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阐述干预的必要性,对目前国内外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干预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构建适合我国文化背景下的脑卒中患者及其照顾者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脑卒中 照顾者 二元干预 综述
  • 简介:摘要为了探索准确判断乳房外Paget病手术边界的方法,对2例经病理确诊的外阴原位乳房外Paget病,术前使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确定肿瘤边界,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良的扩大切除术。术后切缘行4点病理监测未见肿瘤残留,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 标签: 佩吉特病,乳腺外 显微镜检查,共焦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胆道系统良恶性狭窄的鉴别始终是临床上一大难题,虽然各种先进的成像技术(胆管镜、窄带成像)和新颖的活检技术(胆道镜靶向活检)已被用于检查胆道狭窄,但它们诊断胆管恶性肿瘤的准确性仍不够满意。微探头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robe-based 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pCLE)是一种新型内镜成像技术,它在性质不明胆管狭窄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这对于诊断或排除胆道恶性肿瘤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pCLE在性质不明胆管狭窄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显微镜检查 胆管疾病 临床方案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robe-based 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 pCLE)在性质不明胆管狭窄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3年4月1日—2016年12月30日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LE检查和细胞刷检的12例性质不明胆管狭窄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检查结果、pCLE检查图像、细胞刷检病理结果,以术后组织病理及12个月以上的随访情况为最终诊断,分别计算pCLE和细胞刷检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体准确率。结果12例患者最终诊断为9例恶性肿瘤,3例良性狭窄。细胞刷检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灵敏度为3/9,特异度为3/3,阳性预测值为3/3,阴性预测值为3/9,总体准确率为50.0%(6/12)。pCLE诊断胆管恶性狭窄的灵敏度为9/9,特异度为2/3,阳性预测值为9/10,阴性预测值为2/2,总体准确率为91.7%(11/12)。结论pCLE可用于性质不明胆管狭窄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胆管疾病 诊断 胆管狭窄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疥疮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图像特征,探讨其在儿童疥疮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疥疮患儿77例,分成无治疗史组61例,有治疗史组16例。对所有病例进行刮片镜检和RCM检查。结果77例疥疮患儿中33例(42.86%)刮片镜检阳性,其中无治疗史组28例,有治疗史组5例。56例(72.73%)在RCM下可见隧道以及疥螨虫体或虫卵、粪便,其中无治疗史组49例(80.33%),有治疗史组7例。RCM检查总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刮片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8,P<0.05);无治疗史组RCM阳性率明显高于刮片镜检,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P<0.05)。结论RCM在儿童疥疮诊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疥疮 显微镜检查,共焦 儿童 疥螨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黑棘皮病皮肤镜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特征,探讨皮肤镜和RCM对黑棘皮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黑棘皮病患者63例,选取5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采用皮肤镜及RCM检查每例患者的颈部和腋下2处皮损。对3例患者在观察部位取材并进行常规的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皮肤镜显示,126处(100%)皮损可见乳头瘤样增生,119处(94.4%)可见胖手指结构,120处(95.2%)可见沟壑结构。RCM检查显示,126处(100%)皮损可见基底层色素增加、乳头环下延扭曲及沟壑结构,87处(69.0%)皮损在乳头环内可见中高折光颗粒结构。结论黑棘皮病有典型的皮肤镜及RCM特征,可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黑棘皮症 皮肤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共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烯丙基硫化(DAS)对百草枯(PQ)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16年5月,将成年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PQ)组、DAS治疗组及地塞米松(DXM)治疗组,每组8只。