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钟玉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神经外科重症监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进行优质营养护理干预与常规干预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2021.5-2022.6我院合适的患者,选入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营养护理干预,研究了解身体营养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护理前,两组临床护理前后患者身体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进行优质营养干预,调节身体营养状态,高效治疗,可以借鉴。

  • 标签: 营养护理干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高血压脑出血;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在陪护期间的真实体验,为管理者制订护理对策提高家属的应对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法,对12例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患者家属进行深入访谈,借助Nvivo11软件管理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产生4个主题:坚守与不放弃,坚守是缘于对医护的信任与肯定、不放弃是因难以割舍血脉亲情、坚持是因病友点亮生的希望;情感体验的时机性变化,急救期:对抢救无措和期待病情稳下来,并发症高峰期:理解疾病特点和关注治疗进展,稳定期:对预后不确定和渴望情感陪护;面对未来的无力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消极体验和积极感受并存,在疾病不同阶段的陪护体验和需求呈动态变化,根据患者家属认知和需求,探索发展姑息医学,从积极的视角挖掘家属潜能提升应对能力,是维持家属稳定心理健康状态的途径之一。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家属 体验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在陪护期间的真实体验,为管理者制订护理对策提高家属的应对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描述性现象学研究法,对12例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患者家属进行深入访谈,借助Nvivo11软件管理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产生4个主题:坚守与不放弃,坚守是缘于对医护的信任与肯定、不放弃是因难以割舍血脉亲情、坚持是因病友点亮生的希望;情感体验的时机性变化,急救期:对抢救无措和期待病情稳下来,并发症高峰期:理解疾病特点和关注治疗进展,稳定期:对预后不确定和渴望情感陪护;面对未来的无力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消极体验和积极感受并存,在疾病不同阶段的陪护体验和需求呈动态变化,根据患者家属认知和需求,探索发展姑息医学,从积极的视角挖掘家属潜能提升应对能力,是维持家属稳定心理健康状态的途径之一。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家属 体验 质性研究
  • 作者: 严瑞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8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西院病区,山东济宁272000
  •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心理护理针对重症监护重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和影响。方法:研究时间选择2020.01-2021.01,研究对象选取我院重症重症患者9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重症监护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工作基础上注重应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负性情绪状态等。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各生活质量维度评分指标,相比对照组较高(P<0.05);研究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等负性情绪评分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重症监护重症患者具有良好的干预效果,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重症监护室;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重症管理(NCC)是近年快速发展的神经外科亚专业。由专业团队管理的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在各级医院逐步成立并完善。随着监测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相关诊疗共识和指南的相继发布、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的广泛开展,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医疗在NCC领域的应用展示了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NCC的长期临床实践,提出围重症期管理新理念,围绕重症前期、重症发展期及重症康复期实施有预见性、整体化、个性化及全程化的管理策略,值得深入探讨和实践。在新形势下我国NCC临床和基础研究虽发展迅速,但高水平的研究仍然期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神经重症监护(NICU)患者直系陪护家属的症状负担现况,以不悦症状理论为框架,探索生理、心理和环境相关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NICU患者直系陪护家属症状负担的影响。方法本文为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3—8月济南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NICU收治的240名患者的直系陪护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化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疲劳量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和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对NICU患者直系陪护家属症状负担及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并采用Amos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和绘制作用路径。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有效回收率为90.83%。NICU患者直系陪护家属的症状负担总分及生理症状、心理症状、总困扰指数3个分量表得分分别为0.59(0.31,0.94)、0.53(0.19,0.92)、1.69(1.11,2.39)、1.20(0.73,1.90)分。NICU患者直系陪护家属的心理症状较为常见,担忧的发生率最高(96.33%,210/218),其次为感到悲伤(93.58%,204/218)、感到紧张(89.91%,196/218)。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疲劳与疾病不确定感的交互作用会增加家属的症状负担(β标准化=0.14,P=0.044),家庭功能与疾病不确定感的交互作用会降低症状负担(β标准化=-0.16,P=0.042)。结论本研究发现NICU患者直系陪护家属症状负担相对较重,心理症状较生理症状更常见。疾病不确定感、疲劳、家庭功能对陪护家属症状负担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疾病不确定感与疲劳会增加陪护家属的症状负担,良好的家庭支持则可降低陪护家属的症状负担。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横断面研究 陪护家属 症状负担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规培护士在神经重症监护轮转过程中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26名规培护士在神经重症监护轮转期间的反思日记及8名规培护士半结构式访谈资料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关于神经重症监护规培护士轮转真实体验提炼出3个一级主题,11个二级主题:科室融入与心路历程、角色胜任与影响因素、职业期望与应对策略。结论目前规培护士在神经重症监护轮转期间科室融入进程缓慢,受多种因素影响,角色转换存在困难,建立科室多元化规培培训体系,营造较好的组织承诺是护理管理者应该关注的方向。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规范化培训 定性研究
  • 作者: 李梦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江口县中医医院,贵州江口554400
  • 简介: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2例重症监护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6)和研究组(n=36),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SAS、SDS评分、ICU住院时间、呼吸支持时间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前,研究组和常规组SAS、SDS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0.15±4.49)、(30.42±3.85),常规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8.96±5.16)、(40.36±4.26),研究组患者心理状态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为(4.70±1.82)d、呼吸支持时间为(3.08±0.56)d,常规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为(5.98±1.84)d、呼吸支持时间为(4.74±0.85)d,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呼吸支持时间均要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中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呼吸支持时间,重症护理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重症监护室;重症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窒息患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NICU收治的窒息患儿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袋鼠式护理干预。比较2组新生儿干预14 d后神经行为变化、神经系统损害发生情况以及出生42 d后体格发育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行为能力(11.64 ± 0.26)分、原始反射(5.89 ± 0.32)分、被动肌张力(7.64 ± 0.46)分、主动肌张力(7.83 ± 0.55)分、一般反应(6.17 ± 0.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02 ± 0.39)、(5.53 ± 0.31)、(7.21 ± 0.47)、(7.41 ± 0.41)、(5.88 ± 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888~8.227,P<0.05)。观察组新生儿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2.50%(1/40),低于对照组的16.6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117,P<0.05)。出生42 d后,观察组新生儿体质量增长(2.17 ± 0.42)kg、身长增长(7.15 ± 1.74)cm,头围增长(4.38 ± 0.93)cm,均高于对照组的(1.68 ± 0.39)kg、(5.89 ± 1.81)cm、(3.81 ± 0.7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5.252、3.093、2.863,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可有效促进窒息新生儿神经发育以及体格发育,并减少窒息新生儿神经系统损害,且操作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窒息 神经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并汇总缓解重症监护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证据总结,为重症监护患者情绪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BMJ最佳临床实践、Cochrane Library、EMBASE、美国指南网、OVID循证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全球指南网、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RNAO及万方、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关于缓解重症监护患者焦虑情绪护理的相关研究,采取循证护理实践模型对相关文献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级别评定,并进行相关证据提取和整理。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其中指南3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4篇,内容包括同伴支持护理、标准化沟通、人文关怀、中医护理干预等多个方面。结论缓解重症监护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应遵循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决策,提高同伴支持护理干预,优化标准化沟通,提升人文关怀,运用中医护理干预有效缓解重症监护患者焦虑情绪,从而促进优质护理实践的开展和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焦虑情绪 人文关怀 中医护理 循证护理 证据总结
  • 作者: 唐凌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四川省射洪市人民医院,四川 射洪629200
  • 简介:相信多数人都有听说过ICU,也听说过重症监护,这两者是一回事还是有区别,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吧。

