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型棘球蚴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本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9年4月22日至2022年3月5日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15例肝型棘球蚴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腹部影像学结果、治疗及转归。结果15例肝型棘球蚴病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9~78岁,中位年龄为51岁。15例患者中,农民12例,自由职业者2例,不明职业者1例。11例患者因腹部胀痛、乏力就诊,1例患者出现梗阻性黄疸,3例患者未诉明显不适,为体格检查中发现。8例患者的棘球蚴囊肿位于肝右叶,5例位于肝左叶,2例为肝左、右叶多发。2例患者选择保守治疗,接受手术治疗的1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未出现胆瘘、膈下感染等并发症,术后腹痛、乏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15例患者住院时间为4~23 d,所有患者均服用阿苯达唑(400 mg/次,每日1次)。结论肝型棘球蚴以肝右叶多见,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手术是当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需规律服用阿苯达唑。

  • 标签: 肝囊型棘球蚴病 疾病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肝型棘球蚴(HCE)是全世界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棘球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学、流行学、免疫学、影像学和治疗方案等方面,而忽视其自然衰亡病程的系统研究。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普及使研究者能够获得HCE病程不同时期、不同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学状态的临床资料。笔者基于CT检查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实践,探讨HCE的自然衰亡病程,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囊型包虫病 自然病程 死亡 胆瘘 感染 破裂
  • 简介:摘要多卵巢综合征(PCOS)增加包括妊娠期糖尿(GDM)在内的多种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临床存在显著异质性。该文从PCOS对妊娠的影响、PCOS发生GDM的危险因素、合并GDM的PCOS与单纯GDM或单纯PCOS对妊娠的影响、预防PCOS患者发生GDM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妊娠期糖尿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卵黄瘤又称内胚窦瘤,是一种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主要发生于中轴器官,性腺多见,10%~15%的卵黄瘤出现在性腺外部位,肝脏的原发性卵黄瘤极其罕见。本文报道1例6岁女患儿,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19 823 ng/L(0~20 ng/L),CT示肝左叶一较大软组织密度包块;肿瘤镜下可见肿瘤细胞排列呈黏液样疏松网状、管状、假乳头状结构,细胞异型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肿瘤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Glypican3、甲胎蛋白、SALL4、Lin28阳性,OCT3/4阴性,Ki-67阳性指数约90%。本例治疗方案以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辅助化疗为主,术后随访14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

  • 标签:
  • 作者: 陈海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湖北省恩施市中心医院产科 , 湖北恩施 445000
  • 简介:目的:探析促宫颈成熟中应用宫颈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年到2022年12月我院收取的30例初产妇,均符合引产指征,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观察组采用缩宫素+宫颈球,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宫颈成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诱发临产时间、缩宫素使用次数、第一产程、阴道分娩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宫颈裂伤、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促宫颈成熟中应用宫颈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颈球囊;母婴结局;促宫颈成熟;分娩;临床
  • 作者: 杨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重庆 402660
  • 简介: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个女性普遍发生的疾病,它与新陈代谢异常、内分泌失衡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若不及早采取干扰保护措施或控制不良,它或许会引发抑郁症、子宫内膜癌等重大疾病,严重危及病人的健康。超声检查是确诊PCOS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清晰度地揭示卵巢的形态学特征和变化情况,并且可以给出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PCOS病人的卵巢变化与内分泌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为临床科学诊断和治疗提出科学的根据。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超声检查
  • 作者: 蒋春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重庆 400000
  • 简介: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内分泌失调疾病,其特点是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无排卵。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多卵巢综合征在生育期妇女中的发病率为5%~10%,而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发病率为30%~60%,在我国,这一比例为5.6%。多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非排卵性不孕症,它会导致生殖内分泌紊乱、不孕,还会导致体内的代谢异常,从而提高患有子宫内膜癌的危险,从而对妇女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所以,多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既能有效地解决目前的月经紊乱和不孕问题,又能改善妇女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异常
  • 简介:摘要胰腺性肿瘤(PCN)以性病变为主要特征,发病率相对较低。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筛查的普及,PCN检出率逐年增高,在老年群体中尤为显著。PCN种类繁多、鉴别诊断困难、存在潜在恶变风险,制订合理的诊断与治疗策略是其治疗的关键。国内外虽已相继发布多项PCN临床指南,但在诊断与治疗策略上仍存在诸多争议。老年患者体质通常较弱,部分伴严重合并症,对手术耐受性差,诊断与治疗过程中需要临床医师特殊关注、仔细评估、权衡利弊后,方能制订最佳治疗方案。笔者结合现有指南与临床经验,对老年PCN患者的诊断、手术指征、全程管理策略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该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胰腺肿瘤 老年患者 诊断 治疗 手术指征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肺腺瘤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超声诊断肺腺瘤胎儿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超检查,研究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两组诊断结果、囊肿体积。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囊肿体积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地诊断胎儿肺腺瘤,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肺囊腺瘤;胎儿;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氧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及其细胞外泡(EVs)生成的影响,初步阐述其调控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原代hUCMSCs,将其分为常氧组和低氧组,分别在常氧(21%O2)和低氧(5%O2)培养箱中培养,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提取hUCMSCs生成的EV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纳米颗粒示踪分析(NTA)进行鉴定,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Vs膜标志蛋白CD9和CD63表达,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低氧对hUCMSCs表达谱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细胞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和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以及磷酸化40×103大小的富含脯氨酸的Akt底物(p-PRAS40)的表达水平。两组间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氧处理hUCMSCs 24 h后,CCK-8结果显示低氧组吸光度值(2.151±0.116)高于常氧组(1.929±0.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9,P<0.05);NTA检测结果显示低氧组EVs颗粒浓度[(13.714±1.704)×109/ml]高于常氧组[(1.271±0.573)×10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10,P<0.05);低氧组EVs蛋白浓度(2.743±1.013)高于常氧组(0.403±0.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1,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氧组EVs的CD9、CD63表达水平(4.092±1.711、1 162.225±573.901)高于常氧组(1±0,t=3.005、3.505,P<0.05)。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有1 429个基因存在显著表达差异,且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相关通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低氧组HIF-1α、Akt、p-Akt、p-Akt/Akt,以及p-PRAS40的表达水平(2.593±0.556、1.395±0.044、2.586±0.130、1.953±0.104、2.131±0.572)均高于常氧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8、4.246、4.059、3.149、2.799,P<0.05)。结论低氧可通过激活HIF-1α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hUCMSCs增殖和EVs生成。

