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碧兰、Vitapex和氧化锌碘仿在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12月平顶山市口腔医院收治的急性牙髓炎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2例。A组采用碧兰治疗,B组采用Vitapex治疗,C组采用氧化锌碘仿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同时观察三组术后7天急性反应发生率,随访1年观察三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A、B、C三组的近期疗效分别为95.2%、92.9%、90.5%,三组间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术后7天急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9.5%、35.7%,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B、C三组的远期疗效分别为97.6%、95.2%、92.9%,三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碧兰、Vitapex和氧化锌碘仿在一次性根管治疗急性牙髓炎中均有着较高的近远期疗效,但是碧兰术后急性反应发生率最低,安全性最高。

  • 标签: 碧兰糊剂 Vitapex糊剂 氧化锌碘仿糊剂 急性牙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Vitapex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影响。方法选择杭州市大江东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Vitapex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氢氧化钙治疗。比较两组术后7 d疼痛情况,术前和术后7 d血清TNF-α、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变化,术前和术后6个月根管菌落数变化,及术后6个月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 d无疼痛或轻度疼痛(30.00%)多于对照组(10.00%)(χ2=7.500,P<0.05);观察组术后7 d血清TNF-α(4.68±1.20)μg/L、C反应蛋白(4.35±0.79)mg/L、白细胞介素6(2.15±0.54)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7.89±1.42)μg/L、(8.19±1.32)mg/L和(4.58±1.02)μg/L(t=13.472、19.335、16.309,均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根管菌落数(4.26±0.35)CFU,少于对照组的(9.72±2.43)CFU(t=17.227,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3.33%)(χ2=5.566,P<0.05)。结论Vitapex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效果明显,且可降低血清TNF-α、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

  • 标签: 根尖周炎 慢性疼痛 C反应蛋白质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根管菌落数 Vitapex糊剂 氢氧化钙糊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itapex填充治疗根尖周炎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根尖周炎患者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61例。观察组采用Vitapex填充,对照组采用传统根管填充。两组均随访3个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根管菌落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8%)高于对照组(80.33%)(χ2=6.157,P<0.05);观察组治疗后根管菌落数[(2.51±0.48)CFU],低于对照组的[(9.93±1.25)CFU](t=43.280,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1.12±0.28)分],低于对照组[(2.09±0.37)分](t=16.327,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6.59±1.23)mg/L]、IL-6[(1.21±0.26)μg/L]和TNF-α[(3.12±0.43)μg/L],均低于对照组[(11.37±2.74)mg/L、(1.73±0.35)μg/L和(5.42±0.80)μg/L](t=12.430、9.315、19.778,均P<0.05)。结论采用Vitapex填充治疗根尖周炎患者效果良好,可减轻疼痛,减轻炎性反应。

