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超声表现及下治疗效果。方法纳入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内下治疗的27例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超声表现、病理特征及下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的病变下表现为黏膜下隆起,超声检查示病变长径(0.69±0.44)cm(0.32~2.00 cm),来源于黏膜下层14例(51.9%)、黏膜肌层8例(29.6%)、黏膜层5例(18.5%),诊断准确率92.0%。行内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6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21例,ESD术后出血发生率4.8%。术后病理为G1级20例(74.1%),G2级6例(22.2%),G3级伴淋巴管癌栓1例(3.7%)。术后随访3~36个月总生存率96.3%,对于局限于黏膜下层以内、无脉管浸润的G1、G2级神经内分泌瘤患者,EMR术后复发率较ESD高(33.3%比0,P=0.042);EMR与ESD术后出血、穿孔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可用于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术前诊断,对2 cm以内、黏膜下层以内、无脉管浸润的G1、G2级胃肠神经内分泌瘤ESD治疗复发率低于EMR。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腔内超声检查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围绕翼管神经与鼻腔炎性疾病的研究开展已久,从既往解剖和术式的探讨逐步过渡到神经递质及炎性因子分泌等神经-免疫方向,为手术治疗鼻腔炎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经鼻翼管神经手术这一治疗手段,对其手术方式、应用现状及相关神经免疫机制展开论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光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神经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也成为神经外科医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的技术之一。随着神经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相关并发症也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技术正在广泛地用于多种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尽管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更低,但神经技术本身可能带来出血、脑脊液漏、硬膜下血肿等并发症。本文对神经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并发症的认识并及时正确处理,从而提高神经手术的疗效。

  • 标签: 神经内窥镜检查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随着影像、光学等科学技术的进步,神经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也成为神经外科医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的技术之一。随着神经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相关并发症也引起广泛关注。目前,技术正在广泛地用于多种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尽管其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更低,但神经技术本身可能带来出血、脑脊液漏、硬膜下血肿等并发症。本文对神经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并发症的认识并及时正确处理,从而提高神经手术的疗效。

  • 标签: 神经内窥镜检查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泌肿瘤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最常见,其在各消化器官中的组织形态学、病理分型、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各有不同,相关的治疗手段及预后情况亦差别很大。本文通过解读相关指南,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进展作一梳理。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胃肠道 胰腺 内镜诊治 进展
  •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泌肿瘤(NEN)在全球发病率不断升高,胃肠NEN(GI-NEN)是最常见的NEN类型。GI-NEN根据部位、大小、背景疾病、细胞起源以及发病机制的不同,在诊断思路及规范化诊疗方式上有所不同。消化检查在发现GI-NEN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由于GI-NEN其高度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切勿随意进行内下切除治疗。应该建立肿瘤全身及全程综合评估理念及思维,结合病史和体征,进行血清学、影像学、核素检查和检查等综合评估,通过严谨的多学科讨论后再行个体化治疗。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 消化内镜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神经束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发生于胃腔者罕见。胃神经束膜瘤一般预后较好,恶性变较为少见,将其与具有恶性潜质的肿瘤进行鉴别尤为重要。因胃神经束膜瘤与其他实体瘤形态相似,正确诊断具有挑战。本文报道1例胃神经束膜瘤下诊治过程,旨在为胃腔隆起性病变的诊断起到参考作用。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胃肿瘤 神经束膜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作者: 张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威远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四川内江642450
  • 简介:消化系统疾病在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比如胃炎、结肠炎、胃食管反流、胰腺炎、胃溃疡等,都是目前发病风险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这些疾病会导致消化不良,减弱患者的食欲,降低其生活质量。若耽误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可能引起癌症。因此,早诊断、早干预治疗,把疾病对身体的危害降到最低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多采用消化进行诊断,特别是超声技术的出现,在降低误诊率、错诊率、漏诊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 标签: 消化内镜;诊断新技术;超声内镜
  • 简介:摘要超过60%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G-NENs)下病变表现为多发病灶,可为息肉样隆起、黏膜下来源的肿瘤,或为丘疹、糜烂、溃疡性病灶,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病灶多数<10 mm,平均5 mm。1型G-NENs中,约22%病例下并无任何肉眼可见的病灶,只有通过胃体、胃底的盲检,显微下才能发现病灶,即微小类癌。本例患者胃镜下并无任何肉眼可见的隆起型病灶,因一次随机活检,才得以发现病变。本文结合该例病变下表现及其临床特征,以提升诊断G-NENs的经验。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类癌瘤 内窥镜检查
  • 简介:摘要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脑神经疾患的首选外科方法。近年来,随着神经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神经应用于MVD。本文将着重从神经应用于MVD的概况、技术要点、优势、局限性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和显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选取的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即对照组(n=41)、观察组(n=41),予以对照组神经导航辅助下显微治疗,观察组神经导航辅助下治疗,并使用定量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手术情况进行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ADL评分为(76.04±7.46)分、术后2个月的ADL评分为(89.93±8.87)分,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ADL评分、术后2个月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68、22.274,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为(5.84±0.56)cm、手术时间为(86.49±8.52) min、术中出血量为(88.53±8.77) ml、血肿清除率为(91.55±4.27)%,与对照组相应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44、25.366、16.154、6.558,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神经导航辅助下治疗,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改善预后。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神经导航辅助 内镜 显微镜
  • 简介: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高血压病引发的突发性脑实质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中基底节区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发病部位。近年来神经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神经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的研究进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基底节 神经内镜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磁导航技术在神经下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采用神经血肿清除术治疗的43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电磁导航实时引导下神经血肿清除术治疗22例(导航组),采用单纯神经血肿清除术治疗21例(非导航组)。比较2组患者术前脑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残余量及血肿清除率。术后2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2组患者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健侧、患侧锥体束纤维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计算相对FA(rFA)值(患侧FA值/健侧FA值)。术后6个月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2组患者的基础日常活动能力。结果导航组和非导航组患者的术前出血量、术后血肿残余量、血肿清除率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导航组患者患侧上、下肢的FMA评分,患侧FA值、rFA值均明显高于非导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导航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非导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明显增加手术时间的基础上,电磁导航技术可引导神经有效清除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以及术中通过对锥体束纤维的有效保护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电磁导航 神经内镜 锥体束纤维
  • 简介:摘要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内镜中的各项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使用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AI)具有跨时代意义。卷积神经网络(CNN)在图像分析中表现最佳,在消化学科领域,CNN被用于处理大量的临床数据和各种图像资料。现主要介绍机器学习技术和AI在无线胶囊小肠疾病自动诊断中的应用。

