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海曲泊(海曲泊乙醇胺片)是一种新型的小分子、口服、非肽类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PO-RA)。2021年6月海曲泊获得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既往对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反应不佳的慢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成年患者以及对免疫抑制治疗(IST)反应不佳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成年患者。为指导临床规范应用海曲泊,使患者最大限度获益,根据海曲泊的临床研究进展,结合国内外权威指南、共识及TPO-RA类药物的应用现状,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肿瘤药物治疗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组织多学科专家认真讨论、反复修改,制定了该指导原则,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受体,血小板生成素 血液学药物 海曲泊帕乙醇胺片
  • 简介:摘要糖皮质激素(GCS)是大多数非感染性葡萄膜炎(NIU)的主要治疗药物。但长期全身使用GCS会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全身副作用,局部使用GCS也可导致患眼白内障、眼压升高或青光眼。霉素(RAPA)具有免疫抑制、抗血管生成、抗增生等作用,目前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研究均表明其在治疗NIU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尤其是玻璃体腔注射这种治疗方式,可将患者的全身暴露降至最小,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但同时我们也应关注其全身应用的不良反应。近年来,有研究试图采用纳米结构载体包括胶束、脂质体、纳米晶体、聚合物纳米颗粒和磁性纳米颗粒等增强RAPA制剂的穿透力以及治疗眼后节疾病的疗效。这些药物载体是否可以装载RAPA用于NIU的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 标签: 西罗莫司 葡萄膜炎 综述
  • 简介:摘要腘动脉中上段由急性斑块事件所致的短段病变可导致肢体的中重度缺血症状,但专业内关注少,少研究报道。本研究回顾分析使用霉素洗脱支架治疗腘动脉该类短段病变的效果。通过分析4例手术病例的特点、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以总结手术经验,评价治疗效果。4例病例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顺利,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支架血流良好,未发现移位、断裂、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下肢血供改善满意。通过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治疗特定的腘动脉中上段病变可以取得良好的中远期效果。

  • 标签: 腘动脉病变 药物洗脱支架 斑块事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哺乳动物霉素靶蛋白(mTOR)特异性抑制剂霉素对小鼠始基卵泡激活及生长发育的作用。方法选取C57BL/6雌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20,等体积生理盐水)和霉素处理组(n=20,霉素5 mg/kg),持续给药30 d后每组分别取7只小鼠,取卵巢组织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进行卵泡分类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Dx4/MVH和Ki-67分子的表达水平,另提取卵巢组织蛋白,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TOR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停用霉素8周后,对照组和霉素处理组分别取6只,行始基卵泡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抗苗勒管激素(AMH)和Ki-67分子的表达水平,另取7只,予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排卵,24 h后取材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霉素处理组小鼠始基卵泡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40),可见大量始基卵泡聚集,DDx4/MVH分子的表达增加;生长卵泡数量则明显减少(P=0.002),且Ki-67表达水平降低。停用霉素8周后,霉素处理组小鼠始基卵泡数量仍明显多于对照组,小鼠卵巢中可见各级生长卵泡,正常表达Ki-67和AMH。促排卵后,霉素处理组和对照组小鼠卵巢均可见大量成熟卵泡或黄体。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霉素处理组小鼠卵巢mTOR及其下游信号分子p70S6K、rpS6和eIF4B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总的分子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霉素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分子磷酸化水平,抑制始基卵泡的激活,减缓始基卵泡向生长卵泡的转化速率,并抑制卵泡生长发育,从而保护卵泡储备功能。

