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圆形分步法了解舟山市道路交通伤害院前医疗急救时间规律,为合理安排院前医疗急救人员、车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舟山市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信息系统2020年道路交通伤害院前医疗急救出车记录,并通过采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当地急救出车的时间集中度,推算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高峰时点和高峰时期。结果2020年舟山市发生道路交通伤害共4 349例,男女比例为1.35∶1;年龄4~73岁,主要年龄分布范围为21~40岁(50.31%);交通伤害主要部位头面部1 776例(40.83%);交通伤害类型以非机动车事故为主,共2 479例(57.00%)。道路交通伤害院前医疗急救的发生在时间分布上有明显的特征,按年分布的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期为6月27日至10月25日;按周分布的高峰期在周二至周五;日发生高峰时段为9:04~17:58。结论舟山市每年夏秋季、每周二至周五、每日白天时间,均为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期。

  • 标签: 急救医疗服务 圆形分布法 时间规律 海岛 交通事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前交通动脉(ACoA)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09例ACoA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大小和载瘤动脉痉挛等,术后资料包括肺炎、颅内感染、脑疝、动脉瘤复发或破裂再出血、迟发性脑缺血等),并以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随访6个月的预后。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出术前模型(包括术前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和术后模型(包括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以术前、术后模型中展示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变量,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309例ACoA破裂动脉瘤患者中,264例(85.4%)预后良好,45例(14.6%)预后不良。(1)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吸烟史、高血压史、Hunt-Hess Ⅳ~Ⅴ级、Fisher Ⅳ级、宽颈动脉瘤、载瘤动脉痉挛、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肺炎、颅内感染、脑疝、迟发性脑缺血以及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的比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Hunt-Hess Ⅳ~Ⅴ级(OR=24.198,P=0.000,95%CI:4.288~136.559)、Fisher Ⅳ级(OR=4.792,P=0.044,95%CI:1.040~22.079)、载瘤动脉痉挛(OR=12.136,P=0.005,95%CI:2.121~69.426)、肺炎(OR=8.177,P=0.018,95%CI:1.438~46.506)、脑疝(OR=147.042,P=0.002,95%CI:6.386~3385.519)和迟发性脑缺血(OR=606.720,P=0.000,95%CI:52.288~7040.088),独立保护因素为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OR=0.072,P=0.050,95%CI:0.005~1.000)。(3)ROC曲线分析显示,以Hunt-Hess Ⅳ~Ⅴ级、Fisher Ⅳ级和载瘤动脉痉挛为变量的术前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0(95%CI:0.82~0.93,P=0.000),以术前模型的变量及肺炎、迟发性脑缺血、脑疝为变量的术后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80(95%CI:0.97~0.99,P=0.000)。结论除降低术前动脉瘤的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和缓解载瘤动脉痉挛外,术后进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及避免术后并发症如脑疝、迟发性脑缺血和肺炎等的发生,对于改善ACoA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预后也有着积极作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动脉瘤 前交通动脉 临床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0-2019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天津市全人口全死因监测数据库,户籍人口数据来源于天津市公安局。分析2000-2019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数据,计算不同性别和地区的构成比、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率和过早死亡概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不同人群的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2000-2019年,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26 919例,城市男性占比从21.28%下降到18.38%,城市女性从7.01%下降到6.28%;农村男性从59.16%下降到55.59%,农村女性由12.55%上升到19.75%。2000-2019年全市道路交通伤害粗死亡率为14.08/10万~7.8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28/10万~5.51/10万,过早死亡概率为0.70%~0.38%。死亡率和过早死亡概率在研究期间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进入快速下降期。2000-2019年男性标化死亡率为20.97/10万~8.01/10万,女性为5.10/10万~2.85/10万。男性死亡水平高于女性,下降速度快于女性。2000-2019年城市标化死亡率为6.99/10万~2.46/10万,农村为19.85/10万~8.75/10万。农村死亡水平高于城市,近年来下降速度较快。农村男性是交通事故死亡水平最高的群体,从2016年起进入快速下降期,2016-2019年标化死亡率APC为-18.55%。结论全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水平已出现下降拐点,且近几年进入快速下降期,近年来对交通事故所开展的干预措施较为有效,未来交通事故防控的重点人群是男性、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群。