  • 标签: 低氧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转录组 高通量测序
  • 作者: 姜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中国药理学报》2022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綦江区妇幼保健院,重庆401420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干预产妇产后出血过程中,予以宫腔球压迫止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究。方法:本次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产科共计纳入产后出血产妇50例,参与本次研究,并分析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等。结果:治疗有效率为(100.00%);死亡率为(0.00%);子宫切除率(4.00%);输血率(4.00%);二次出血率(8.00%)。治疗时间(50.78±6.84)min、出血量(482.43±30.52)mL、下床活动时间(34.51±4.25)h、填充物留滞时间(12.68±2.41)min、住院时间(6.87±2.24)d。结论:临床治疗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予以宫腔球压迫止血效果更显著,能够减少不良情况发生,稳定产妇症状,使其尽早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后出血;宫腔球囊压迫止血;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验证拘禁球技术对分支开口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分别于手术前后完成OCT检查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根据所采用的分支保护策略将患者分为拘禁球组和未保护组。通过OCT图像计算患者的分支开口面积差(分支开口面积差=术后分支开口面积-术前分支开口面积)。比较两组的分支开口面积差,并在真性分叉病变和非真性分叉病变亚组中再次比较。在拘禁球组中,分别比较使用主动拘禁球技术和传统拘禁球技术者、使用直径>2.0 mm拘禁球和≤2.0 mm拘禁球者、给予较大球压力(>4 atm,1 atm=101.325 kPa)和较小的球压力(≤4 atm)者的分支开口面积。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索拘禁球技术参数与分支保护作用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176例患者,共含有236个分叉病变,年龄(60.7±9.3)岁,其中男性128例(72.7%)。拘禁球组67例患者包含71例分叉病变,未保护组123患者包含165例分叉病变(14例患者存在2~3处分叉病变,分别采用不同处理方式,故同时出现在了未保护组和拘禁球组)。拘禁球组分支开口面积差大于未保护组[0.07(-0.43,1.05)mm2比-0.33(-0.83,0.26)mm2,P<0.001],在真性分叉病变亚组中结果与之一致[0.29(-0.35,0.96)mm2比-0.26(-0.64,0.29)mm2,P=0.004],而非真性分叉病变亚组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在拘禁球组中,使用主动拘禁球技术患者的分支开口面积差大于使用传统拘禁球技术者[(0.43±1.36)mm2比(-0.22±0.52)mm2,P=0.013]。使用直径>2.0 mm拘禁球者的分支开口面积差大于使用直径≤2.0 mm拘禁球者[0.25(-0.51,1.31)mm2比-0.01(-0.45,0.63)mm2,P=0.020],而给予较大球压力和较小球压力者比较,分支开口面积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拘禁球直径与分支开口面积差正相关(r=0.344,P=0.019)。结论拘禁球技术对分支开口具有保护作用,尤其是对真性分叉病变。主动拘禁球技术和较大直径的球对分支的保护作用可能更明显。