  • 标签: 雷帕霉素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始基卵泡 卵巢储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霉素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置入拉布拉多犬基底动脉的动物实验,探讨置入犬基底动脉的颅内霉素洗脱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由上海甲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健康成年拉布拉多犬18条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钴铬支架组(B组)、霉素洗脱支架组(C组),不同类型的支架置入到相应组别犬基底动脉,分别在术后30、60、90 d行血管造影测量支架置入处基底动脉管腔直径,采用犬神经功能评分方法评估犬神经功能,测量评估后处死犬行大脑组织学检查。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在术后30 d A、B及C组犬基底动脉管腔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1±0.01) mm比(1.52±0.04) mm,t=1.038,P>0.05;(1.51±0.01) mm比(1.50±0.03) mm,t=0.913,P>0.05;(1.52±0.04) mm比(1.50±0.03) mm,t=1.316,P>0.05],在术后60 d及90 d C组血管直径较A组和B组粗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3±0.04) mm比(1.43±0.02) mm,t=9.867,P<0.05;(1.21±0.01) mm比(1.43±0.02) mm,t=10.548,P<0.05;(1.10±0.03) mm比(1.31±0.02) mm,t=9.317,P<0.05;(1.07±0.04) mm比(1.31±0.02) mm,t=12.512,P<0.05],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3±0.04) mm比(1.21±0.01) mm,t=0.627,P>0.05;(1.10±0.03) mm比(1.07±0.04) mm,t=0.864,P>0.05]。在术后30 d及60 d A、B及C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5±0.27)分比(2.89±0.64)分,t=1.341,P>0.05;(3.15±0.27)分比(3.23±0.47)分,t=0.976,P>0.05;(2.89±0.64)分比(3.23±0.47)分,t=1.183,P>0.05;(4.12±0.19)分比(4.21±0.25)分,t=0.943,P>0.05;(4.12±0.19)分比(3.44±0.54)分,t=1.852,P>0.05;(4.21±0.25)分比(3.44±0.54)分,t=1.980,P>0.05],在术后90 d C组犬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00±0.63)分比(3.50±0.42)分,t=12.843,P<0.05;(6.50±0.54)分比(3.50±0.42)分,t=13.148,P<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0.63)分比(6.50±0.54)分,t=0.871,P>0.05]。在术后30、60、90 d造影复查后处死犬行大脑组织学检查未发现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霉素洗脱支架置入犬基底动脉能有效抑制支架内再狭窄,无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雷帕霉素 基底动脉 支架置入
  • 简介:摘要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眼外伤、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等的并发症,也是造成RRD复位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异常增生、迁移和上皮间充质化在PVR相关的视网膜前增生膜的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霉素是哺乳动物霉素靶蛋白(mTOR)的特异性抑制剂,选择性地结合细胞蛋白FKBP-12,和FKBP-霉素相关蛋白(FRAP)的FKBP12-霉素结构域(FRB)直接结合变构从而抑制mTOR活性。霉素具有多种衍生物和类似物,通过对mTOR信号转导途径的抑制发挥抑制细胞增生和调节细胞周期等作用,在PVR中对RPE细胞异常增生、迁移和上皮间充质化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对PVR中胶质细胞的修复、炎症细胞的抑制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近年来,霉素在多种眼病中的临床试验不断开展,对其在眼部给药方式的探索和用药安全性方面的证据逐渐全面。本文就霉素对PVR中RPE细胞及其他细胞的保护作用、用药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雷帕霉素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视网膜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戈非尼联合霉素治疗超出移植标准的巨大肝癌肝移植术后弥漫双肺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1例瑞戈非尼联合霉素治疗超出移植标准(直径=18 cm, AFP>24 000 ng/ml)的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后弥漫双肺转移早期复发的病例。结果移植术后2个月出现弥漫双肺转移,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双肺转移灶大部分消失,部分病灶较前明显缩小,治疗6个月后双肺转移灶完全消失,临床各项指标均降至正常范围,胸腹部CT及PET-CT均未见转移灶,达到临床痊愈。结论瑞戈非尼联合霉素可能会治愈巨大肝癌肝移植术后弥漫双肺转移的患者,其为拓宽肝移植适应证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新手段。

  • 标签: 癌,肝细胞 肝移植 西罗莫司 复发 瑞戈非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霉素对高糖环境下足细胞自噬和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永生化小鼠肾小球足细胞(mouse podocyte cell 5,MPC5)并进行分组:甘露醇等渗组(mannitol isotonic group,MG组)、高糖组( high glucose group,HG组)、霉素组(rapamycin group,RG组)以及自噬相关蛋白5-siRNA组(SiG组)。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足细胞标志Synaptopodin、自噬相关的ULK1以及mTOR通路相关蛋白p70S6K的表达。结果与MG组相比,HG组的Synaptopodin表达降低,自噬活性降低,p-ULK1以及p70S6K表达明显升高。与HG组相比,RG组的Synaptopodin表达升高,自噬活性较高,p-ULK1以及p70S6K表达较低。SiG组表现出与HG组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霉素可能通过mTOR-ULK1信号通路调节足细胞内自噬反应、减轻高糖环境引起的足细胞损伤。

