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崔德成主任中医师治疗高血压病以气血失和立论,将患者分为气血失调、气血俱热、气热血虚3种证型,认为临床上气血失调型高血压的形成由心肝血虚、气滞血瘀、脾虚水停所致,故应治以养血柔肝、健脾化湿、调和肝脾,选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临证应辨明证型,以当归芍药散为基础方灵活加减。附验案进行分析。

  • 标签: 当归芍药汤 高血压病 崔德成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府逐瘀口服联合苦参熏洗对肛瘘患者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20年8月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行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的肛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口服血府逐瘀,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苦参熏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5.00%(34/4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1.06±0.62)分,低于对照组的(1.50±0.68)分,P<0.05;观察组创面肉芽、创面渗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7.62±0.60)d,短于对照组的(20.62±3.88)d,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的肛瘘患者予以血府逐瘀口服联合苦参熏洗,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肛瘘 血府逐瘀汤 苦参汤 创面愈合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静顺是宋代陈无择依五运六气理论创立的辰戌年运气方,由茯苓、木瓜、附子、牛膝、防风、诃子、甘草、干姜组成。列举静顺治疗不寐、泄泻、痹证验案三则,分析其在不同时间、不同病证中的应用特点,探讨其异病同治的机理,理解使用辰戌年静顺需把握"水土合德,寒湿之气,持于气交"的核心病机,不必拘泥于辰戌年。临证应辨天、辨人、辨病证,综合分析,才可找到合适方药。

  • 标签: 五运六气 静顺汤 辰戌年 运气方 应用体会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摘要大柴胡首载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经典方剂。房定亚教授善用大柴胡治疗符合少阳、阳明合病的各类疑难杂症,尤以肝胆疾病、胃肠疾病、肺系疾病、皮肤疾病为主。本文列举四则医案,体现房教授运用大柴胡的要点,并介绍本方与其他方剂合用的经验。

  • 标签: 大柴胡汤 经方 房定亚 名医经验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独参合真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CHF)阳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3月-2019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服用独参合真武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7、CRP水平,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 LVESD),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7%(55/60)、对照组为71.7%(43/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5,P=0.005)。研究组治疗后心悸、喘急、畏寒肢冷、舌黯淡、四肢浮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3.953、13.915、30.945、32.339、20.403,P值均<0.001)。治疗后,研究组LVEF[(56.28±4.34)%比(42.47±4.56)%,t=16.993]高于对照组(P<0.01);LVEDD[(44.32±6.23)mm比(53.81±5.19)mm,t=9.066]、LVESD[(31.28±4.62)mm比(37.51±4.73)mm,t=7.299]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7、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2.644、15.975、14.379,P值均<0.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4/60)、研究组为8.3%(5/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729)。结论独参合真武可有效改善CCHF阳虚血瘀证患者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心力衰竭 独参汤 真武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伤复原在胫骨慢性骨髓炎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郑州市第十五人民医院2009年2月至2020年2月接受骨搬移手术治疗的100例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骨伤复原治疗。持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时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细胞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时,研究组功能恢复优良率(92.00%,46/50)高于对照组(74.0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4周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各时点,研究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骨搬移术后使用骨伤复原治疗,较常规治疗更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患者疼痛感轻微,且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

  • 标签: 胫骨慢性骨髓炎 手术 骨伤复原汤 关节功能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毒理脉治疗热毒炽盛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和松江分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符合热毒炽盛型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解毒理脉组。两组患者均按照指南给予常规治疗;解毒理脉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解毒理脉口服治疗,每日1剂,治疗14 d。记录两组患者入组28 d存活情况,治疗前及治疗7 d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凝血功能指标、感染指标、炎性因子以及器官功能指标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预后。结果观察期间共收治259例感染或临床诊断感染患者,排除不符合Sepsis-3诊断标准、年龄>80岁或<18岁、恶性肿瘤多处转移、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4 h、急性活动性消化道出血及资料不全者,最终共纳入10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和解毒理脉组各5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感染指标、炎性因子、器官功能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 d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解毒理脉组患者凝血功能、感染指标、炎性因子均明显改善〔D-二聚体(mg/L):2.2(1.8,8.5)比4.0(1.5,8.7),纤维蛋白原(Fib,g/L):3.7(3.4,4.3)比4.2(3.7,4.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mg/L):7.2(5.4,10.2)比13.2(9.2,15.2),降钙素原(PCT,μg/L):0.4(0.2,2.9)比0.5(0.2,0.9),C-反应蛋白(CRP,mg/L):50.1(9.5,116.0)比75.1(23.5,115.2),白细胞介素-6(IL-6,ng/L):31.6(21.6,81.0)比44.1(14.0,71.3),均P<0.05〕,且B型脑钠肽(BNP)和肾损伤因子-1(KIM-1)水平明显降低〔BNP(ng/L):261.1(87.5,360.3)比347.3(128.8,439.4),KIM-1(μg/L):0.86(0.01,1.40)比1.24(1.05,1.57),均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解毒理脉组治疗后出现新的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比例更低(30.0%比50.0%,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解毒理脉组28 d病死率较常规治疗组更低(18.0%比24.0%)。结论在指南方案的指导下联合中药解毒理脉治疗热毒炽盛型脓毒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减轻心脏和肾脏损伤,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治疗后出现新的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