  • 标签: 冠心病 分叉病变 拘禁球囊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三维 分支
  • 简介:摘要微小残留(MRD)不仅被用于急性白血的复发预测、预后再分层和指导抢先干预,还被用于其他恶性血液和实体肿瘤的治疗领域。深入认识MRD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探索精准预测复发新方法、完善恶性肿瘤个体化干预策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白血病,急性 微小残留病 恶性血液病 恶性肿瘤 个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多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也是导致育龄期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活方式干预是PCOS患者的一线治疗。大量证据表明,饮食干预可显著改善PCOS患者代谢与生殖功能。然而目前各饮食干预手段各有利弊,尚未确定治疗PCOS最有效的膳食结构。该文主要围绕不同饮食干预对PCOS患者生殖功能的疗效进行综述,包括低热量饮食、低碳水饮食、地中海饮食、生酮饮食、间歇性断食和高纤饮食,旨在为改善PCOS患者生殖功能的饮食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生活方式干预 生殖功能
  • 作者: 刘爱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恩施市中心医院产科,湖北 恩施 445000
  • 简介:目的:探析双球扩张、欣普贝生及缩宫素促分娩宫颈成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取的36例分娩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例,A组采用双球扩张,B组采用欣普贝生,C组采用缩宫素,比较三组的分娩结局、引产情况、新生儿情况、宫颈成熟度。结果:A组和B组的阴道分娩率、临产时间、产后出血量、产程、宫颈成熟总有效率均优于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A组和B组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新生儿的体重、5min 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缩宫素相比,双球扩张和欣普贝生的生促宫颈成熟度更高,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颈成熟;双球囊扩张;缩宫素;欣普贝生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例以糖尿合并佝偻和白内障起病患儿的诊疗经过。患者为12岁10个月男孩,主因“视物模糊10余天,易饥多食6 d”入院,入院后通过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组检测+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患儿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基因第23号外显子存在纯合突变,该基因的编码区4643位的碱基G突变为T(c.G4643T),为错义突变。该基因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在骨形成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该通路还可影响胰岛素分泌进而导致血糖异常。LRP5的隐性突变还可导致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其也与Wnt信号通路有关。该文通过对相关临床表型发病机制的报道研究,有望对儿童糖尿合并佝偻和白内障提出更合适的诊疗方案。

  • 标签: 糖尿病 佝偻病 白内障 儿童 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 Wnt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7例Dano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Danon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8年4月至2021年7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7例Danon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其中6例经编码溶酶体膜相关蛋白2(lysosomal 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2,LAMP-2)基因突变检测确诊为Danon,1例经临床病理诊断确诊为Danon。本文对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心电图、心脏超声、骨骼肌及心肌活检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同时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6例,平均就诊年龄(15.4±3.5)岁,平均随访时间(27.7±17.0)个月。临床以心肌肥厚(6/7)、肌力下降(2/7)和学习成绩差(3/7)为主要表现,心电图以预激综合征(6/7)、左心室肥厚(7/7)为特征,超声心动图常提示心肌肥厚(6/7),随着疾病发展出现左心室扩张及收缩功能下降(1/7)。其中6例患者骨骼肌肌肉活检结果符合自噬空泡性肌。3例行心内膜下心肌活检,结果可见心肌细胞大量糖原沉积伴自噬体形成。6例患者行编码LAMP-2基因检测,结果均发现错义突变。随访期间,1例患者于确诊4年后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其余患者均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住院。结论Danon以肥厚型心肌、骨骼肌和智力障碍三联征为临床特点。预激综合征是常见的心电图表现,骨骼肌和心肌病理活检可见自噬空泡形成,编码LAMP-2基因检测突变分析可帮助疾病确诊。

  • 标签: 预激综合征 Danon病 心肌病,肥厚性 肌力下降 空泡 自噬
  • 简介:摘要银屑是一种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不仅累及皮肤、指甲、关节,还可同时累及心血管、消化、内分泌等多个系统引起共的发生。共同的致病炎症途径、相同的基因背景可能是共发生的原因。本文就银屑与心血管系统共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述。

  • 标签: 银屑病 共病 心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给药方法对多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排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控制性促排卵(COH)治疗的PCOS患者124例(共333个COH周期),患者年龄26~39岁、平均年龄30.6岁,不育时间3~8年、平均不育时间4.6年。将患者根据不同给药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分次给药组为研究组,共61例,162个周期;1次给药组为对照组,共63例,17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曲格列酮、来曲唑、促卵泡激素(FSH)、尿促性腺激素(HM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平均周期用药量、成熟卵泡数、临床妊娠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研究组的平均周期用药量17.5支、临床妊娠率42.6%(26/61),高于对照组的14.4支平均周期用药量及25.4%(16/63)的临床妊娠率,而平均每个周期获得的成熟卵泡数2.11个及OHSS发生率3.3%(2/61),低于对照组的3.43个及15.9%(10/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次给药在PCOS患者诱发排卵治疗中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并降低OHSS发生率。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控制性促排卵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鹿特丹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