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光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神经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也成为神经外科医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的技术之一。随着神经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相关并发症也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技术正在广泛地用于多种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尽管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更低,但神经技术本身可能带来出血、脑脊液漏、硬膜下血肿等并发症。本文对神经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并发症的认识并及时正确处理,从而提高神经手术的疗效。

  • 标签: 神经内窥镜检查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光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神经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也成为神经外科医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的技术之一。随着神经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相关并发症也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技术正在广泛地用于多种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尽管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更低,但神经技术本身可能带来出血、脑脊液漏、硬膜下血肿等并发症。本文对神经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并发症的认识并及时正确处理,从而提高神经手术的疗效。

  • 标签: 神经内窥镜检查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泌肿瘤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其在各消化器官中的组织形态学、病理分型、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各有不同,相关的治疗手段及预后情况亦差别很大。本文通过解读相关指南,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进展作一梳理。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胃肠道 胰腺 内镜诊治 进展
  •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泌肿瘤(NEN)在全球发病率不断升高,胃肠NEN(GI-NEN)是最常见的NEN类型。GI-NEN根据部位、大小、背景疾病、细胞起源以及发病机制的不同,在诊断思路及规范化诊疗方式上有所不同。消化检查在发现GI-NEN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GI-NEN其高度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切勿随意进行内下切除治疗。应该建立肿瘤全身及全程综合评估理念及思维,结合病史和体征,进行血清学、影像学、核素检查和检查等综合评估,通过严谨的多学科讨论后再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 消化内镜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超过60%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NENs)下病变表现为多发病灶,可为息肉样隆起、黏膜下来源的肿瘤,或为丘疹、糜烂、溃疡性病灶,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病灶多数<10 mm,平均5 mm。1型G-NENs中,约22%病例下并无任何肉眼可见的病灶,只有通过胃体、胃底的盲检,显微下才能发现病灶,即微小类癌。本例患者胃镜下并无任何肉眼可见的隆起型病灶,因一次随机活检,才得以发现病变。本文结合该例病变下表现及其临床特征,以提升诊断G-NENs的经验。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类癌瘤 内窥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和开颅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的疗效的差异。方法对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3例丘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神经下血肿清除术治疗44例及采用开颅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治疗39例,并按照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55例重症和28例轻症。对比分析2种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患者发病后1年随访时的康复情况。结果与开颅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组比较,神经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284.90±31.74) mL vs. (45.70±6.94) mL],住院时间较短[(18.40±2.75) d vs. (14.70±2.13) d],癫痫的发生率较低(15.4% vs. 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年,在存活的重症患者中,神经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组患者的GOS评分[(2.99±0.48)分]明显高于开颅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组[(2.64±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比较,神经下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具有微创、视野好、高效、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丘脑出血 血肿清除术 神经内镜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下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57例,女51例,年龄(58.12±4.25)岁,年龄范围为46~71岁。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神经组(n=60)与开颅手术组(n=48),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内皮素、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6个月的预后。结果神经组血肿清除率[(89.21±6.15)%]高于开颅手术组[(73.53±4.66)%]、手术时间[(2.12±1.08)h]短于开颅手术组[(5.78±1.14)h]、术中出血量[(99.54±30.57)ml]少于开颅手术组[(261.36±12.98)ml]、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时间[(7.24±2.31)d]短于开颅手术组[(11.35±2.25)d]、术后24 h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12.96±1.52)分]高于开颅手术组[(11.30±1.26)分]、住院时间[(31.50±3.41)d]短于开颅手术组[(39.48±4.25)d];治疗后,神经组治疗后内皮素[(67.96±8.77)ng/L]、CRP[(15.11±2.83)mg/L]及IL-6[(23.45±3.62)μg/L]水平均低于开颅手术组[(85.41±10.54)ng/L、(21.58±3.65)mg/L、(42.25±5.1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2/60)]低于开颅手术组[18.8%(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6,P=0.021)。神经组预后恢复良好[65.0%(39/60)]高于开颅手术组[45.8%(2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35)。结论神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获得更好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随访期间预后更好。

