原菌 耐药性监测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细菌生物膜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质蛋白等,将其自身包绕其中而形成的大量细菌聚集膜样物。多糖基质通常是指多糖蛋白复合物,也包括由周边沉淀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等。细菌生物膜是细菌为适应自然环境有利于生存的一种生命现象,由微生物及其分泌物积聚而形成。是细菌粘附表面生活时所采取的一种生长方式,一般由多菌种构成。临床上许多顽固性、难治性感染均与细菌生物膜形成有关。生物膜的成分80%为细胞外多聚物(多聚糖、蛋白质、核酸),20%为各种细菌。其具有特定的三维结构,便于营养物质的交换及废物的排出,便于群体感应分子的互相交流,从而使生物膜内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降低1 000倍。所以细菌生物膜对伤口生长愈合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作用,造成伤口延迟愈合,引起伤口中持续的超炎症反应;降低上皮角化细胞迁移;经证明,动物体内和体外生物膜可诱导宿主体内的炎症反应并且可上调大量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相关基因表达。细胞生物膜可以分为浮游期、不可逆附着期、细胞增殖期、生长成熟期及扩散期。由于细菌生物膜在伤口表面广泛存在,如何防止与清除生物膜就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创面清创、应用抗生素、应用对生物膜有效的局部抗菌剂如银离子敷料和超氧化液、提高宿主免疫力等。

  • 标签: 细菌生物膜 伤口延迟愈合 治疗
  • 简介:摘要饮用水卫生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研究高效且操作方便、实用的家庭饮用水净化装置变得尤为迫切。基于家用净水设备出水细菌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入户调查并采样检测净水设备用户自来水及净水设备出水的微生物指标并鉴定菌种。结果显示,28.8%的净水设备出水菌落总数超标,1台净水设备出水总大肠菌群超标。2台净水设备出水检出蜡样芽胞杆菌,1台净水设备出水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净水设备出水检出克氏库克菌及人苍白杆菌等条件致病菌。提示家用净水设备出水细菌污染状况应受到重视,应定期更换滤芯,避免细菌污染。

  • 标签: 家用净水设备 饮用水 细菌 水污染
  • 作者: 周吕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7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9期
  • 机构:攀钢集团总医院检验科,四川攀枝花617023
  • 简介:三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全球人民的生活和工作。疫情在各地爆发,确诊病例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在人体内从未发现的新型病毒,导致成千上万的人被感染。从2003年的非典,到后来的艾滋病病毒,再到2019年的新冠病毒,这都是有病毒感染引起的,十分凶险。但是,难道所有的病毒感染都是如此可怕,无法治愈?其实,除了病毒感染,还有细菌感染,二者都可以造成极大的危险,甚至致命,但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再下定论。就比如过去的鼠疫,霍乱,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但鼠疫和霍乱均属于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毒,谁才是人类感染的元凶?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又该如何预防、治疗呢?

  • 标签: 细菌;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将多株光合细菌从土壤中分离出来,使用室内静态试验的方法以及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其调节水质的功能。根据最后的研究结果可以知道,光合细菌能够对水体中的pH值进行调节,其中室内静态的试验结果在6.97-8.01之间,现场的试验结果在6.82-8.52之间,光合细菌使水中的含氧量增加,同时也降低了水体中有害的氨氮的含量。本文主要研究了光合细菌调节水质的机理,希望能够提供一点参考价值。

  • 标签: 光合细菌 水产水质
  • 简介:摘要噬菌体是一类可以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噬菌体被应用于临床抗细菌感染治疗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因抗菌药物的发现及广泛使用使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仅少部分国家与学者仍坚持临床应用至今。在抗菌药物耐药问题日益严重、临床应对策略匮乏的今天,噬菌体治疗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噬菌体作为抗细菌感染治疗的优势为特异性强,仅针对目标宿主菌,对周围其他菌株无影响,当目标宿主菌被杀死后衰减并被清除。自然界中噬菌体资源丰富,而且它们与细菌共同进化,几乎在任何时候均可根据临床的需求分离到针对致病细菌的噬菌体。另外,由于抗菌机制不同于现有的抗菌药物,噬菌体治疗对于所谓的"超级细菌"同样有效,且可破坏生物被膜,降低"超级细菌"的耐药性,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噬菌体治疗也有其局限性,如噬菌体的分离、纯化与保存有一定难度。本文主要讨论噬菌体临床治疗的历史与现状,并预测噬菌体的发展潜力。

