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哮喘家庭授权管理项目对哮喘患儿家庭功能及哮喘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2月进入杭州市儿童医院留观室的90例哮喘患儿家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由儿科专科护士对患儿家庭进行常规的自我管理指导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哮喘家庭授权管理项目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哮喘患儿及家属进入观察室内就诊时)和干预结束后(干预的第6周)采用父母压力指数(PSI)量表、家庭环境量表(FES)、哮喘严重度评分表对结局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PSI量表总分、哮喘状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FES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家庭授权管理项目有利于降低父母压力指数,提高功能状态,并改善其哮喘症状

  • 标签: 哮喘 儿童 家庭授权管理项目 家庭功能 哮喘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亲子阅读法对学龄期哮喘儿童症状管理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30例学龄期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哮喘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亲子阅读疗法,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记录干预期间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症状评分标准评价患儿日间和夜间症状,采用哮喘儿童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评价患儿自我管理行为。结果干预3个月时试验组哮喘发作次数(1.84 ± 0.51)次、急诊次数(1.16 ± 0.58)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3 ± 0.85)、(1.34 ± 0.3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81、2.084,P<0.05)。干预后试验组日间症状评分和夜间症状评分分别为(1.54 ± 0.35)分和(1.40 ± 0.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5 ± 0.43)、(1.98 ± 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632、2.338,P<0.05)。试验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以及饮食、避免接触过敏原、哮喘发作的识别与处理、运动、服药得分分别为(3.08 ± 0.32)、(3.02 ± 0.83)、(2.54 ± 0.66)、(3.46 ± 0.50)、(3.09 ± 0.79)、(3.23 ± 0.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4 ± 0.34)、(2.68 ± 0.65)、(2.18 ± 0.88)、(2.97 ± 0.79)、(2.77 ± 0.78)、(2.81 ± 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87~5.588,P<0.05)。结论亲子阅读法能够提高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自我管理水平,减轻哮喘症状,减少哮喘发作和急诊次数。

  • 标签: 阅读疗法 亲子互动 哮喘 学龄期儿童 自我管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亲子阅读法对学龄期哮喘儿童症状管理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30例学龄期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哮喘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亲子阅读疗法,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记录干预期间患儿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采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症状评分标准评价患儿日间和夜间症状,采用哮喘儿童自我管理行为问卷评价患儿自我管理行为。结果干预3个月时试验组哮喘发作次数(1.84 ± 0.51)次、急诊次数(1.16 ± 0.58)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3 ± 0.85)、(1.34 ± 0.3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281、2.084,P<0.05)。干预后试验组日间症状评分和夜间症状评分分别为(1.54 ± 0.35)分和(1.40 ± 0.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5 ± 0.43)、(1.98 ± 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632、2.338,P<0.05)。试验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以及饮食、避免接触过敏原、哮喘发作的识别与处理、运动、服药得分分别为(3.08 ± 0.32)、(3.02 ± 0.83)、(2.54 ± 0.66)、(3.46 ± 0.50)、(3.09 ± 0.79)、(3.23 ± 0.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4 ± 0.34)、(2.68 ± 0.65)、(2.18 ± 0.88)、(2.97 ± 0.79)、(2.77 ± 0.78)、(2.81 ± 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187~5.588,P<0.05)。结论亲子阅读法能够提高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自我管理水平,减轻哮喘症状,减少哮喘发作和急诊次数。

