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全科医学最早官方确立是在美国,1947年成立全科医学学会,之后欧美国家均开始了对全科医学的研究及体系建设,1966年英联邦启动了全球第一个全科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全科医师培养体系。1988年全科医学概念引入中国;1989年,中华医学会成立了"全科医学教育委员会",标志着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正式开始;1993年,"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标志着全科医学学科在中国的诞生。相较于西方欧美国家,中国全科医学起步晚,对全科医师的培养经历了多元化的发展,目前正在与国际培养模式相接轨。

  • 标签: 全科医学 家庭医学 全科医师
  • 简介:摘要嗜乳脂蛋白(butyrophilin,BTN)最初发现于乳脂球膜,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受体蛋白,其胞外段与免疫检查点B7蛋白家族同源,因而受到免疫学家的关注。近年来,有研究发现BTN参与调控天然和获得性T细胞免疫反应,尤其是该家族成员BTN3A1(CD277)具有活化Vγ9Vδ2 T细胞的功能,可能是免疫检查点的新靶点。现对BTN家族的发现、命名、结构及其对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嗜乳脂蛋白 嗜乳脂蛋白3A1 免疫检查点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科实习护生的创新行为能力现状,分析护生职业获益感、自我超越与创新行为能力的关系,并探讨职业获益感在自我超越和创新行为能力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223名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职业获益感、自我超越量表、护士创新行为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SPSS 21.0对本科护生自我超越感、职业获益感、创新行为能力相关性分析,应用AMOS 22.0进行中介效应检验,采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估计职业获益感中介效应95%的可信区间。结果本科护生自我超越到创新行为能力的路径系数显著(r值为0.31,P<0.01),自我超越对正向职业感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r值为0.36,P<0.05)。正向职业感的间接效应的Bootstrap检验95%的可信区间为0.02~0.07;正向职业感在自我超越和创新行为能力间起部分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14,总效应值为0.42,即中介效应值占总效应值的33.3%。团队归属感到创新行为能力的路径系数显著(r值为0.39,P<0.05),自我超越对团队归属感产生正向影响(r值为0.28,P<0.01)。团队归属感产生的间接效应的Bootstrap检验的95%可信区间分布在0.10~0.42。团队归属感在自我超越和创新行为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0.07,总效应值为0.42,即中介效应值占到总效应值的16.7%。结论本科护生自我超越既可以直接预测创新行为能力,也可以通过职业获益感中正向职业感知、团队归属感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创新行为能力。临床教学中提高护生职业获益感、自我超越可能是提高创新行为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 标签: 本科护生 自我超越 创新行为能力 职业获益感
  • 简介:摘要中国医博物馆馆藏彩绘本《内经图》,是一幅用于指导内丹炼养图式,属于中医导引医学之神仙家一脉在民间的传承,是祖国传统医学养生学精华,其核心要旨在于神气双修、一气合道。具体炼养过程包括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4个程序,涵盖内丹小周天、过关服食大周天、阳神成就、形神俱妙等不同层级进阶。其重要价值在于能够通过炼养实践而治未病、治已病。

  • 标签: 中国医史博物馆 《内经图》 内丹炼养 导引
  • 简介:摘要基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济南城区6 049名6~17岁儿童青少年的相关资料,探讨父母高血压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关联。结果显示,父母高血压与儿童青少年收缩压呈正相关,β(95%CI)值为0.91(0.23~1.59);父母一方有高血压、父母双方均有高血压的儿童青少年罹患高血压的可能性均较大,OR(95%CI)值分别为1.28(1.01~1.61)、2.24(1.09~4.61)。因此,建议针对父母有高血压的儿童青少年,应尽早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

  • 标签: 高血压 青少年 家庭 家族聚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孕不育、反复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不良孕产夫妇的外周血进行培养,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进行G显带分析。结果1261对(2522例)不良孕产的夫妇中有176例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核型检出率为6.98%;其中染色体多态性88例,占异常核型的50%;易位型48例,占异常核型的27.27%;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5例,占异常核型的14.2%;倒位型12例,占异常核型的6.81%;标记染色体3例,占异常核型的1.7%。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不良孕产以及不孕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高危人群要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对于染色体核型正常多态性变异要引起足够重视,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为下次妊娠提供准确的指导。