  • 标签: 脓毒症 热毒炽盛型 解毒理脉汤 炎性因子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桂枝中桂枝和芍药比例为1∶1,此乃该方配伍之关键,也是解肌祛风、调和营卫的功效基础。若改变桂枝中桂枝与芍药的等量配比,则方剂名称和功效即随之发生根本变化。桂枝用量大于芍药,则桂枝演变为桂枝加桂,功擅温阳平冲而治疗心肾阳虚之奔豚;芍药用量大于桂枝,则桂枝演变为桂枝加芍药汤,功擅益脾和络而治疗太阴脾络不和之腹痛;若将桂枝中芍药完全去掉,则桂枝演变为桂枝去芍药汤,功擅温通心阳而治疗表证误下后胸阳不振之胸满。临证应详细鉴别。

  • 标签: 桂枝汤 桂枝汤类方 桂枝 芍药 药量配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清营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8例川崎病患儿,根据患儿是否采用清营治疗将其分为清营组(6例)和常规西医组(22例)。清营组男5例,女1例,年龄(2.23±1.80)岁;常规西医组男15例,女7例,年龄(1.65±1.09)岁。常规西医组予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清营组在常规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清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水平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结果清营组患儿入院发热、手足肿胀、眼结膜充血、皮疹消退时间分别为(1.88±0.19)d、(2.27±0.12)d、(2.75±1.84)d、(2.92±1.69)d,均短于常规西医组(2.64±0.50)d、(3.90±2.14)d、(5.29±1.94)d、(5.02±2.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清营组患儿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高于常规西医组[1.12(0.67,2.35)g/L比0.50(0.35,1.20)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IgG、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清营组患儿炎性指标[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水平与常规西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清营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 标签: 川崎病 清营汤 丙种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心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72例CPH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常规西医治疗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联合益心治疗36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D-二聚体(D-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89.01 ± 3.24)%比(78.13 ± 3.52)%和(60.32 ± 2.36)%比(52.80 ± 3.23)%],TNF-α、IL-6、 D-D、中医症候评分及SGRQ总分、活动受限评分、症状评分、疾病影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6.95 ± 2.67) pg/L比(10.45 ± 4.07) pg/L、(4.36 ± 1.24) pg/L比(6.90 ± 7.42) pg/L、(0.32 ± 0.13) pg/L比(1.07 ± 0.43) pg/L、(14.50 ± 3.00)分比(16.43 ± 3.08)分、(20 ± 12)分比(50 ± 20)分、(21 ± 15)分比(45 ± 14)分、(22 ± 11)分比(65 ± 16)分和(17 ± 10)分比(47 ± 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心治疗CPHD,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和炎性反应状态,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肺心病 治疗结果 益心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心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72例CPH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常规西医治疗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联合益心治疗36例(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D-二聚体(D-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和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89.01 ± 3.24)%比(78.13 ± 3.52)%和(60.32 ± 2.36)%比(52.80 ± 3.23)%],TNF-α、IL-6、 D-D、中医症候评分及SGRQ总分、活动受限评分、症状评分、疾病影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6.95 ± 2.67) pg/L比(10.45 ± 4.07) pg/L、(4.36 ± 1.24) pg/L比(6.90 ± 7.42) pg/L、(0.32 ± 0.13) pg/L比(1.07 ± 0.43) pg/L、(14.50 ± 3.00)分比(16.43 ± 3.08)分、(20 ± 12)分比(50 ± 20)分、(21 ± 15)分比(45 ± 14)分、(22 ± 11)分比(65 ± 16)分和(17 ± 10)分比(47 ± 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心治疗CPHD,能有效改善心肺功能和炎性反应状态,提高生命质量。