  • 标签: 阅读疗法 亲子互动 哮喘 学龄期儿童 自我管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扩张剂联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研究进行回顾性数据再分析,分析单用ICS治疗疗效明显和疗效不佳人群之间的临床特性差异,寻找预测治疗效果的临床因素。方法计算患者基线期与治疗8周时的咳嗽评分差,评估病情改善情况,咳嗽评分改善超过3分视为咳嗽好转,并分为咳嗽好转组和咳嗽无好转组。通过方差分析或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组间差异。对存在组间差异的项目进行逻辑回归并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和最佳临界值。基于AUC选择二元逻辑回归变量,优化回归模型,并计算二分预测概率值。结果共41例受试者签署了数据再分析的知情同意书。咳嗽好转组(22例)和咳嗽无好转组(19例)之间血小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FEF75%)、是否胸闷以及年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年龄、激发试验时FEV1下降绝对值、FEF75%预测咳嗽治疗效果的AUC相对较高(临界值分别为48岁、1.15 L和79.3%时,AUC分别为0.805、0.725和0.718)。年龄与胸闷症状联合应用的预测模型AUC达到0.847(95%CI:0.730~0.965)。年龄每增加10岁,治疗效果显著的机会减少大约51.8%,胸闷患者治疗有效的机会相比非胸闷患者减少约92.4%。结论CVA患者胸闷症状及年龄增加提示单用ICS治疗效果不佳,胸闷CVA患者或者年龄48岁以上的非胸闷CVA患者应当考虑ICS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

  • 标签: 哮喘 咳嗽 症状 年龄 吸入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症状重现(PSR)是指脑卒中慢性期神经系统症状在毒性代谢因子环境下重新出现的一种现象,多由感染、麻醉镇静药物的使用、低钠血症等诱发。本文现围绕PSR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诊疗方法等进行综述,以期增强临床医师对该现象的认识。

  • 标签: 脑卒中后症状重现 感染 苯二氮卓类药物 低钠血症
  • 作者: 隆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7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32期
  • 机构:内江市威远县龙会镇卫生院,四川内江642463
  • 简介:今年63岁的高女士,年轻时候是面粉厂的工人,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漂浮的面粉和粉尘,因此高女士有哮喘的毛病,时常有咳嗽、气喘等表现。年轻时症状尚不严重,如今已经退休的高女士由于近期空气质量较差,因此症状再次发作。到了医院就诊,经过医生诊断,认为症状并不严重,为高女士开了一些气雾剂,推荐高女士在家雾化治疗,只需要坚持治疗,病情自然会有所缓解。相信这也是很多患者关心的重点,究竟为何会引发哮喘,当前治疗哮喘可通过哪些手段达到目的呢?

  • 标签: 老年哮喘;治疗方式
  • 简介:摘要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哮喘死亡率在全球总体上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各国间的死亡率差异较大。我国0~19岁儿童及青少年哮喘的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低水平,在0.023/10万~0.046/10万之间,2008年至2018年期间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死亡率最低,为0.023/10万。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估算的哮喘死亡人数较高(70人/年~148人/年)。大部分哮喘所致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哮喘行动计划的执行不足是哮喘所致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借鉴国外哮喘管理经验,执行哮喘行动计划,提高哮喘患儿的自我管理水平,是达到哮喘控制目标、减少儿童哮喘死亡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儿童 哮喘 死亡率 死亡 哮喘行动计划
  • 简介:摘要作为常见的、日益增多的过敏性疾病,食物过敏和哮喘可并存于同一患者,使病情复杂化,亦可相互产生负向影响。食物过敏会增加哮喘患者的发作风险,是发生致命哮喘的危险因素之一。早期的食物过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哮喘的发生。哮喘也会对食物过敏产生负向影响,使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的风险增加。回避食物过敏原仍是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主要方法。

  • 标签: 儿童 食物过敏 哮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重症哮喘中性粒细胞胞外杀菌网络(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参与哮喘的发病机制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支气管哮喘根据表型和内型的不同分为变应性哮喘与非变应性哮喘。变应性哮喘是由于Th1/Th2细胞因子免疫调节失衡导致,参与的细胞涉及Th2细胞、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免疫球蛋白E等。非变应性哮喘是由内源性中性粒细胞和IL-17介导的途径激活所致,参与的细胞涉及Th1/Th17细胞、中性粒细胞、Ⅲ型固有淋巴样细胞等。两种形式哮喘通过各自细胞群及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该文对两种形式哮喘的发病机制进行论述。