  • 标签: 根尖周炎 根管充填材料 Vitapex糊剂填充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格列齐联合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拮抗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早期颈部血管粥样硬化(CAS)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T2DM合并早期CAS患者174例,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87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Ang Ⅱ受体拮抗治疗,联合组予以格列齐+Ang Ⅱ受体拮抗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颈动脉相关指标[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cIMT)、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联合组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2周后,联合组cIMT低于对照组,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12周后,联合组血清CysC、YKL-40、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齐联合Ang Ⅱ受体拮抗治疗T2DM合并早期CAS患者,能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小cIMT、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 标签: 格列齐特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2型糖尿病 颈部血管粥样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碱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20年3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男性碱烧伤患者符合入选标准,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磺胺嘧啶银组30例和VSD组30例,年龄分别为(36±8)、(35±10)岁,烧伤总面积分别为(7.2±2.0)%、(8.5±3.0)%体表总面积。入院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给予清创后常规磺胺嘧啶银换药治疗,每日换药1次;VSD组患者给予清创后持续VSD治疗,将负压设置为-10.67 kPa,每6~8天更换1次负压材料。治疗第1、4、7天,收集磺胺嘧啶银组患者创面渗出液和VSD组患者创面引流液,采用便携式pH计行pH值检测并统计渗出液/引流液量;治疗7、14、21 d后,计算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治疗前、治疗7 d后,采集2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治疗14 d内每次换药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2组患者疼痛评分;统计2组患者医疗费用、出院时满意度评分。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和Bonferroni校正。结果(1)治疗第1、4、7天,VSD组患者引流液pH值分别为9.75±0.59、9.01±0.46、8.13±0.28,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9.35±0.62、8.18±0.18、7.58±0.09,t=2.03、6.80、7.56,P<0.05或P<0.01。治疗第1、4天,VSD组患者引流液量分别为(553±83)、(239±65)mL,明显多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440±77)、(175±49)mL,t=3.44、2.24,P<0.05;治疗第7天,VSD组患者引流液量为(21±8)mL,明显少于磺胺嘧啶银组患者渗出液的(149±44)mL,t=-12.61,P<0.01。(2)治疗7、14、21 d后,VSD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9±6)%、(74±10)%、(92±3)%,均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的(25±3)%、(59±6)%、(77±6)%,t=7.07、5.59、7.09,P<0.01。(3)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均相近;治疗7 d后,VSD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8水平均明显低于磺胺嘧啶银组(t=-8.75、-8.04,P<0.01)。(4)VSD组患者换药时疼痛评分、医疗费用明显低于磺胺嘧啶银组(t=-4.28、-7.56,P<0.01),患者出院时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磺胺嘧啶银组(t=10.91,P<0.05)。结论VSD技术应用于临床碱烧伤创面可有效促进残留碱液的去除,减轻碱液对皮肤组织的进一步损伤,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去除炎症介质,减轻换药疼痛,降低治疗总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烧伤,化学 负压伤口疗法 伤口愈合 碱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吻合夹(over-the-scope clip,OTSC)在闭合医源性肠道穿孔中的疗效。方法对应用OTSC夹封闭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穿孔长径为1.0~4.0 cm,均在内镜下一次成功闭合,平均封闭时间为9.1 min,平均住院6.5 d,术后无迟发性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无病患死亡。结论使用OTSC封闭医源性肠道穿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肠穿孔 结直肠肿瘤 医源性疾病 内镜吻合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联合氨溴罗口服液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本院4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钠治疗,研究组给予孟鲁司钠联合氨溴罗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治疗前及治疗1周、治疗2周C-ACT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20/21)与对照组71.43%(15/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VC、PEF变异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分别为(1.41±0.34)L、(1.74±0.31)L,均高于对照组,PEF变异率为(15.24±2.47)%,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周、治疗2周,研究组C-ACT评分分别为(23.12±1.09)分、(25.51±0.7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IgG、IgM水平分别为(11.51±2.06)g/L、(2.63±0.48)g/L,均高于对照组,IgE水平为(259.04±54.58)g/L,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联合氨溴罗口服液治疗CVA患儿,能有效控制哮喘病情,改善肺功能,提高免疫功能。

  • 标签: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氨溴特罗口服液 咳嗽变异性哮喘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网状弹力手套的制作方法,并探讨其在手部亚急性湿疹患者氧化锌包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属于类试验性研究,选取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病房收治的手部亚急性湿疹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将2017年6—12月入院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6—12月入院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每组48例。在常规的氧化锌包敷前2道程序(涂药、无菌纱布覆盖)结束后,对照组采用"纱布绷带+医用胶布"外固定法,试验组采用"网状弹力手套"外固定法。评价2组患者外固定成本和时间、拆卸时间、敷料固定情况、舒适状况、握力、手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皮损愈合效果。结果包敷后试验组患者的外固定成本和时间、拆卸时间、握力、手日常活动能力分别为(0.37 ± 0.05)元、(26.06 ± 2.53)s、(13.70 ± 1.28)s、(25.96 ± 5.83)kg、(65.04 ± 7.10)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63 ± 0.21)元、(160.98 ± 22.82)s、(22.36 ± 3.50)s、(20.01 ± 3.56)kg、(61.83 ± 6.31)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0.931~-2.340,P<0.01或0.05);试验组患者包敷舒适率、敷料总脱落率、皮损愈合总有效率分别为100%(48/48)、0、98%(47/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38/48)、46%(22/48)、71%(34/4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163、28.541、13.353,均P<0.01)。结论将网状弹力手套应用于手部亚急性湿疹患者氧化锌包敷中,既能节省外固定成本和时间、拆卸时间,也能提高敷料固定效果和包敷舒适度,并能改善握力和手日常活动能力以及皮损愈合效果,符合皮肤科手部包敷需求。