  • 标签:
  • 作者: 魏建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1-18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期
  • 机构: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目前,女性相关疾病的数量以及种类越来越多,其中就包含细菌性阴道炎。女性人群可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细菌性阴道炎”这个名词,但并没有多少人真正重视或者了解细菌性阴道炎。因为细菌性在各种妇科炎症性疾病中,该病的临床症状是相对轻微的。但是,从事实上来看,即便美国这种医疗技术如此发达国家中有三分之一的女性人群患细菌性阴道炎后,却浑然不知,或者是胡乱应用一些喷雾剂、药皂以及护垫来解决细菌性阴道炎,但它们不但没有什么作用,反而会使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

  • 标签: 女性;细菌性阴道炎
  • 简介:摘要当抗菌药物在20世纪初问世时,医疗卫生界曾认为人类已经赢得了这场与细菌的战争。然而,随着微生物的持续进化,人们很快就发现,微生物能够对几乎所有正在使用的抗菌药物产生抵抗。感染性疾病一直为人类疾病与死亡的重要原因。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对感染性疾病的病种与发病人数以及医疗费用的增长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医疗卫生界有必要对常见的细菌感染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问题给予极大的关注。

  • 标签:
  • 简介:摘要感染性疾病所致死亡率上升是越来越令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成功治愈急性细菌感染的关键,但这并非易事。CT和MRI等结构影像技术常被引入这一诊疗过程,然而这些技术通常依赖于继发性炎性反应改变,对诊断感染并没有特异性。核医学技术可提供关键的补充信息,并能可视化结构影像无法观察的感染病理生理改变。该篇综述将讨论目前用于诊断细菌感染的结构影像和功能影像技术及其在不同临床情况下的作用。文中还将介绍几种正在开发的新型显像剂,重点关注于靶向细菌特异性代谢的探针。病毒病原体的显像也可遵循类似思路。

  • 标签: 感染 显像 核医学 PET SPECT
  • 简介:摘要骨折相关感染是困扰诸多骨科医生的一大难题,因其诊断存疑、治疗费时、迁延不愈、花费昂贵等,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鉴于骨折相关感染患者在损伤机制、损伤程度、细菌来源、发病时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提高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和致病菌的检出率,规范临床标本取材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围绕标本取材的前期准备、时机、部位、类型、数量、后期处理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对标本取材规范操作的认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疗。

  • 标签: 骨疾病,感染性 骨髓炎 外科伤口感染 细菌培养 规范取材
  • 简介:摘要慢性骨髓炎作为常见的骨科感染性疾病,可导致内固定失败、死骨和窦道形成、长期排脓、甚至最终恶变等严重后果,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骨髓炎的治疗手段由过去的清创术转为现在的清创+Masquelet骨重建术或截骨+Ilizarov骨搬运术,治疗效果显著提升,但缺点是手术次数多、疗程长、手术创伤和风险增加,暨需要新的治疗策略。慢性骨髓炎根治困难的原因包括自体免疫水平紊乱(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局部血供差、耐药细菌出现和细菌生物膜形成等因素,其中细菌生物膜作为细菌在体内的定植存在形式对慢性骨髓炎的影响显著,包括屏障抗生素、抵抗免疫清除、提高细菌耐受性、播散细菌和促进细菌间信号沟通,针对其中的关键因子和通路为靶点进行研究和干预是骨髓炎研究和治疗的热点和趋势。现对研究生物膜与慢性骨髓炎的关系的文献进行综述,便于了解生物膜对慢性骨髓炎的影响机制和相关靶点,为慢性骨髓炎的防治和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骨髓炎 免疫 清创术 细菌生物膜
  • 简介:摘要氧气是能量代谢的关键分子。自缺氧诱导因子介导哺乳动物细胞感应及适应氧气的机制被揭示后,氧气的感知及其在调节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得到重视,如慢性持续性感染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虽然这些重要机制已被研究了数个世纪,但不同的细菌间存在一定的相似度和差异。现从细菌感知及其适应不同氧环境的机制展开,探讨其重要意义及其在相关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为细菌耐药现象及优化感染性疾病的治疗策略开辟新途径。

  • 标签: 氧气 能量代谢 三磷酸腺苷 细菌休眠 缺氧诱导因子-1
  • 简介:摘要细菌性阴道病(BV)是阴道内乳杆菌减少或消失、兼性厌氧菌及厌氧菌增多导致的常见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复发率高的特点。BV与盆腔炎症性疾病、妇科手术后感染、不良妊娠结局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BV的诊断主要依据革兰染色Nugent评分标准和临床Amsel标准。BV的治疗主要为口服或局部应用抗厌氧菌药物。BV治疗后反复发作者可适当延长用药疗程。本指南也对妊娠期BV的管理进行了阐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