  • 标签: ICU;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属鼓励视频改善谢绝探视型心脏外科重症监护(ICU)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外ICU住院的3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观察组患者采取观看家属鼓励视频的干预方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护士与家属电话沟通后鼓励患者)。采用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评定量表(MSSN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比较干预前后组内及组间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MSSNS总分、抑郁、孤独评分有下降趋势,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前后对照组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MSSNS总分、孤独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鼓励视频可以改善谢绝探视型心脏外科ICU患者心理状态,以缓解患者孤独、抑郁相关负向情绪为主。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家属鼓励视频 心理状态 家属探视 负性情绪
  • 作者: 冯兆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8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3期
  • 机构:南京江北医院,江苏南京210044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重症监护护理质量的影响。目的:选择2021年7月-2022年2月份在我院ICU住院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模式进行干预,其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ICU医院感染(以下简称"院感")的相关情况,以及院感发生及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间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的ICU住院1 122例患者发生院感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院感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分析院感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015—2019年,该院ICU发生院感人数为497例,院感率为44.30%。>60岁(OR=1.76,95%CI:1.33~2.34)、男性(OR=1.65,95%CI:1.24~2.19)、联用抗菌药物(OR=3.89,95%CI:2.88~5.26)、使用呼吸机(OR=2.26,95%CI:1.65~3.10)、中心静脉置管(OR=5.14,95%CI:1.18~22.46)、留置尿管(OR=4.41,95%CI:1.80~10.82)是院感发生的危险因素。对环境致病菌进行监测(OR=0.67,95%CI:0.49~0.93),可以降低院感发生率。在发生院感的患者中,联用抗菌药物(HR=0.45, 95%CI:0.29~0.70)及环境致病菌监测(HR=0.01, 95%CI:0~0.02)可以降低院感患者的死亡风险。结论该院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需重点关注>60岁、男性、联用抗菌药物、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留置尿管患者的院感发生情况。对院感患者应重视抗菌药物的联用,同时加强环境致病菌监测,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交叉感染 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预后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PICU)患儿的营养支持现况及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1月至2020年8月西安市儿童医院PICU住院>48 h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STAMP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统计分析患儿营养支持状况。结果纳入393例患儿(男219例,女174例),中位年龄2岁2个月。高度营养风险患儿285例(72.5%),中度营养风险患儿108例(27.5%)。接受肠内营养患儿280例(71.2%),271例患儿(69.0%)可在48 h内开始营养支持,营养延迟组患儿的住院费用、机械通气率及病死率增加。315例肠内及肠外营养的患儿中,41例(13.0%)能量摄入合理,240例(76.2%)能量不足,34例(10.8%)能量过度。PICU患儿蛋白质摄入量为(1.05±0.68)g/(kg·d),262例患儿(83.2%)蛋白质摄入不足,使用机械通气的患儿蛋白质不足者更多(P=0.004)。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患儿住院费用增加。结论PICU存在高比例的营养风险,需要规范化营养管理,包括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和治疗。