  • 标签: 网状弹力手套 手部亚急性湿疹 氧化锌糊 包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动管理联合吞试验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浙江衢化医院康复科和衢州市第三医院康复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护理干预)和观察组(给予行动管理联合吞试验护理干预),每组49例。记录干预前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进食行为、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6,P=0.675),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有所改善(χ2=20.350、5.518,P<0.001,P=0.033),其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04%比14.29%,χ2=14.150,P<0.001)。干预前两组自主进食时间及实际进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88、0.179,P=0.851、0.858),干预后两组自主进食时间及实际进食比例均有所改善(t=-21.072、-2.787、-25.823、-3.865,均P<0.001或P=0.006),其中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7.742、2.278,P<0.001,P=0.025)。干预前两组心理功能、身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17、-0.904、0.714、-0.113,P=0.475、0.368、0.477、0.910),干预后两组心理功能、身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均有所改善(t=-23.352、-12.203、-22.630、-14.022、-2.770、-4.122、-12.203、-4.257,均P<0.001、0.07),其中观察组心理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11.465、7.802、128.136、7.505,均P<0.001)。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2.04%比14.29%,χ2=4.900,P=0.027)。结论行动管理联合吞试验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患者进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吞咽障碍 脑卒中 护理 进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用于烧伤整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义乌市中心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行整形的烧伤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对照组59例,观察组术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对照组术后应用传统聚维酮碘油纱条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植皮时间、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植皮失败率、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植皮时间、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8.15±1.02)d、(6.25±1.36)d、(16.02±3.58)d,均短于对照组的(14.02±1.25)d、(12.15±3.36)d、(22.15±4.6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947、12.502、8.067,均P<0.001);观察组疼痛评分为(1.65±0.25)分,低于对照组的(3.75±0.36)分(t=36.803,P<0.001);观察组植皮失败率[1.69%(1/59)]、感染发生率[5.08%(3/59)]、抗生素使用率[30.51%(18/59)]均低于对照组的18.64%(11/59)、20.34%(12/59)、49.15%(29/59)(χ2=9.276、6.186、4.279,均P<0.05);观察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58±2.36)d、(18.25±2.61)d,均短于对照组的(9.69±2.75)d、(25.24±2.36)d(t=4.472、15.259,均P<0.001)。结论对烧伤整形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有助于缩短植皮时间、创面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还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抗生素使用,且植皮失败率低。

  • 标签: 烧伤 外科,整形 引流术 负压伤口疗法 疼痛 感染 创面治疗 植皮 抗菌药
  • 简介:摘要面部美容填充新型产品不断问世,为广大美容就医者提供了众多美容产品。面部美容填充以自体脂肪颗粒、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最为常用,操作不当可以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导致视力丧失。现就面部填充注射引起视力丧失的机制、治疗以及预防方法加以探讨,结合文献对选择性眼动脉内透明质酸酶注射溶栓以及球后注射进行了分析,以期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对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 标签: 面部 填充剂 注射 视力丧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手足外科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9年8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手足外科住院的患者100例(VSD技术治疗145次)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51例采取集束化管理,对照组49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VSD治疗失败、感染、疼痛、出血等发生情况,比较护理满意度指标。结果实验组的VSD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15.7%,低于对照组的6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1%,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VSD治疗患者实施集束化管理,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 标签: 创伤和损伤 治疗结果 负压封闭引流 集束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年龄≥35岁)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or repetitive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与封闭抗体和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就诊且符合纳入条件的RSA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按年龄不同分为高龄RSA组66例,正常孕龄RSA组334例,另收集179名正常体检妇女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封闭抗体和淋巴细胞亚群,统计分析检查结果。结果高龄RSA患者封闭抗体阴性率为77.27%(51/66),与正常孕龄RSA患者封闭抗体阴性率83.53%(279/3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显著高于正常妇女封闭抗体阴性率23.46%(42/179)(P=0.001);封闭抗体封闭效率结果显示高龄RSA患者CD3封闭效率0.10(-0.50,0.60)显著低于正常妇女CD3封闭效率0.60(0.00,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龄RSA患者CD8封闭效率0.00(-0.60,0.63)显著低于正常妇女CD8封闭效率0.30(0.00,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高龄RSA患者CD8+T细胞比率(26.93±7.25)显著低于正常孕龄RSA患者(29.22±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高龄RSA患者CD4+/CD8+比值(1.64±0.99)显著高于正常孕龄RSA患者(1.37±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高龄RSA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比率(16.13±7.10)显著高于正常妇女(14.04±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且高于正常孕龄RSA妇女(15.57±7.02)。结论高龄RSA患者与正常孕龄RSA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存在差异;自然杀伤细胞比率升高可能是RSA发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高龄RSA患者。