  • 标签: 染色体异常 不孕不育 染色体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有开放性胸部手术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现不良结局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合并开放性胸部手术病史的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诊疗方案以及结局。结果10例患者均为重症或危重症。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均经胸部CT及病毒核酸检测确诊。入院后均给予氧疗、以阿比多尔和中药莲花清瘟为主的抗病毒治疗、以莫西沙星和/或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为主的抗生素治疗。最终3例死于呼吸衰竭,7例治愈出院。结论有开放性胸部手术的COVID-19患者病情易进展,抗生素的使用可能需要更为积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多手段联合治疗可能有效。

  • 标签: COVID-19 开放性胸科手术 病情恶化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家族与成人糖尿病发病的关联。方法使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苏州市吴中区数据,剔除基线时患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的个体,共49 266名研究对象纳入分析。随访人年数的计算从研究对象完成基线调查时开始,至最早出现以下任一事件的时间终止:糖尿病发病、死亡、失访或2013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糖尿病家族与糖尿病发病风险比(HR)。结果研究对象累计随访348 677人年(平均随访7.08年)。随访期间,男性423例和女性791例被新诊断为糖尿病。与无家族者相比,有家族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HR(95%CI)值为1.90(1.57~2.29),并且个体具有糖尿病病史的亲属数量越多,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越高(P趋势<0.05)。母亲型、同胞型和同胞双亲型家族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HR(95%CI)值分别为2.03(1.45~2.77)、2.07(1.56~2.68)和2.39(1.14~4.34)。未发现吸烟、饮酒、体重指数和体力活动对糖尿病家族与糖尿病之间的关联存在效应修饰作用(P交互>0.05)。结论糖尿病家族史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且发病风险随着家属中有糖尿病史者的增加而升高。

  • 标签: 家族史 糖尿病 前瞻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疾病和疫苗关系的特征,为优化深圳市百日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深圳市百日咳病例的信息,通过深圳市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调查百日咳病例的免疫,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深圳市共报告433例百日咳病例,调查到334例有完整免疫信息,其中244例(73.05%)未接种过含抗百日咳成分的疫苗,90例(26.95%)有接种。90例中接种过1、2、3、4剂次的分别有41例(45.56%)、21例(23.33%)、23例(25.56%)、5例(5.56%);接种疫苗后最短发病时间为在接种完第2针刺后5 d,最长在接种完第4针刺后1 483 d,发病中位时间为47 d。结论未完成含抗百日咳成分疫苗接种婴幼儿的患病成为深圳市百日咳病例显著增多的主要原因,建议设立百日咳主动监测体系,开展疫苗保护效果评价的深入研究,持续开展预防接种的广泛宣传。

  • 标签: 百日咳 疫苗 免疫
  • 简介:摘要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陈列馆于2015年建院60周年之际开放。馆内收藏院相关文件29 504页,图片26 836张,实物1 050件,涵盖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创建与发展的主要历程。2020年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5周年,以馆藏87组具有代表性的藏品为例,简要回顾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发展历史,介绍了重要人物、科研、医疗、教育、产业成果。