  • 标签: 变应性哮喘 非变应性哮喘 异质性
  • 简介:摘要2021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题是"揭示哮喘的错误观念(Uncovering Asthma Misconceptions)"。旨在呼吁人们采取行动,解决关于哮喘普遍存在的"谬论"及"误解",这些错误观念使哮喘患者无法从哮喘管理的重大进展中获得最佳益处。在哮喘长期管理的过程中,应借助哮喘行动计划向患者传输正确的知识,纠正错误的观念。为进一步提高哮喘行动计划的普及与执行,《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百问百答"》将在本刊发布,为制定个体化的哮喘行动计划提供了临床指导,并对100个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解答,以传递哮喘的正确观念,减少和预防哮喘发作,预防哮喘相关的死亡,推进哮喘患儿的自我管理。

  • 标签: 世界哮喘日 错误观念 哮喘行动计划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及其随时间的变迁。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PubMed四个数据库中有关中国儿童哮喘患病率的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6月,研究地点锁定在哮喘监测城市。采用Stata/SE 15.1和R Studio 软件,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哮喘患病率及其95%CI值,按年份、性别、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从筛查的2 624篇文献中,纳入文献67篇,调查时间为1989—2015年。纳入的研究覆盖26个省份,共包括1 661 076名儿童,其中哮喘患病儿童40 737例。不同研究间哮喘患病率差异较大,最低为0.5%,最高为9.8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2.6%(95%CI:2.1%~3.1%),男童为3.2%(95%CI:2.6%~3.8%),女童为1.9%(95%CI:1.6%~2.3%)。亚组分析中,不同年份、性别和地区分组间哮喘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高于女童, 呈总体上升趋势。2010年以前东部地区均高于中、西部地区,2010—2015年中部哮喘患病率高于东、西部,且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男童相对女童患病率更高,2010—2015年中部地区患病率超过东部,提示中西部要加强哮喘早期预防与干预,同时要强化性别特点宣传。

  • 标签: 儿童 哮喘 患病率 监测城市
  • 简介:摘要哮喘儿童的治疗目标之一是维持正常的活动水平,为了更好地了解哮喘与运动的关系,需要将哮喘儿童运动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该文通过总结运动对哮喘患者的益处、哮喘儿童运动现况、运动诱发性支气管收缩,以及哮喘儿童的运动处方的相关研究,使临床医生对哮喘儿童运动相关内容有更深入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哮喘儿童进行运动。

  • 标签: 儿童 哮喘 运动处方
  • 作者: 周先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4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4期
  • 机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人民医院,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623200
  • 简介:据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14岁以下小儿哮喘发病率已从1990年的1.02%上涨到2010年的3.02%,其重要特点是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西部。如果孩子夜间或凌晨总会咳嗽、呼吸急促,家长就需要留个“心眼”了,在关注孩子学习生活的同时,也要预防小儿哮喘病的发生。