  • 标签: 重症监护 营养支持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危重症患儿进行早期康复可促进躯体功能的恢复,改善临床结局。本文主要阐述危重患儿早期康复护理现状,为今后儿童重症监护(PICU)实施早期康复提供对策。

  • 标签: 早期康复 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PICU内早期应用呼吸干预技术促进患儿康复的效果。方法组建呼吸康复团队,参考成人重症患者呼吸康复经验,制定重症患儿的早期呼吸康复介入方法,对机械通气患儿生命体征稳定24 h后开始实施床旁早期康复,观察其康复效果和不良事件。结果根据患儿病情,共23例PICU机械通气患儿实施个体化的呼吸康复干预方案,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57.0(17.5,91.5)个月;总计呼吸康复729人次,无一例发生不良事件,康复会诊的时间是机械通气后8.0(4.0,18.0)d,插管时间为693.5(345.2,1 027.1)h。其中有16例在出院前完成脱机,其插管时间为566.2(243.4,928.7)h,自呼吸康复介入后到拔管的时间为168.0(6.0,564.0)h,与前期19例只进行肢体运动康复的患儿[插管时间381.7(309.6,541.4)h,康复实施距离拔管时长187.2(81.5,382.9)h]相比,呼吸康复的患儿插管时间略长,而康复实施距离拔管时间较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PICU危重症患儿进行早期呼吸康复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呼吸康复 重症 机械通气 儿科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南阳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07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多重耐药菌感染诊断标准,并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判定多重耐药菌感染。按照病原学检查结果统计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107例ICU患者中感染多重耐药菌34例(31.78%),共分离出76株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0.26%(23/76),鲍曼不动杆菌占26.32%(20/76),铜绿假单胞菌占22.37%(17/7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使用≥3种抗生素OR=9.917,P=0.001,建立人工气道OR=8.449,P=0.004,中心静脉置管OR=5.349,P=0.021,入侵性操作OR=13.508,P=0.001,机械通气时间≥7 d OR=7.191,P=0.007,留置尿管OR=9.846,P=0.002。结论多重耐药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使用3种及以上抗生素、建立人工气道、中心静脉置管、入侵性操作、机械通气时间≥7 d、留置尿管可能是导致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病原菌 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PICU)患儿家属预期性悲伤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224名PICU患儿家属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预期性悲伤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心理弹性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PICU患儿家属预期性悲伤量表得分为(89.51±13.47)分,得分率为66.31%。家属性别、家庭平均月收入、社会支持水平及心理弹性水平均为影响其预期性悲伤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PICU患儿家属预期性悲伤水平较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当对家属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其社会支持、心理弹性水平。

  • 标签: 患儿家属 预期性悲哀 社会支持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麻醉后重症监护(AICU)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AICU护士的职业定位、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评价法、半结构式访谈及小组讨论拟订AICU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稿;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8—9月选取26名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AICU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2.31%(24/26)、91.67%(22/2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0.93,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8、0.19 (均P<0.01)。最终形成的AICU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理论知识、护理实践、综合能力、个人特质)、14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AICU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可靠性,可为AICU护士的职业定位、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麻醉 复苏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核心能力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