  • 标签: 反复自然流产 高龄 封闭抗体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令胶囊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罗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百令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40/43)高于对照组(72.09%,31/43)(χ2=6.541,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为(1.69±0.15)L、FEV1%为(64.29±2.69)%、用力肺活量为(2.69±0.16)L,均高于对照组的(1.48±0.18)L、(57.83±2.30)%、(2.41±0.18)L(t=5.877、11.969、7.62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为(17.35±2.80)ng/L、白细胞介素6为(18.91±2.24)ng/L、白细胞介素8为(12.01±1.73)ng/L,均低于对照组的(25.26±2.31)ng/L、(24.65±3.27)ng/L、(15.45±1.50)ng/L(t=14.290、9.496、9.85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为(11.72±1.92)分,低于对照组的(15.41±2.24)分(t=8.202,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百令胶囊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罗对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良好,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百令胶囊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疗效 炎性因子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马来酸桂哌齐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对照Ⅳ期临床研究,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全国65家国家临床试验机构的神经内科专业组共同完成。于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连续入组发病时间≤48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7~25分的急性前循环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其中937例(治疗组466例,对照组471例)进入最终全分析集进行分析。以用药后14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1分比例和Barthel指数为疗效终点,安全性终点指标包括用药后14 d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和心电图结果。结果共入组946例患者,其中937例纳入最终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组用药后14 d mRS≤1分受试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2/466(21.89%)和76/471(16.1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677,95%CI 0.484~0.948,P=0.023);治疗组病后14 d Barthel指数≥95受试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25/466(26.82%)和91/471(19.3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632,95%CI 0.459~0.869,P=0.005)。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结论马来酸桂哌齐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即可显著改善患者残障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良好。

  • 标签: 脑梗塞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疗效比较研究 马来酸桂哌齐特 安慰剂
  • 简介:摘要皮肤是人体重要的屏障,角质层是维系皮肤屏障功能的主要结构,能防止水分流失,当皮肤屏障被破坏时经皮水分丢失明显增加。化学剥脱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皮肤美容技术,研究表明,化学剥脱对皮肤屏障是一个先损伤后修复的过程。它可剥脱角质层,同时刺激表皮组织和真皮纤维组织增生。临床工作中常根据治疗需求选择不同种类、浓度的化学剥脱,了解化学剥脱对皮肤屏障的影响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皮肤 屏障功能 化学剥脱 α-羟基酸 乙醇酸 水杨酸
  • 简介:摘要过敏相关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其发展遵循由皮肤过敏向呼吸道过敏的敏化传递规律,称为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或应性进程。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疾病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免疫调节与神经调节是肠道菌群参与过敏性疾病发生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本文基于多系统敏化进展的角度,系统综述菌群-免疫-神经网络在应性进程中的交互作用,以期为敏化进展的机制研究及防治工作开辟新思路。

  • 标签: 肠道菌群 过敏性疾病 特应性进程 免疫调节 神经调节
  • 简介:摘要肾病综合征是儿童期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易复发。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现,肾病综合征患儿常伴有应性表现,其与应性疾病呈现高共病特点。本文将从发病机制、细胞因子改变、治疗三方面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和应性疾病的关系,以期发现儿童肾病综合征和应性疾病的相似之处,为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方法。

  • 标签: 儿童 肾病综合征 特应性疾病 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