  • 标签: 小儿哮喘;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哮喘患者服药信念、依从性与哮喘控制水平现状,分析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6—12月在吉林市中心医院和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325例老年哮喘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特异性服药信念量表(BMQ-S)、中文版支气管哮喘用药依从性量表(MARS-A)与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服药信念、依从性和哮喘控制水平。结果老年哮喘患者BMQ-S得分为(2.82 ± 8.36)分,MARS-A得分为(3.67 ± 0.85)分,ACT得分为(17.96 ± 5.10)分。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服药信念及依从性是老年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或0.01),可解释变异的77.9%。哮喘控制水平总分与服药信念总分、依从性总分呈正相关(r值为0.704、0.775,均P<0.05)。服药信念必要性、服药信念顾虑性、依从性与哮喘控制水平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指数高,各路径系数显著(P<0.05),依从性在服药信念必要性和哮喘控制水平之间存在中介效应,老年哮喘患者服药信念必要性对哮喘控制水平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为0.320、0.389,服药信念顾虑性对哮喘控制水平的直接效应为-0.089。结论服药信念必要性和服药信念顾虑性对老年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有直接预测作用,依从性在服药信念必要性与哮喘控制水平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 标签: 老年人 哮喘 药物治疗依从性 服药信念 哮喘控制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老年哮喘患者服药信念、依从性与哮喘控制水平现状,分析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2019年6—12月在吉林市中心医院和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325例老年哮喘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特异性服药信念量表(BMQ-S)、中文版支气管哮喘用药依从性量表(MARS-A)与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调查患者的一般资料、服药信念、依从性和哮喘控制水平。结果老年哮喘患者BMQ-S得分为(2.82 ± 8.36)分,MARS-A得分为(3.67 ± 0.85)分,ACT得分为(17.96 ± 5.10)分。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服药信念及依从性是老年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或0.01),可解释变异的77.9%。哮喘控制水平总分与服药信念总分、依从性总分呈正相关(r值为0.704、0.775,均P<0.05)。服药信念必要性、服药信念顾虑性、依从性与哮喘控制水平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指数高,各路径系数显著(P<0.05),依从性在服药信念必要性和哮喘控制水平之间存在中介效应,老年哮喘患者服药信念必要性对哮喘控制水平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为0.320、0.389,服药信念顾虑性对哮喘控制水平的直接效应为-0.089。结论服药信念必要性和服药信念顾虑性对老年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有直接预测作用,依从性在服药信念必要性与哮喘控制水平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 标签: 老年人 哮喘 药物治疗依从性 服药信念 哮喘控制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哮喘与非过敏性哮喘患者气道炎症表型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初诊确诊为哮喘,肺功能、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sIgE)资料完整的423例患者。其中,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诱导痰细胞学分类、血细胞分析检查结果完善的有93例。以有特应性过敏史,同时过敏原sIgE≥1级(0.35 U/ml)定义为过敏性哮喘组(218例),其余为非过敏性哮喘组(205例)。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肺功能、FeNO、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计数、诱导痰EOS%、气道炎症表型的差异,同时观察过敏性哮喘组中吸入性过敏原分布情况。结果过敏性哮喘占51.5%。过敏性哮喘组的患者年龄为(38.64±13.61)岁,低于非过敏性哮喘组[(43.38±13.1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5,P<0.001)。过敏性哮喘组合并鼻炎和/或鼻窦炎占23.9%,而非过敏性哮喘组占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64,P<0.05)。2组的肺功能参数[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FEV1/FVC、用力呼出50%、75%、25%-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量(FEF50%pred、FEF75%pred、FEF25%-75%pred),呼气峰值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FeNO、外周血EOS计数、诱导痰EOS%、气道炎症表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过敏性哮喘患者血清过敏原sIgE检测,前三位的过敏原分别是屋尘螨(92例,42.2%)、混合草花粉(59例,27.06%)和混合霉菌(46例,21.10%)。结论与非过敏性哮喘组相比,过敏性哮喘组较年轻,且合并鼻炎和/或鼻窦炎较多。过敏性哮喘和非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无明显差异。屋尘螨、混合草花粉、混合霉菌是本地区过敏性哮喘患者居前三位的吸入性过敏原。

  • 标签: 哮喘 表型 炎症 过敏性
  • 简介:摘要慢性肝病患者普遍存在通常表现为抑郁的情绪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肝病患者发生情绪障碍的机制不明,可能与疾病类型、病因治疗、经济、社会支持、个人心理等多种因素相关。慢性肝病患者情绪障碍可通过多种量表进行评估,通过非药物和药物治疗进行综合管理。现综述慢性肝病情绪障碍潜在的致病机制、评估方法以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对慢性肝病情绪障碍的重视,为其有效治疗提供更多帮助。

  • 标签: 情感障碍 慢性肝病 抑郁 评估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