  • 标签: 肺心病 治疗结果 益心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羚角钩藤辅助西药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药组(n=34)与联合组(n=35)。西药组给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加用羚角钩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统计两组妊娠延长时间、计划终止妊娠比例、新生儿出生体脂率及不同时间Apgar评分结果。比较母婴结局。结果联合组疗效分级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1周后,联合组收缩压、舒张压、脐动脉收缩末期峰值/舒张末期峰值、24 h尿蛋白定量、丙二醛、脂质过氧化物、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低于西药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西药组(P<0.05)。联合组妊娠延长时间长于西药组,新生儿出生体脂率高于西药组,出生不同时间Apgar评分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羚角钩藤辅助西药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疗效肯定,可提升抗氧化酶活性,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氧化应激 子痫前期 早发型 重度 羚角钩藤汤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著名中医余瀛鳌教授临床擅用通治方治疗郁证,余老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心肝二脏失调,余症均为外界因素影响致五脏生克制化的动态失衡。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加重气机升降出入失衡,出现诸如气滞、痰凝、血瘀,甚则化火动风等证候。余老指出,郁证的治疗重点在于调理心肝二经,拟定调肝疏郁汤加减治疗。结合病例介绍临床中的加减运用。

  • 标签: 郁证 心肝失调 调肝疏郁 通治方 名医经验 余瀛鳌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健脾扶正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00例,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西医治疗;研究组:健脾扶正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疲倦、疼痛、便秘、失眠、食欲下降、腹泻)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两肋胀痛(3.8±0.5)分、腹胀(4.5±0.5)分、嗳气纳呆(4.6±0.5)分、乏力(4.3±0.6)分、失眠(4.4±0.7)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1±0.9)分、(5.6±0.8)分、(5.1±0.9)分、(5.4±0.5)分、(5.4±0.8)分],均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0%(87/100),高于对照组的73.0%(73/100),(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为(45.6±0.4)U/L、AST为(35.8±0.5)U/L、TBIL为(60.1±0.9)μmol/L,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63.7±0.5)U/L、(58.6±0.4)U/L、(74.6±0.7)μmol/L],均 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健脾扶正治疗,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小,可改善肝功能,值得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健脾扶正汤 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脾祛湿治疗湿疹对患者EASI积分及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诊治的湿疹患者中,随机筛选出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2例)。两组均外用地奈德乳膏,2次/d,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1次/d,1次/片,观察组行健脾祛湿治疗,内服1剂/d,分2次服用,7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评价两组总有效率,并对比治疗前后EASI(严重程度)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及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96.30%(52/54)比82.69%(43/52)](P<0.05)。治疗前,两组EASI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EASI评分[(3.42±1.12)比(5.84±1.87)]、VAS评分[(1.72±0.63)比(3.95±1.07)]均明显更低(均P<0.05)。治疗前,两组IL-4、IL-5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4个疗程,观察组IL-4减少量、IL-5减少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健脾祛湿治疗湿疹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改善免疫状态,有利于预后。

  • 标签: 湿疹 健脾祛湿汤 EASI VAS IL-4 IL-5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温胆治疗高血压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TCMSP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筛选温胆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药物靶标数据库(TTD)、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GeneCards数据库收集高血压疾病靶点,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采用Cytoscape v3.7.1构建网络,再用ClueGO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以适合的分子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筛选出温胆141个潜在活性成分和108个潜在治疗靶点;通过cytoHubba中MCC算法筛选出排位前20的核心靶点,GO分析包含164条显著性条目,包括生物过程133条、分子功能24条、细胞定位7条。KEGG通路富集筛选出7条枢纽通路,且活性成分与靶点间对接良好。结论温胆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高血压,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数据。