  • 标签: 中国中医科学院 院史 院史陈列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既往有上腹部手术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早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心医院肝胆胰腺外科既往有上腹部手术患者行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术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n=84)和开腹组(n=72),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开腹组行开腹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腹腔镜组男50例、女34例,年龄(66.4±17.8)岁,年龄范围42~83岁;开腹组男40例、女32例,年龄(64.2±16.9)岁,年龄范围45~82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情况及早期并发症(胆漏、腹胀、腹腔积液、上腹部疼痛、残余结石)发生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腹腔镜组中转开腹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122.8±28.1) min、(80.3±13.7) mL、(1.8±0.3) d、(7.7±0.8) d;开腹组分别为(146.6±33.5) min、(125.8±19.6) mL、(2.7±0.6) d、(9.1±1.2) d,腹腔镜组均显著低于开腹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和第4天,腹腔镜组患者腹部疼痛评分分别为(3.6±1.3)分、(2.3±0.7)分,开腹组评分分别为(5.5±1.6)分、(4.2±1.3)分,腹腔镜组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早期总并发症发生率32.1%(27/84)低于开腹组47.2%(34/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上腹部手术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是安全可行的,该术式具有微创、出血少等优势,能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快速康复,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胆道镜取石 上腹部手术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3—2017年北京市通州区不同剂次水痘疫苗免疫突破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通过现场调查和查阅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和北京市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获得水痘发病数据和免疫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7年通州区共报告中小学、托幼机构水痘病例数2 102例,原发水痘病例989例,有明确1剂次免疫的水痘突破病例966例,2剂次免疫的突破病例147例。不同免疫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发病例中,发热病例占46.71%,中重度出疹病例占34.68%;1剂次突破病例中发热病例占41.20%,中重度出疹病例占17.39%;2剂次水痘突破病例中发热病例占26.53%,中重度出疹比例占7.48%。3组的发热、出疹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剂次突破病例发病间隔中位数为5.11年,2剂次突破病例发病间隔中位数为2.44年,1剂次和2剂次突破病例发病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免疫接种剂次的增加,水痘突破病例发热和出疹症状越来越不典型,由于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突破病例在集体单位中作为传染源更容易被忽视。

  • 标签: 水痘 突破病例 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Chiari畸形Ⅰ型(Chiari malformation typeⅠ, CMI)伴脊柱侧凸患者影像学特征的自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CMI伴脊柱侧凸8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 10岁)、青少年组(11~18岁)和成人组(≥19岁)。将脊柱侧凸弯型分为典型弯和非典型弯,记录各组患者的脊柱侧凸弯型分布情况;测量冠状位和矢状位影像学参数,包括侧凸Cobb角、顶椎偏距、冠状面平衡、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骨盆倾斜角、骨盆入射角、骶骨倾斜角、矢状面平衡,以及在MRI上测量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程度及脊髓空洞的类型。三组间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组(10例)、青少年组(44例)和成人组(26例)典型弯发生率分别为70.0%、、84.1%和50.0%(χ2=14.766,P=0.141),非典型弯为30.0%、15.9%和50.0%(χ2=2.654,P=0.265),三组CMI患者脊柱侧凸弯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位参数中主弯Cobb角(F=16.751,P< 0.001)、主弯柔韧性(F=3.285,P=0.044)、次弯Cobb角(F=9.805,P<0.001)和冠状面平衡(F=5.249,P=0.007)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主弯和次弯Cobb角亦增加,主弯的柔韧性下降;三组间冠状面平衡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青少年组冠状面平衡数值低于其他两组。矢状位参数中胸椎后凸角(F=4.324,P=0.017)、腰椎前凸角(F=4.590,P=0.013)、骨盆入射角(F=5.501,P=0.006)和骨盆倾斜角(F=3.220,P=0.045)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矢状位参数均明显增加,侧凸畸形加重。MRI显示越年轻的患者,高级别的小脑扁桃体下疝(χ2=18.479,P< 0.001)和膨胀型脊髓空洞(χ2=23.074,,P=0.003)的比例越高。结论Chiari畸形Ⅰ型患者随着年龄增长,主弯Cobb角明显进展而柔韧性降低,提示应早期进行手术干预以降低手术风险。年长患者小脑扁桃体下疝和脊髓空洞程度优于年轻患者,提示可能存在自发性缓解。

  • 标签: Arnold-Chiari畸形 脊柱侧凸 脊髓空洞症 年龄因素 横断面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测量原籍中原地区的常驻汉族居民中无孕产的正常孕龄期女性腹直肌间距正常值。方法连续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行腹部超声检查的无孕产的正常孕龄期女性561例,于平静呼吸放松状态下,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剑突下的腹直肌间距最宽处距离并确定其与脐水平上缘的距离。采用95%医学参考值范围(P95%)确定腹直肌间距的正常值范围。结果研究共纳入547例未孕女性,腹直肌间距最宽处多位于脐水平上缘。腹直肌间距P95%≤29.0 mm。结论超声可以客观评价未孕女性腹直肌间距。中原地区汉族无孕产的正常孕龄期女性腹直肌间距最宽处多位于脐水平上缘。平静状态下超声测量正常孕龄期女性腹直肌间距的临界值为29.0 mm。

  • 标签: 高频超声 腹直肌间距 腹直肌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