一次性灌胃PQ溶液(70 mg/kg)制备PQ中毒大鼠模型;制模前后分别经腹腔注射DAS 100 mg/kg(DAS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PQ组)及DXM 1 mg/kg(DXM治疗组)。24 h后处死大鼠,观察肺组织损伤程度并进行病理学评分;测定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分离获取肺泡巨噬细胞并培养,取其上清液测定NO含量;测定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iNOS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Q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和iNOS表达明显增加,并且肺泡巨噬细胞分泌NO含量及iNOS 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Q组比较,DAS治疗组和DXM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和iNOS表达明显降低,肺泡巨噬细胞分泌NO含量及iNOS 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XM治疗组和DAS治疗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S可能对PQ中毒大鼠的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百草枯 一氧化氮合酶 急性肺损伤 二烯丙基硫化物 肺泡巨噬细胞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睑板腺囊肿患者的睑板腺组织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下的形态学改变及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就诊的睑板腺囊肿患者34例34眼以及无睑板腺疾病患者18例18眼分别作为睑板腺囊肿组和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及IVCM检查,IVCM检查指标包括睑板腺开口面积、开口最短径、开口最长径、睑板腺开口附近腺管形态和睑板腺腺泡形态,分别对睑板腺囊肿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睑板腺囊肿组34眼睑板腺开口均呈不规则扩张,其中70.59%(24/34)开口处可见分泌堆积形成的栓子,但开口边缘均平滑,睑板腺开口长径、短径和面积分别为(148.12±70.16)μm、(114.77±52.38)μm和9 239.11(5 506.96,24 111.36)μm2,较对照组的(59.35±16.78)μm、(41.98±11.77)μm和2 094.19(1 432.28,2 945.65)μm2明显扩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65,P<0.01;t=5.793,P<0.01;Z=8.000,P<0.01)。睑板腺囊肿组中61.76%(21/34)可见靠近睑板腺开口的腺管呈囊样结构扩张,其内伴有性状各异的分泌积聚,扩张的腺管边缘平整,且与周边腺泡分界清晰。结论IVCM可在活体上观察睑板腺囊肿患者睑板腺形态学微观改变,睑板腺形态改变包括开口明显扩张伴栓子形成、临近开口的腺管呈囊样扩张伴分泌积聚、边界清晰。

  • 标签: 活体共聚焦显微镜 睑板腺囊肿 睑板腺开口 睑板腺形态
  • 简介:摘要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基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原理, 在活体内实现了细胞级别的高分辨率成像效果,使其成为了真正的“光学活检”技术。CLE同时具备高分辨率、实时成像、相对无创的特点,使其在慢性气道疾病的研究、肺部肿瘤的实时诊断、引导活检、肺部疾病动态评估和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综述了CLE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检测聚乙醇化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polyethylene glycolylated glucagon-like peptide-1 analogue,PEG-GLP-1a)生物活性的报告基因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将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表达载体和分泌型碱性磷酸酶(secreted alkaline phosphatase, SEAP)报告基因载体瞬时共转染HEK293T细胞,培养后加入PEG-GLP-1a刺激细胞分泌SEAP,使用SEAP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进行测定,并验证其专属性、准确性、精密度、稳定性等指标。结果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和SEAP双载体瞬时共转染的HEK293T细胞对PEG-GLP-1a具有强反应性。使用该方法测定PEG-GLP-1a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加标回收率为97.6%~102.2%,准确性较好。不同测定日期的日内半数效应浓度的变异系数均不超过10.22%,不同测定日期的日间半数效应浓度的变异系数均不超过13.02%。结论报告基因法可以用于PEG-GLP-1a的生物活性检测。