  • 标签: 雷帕霉素 足细胞 自噬 mTO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与自噬对大鼠氟骨症骨质疏松中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9月,采用灌胃给氟建立大鼠氟骨症模型,设立对照组、10 mgF-/kg组、20 mgF-/kg组、2 mg/kg霉素(RAPA)+10 mgF-/kg组和2 mg/kg RAPA+20 mgF-/kg组,每组20只,实验周期3个月。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骨组织的变化,骨密度仪和力学生物仪检测骨组织骨密度和生物力学指标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及最大承受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骨保护素(OPG)、I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IN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骨组织磷酸化mTOR(p-mTOR)、自噬相关指标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和微管相关蛋白II(LC3-II)、ALP、成骨细胞转录因子(Osterix)、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吸收指标RANKL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 mgF-/kg和20 mgF-/kg组大鼠氟斑牙表现明显,骨膜厚度增加且出现吸收陷窝,血清中BGP、OPG、PINP、TRACP和RANKL含量上升(P<0.05),骨组织骨密度、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和最大承受力明显降低(P<0.05),骨组织p-mTOR和p62表达减弱(P<0.05),ALP、Osterix、Runx2和RANKL表达增加(P<0.05)。与10 mgF-/kg和20 mgF-/kg组比较,2 mg/kg RAPA+10 mgF-/kg和2 mg/kg RAPA+20 mgF-/kg组无明显氟斑牙症状出现,血清中ALP、BGP和OPG水平明显升高(P<0.05),TRACP和RANKL含量降低(P<0.05),骨组织骨密度、弹性模量、刚度、最大应力和最大承受力明显上升(P<0.05),骨组织p-mTOR、p62和RANKL表达减弱(P<0.05),LC3-II、LC3-II/LC3-I、ALP、Osterix和Runx2表达增加(P<0.05)。结论RAPA可能通过抑制mTOR磷酸化激活自噬,促进骨形成的同时抑制骨吸收,从而缓解氟骨症大鼠早期骨质疏松。

  • 标签: 大鼠 氟中毒 氟骨症 骨质疏松 雷帕霉素靶蛋白 自噬 骨形成
  • 简介:摘要1例56岁男性患者肾癌复发并脾脏转移,口服舒尼替尼(50 mg/d,用药4周、停药2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减量至25 mg/d),因病情需要,加用博利珠单抗(100 mg静脉滴注,1次/3周)。应用舒尼替尼3个周期、博利珠单抗5个周期后,患者出现肌肉和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障碍、肢端感觉异常,并陆续出现排便困难、饮水呛咳、吞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经神经内科医师会诊后被诊断为吉兰-巴综合征,考虑可能与联合应用舒尼替尼和博利珠单抗有关。停用上述两种药物,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pH4),3 d后患者可自行翻身;5 d后吞咽、呼吸困难和肌肉、关节疼痛症状缓解;10 d后可在床旁站立;1个半月后可以独立行走。

  • 标签: 吉兰-巴雷综合征 抗肿瘤药,免疫性 抗体,单克隆,人源化 舒尼替尼 帕博利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霉素靶蛋白(mTOR)在镧致子代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对仔鼠大脑发育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雌、雄性Wistar大鼠各32只,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雌鼠分别饮用不同含量的氯化镧溶液[0.0(对照)、2.5、5.0、10.0 g/L],而雄鼠正常饮水。将雌鼠和雄鼠按照1∶1方式入笼进行交配,雌性大鼠自妊娠期开始染镧,其仔鼠染镧至断乳后4周。对4组仔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通过空间探索观察镧对仔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取仔鼠大脑皮层,尼氏染色后镜下观察皮质尼氏体数量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仔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mTOR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仔鼠皮质神经细胞磷酸化mTOR(p-mTOR)蛋白含量。结果与对照组[(121.75 ± 11.20)g、(1.43 ± 0.10)%、(0.86 ± 0.08)%]比较,2.5、5.0、10.0 g/L染镧组仔鼠体重明显下降[(110.00 ± 11.59)、(98.88 ± 7.95)、(85.63 ± 7.25)g,P均< 0.05];脑组织系数、皮质系数明显升高[(1.56 ± 0.18)%、(1.66 ± 0.14)%、(1.89 ± 0.16)%,(0.94 ± 0.08)%、(1.01 ± 0.07)%、(1.08 ± 0.09)%,P均< 0.05]。5.0、10.0 g/L染镧组脑重[(1.63 ± 0.05)、(1.61 ± 0.03)g]明显低于对照组和2.5 g/L染镧组[(1.73 ± 0.06)、(1.70 ± 0.06)g,P均< 0.05]。