  • 标签: 人工智能 无线胶囊内镜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自动诊断
  • 简介:摘要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pNETs)是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显著异质性和复杂性的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消化道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超声的临床应用对pNETs诊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超声在pNETs中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超声内镜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和开颅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的疗效的差异。方法对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3例丘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神经下血肿清除术治疗44例及采用开颅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治疗39例,并按照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55例重症和28例轻症。对比分析2种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患者发病后1年随访时的康复情况。结果与开颅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组比较,神经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少[(284.90±31.74) mL vs. (45.70±6.94) mL],住院时间较短[(18.40±2.75) d vs. (14.70±2.13) d],癫痫的发生率较低(15.4% vs. 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年,在存活的重症患者中,神经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组患者的GOS评分[(2.99±0.48)分]明显高于开颅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治疗组[(2.64±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显微下血肿清除术比较,神经下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具有微创、视野好、高效、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丘脑出血 血肿清除术 神经内镜 微创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下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临汾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57例,女51例,年龄(58.12±4.25)岁,年龄范围为46~71岁。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神经组(n=60)与开颅手术组(n=48),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内皮素、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6个月的预后。结果神经组血肿清除率[(89.21±6.15)%]高于开颅手术组[(73.53±4.66)%]、手术时间[(2.12±1.08)h]短于开颅手术组[(5.78±1.14)h]、术中出血量[(99.54±30.57)ml]少于开颅手术组[(261.36±12.98)ml]、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时间[(7.24±2.31)d]短于开颅手术组[(11.35±2.25)d]、术后24 h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12.96±1.52)分]高于开颅手术组[(11.30±1.26)分]、住院时间[(31.50±3.41)d]短于开颅手术组[(39.48±4.25)d];治疗后,神经组治疗后内皮素[(67.96±8.77)ng/L]、CRP[(15.11±2.83)mg/L]及IL-6[(23.45±3.62)μg/L]水平均低于开颅手术组[(85.41±10.54)ng/L、(21.58±3.65)mg/L、(42.25±5.11)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2/60)]低于开颅手术组[18.8%(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6,P=0.021)。神经组预后恢复良好[65.0%(39/60)]高于开颅手术组[45.8%(2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7,P=0.035)。结论神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获得更好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随访期间预后更好。

  • 标签: 神经内镜手术 开颅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围术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