  • 标签: 胰高血糖素样肽1 碱性磷酸酶 基因,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真菌性角膜炎炎症细胞密度、形态学特征与基底膜下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4例(44只眼)作为患者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14例,年龄(58.3±11.5)岁。纳入健康人20名(20只眼)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5.6±6.1)岁。患者组进一步根据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溃疡范围及浸润深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亚组。利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对所有受试者的角膜从上皮层至内皮层进行扫描,获取角膜中央及周围上、下、鼻、颞侧共5个方位的图像,得到病灶区真菌菌丝的最大密度、侵入最大深度,树突状细胞的密度、大小、长度,基底膜下神经的密度,主干神经的长度、数量、弯曲度。侵入患者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及对照组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必要时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参数间的相关关系使用Spearman法进行分析。结果IVCM下病灶区角膜内的真菌表现为大量均匀高反光、节段状、菌丝样结构,平行或交错排列,周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菌丝密度评级分数为2.6(2.0,3.0)分,以中等量到大量菌丝分布为主;菌丝或菌体主要分布深度在100~150 μm(18例,40.9%),95.5%(42例)的患眼中菌丝侵入最大深度<300 μm。轻、中、重度患眼中菌丝侵入深度分别为89.4(50.5,106.8)、133(122,203)、135(74,151)μm。随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菌丝侵入深度有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48,P=0.01)。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树突状细胞密度、大小及长度均有增加趋势(W=493.5,500.0,500.0;P<0.01);患者组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基底膜下主干神经长度及数量均有明显下降(H=-14.448,-11.9303,-8.282;P<0.01)。基底膜下神经密度、神经数量均与树突状细胞密度均呈负相关关系(r=-0.555,-0.466;P<0.01)。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的真菌菌丝主要侵犯角膜上皮层或浅基质层,病灶区成熟树突状细胞密度与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和数量呈负相关;随着病变严重程度增加,基底膜下神经密度呈下降趋势。(中华眼科杂志,2021,57:580-588)

  • 标签: 角膜炎 眼感染,真菌性 树突细胞 角膜 眼神经 显微镜检查,共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检测手段的发展,各种肝癌标志不断被发现,这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后实时监测有重要意义。基于不同标志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探讨其对肝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可以为临床医生科学合理地应用不同标志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肝肿瘤 生物标记 早期诊断
  • 作者: 陈宝军 孙荣泽 马雨楠 许辉 宋祎萍 李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肿瘤研究与临床》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实验动物室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软组织与腹膜后肿瘤中心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烯丙基三硫化(DATS)对人胃癌细胞叶酸受体α(FRα)表达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机制。方法选择人胃癌细胞株BGC823、AGS,用10、20、40、80 μmol/L DATS处理BGC823细胞48 h,5、10、20、40 μmol/L DATS处理AGS细胞48 h,以6 μmol/L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处理细胞作为表观遗传研究的阳性对照,以未经DATS处理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ATS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情况。在DATS处理BGC823、AGS细胞48 h后,换无DATS细胞培养液培养不同时间,检测FRα蛋白表达变化。采用6 μmol/L TSA或40 μmol/L DATS处理BGC823细胞和AGS细胞,蛋白质印迹法检测FRα、HDAC1和HDAC2以及组蛋白H3赖氨酸9位点乙酰化修饰(H3K9ac)和组蛋白H4赖氨酸5位点乙酰化修饰(H4K5ac)蛋白表达水平。应用BGC823细胞接种BALB/c裸鼠,建立移植瘤模型,DATS组裸鼠腹腔注射10 mg/kg DATS 16 d后,提取荷瘤组织蛋白,进行靶蛋白表达的检测;对照组注射等量0.9% NaCl溶液。结果BGC823和AGS细胞经梯度浓度DATS处理后细胞FRα蛋白表达均呈剂量依赖性上调(F=65.68,P<0.01;F=26.65,P<0.01)。撤除DATS后,BGC823和AGS细胞FRα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并恢复至初始水平(F=74.57,P<0.01;F=30.92,P<0.01)。随着DATS处理浓度的增加,BGC823、AGS细胞凋亡率均增加(F=32.95,P<0.01;F=38.97,P<0.01)。BGC823、AGS细胞经TSA处理后FRα蛋白表达分别上调约4.5倍(t=-12.62,P<0.01)和3.6倍(t=-10.00,P<0.01)。