与对照组(53.25 ± 9.93)比较,各染镧组仔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尼氏体数量(36.13 ± 3.98、27.50 ± 5.21、13.63 ± 5.93)明显下降(P均< 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5.75 ± 1.98)次、(10.69 ± 2.96)s、(3.75 ± 1.28)次]比较,10.0 g/L染镧组仔鼠穿过目标象限次数[(3.63 ± 1.41)次]、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5.12 ± 2.09)s]明显降低(P均< 0.05),5.0、10.0 g/L染镧组仔鼠穿过平台次数[(1.88 ± 0.84)、(1.13 ± 1.12)次]明显降低(P均< 0.05)。皮质组织mTOR mRNA(1.00 ± 0.28、0.74 ± 0.19、0.58 ± 0.13、0.45 ± 0.29)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0.69 ± 0.07、0.33 ± 0.06、0.30 ± 0.04、0.17 ± 0.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33、139.12,P均< 0.05)。结论镧暴露可损伤皮质神经细胞,影响仔鼠大脑发育。镧通过降低仔鼠大脑mTOR mRNA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空间探索观察能力,致仔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 标签: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皮质神经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腺苷酸环化激酶(AMPK)-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参与小鼠急性肾损伤的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SB2111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与SB2111组小鼠采用脂多糖(LPS)建立急性肾损伤模型,对照组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代替。SB2111组另外给予经腹腔右侧注射2 mL AMPK阻断剂SB2111治疗。观察与记录三组小鼠的一般状况、病理特征并检测肾功能情况。结果模型组与SB2111组的体重都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的肾脏重量大于对照组(P<0.05),而SB2111组的肾脏重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SB2111组的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B2111组的24 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丰富,肾组织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正常;模型组肾小球充血肿胀、肾小管腔有管型形成;SB2111组部分肾小球充血,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肿胀,出现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与SB2111组的肾组织TNF-α、TGF-β1水平与AMPK、mTOR相对表达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B2111组的肾组织TNF-α、TGF-β1水平与AMPK、mTOR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PK-mTOR信号通路在小鼠急性肾损伤中呈现激活状况,抑制AMPK-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能抑制TNF-α和TGF-β1的表达水平,促进小鼠肾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腺苷酸环化酶 雷帕霉素靶蛋白 模型,动物 小鼠 急性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霉素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dide,MPP+)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中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影响。方法将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霉素组,模型组和霉素组以MPP+激活NLRP3炎症小体,霉素组予霉素预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检测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ASC)和caspase-1的mRNA水平,免疫荧光检测NLRP3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NLRP3、ASC、caspase-1、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l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的NLRP3、ASC和caspase-1 mRN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t=4.825,3.015,5.853,均P<0.05),霉素组的NLRP3和caspase-1 mRN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t=2.75,2.89,均P<0.05)。模型组NLRP3(1.54±0.22)、ASC(1.02±0.13)和caspase-1(1.42±0.30)蛋白表达较对照组NLRP3(0.66±0.15)、ASC(0.41±0.14)和caspase-1(0.70±0.10)显著增加(t=5.653,5.602,3.964,均P<0.01),而beclin1(0.28±0.09)蛋白表达和LC3II/LC3I(0.69±0.14)比值较对照组beclin1(0.60±0.11)和LC3II/LC3I(1.29±0.23)显著降低(t=4.010,3.982,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霉素组NLRP3(0.80±0.18)和ASC(0.68±0.14)蛋白表达下降(t=4.413,3.077,均P<0.05),而beclin1(0.65±0.20)蛋白表达和LC3II/LC3I(1.42±0.36)比值增加(t=2.965,3.278,均P<0.05)。结论MPP+可激活小胶质细胞中的NLRP3炎症小体,并损害细胞的自噬活动;霉素通过提高自噬活动抑制MPP+诱导的NLRP3炎症小体激活。