  • 标签: 温胆汤 高血压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芍药甘草干预紧张性头痛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筛选得到芍药甘草的潜在有效成分与靶点,运用GeneCards、DisGeNET、Drugbank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取紧张性头痛的作用靶点,得到"芍药甘草-紧张性头痛"交集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并进行拓扑分析,借助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芍药甘草-药物成分-靶点-紧张性头痛"可视化网络,并对交集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芍药甘草与紧张性头痛的交集靶点有51个,拓扑属性分析提示CASP3、JUN、HSP90AA1、MAPK1、STAT3、CCND1、ESR1、RELA、PTGS2、MAPK14等可能是芍药甘草干预紧张性头痛的重要潜在靶点。GO富集分析得到876个细胞生物学过程,62个细胞组分,101个分子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TNF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核苷酸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多巴胺能突触通路和胆碱能突触通路等25条相关信号通路。结论芍药甘草对紧张性头痛的干预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特点,可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 标签: 芍药甘草汤 头痛 网络药理学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楂芪降糖联合穴位埋线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气阴两虚血瘀证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楂芪降糖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方案,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治疗前、治疗12周后,评估两组中医证候评分、血糖、肾功能,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咽干口燥、倦怠乏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楂芪降糖联合穴位埋线治疗DN利于减轻症状,改善血糖、肾功能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楂芪降糖汤 穴位埋线 中医证候评分 血糖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大黄附子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致肠道动力障碍大鼠血清胃动素、回肠Cajal间质细胞及胃动素受体的影响,探讨大黄附子改善肠道动力障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18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SAP组及大黄附子治疗组(n=6)。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4%牛磺胆酸钠制备SAP大鼠模型。对照组开腹后,找到胰腺轻微翻动数次后关腹;SAP组在造模后12、24 h分别给予2 mL生理盐水(37℃)灌肠;治疗组在造模后12、24 h分别给予2 mL大黄附子(37℃)灌肠。于造模48 h后,各组大鼠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内毒素及淀粉酶含量,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胃动素水平;取胰腺、回肠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回肠平滑肌组织中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表达蛋白c-kit及胃动素受体(Motilin receptor, MTL-R)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AP组大鼠血清内毒素、淀粉酶水平均显著增高[(504.98±88.81) pg/mL vs. (17.76±5.01) pg/mL; (532.28±66.53) U/L vs. (69.45±3.61) U/L,均P<0.05],而血清胃动素水平显著降低[(195.4±6.7) ng/L vs. (301±8.10) ng/L, P<0.05],ICC表达蛋白c-kit及MTL-R免疫组织化学评分降低(P<0.05);与SAP组相比,大黄附子治疗组大鼠血清内毒素、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降低[(189.9±38.23) pg/mL vs. (504.98±88.81) pg/mL; (294.23±25.66) U/L vs. (532.28±66.53) U/L,均P<0.05],而血清胃动素水平显著升高[(264.2±8.3) ng/L vs. (195.4±6.7) ng/L, P<0.05],同时c-kit及MTL-R免疫组织化学评分升高(P<0.05)。结论大黄附子通过促进胃动素的分泌、提高ICC细胞的活性及MTL-R的表达而改善SAP大鼠肠道动力障碍。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Cajal间质细胞 胃动素 胃动素受体 肠道动力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拟清源生化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入选2018年3月至2020年4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80例脓毒症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脓毒症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自拟清源生化,每日1剂,早晚各100 mL分服;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连续治疗7 d。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指标,并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同时记录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及炎症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T(s):16.01±1.08比19.21±1.38,APTT(s):55.33±15.29比79.41±12.69,INR:1.30±0.21比1.65±0.22,Fib(g/L):2.87±0.89比5.44±1.13,D-二聚体(mg/L):2.56±1.67比6.41±2.42,PLT(×109/L):125.79±18.51比95.46±18.50,WBC(×109/L):7.50±0.78比12.75±4.09,CRP(mg/L):21.27±9.32比65.44±13.40,PCT(μg/L):1.15±0.58比6.31±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APACHEⅡ(分):10.29±1.86比15.35±2.06,SOFA(分):5.51±1.08比7.65±1.58,均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d:12.22±9.48比20.22±15.35,P<0.05),MODS发生率和28 d病死率虽较对照组有所降低〔35.0%(14/40)比47.5%(19/40),45.0%(18/40)比47.5%(19/40)〕,但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自拟清源生化可改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预后,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有关。

  • 标签: 清源生化汤 脓毒症 凝血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