分别经40、20 μmol/L DATS作用后,BGC823和AGS细胞FRα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均P<0.01),HDAC1、HDAC2的表达受抑制(均P<0.01),H3K9ac和H4K5ac的乙酰化修饰水平升高(均P<0.01)。裸鼠荷瘤实验显示,给药后第16天,DATS组移植瘤体积小于对照组[(214±39)mm3比(577±98)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P<0.01)。与对照组相比,DATS组移植瘤组织FRα蛋白表达上调约2倍(t=-5.29,P<0.01),HDAC1和HDAC2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t=9.36,P<0.01;t=9.88,P<0.01)。结论DATS以剂量依赖和可逆性方式上调人胃癌BGC823、AGS细胞FRα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与DATS影响肿瘤细胞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有关。

  • 标签: 胃肿瘤 二烯丙基三硫化物 乙酰化 叶酸受体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NAs)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联合聚乙醇干扰素α治疗过程中血清RANTES的动态变化,并分析RANTES对HBsAg清除的预测作用。方法入组98例NAs治疗≥1年达到HBsAg定量< 3 000 IU/ml、HBV DNA < 20 IU/ml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26例继续NAs单药治疗,72例NAs联合聚乙醇干扰素α治疗,观察治疗过程中RANTES变化情况,并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RANTES早期变化预测48周HBsAg清除的作用。结果48周时,联合组有15例患者(20.83%)达到HBsAg清除,NAs组无患者达到HBsAg清除;NAs组与联合组患者血清RANTES整体水平均较基线下降;联合组中48周HBsAg清除的患者较未清除的患者血清RANTES水平下降更为显著。对联合组进一步分析发现,联合聚乙醇干扰素α治疗后12周、24周血清RANTES水平下降的患者HBsAg清除率明显高于RANTES上升的患者(29.17%比4.17%,P = 0.014;28.00%比4.55%,P = 0.052),HBsAg定量下降幅度也更大[(1.49±1.26)log10IU/ml比(0.73±0.81)log10IU/ml,P = 0.017;(1.54±1.27) log10IU/ml比(0.57±0.56)log10IU/ml,P = 0.004]。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基线HBsAg定量、HBsAg和血清RANTES早期下降均可预测联合治疗48周HBsAg清除。基线HBsAg定量联合12周或24周RANTES下降相较于基线HBsAg定量联合12周或24周HBsAg定量下降幅度具有更优的预测48周HBsAg清除的作用,前者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5、0.939,后者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9、0.929。结论NAs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聚乙醇干扰素α治疗12或24周血清RANTES下降,可能是预测患者治疗48周HBsAg清除的关键免疫学指标之一。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临床治愈 RANTE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肩袖撕裂是临床3大骨骼肌肉系统疾患之一,而冈上肌腱是最常见的病变部位。肩袖撕裂可引起慢性肩痛、力弱及关节活动受限,并导致肩关节的继发性退行性变。由于传统的生物力学实验受到测量技术和伦理问题的限制,肩袖的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应力分布几乎无法获取。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软件开发和图像处理的不断发展,构建肩袖有限模型的技术日臻成熟,已经为肩袖撕裂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成为肩袖生物力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在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后,本文仅就有限分析在肩袖撕裂的发生及发展机制、肩袖修复手术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资参考。

  • 标签: 肩关节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肩袖撕裂
  • 简介:摘要陆鸿教授认为,汗证主要病机在于膀胱气化不利,三焦水道输布失常,以肺失宣肃,脾失健运,肾失气化致阴阳失调,腠理不合,发为汗证;治疗应从整体出发,关键在于调节全身水液代谢,须把握"膀胱气化"及"三焦通调水道"2个关键点,治以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为主,佐以益气健脾、疏肝顺气、气血同调;用药可在五苓散基础上加减选用玉屏风散、桂枝龙骨牡蛎汤、柴胡疏肝散、甘麦大枣汤、酸枣仁汤等。附验案三则进行分析。

  • 标签: 汗证 汗出异常 自汗 盗汗 五苓散 陆鸿元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神经突起是体内信息传递的桥梁,神经递质通过突起的连接而传递。在神经突起生长过程中有大量的细胞内和细胞外基质中的蛋白因子对其进行调节,有调节神经突起的长度、数量或抑制神经突起的生长等作用。文章就神经突起的生长过程、所需调节蛋白及突起生长信号等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元 突起生长 蛋白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