  • 标签: 帕金森病 NLRP3炎症小体 细胞自噬 雷帕霉素 BV2细胞
  • 作者: 钟文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阿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7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阿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患者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治疗脑梗死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案,可以通过不同机制发挥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霉素(RAP)激活M2巨噬细胞(type-Ⅱ macrophage)自噬对大肠癌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经佛波酯(PMA)单独及联合人重组白介素4(IL-4)诱导人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分化为M0和M2型巨噬细胞。使用RAP激活M2自噬,设置巴弗洛霉素(bafilomycin A1)下调M2已被激活的自噬作为对照。将大肠癌LoVo细胞接种于BALB/c-nu/nu裸鼠,待形成直径10 mm瘤体后,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8只裸鼠分为M2自噬未激活组、激活组和激活后下调组,LoVo细胞单独成瘤为阴性对照组,每组6只。对荷瘤鼠行2次8 Gy X射线局部照射,分析各组间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变化。结果M2巨噬细胞标志物Arg-1、CCL-22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M0巨噬细胞(t=78.77、60.02,P<0.05)。M2自噬未激活组瘤体质量、体积和微血管密度(MVD)[(1.93±0.05)g、(2.14±0.06)cm3、36.37±1.04]较阴性对照组[(1.35±0.05)g、(1.77±0.02)cm3、25.69±1.34]显著提高(t=20.07、14.56、10.92,P<0.05);激活M2自噬后,瘤体重量、体积和微血管密度均显著下降[(0.89±0.03)g、(1.24±0.01)cm3、13.60±1.52](t=44.37、40.32、21.43,P<0.05)。利用巴弗洛霉素下调M2自噬后,瘤体质量、体积和微血管密度有所回升[(1.02±0.07)g、(1.37±0.02)cm3、21.06±1.41](t=4.67、13.79、6.23,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自噬未激活的M2能够抑制Livin和Survivin在瘤体组织中的表达(t=2.64、7.90,P<0.05);RAP激活M2自噬后,可进一步下调上述蛋白的表达(t=5.43、9.39,P<0.05)。利用巴弗洛霉素下调M2自噬后,Livin、Survivin表达量均有所回升(t=2.80、3.17,P<0.05)。结论利用RAP激活M2自噬,可抑制M2促进肿瘤微血管形成的能力,从而抑制移植瘤生长;同时,通过下调大肠癌移植瘤中抗凋亡基因Livin与Survivin的表达,诱导大肠癌移植瘤放疗后凋亡的发生,提高大肠癌的放射敏感性。

  • 标签: 雷帕霉素 M2巨噬细胞 自噬 大肠癌 放射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国产Firebird2TM霉素洗脱支架和进口Endeavor Resolute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10-2015年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889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应用支架类型分为国产Firebird2TM组550例和进口Endeavor Resolute(简称Endeavor)组3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结果Firebird2TM 组和Endeavor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内科疾病、是否为急诊PCI、既往PCI史、冠状动脉搭桥史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病变部位、支架植入个数及支架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PCI成功率均为100%,术后两组患者靶血管TIMI血流均为3级,术中无支架脱载,且均行球囊预处理及后处理。1年随访结果显示:国产Firebird2TM组与Endeavor组MACE发生率[3.1%(17/550)与2.2%(7/325)]以及各独立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支架Firebird2TM霉素洗脱支架与进口Endeavor Resolute药物洗脱支架的临床疗效相同。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药物洗脱支架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霉素预处理对Sprague Dawley(SD)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48只无特定病原体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0 g,鼠龄4~8周,随机分为3组,各16只。霉素组术前每天腹腔注射霉素,连续3 d,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注射生理盐水。霉素组和模型组制备HIRI模型。术后2、24 h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留取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留取肝组织行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己糖激酶2、磷酸果糖激酶1(PFK1)、三磷酸腺苷。