  • 标签: 事故,交通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工人噪声接触水平及其健康状况,为指导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1至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铁路运输设备制造、汽车制造、航天航空器制造企业各选取1家大型企业的噪声作业工人作为调查对象,共2 088人。测定噪声作业岗位的噪声接触水平,并对噪声作业工人进行纯音测听、血压和心电图测量,采用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工人噪声接触水平超过85 dB(A)占66.9%(1 396/2 088),噪声声级为87.9(84.3~90.3)dB(A),其中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企业工人噪声声级最大[89.9(87.8~91.6)dB(A)]。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血压异常、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5.7%(327/2 088)、18.1%(378/2 088)、6.1%(128/2 088)。铁路运输设备制造、汽车制造、航天航空器制造企业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血压异常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企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较高(17.6%,186/1 056),航天航空器制造企业工人血压异常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高(26.3%,169/642;10.0%,64/642)。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血压异常和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在不同年龄和工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年龄、工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5),噪声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在不同噪声接触水平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总体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噪声危害严重,尤其是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行业。长期职业接触噪声会对工人听力及心血管产生不良影响,企业应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同时做好个体防护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 标签: 噪声,职业性 听力损失 血压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圆锥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应力特点。方法对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因疑诊后交通动脉瘤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而发现存在后交通动脉圆锥的30例患者(观察组),应用DSA技术测量并结合计算机模拟血流动力学采线方法定量分析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的弯曲角度、后交通动脉圆锥处血流动力学应力参数如总压力、剪切力等,以同期收治的后交通动脉正常的30例非颅内动脉瘤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的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的弯曲角度为[(80.1±8.4)°],明显高于观察组[(73.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交通动脉圆锥处的血流剪切力、总压力分别为(8.32±0.70) Pa、(85.61±6.04) P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后交通动脉相同部位处[(3.95±0.28) Pa、(25.72±7.18) 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交通动脉圆锥处的局部血流应力与正常后交通动脉相同部位处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可能在后交通动脉瘤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后交通动脉 动脉圆锥 血流动力学应力 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6个省份28个县(区)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状况,并提出预防建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于2017年对6个省份28个县(区)61个乡镇/街道(社区)特定年龄段儿童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204 628名儿童,发生908人次(0.44%)道路交通伤害,未上幼儿园儿童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最高,为0.94%。男童的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0.54%)高于女童(0.34%)。7月份是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高发期(12.92%)。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发生时活动前三位依次是玩耍/娱乐(21.61%)、骑/乘电动自行车(20.40%)、步行(20.07%)。绝大多数病例的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2.26%。受伤部位主要以下肢(38.85%)、上肢(23.29%)、头部(20.20%)为主。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病例大多数治疗后痊愈,占全部病例数的85.43%。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儿童,住院时间M为7 d,花费M为3 000元。结论我国6个省份28个县(区)男童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童,未上幼儿园儿童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学段的儿童,儿童在玩耍/娱乐、骑/乘电动自行车、步行时容易发生道路交通伤害。

  • 标签: 道路交通 伤害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术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天坛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医院收治的149例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85例、女64例,年龄18~65岁;小型动脉瘤69例,中大型动脉瘤80例。149例患者中,经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77例,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72例。应用认知功能电话问卷修订版功能量表(TICS-m)评价患者术后远期认知功能情况,以TICS-m≤27分为认知功能障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术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149例患者中109例完成了认知功能的评价,认知功能正常100例,认知功能障碍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认知功能正常和障碍者间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大小和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继发脑梗死(风险比=11.889, 95%可信区间1.144~123.52, P<0.05)和患者的受教育程度(风险比=0.195,95%可信区间0.048~0.791,P<0.05)是术后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未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术后患者发生脑梗死和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认知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共14个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所有患者均接受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9例患者选择双导管系统,5例选择单导管系统。术后即刻行DSA检查,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复查DSA,评估动脉瘤有无复发及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结果14例患者的Neuroform Atlas支架均成功释放,术中支架到位满意;术中均未出现载瘤动脉痉挛、动脉瘤破裂出血、支架打开不良、支架内血栓形成等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即刻DSA显示,14例动脉瘤均为完全栓塞(Raymond Ⅰ级)。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或脑出血,无死亡病例。14例患者中,8例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8例患者的DSA结果均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Raymond Ⅰ级),瘤颈处未出现弹簧圈压缩,未见动脉瘤复发,支架内血流通畅、无狭窄或血栓形成。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是有效和安全的。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 栓塞,治疗性 治疗结果 Neuroform Atlas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例破裂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共14个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所有患者均接受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9例患者选择双导管系统,5例选择单导管系统。术后即刻行DSA检查,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栓塞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复查DSA,评估动脉瘤有无复发及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结果14例患者的Neuroform Atlas支架均成功释放,术中支架到位满意;术中均未出现载瘤动脉痉挛、动脉瘤破裂出血、支架打开不良、支架内血栓形成等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即刻DSA显示,14例动脉瘤均为完全栓塞(Raymond Ⅰ级)。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或脑出血,无死亡病例。14例患者中,8例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8例患者的DSA结果均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Raymond Ⅰ级),瘤颈处未出现弹簧圈压缩,未见动脉瘤复发,支架内血流通畅、无狭窄或血栓形成。结论初步研究发现,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是有效和安全的。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 栓塞,治疗性 治疗结果 Neuroform Atlas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时阻断技术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PCoA)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破裂PCo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0例患者27个动脉瘤(7例患者合并7个其他部位的未破裂动脉瘤)。其中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3例,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17例。20例患者在术中均采用了临时阻断技术,其中15例临时阻断动脉瘤的近、远端颈内动脉(12例同时阻断PCoA);3例临时阻断动脉瘤近端颈内动脉并部分夹闭动脉瘤瘤体;2例仅部分夹闭动脉瘤瘤体。观察手术情况,随访临床预后。结果20例患者的27个动脉瘤均同期手术成功夹闭。20个破裂PCoA动脉瘤中,18个在手术中无破裂出血,2个在替换永久型动脉瘤夹的过程中动脉瘤破口有少量渗血,但不影响手术操作。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显示患者均无明显的缺血性改变;动脉瘤夹闭后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显示载瘤动脉均通畅,动脉瘤均不显影。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动脉瘤均无残留,载瘤动脉均通畅。20例患者术后随访(29.4±9.9)个月(13~48个月),均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随访动脉瘤无复发。结论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PCoA动脉瘤术中使用临时阻断技术可有效降低术中动脉瘤的破裂率,有利于完全夹闭动脉瘤并保留载瘤动脉。