  • 标签: 神经内镜手术 开颅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围术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小切口锁孔入路治疗脑转移瘤的手术方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2019年间连续收治的共72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显微手术方式,观察组采用神经小切口锁孔入路方式,对照两组手术时间、出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应用KPS生存质量评分评估术后随访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8±0.6)h,平均出院时间为(6.3±1.7)d,并发症发生率为13%(4/32);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9±1.3)h,平均出院时间为(9.6±1.5)d,并发症发生率为28%(9/32);两组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半年的KPS评分分别为91.1±3.6、78.8±6.2,对照组的分别为82.8±5.3、75.2±4.5,两组对比术后1个月生存质量不同(P<0.05)。结论神经小切口锁孔治疗脑转移瘤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出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短期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中有明显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转移,脑/外科学 神经内镜小切口锁孔入路 显微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技术实现胃病变图像的快速、准确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方法收集2012—2018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1 121例胃病变的普通白光图像和病理结果。胃病变图像包括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瘤变、进展期胃癌、胃黏膜下肿瘤共4类,另外还包括无病变正常胃黏膜图像。共17 217张图像作为训练集,使用CNN ResNet-34模型训练分类任务,使用全CNN DeepLabv3模型训练像素分割任务。经过训练后的CNN通过一个测试集评估诊断效能,测试集包括237例胃病变,共1 091张普通图像。计算CNN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CNN对于早期胃癌及高级别上皮瘤变的诊断准确率为78.6%(33/42),敏感度为84.4%(27/32),特异度为60.0%(6/10),阳性预测值87.1%(27/31),阴性预测值54.5%(6/11);对于消化性溃疡的诊断准确率为90.4%(47/52),敏感度为92.7%(38/41),特异度为81.8%(9/11);对于进展期胃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8.1%(52/59),敏感度为91.8%(45/49),特异度为70.0%(7/10);对于胃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6.0%(43/50),敏感度为89.7%(35/39),特异度为72.7%(8/11)。所有测试集图像识别时间为42 s。结论CNN可以作为早期胃癌及其他胃病变图像的快速辅助识别方法,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

  • 标签: 人工智能 胃肿瘤 消化性溃疡 诊断 卷积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经鼻入路治疗102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肿瘤82例,复发肿瘤20例。术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患者的视力、视野,评估垂体-靶腺轴损伤数量以及有无尿崩症,复查头颅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进展。根据术后3个月的头颅MRI结果,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102例患者中,92例(90.2%)肿瘤全切除,10例(9.8%)次全切除;其中原发肿瘤全切除77例,复发肿瘤全切除15例。术后5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并行神经经鼻修补术,3例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一例患者死亡或出现昏迷。102例患者随访时间的中位数(范围)为12(6~19)个月。至末次随访,96例术前视力、视野受损的患者中,62例视力明显改善,27例稳定,7例恶化;术前视力正常的6例患者中,仅1例术后视力短暂下降,术后3个月复查时视力恢复正常。99例合并尿崩症,其中72例尿崩症持续时间≤3个月,27例持续时间>3个月。至末次随访,73例术前存在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的患者,垂体-靶腺轴功能均无改善;29例术前垂体-靶腺轴功能正常的患者中,22例出现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102例患者随访期间复查头颅MRI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进展。结论采用神经经鼻入路手术可更充分地观察肿瘤与视神经、垂体柄及下丘脑等结构的界限,为术者提供更清晰的术野,肿瘤全切除率较高,部分患者术后视力、视野改善,但术后尿崩症和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

  • 标签: 颅咽管瘤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内分泌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经鼻入路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经鼻入路治疗102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肿瘤82例,复发肿瘤20例。术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患者的视力、视野,评估垂体-靶腺轴损伤数量以及有无尿崩症,复查头颅MRI观察肿瘤有无复发、进展。根据术后3个月的头颅MRI结果,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102例患者中,92例(90.2%)肿瘤全切除,10例(9.8%)次全切除;其中原发肿瘤全切除77例,复发肿瘤全切除15例。术后5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并行神经经鼻修补术,3例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一例患者死亡或出现昏迷。102例患者随访时间的中位数(范围)为12(6~19)个月。至末次随访,96例术前视力、视野受损的患者中,62例视力明显改善,27例稳定,7例恶化;术前视力正常的6例患者中,仅1例术后视力短暂下降,术后3个月复查时视力恢复正常。99例合并尿崩症,其中72例尿崩症持续时间≤3个月,27例持续时间>3个月。至末次随访,73例术前存在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的患者,垂体-靶腺轴功能均无改善;29例术前垂体-靶腺轴功能正常的患者中,22例出现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102例患者随访期间复查头颅MRI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进展。结论采用神经经鼻入路手术可更充分地观察肿瘤与视神经、垂体柄及下丘脑等结构的界限,为术者提供更清晰的术野,肿瘤全切除率较高,部分患者术后视力、视野改善,但术后尿崩症和垂体-靶腺轴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