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电泳检测哺乳动物霉素靶蛋白(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蛋白激酶B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术后2 h,模型组血清ALT(150.9±18.7)U/L、总胆红素(5.15±0.69)μmol/L、乳酸脱氢酶(9 547±365)U/L,均高于假手术组(42.4±10.7)U/L、(2.48±0.24)μmol/L、(4 424±376)U/L和霉素组(87.7±11.2)U/L、(3.09±0.12)μmol/L、(8 268±26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和血清检测结果术后2、24 h模型组肝组织和功能损伤严重,霉素组损伤减轻。术后2 h和24 h模型组SOD、谷胱甘肽、己糖激酶2、PFK1、三磷酸腺苷低于假手术组和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 h和24 h模型组mTOR、S6K1及其磷酸化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假手术组和霉素组,蛋白激酶B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相对表达低于假手术组和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霉素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上调磷酸化蛋白激酶B,改善糖代谢,降低氧化应激,减轻大鼠HIRI。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雷帕霉素 肝脏 糖代谢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对脓毒症性脑病的影响,以及氢吗啡酮对脓毒症性脑病的神经保护与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的关系。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160只,8~10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40):假手术组(Sham)、脓毒症性脑病组(SAE)、脓毒症性脑病+氢吗啡酮组(SAE+HP)、脓毒症性脑病+氢吗啡酮+mTOR激动剂MHY1485组(SAE+HP+MHY)。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SAE+HP组于模型建立30 min后给予氢吗啡酮0.1 mg/kg,SAE+HP+MHY组于模型建立前1 d腹腔注射MHY1485 10 mg/kg,持续2 d,模型建立30 min后给予氢吗啡酮0.1 mg/kg。记录术后8 d生存情况。术后24 h处死小鼠,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自噬相关蛋白p-mTOR、m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与B淋巴细胞瘤-基因2相互作用的肌球蛋白样螺旋蛋白(Beclin-1)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组织LC3阳性细胞。CLP术后4~8 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逃避潜伏期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SAE组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高于Sham组[(231±20) ng/L比(111±15) ng/L、(191±20) ng/L比(55±3) ng/L、(351±20) ng/L比(80±6) ng/L,F=139.942、274.485、1 055.362,P<0.05];SAE组p-mTOR/mTOR比值高于Sham组(1.412±0.057比0.313±0.046,F=1 341.453,P<0.05),SAE组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Sham组(0.332±0.021比0.976±0.053,F=755.084,P<0.05),SAE组LC3-Ⅱ/LC3-Ⅰ表达高于Sham组(0.942±0.03比0.344±0.022,F=226.55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AE组海马神经元退行性改变,细胞核固缩、深染,免疫荧光染色SAE组海马CA1区神经元LC3荧光强度低于Sham组(6.15±2.12比17.5±3.07,F=56.020,P<0.05);SAE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目标平台停留时间缩短[逃逸潜伏期:5 d(F=32.947),6 d(F=33.322),7 d(F=41.888),8 d(F=44.685);目标平台停留时间(F=16.2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E+HP组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SAE组[(161±15) ng/L比(231±20) ng/L、(95±12) ng/L比(191±20) ng/L、(200±12) ng/L比(351±20) ng/L,F=48.244、104.252、257.444,P<0.05];SAE+HP组p-mTOR/mTOR比值低于SAE组(0.869±0.064比1.412±0.057,F=238.676,P<0.05),SAE+HP组Beclin-1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高于SAE组(0.788±0.039比0.332±0.021、1.513±0.055比0.942±0.039,F=625.670、163.195,P<0.05);SAE+HP组海马神经元退行性病变改善;SAE+HP组LC3荧光强度高于SAE组(22.5±4.5比6.2±2.1,F=66.30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AE+HP组小鼠认知功能改善。MHY1485逆转了SAE+HP组氢吗啡酮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氢吗啡酮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促进自噬,从而减轻脓毒症性脑病。

  • 标签: 氢吗啡酮 脓毒症 脓毒症性脑病 雷帕霉素靶蛋白 自噬