  • 标签: 动脉瘤,破裂 显微外科手术 后交通动脉 锁孔入路 临时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时阻断技术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PCoA)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破裂PCoA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0例患者27个动脉瘤(7例患者合并7个其他部位的未破裂动脉瘤)。其中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3例,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17例。20例患者在术中均采用了临时阻断技术,其中15例临时阻断动脉瘤的近、远端颈内动脉(12例同时阻断PCoA);3例临时阻断动脉瘤近端颈内动脉并部分夹闭动脉瘤瘤体;2例仅部分夹闭动脉瘤瘤体。观察手术情况,随访临床预后。结果20例患者的27个动脉瘤均同期手术成功夹闭。20个破裂PCoA动脉瘤中,18个在手术中无破裂出血,2个在替换永久型动脉瘤夹的过程中动脉瘤破口有少量渗血,但不影响手术操作。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显示患者均无明显的缺血性改变;动脉瘤夹闭后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显示载瘤动脉均通畅,动脉瘤均不显影。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动脉瘤均无残留,载瘤动脉均通畅。20例患者术后随访(29.4±9.9)个月(13~48个月),均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随访动脉瘤无复发。结论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破裂PCoA动脉瘤术中使用临时阻断技术可有效降低术中动脉瘤的破裂率,有利于完全夹闭动脉瘤并保留载瘤动脉。

  • 标签: 动脉瘤,破裂 显微外科手术 后交通动脉 锁孔入路 临时阻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 IIT)对全面推动临床诊疗的发展与同质化有着关键性作用,希望探讨得出支持IIT的临床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标准的建议。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与机构建设实践案例相结合,即基于国内外高校与成熟的医疗机构建设临床研究中心的经验,并总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研究中心的建设案例,进行中心建设与管理方案的探讨。结果提出支持IIT的临床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标准的建议,涵盖中心建设原则、基本设置、组织架构、功能部门、基础平台、人员配置、文档管理与机构评估。结论总结出支持IIT研究的机构建设标准建议,以供国内高校、医疗机构建设此类临床研究中心借鉴。

  • 标签: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中心建设 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探索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方法2017年对2005—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毕业生发放问卷调查表118份,回收有效问卷103份。调查问卷参考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育处符逸设计的调查表,并在预调查的基础上修改问卷,利用Excel 2010版对回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0.2%的毕业生认可八年制的培养模式,69.9%的毕业生对实习医院的带教质量给出了满意的评价,63.1%的毕业生认为课程仍需局部调整。结论2005—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较为成熟。未来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应更多体现在:创新专业学位制度嫁接模式;加强招生宣传,采用多元化招生,严把分流淘汰关;进行医学整合课程改革;加强临床带教设计;同时进一步提升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快临床带教师资队伍建设。

  • 标签: 八年制医学教育 毕业生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