  • 标签: 颅咽管瘤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内分泌系统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2014年8月—2019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5例直径≤12 mm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NENs)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切除方式分成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组(EMR-C组,35例)和黏膜下剥离术组(ESD组,20例),结果发现:2组手术成功率、整块切除率和完整切除率均为100.0%;与ESD组比较,EMR-C组中位手术时间更短(12.00 min比28.35 min,P<0.001),平均住院费用更少(21 165.19元比28 400.35元,P=0.004),并发症总体发生率相近[2.86%(1/35)比0,P=1.000];截至2020年3月,EMR-C组和ESD组复发率分别为28.6%(10/35)和15.0%(3/20)(P=0.418)。提示,对于直径≤12 mm、未侵犯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的G-NENs,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均安全有效,但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在手术时间和住院花费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内镜下透明帽辅助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痔病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其中内痔占痔病的绝大部分。消化在内痔的治疗中优点众多,不仅图像清楚,操控灵活,操作准确,还可以根据内痔程度选择倒和顺治疗,是优先选择的替代手术治疗方式。本文回顾了我国内痔微创治疗,尤其是消化微创治疗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标签: 硬化疗法 套扎治疗 消化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应用白光联合超声检查(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评估浅表胃癌浸润深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经胃镜病理确诊的浅表胃癌患者资料,将术前白光及EUS资料完整,并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4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医师对白光判读结果的自信与否,将患者分为白光确定组(47例)和白光不确定组(37例),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评估白光及EUS对浅表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性,及对治疗决策的影响。结果白光和EUS判断浅表胃癌浸润深度的总准确率分别为73.8%(62/84)和81.0%(68/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白光确定组白光判断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93.6%(44/47),高于白光不确定组的48.7%(18/37)(χ2=21.656,P<0.001)。84例患者中20例(23.8%)被白光高估浸润深度,其中8例(40.0%)经EUS修正诊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表面不规则(OR=5.076,95%CI:1.628~15.821,P=0.005)、病变边缘显著隆起(OR=3.831,95%CI:1.238~11.857,P=0.020)和病理类型是未分化型癌(OR=6.887,95%CI:1.882~25.204,P=0.004)是影响读图医师信心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浅表胃癌,白光确定病变浸润深度者,白光诊断准确率高;白光不确定浸润深度者,联合EUS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利于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胃肿瘤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肿瘤分期 内镜超声检查 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普通与超声对异位胰腺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漯河市中心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病理诊断为异位胰腺的患者60例,观察异位胰腺在普通、超声下的表现,比较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异位胰腺诊断的病理符合率,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普通胃镜下诊断为异位胰腺31例(51.67%),间质瘤20例(20.33%),脂肪瘤和息肉分别为5例(8.33%)和4例(6.67%),其病理符合率为51.67%;其主要发生部位为胃部52例(86.67%),其中发生在胃体下部3例,发生在胃窦49例,另外8例(13.33%)发生在十二指肠,形态上在管口区见脐样凹陷31例(51.67%),呈球形隆起17例(28.33%),呈不规则隆起8例(13.33%)。超声胃镜诊断为异位胰腺49例(81.67%),其中脂肪瘤和息肉分别为7例(11.67%)和2例(3.33%),病理符合率为81.67%,在超声胃镜下主要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及混合回声,部分亦可表现为高回声,各层均可发生,主要位于黏膜下,其中低回声43例(71.37%),另外表现为超高回声和高回声分别为10例(16.67%)和7例(11.67%),49例(91.67%)位于黏膜下。结论异位胰腺在超声胃镜下病理符合率高于普通胃镜,两者联用可为异位胰腺术前诊断提供有效帮助。

  • 标签: 胰腺 异位 普通内镜 超声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辅助下经胼胝体入路治疗脑室出血(IV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自2016年10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8例IVH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及引流组(34例)。治疗组采用神经辅助下经胼胝体入路清除血肿,引流组采用钻孔引流加尿激酶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1、3、7 d时血肿大部分清除率(血肿清除率≥95%定义为大部分清除),术后7 d或30 d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个月时预后良好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级Ⅰ~Ⅲ级定义为预后良好]。结果术后1、3、7 d,治疗组患者血肿大部分清除率明显高于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7 d再出血率、颅感染率及术后30 d内因继发性脑积水行分流术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引流组(2.9% vs. 20.6%、2.9% vs. 23.5%、5.9% vs. 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率明显优于引流组(91.2% vs. 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辅助下经胼胝体入路治疗IVH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并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室出血 胼胝体入路 神经内镜
  • 简介:摘要鼻中隔黏膜瓣坏死为神经经鼻扩大入路术后的少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纳入2013年12月至2019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颅底肿瘤患者,均曾采用神经经鼻扩大入路切除肿瘤,术后增强MRI提示鼻中隔黏膜瓣坏死,并出现脑脊液鼻漏、颅感染等相关临床症状。此次入院6例患者均予再次手术修补。术后随访3个月,脑脊液漏、颅感染均治愈。多次经鼻手术史和蝶骨嘴磨除不足可能是导致鼻中隔黏膜瓣坏死的原因,及时行修补术可有效治疗该并发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鼻中隔黏膜瓣坏死为神经经鼻扩大入路术后的少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纳入2013年12月至2019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颅底肿瘤患者,均曾采用神经经鼻扩大入路切除肿瘤,术后增强MRI提示鼻中隔黏膜瓣坏死,并出现脑脊液鼻漏、颅感染等相关临床症状。此次入院6例患者均予再次手术修补。术后随访3个月,脑脊液漏、颅感染均治愈。多次经鼻手术史和蝶骨嘴磨除不足可能是导致鼻中隔黏膜瓣坏死的原因,及时行修补术可有效治疗该并发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